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历史 > 花间一梦:历史名妓录 > 第235章 琴操(下)

花间一梦:历史名妓录 第235章 琴操(下)

作者:西唐居士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2-11 14:24:13 来源:小说旗

在南宋的末年,杭州城里的西湖如一面明镜,映照着天空中的云朵与岸上的人来人往。这一日,城中的一位风云人物——琴操,突然做出了一个令所有人震惊的决定。她放下了红尘中的一切繁华与名利,毅然削发为尼,踏上了前往玲珑山的修行之路。

这个消息在城中传开,如同投入湖中的一颗石子,激起了层层涟漪。无数人都在猜测,这位曾经名噪一时的歌妓,为何会做出如此惊人的决定。而与她情深意切的苏东坡,更是无法接受这个事实。

苏东坡,这位文坛巨匠,与琴操的相识仿佛是天注定的缘分。在一次偶然的机会中,他们相遇于西湖的船上。琴操的才情与美貌,让苏东坡为之倾倒。而苏东坡的才华与风度,也让琴操心生敬仰。两人之间的情感,如同西湖的水波一般,温柔而持久。

然而,琴操的内心深处,却始终无法摆脱红尘的纷扰。她时常感到一种无法言喻的空虚与迷茫,仿佛在这繁华的世界中,找不到自己的归宿。于是,她开始寻求一种能够让她心灵得到安宁的方式。

在一个宁静的午后,杭州城的文人雅士们聚在了一处清幽的茶楼之中。这日,茶楼的角落里,苏东坡与琴操相对而坐,两人正沉醉在一场关于诗词歌赋的深入交谈中。阳光透过窗棂,斑驳地洒在他们的衣袍上,营造出一种和谐而温暖的氛围。

琴操轻启朱唇,她的声音如清泉般悦耳动听:“东坡先生,您可曾听闻过玲珑山?”苏东坡微微一怔,随即轻轻点头:“略有耳闻,听说那里山势幽静,景色宜人。”琴操轻轻叹了口气,眼中闪过一丝向往之色:“我曾听人说起,玲珑山上有一座别院,那里住着一位修行的女尼。她与世无争,每日诵经念佛,享受着大自然的恩赐。我时常想,若我也能去那里修行,或许能找到心灵的宁静。”

苏东坡看着琴操那略显忧郁的眼神,心中不禁生出一丝感慨。他深知琴操虽然才华横溢,但身世坎坷,内心充满了苦闷与迷茫。她渴望找到一个可以寄托心灵的地方,寻求一种超脱世俗的宁静。于是,他轻声说道:“琴操姑娘,你若真的想去玲珑山修行,我自然不会阻拦。只是,那里山高路远,你独自一人前去,只怕会遇到诸多不便。”

琴操闻言,脸上露出了坚定的神色:“先生请放心,我早已做好了准备。我相信,只要心中有信念,无论遇到多少困难,我都能克服。”苏东坡微微颔首,心中对琴操的敬佩之情油然而生。他沉吟片刻,从怀中取出一块玉佩,递到琴操手中:“这块玉佩跟随我多年,如今赠与你。它或许能给你带来一些好运和庇护。愿你此行平安顺利,早日找到心中的宁静。”

琴操接过玉佩,眼中闪烁着感激的泪光。她紧紧握住玉佩,仿佛握住了一份沉甸甸的祝福。她深深地看了苏东坡一眼,声音哽咽地说道:“东坡先生,您的恩情我永生难忘。我会珍惜这块玉佩,更会珍惜您给予我的这份支持和祝福。”

日子一天天过去,琴操离开杭州的日子终于来临了。这一天,西湖畔聚集了众多的人。他们或惋惜、或感叹、或祝福,但都无法改变琴操的决定。她身着素衣,手持行囊,脸上带着坚毅和决绝的神情。她一步三回头地离开了这座城市,走向了那条通往玲珑山的崎岖山路。

人群中,苏东坡默默地站在一旁,目送着琴操远去的背影。他的心中充满了无尽的感慨和不舍。他深知,这一别或许就是永别,但他们之间的情谊将永远铭刻在他的心中。他轻轻地叹了口气,转身向茶楼走去。

在茶楼的角落里,苏东坡独自一人品着香茗,思绪万千。他回想起与琴操相识的点点滴滴,那些关于诗词歌赋的深入交谈、那些关于人生哲理的探讨……一切仿佛都历历在目。他感到一阵莫名的失落和惆怅,但他也明白,琴操的决定是她自己的选择,他应该尊重并祝福她。

就在这时,一位友人走到苏东坡的身旁,关切地问道:“东坡兄,你怎么了?看起来有些心神不宁的样子。”苏东坡微微一笑,轻轻摇了摇头:“没什么,只是有些感慨而已。琴操姑娘今日离开了杭州,前往玲珑山修行去了。”友人闻言,也不禁感叹起来:“琴操姑娘真是个有勇气的人啊!她选择了一条与众不同的道路,但愿她能找到心中的宁静吧。”

苏东坡点点头,心中默默地祈祷着。他知道,琴操的修行之路充满了艰辛和挑战,但她有着坚定的信念和勇气。他相信,她一定能够克服一切困难,找到属于自己的那片净土。同时,他也希望自己在未来的日子里能够继续坚持自己的信仰和追求为世间留下更多的美好和智慧。

茶楼外西湖的水波荡漾着夕阳的余晖,微风拂过湖面带来丝丝凉意。苏东坡站在窗前凝望着远方那座玲珑山的方向仿佛能够感受到琴操在那里修行的宁静和祥和。他轻轻地叹了口气,将手中的茶杯放下转身离去留下了一地的沉思和感慨。

玲珑山,矗立于杭州城外数十里的天际,山势峻峭,仿佛直插云霄。山间云雾缭绕,如梦似幻,给人一种超凡脱俗的感觉。琴操站在山脚下,仰望着这座被世人赞誉为仙境的山峰,心中充满了敬畏与期待。

她踏上了崎岖的山路,一步步向着山巅攀登。山路两旁,古木参天,鸟鸣声声,仿佛是大自然在为她加油鼓劲。经过数个时辰的跋涉,琴操终于来到了玲珑山的山顶,只见一座古朴的别院静静地坐落在那里,宛如一颗明珠镶嵌在群山之间。

琴操来到别院前,轻轻敲响了门扉。不一会儿,一位年约四十的女尼打开了门,她面容慈祥,眼中流露出一种超然物外的宁静。琴操上前一步,恭敬地施了一礼:“师父,我是琴操,特地前来加入修行。”女尼微微一笑,仔细打量着琴操,见她面容清秀,气质高雅,心中不禁生出一股敬意:“姑娘,你可知修行之路并非坦途,需要付出极大的努力和毅力?”琴操点了点头,坚定地说:“师父,我已做好准备,愿意付出一切代价,只求能在佛法中找到心灵的安宁。”

女尼见琴操心意已决,便不再多言,将她引进了别院。从此,琴操便开始了她在玲珑山的修行生涯。她住进了一间简陋的禅房,每日清晨起床,随着晨钟暮鼓的声音,开始一天的修行。她曾在杭州城中名噪一时,身为歌妓的她,才情出众,琴棋书画样样精通。然而,如今她已洗尽铅华,换上了一身素衣,每日研读经书、参禅打坐,与世无争。

琴操在玲珑山上的日子虽然清苦,但她的内心却异常充实。她不再关心红尘中的名利与纷争,只专注于自己的修行。每当夜深人静之时,她便会独自坐在禅房前,仰望星空,思考人生的意义。她想起了苏东坡曾经给予她的鼓励与支持,心中涌起一股暖流。她知道,无论自己走到哪里,无论经历多少艰难困苦,苏东坡的关怀与祝福都将永远伴随着她。

然而,修行之路并非一帆风顺。琴操时常会面临各种挑战与困难。有时她会感到孤独与寂寞,有时她会感到迷茫与无助。每当这时,她便会来到佛像前,虔诚地祈祷着。她告诉自己:要坚定信念,勇往直前。因为只有这样,才能找到真正的自我和心灵的安宁。

有一天,琴操在参禅打坐时,突然感到一股莫名的烦躁与不安。她试图静心平息内心的波动,但无济于事。这时,一位年长的女尼走进了禅房,她看到琴操面色凝重,便轻声问道:“琴操,你怎么了?是不是遇到了什么困难?”琴操点了点头,将自己心中的困惑告诉了女尼。女尼听后微微一笑:“修行之路本就充满了坎坷与波折。你只需保持一颗平静的心去面对它们,相信时间会给你答案。”

女尼的话如同一股清泉涌入琴操的心田,她感到自己的内心瞬间平静了许多。她感激地看着女尼说:“师父谢谢您!我会牢记您的话继续前行的。”女尼点了点头微笑着离开了禅房。

日子一天天过去琴操在玲珑山上的修行之路越走越远。她逐渐领悟到了佛法的真谛与人生的意义。她明白了自己曾经的迷茫与空虚都是源于对红尘的执着与追求。如今她已放下了一切执着与**只愿在玲珑山上静修至老。每当夜深人静之时她便会独自坐在禅房前仰望星空思考着人生的意义与价值。她知道自己已经找到了属于自己的归宿和心灵的安宁。

在杭州城的西湖畔,苏东坡常常独自漫步,心中总会涌起一股淡淡的思念。微风拂过湖面,带来丝丝凉意,也带走了他心中的些许烦躁。他停下脚步,望着湖面波光粼粼,心中却不由自主地想起了远在玲珑山上的琴操。

“琴操,你现在还好吗?”苏东坡轻轻叹息,仿佛在对着空气诉说着心中的挂念。他记得两人曾经的相聚与分别,那时的琴操才情出众,琴棋书画样样精通,是整个杭州城中最璀璨的星辰。然而,她却选择了离开,去寻找属于自己的宁静与自由。

“她应该已经适应了那里的生活了吧。”苏东坡心中暗自猜想,但心中仍不免有些担忧。他知道,修行之路充满了艰辛与困苦,琴操一个柔弱的女子,是否能够坚持下来呢?

一日黄昏,苏东坡坐在书房中,手握毛笔,却迟迟无法下笔。他的思绪飘远,仿佛又回到了与琴操相识的那一刻。他记得琴操的容貌,美丽而温柔;他记得琴操的才情,横溢而动人。那些与琴操一起度过的日子,仿佛就在昨天,历历在目。

“琴操,你现在在做什么呢?”苏东坡轻声自问,却无人回答。他想象着琴操在玲珑山上的生活,或许她已经放下了红尘的牵绊,每日研读经书、参禅打坐,过上了与世无争的生活。他心中感到一丝欣慰,但同时又有一丝失落。他知道,自己与琴操之间的距离越来越远,彼此的生活也再无交集。

岁月如梭,转眼间数年已过。琴操在玲珑山上的修行越发深入,她已经成为了一位德高望重的女尼。她的言行举止都散发着一种宁静与祥和的气息,仿佛与这山林融为一体。她每日潜心修行,不再关心外界的名利与纷争,只专注于自己的内心世界。

而苏东坡也已成为了一位文坛巨匠,他的诗词文章广为传颂,被人们所敬仰。他的作品中时常透露出对人生的感慨与思考,也蕴含着对琴操的思念与祝福。他知道,尽管他们各自的生活已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他们的心中却始终保留着对彼此的思念与祝福。

在杭州城的文人墨客中,时常有人提及琴操的名字。他们感叹她的才华与美貌,也惋惜她的离去。然而,即便是在尼姑庵的静谧之中,琴操的才情与气质也依旧能吸引着那些与她情深意切的友人。

一日,苏东坡与黄庭坚、佛印等友人相约,一同前往玲珑山寻找琴操。他们沿着崎岖的山路跋涉而上,心中都充满了期待与忐忑。他们不知道琴操现在的生活如何,也不知道她是否愿意再见他们一面。

当他们终于来到玲珑山上的尼姑庵时,只见一位身着素衣的女尼正在门前扫地。她看到一行人前来,脸上露出了一丝惊讶之色。苏东坡上前一步,轻声问道:“请问这里有一位名叫琴操的女尼吗?”女尼点了点头:“她正在后院参禅打坐,请稍等片刻。”

不一会儿,琴操从后院走了出来。她看到苏东坡等人,眼中闪过一丝惊喜与感动。她上前施了一礼:“东坡先生、黄庭坚先生、佛印大师……许久不见,诸位可好?”

苏东坡等人见到琴操安然无恙,心中都感到十分欣慰。他们与琴操聊起了近况与修行之事,仿佛又回到了当年的日子。虽然岁月已逝但他们的情感却如同西湖的水波一般温柔而持久。

最后他们依依惜别相约未来再聚。尽管他们各自的生活已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他们的心中却始终保留着对彼此的思念与祝福。

一次春日午后,阳光透过稀疏的云层洒向大地,微风带着丝丝暖意。苏东坡等人再次来到了玲珑山,沿着蜿蜒的山路向尼姑庵走去。山路两旁,野花争艳,鸟语花香,仿佛在为他们的到来欢呼。

当他们抵达尼姑庵时,琴操正在庵前的空地上静静地坐着,闭目沉思。她的身旁摆着一壶清茶,几卷经书。阳光洒在她的身上,为她披上了一层金色的光晕。苏东坡等人见状,纷纷放轻了脚步,生怕打扰到她的修行。

然而,琴操却似乎早已感知到了他们的到来。她缓缓睁开眼,脸上露出了一丝淡淡的微笑。她起身迎接他们,带领他们进入庵内。庵内的布置简单而雅致,处处透露着一种宁静与祥和。

众人坐下后,琴操亲自为他们沏茶。茶香四溢,沁人心脾。他们一边品茶,一边谈论着诗词歌赋。虽然琴操已经出家为尼,但她的才情依旧不减当年。她的话语中充满了智慧与哲理,让人听了不禁为之动容。

然而,每当话题转到琴操的出家之事时,众人的心中都不免有些惋惜。他们劝说琴操回杭州,重新过回以前的生活。但琴操总是婉言谢绝,她微笑着说:“诸位好友,我已知足。在这里,我可以潜心修行,追求内心的宁静。这是我所向往的生活。”

苏东坡听后,心中五味杂陈。他深知琴操的决心,也知道她的决定无人能够改变。他只能默默地为琴操祈祷,希望她在山上能够平安快乐。他感慨道:“琴操啊,你的选择让我敬佩。但我还是希望你能偶尔回到杭州,与我们相聚。”

琴操微笑着点点头,她知道苏东坡的心意。但她已经选择了自己的道路,就不会再回头。她轻轻地说:“苏学士,我会时常想起我们曾经的时光。但我现在更希望能专注于修行,追求内心的自由与宁静。”

黄庭坚和佛印也纷纷表示理解和支持。他们知道琴操已经找到了自己的归宿,也就不再强求。他们与琴操一起品茶聊天,仿佛又回到了昔日杭州城的繁华时光。

随着日头渐渐西沉,苏东坡等人不得不告别琴操离开。他们走在回杭州的路上,心中感慨万千。他们知道,琴操已经不再是那个在杭州城中名噪一时的歌妓了,她已经成为了一位真正的修行者。

回到杭州的苏东坡,每当夜幕降临,他总是喜欢独自一人漫步在西湖边。晚风轻轻吹过,拂过湖面,带来丝丝凉意,也带走他心中的烦忧。他望着湖水波光粼粼,仿佛能从中看见琴操的身影,那个曾经与他共同度过无数美好时光的女子。

“琴操,你现在在做什么呢?”苏东坡低语,仿佛琴操就在身旁。他闭上眼睛,深深地吸了一口气,试图感受那份来自远方的宁静与平和。他知道,他与琴操之间虽然有着深厚的情感,但各自的人生道路已经截然不同了。然而,这并没有改变他对琴操的思念与祝福。

一日,苏东坡坐在书房中,桌上摊开一张洁白的宣纸,手中握着毛笔,却迟迟没有下笔。他心中涌起一股莫名的冲动,想要给琴操写一封信。他沾了沾墨汁,开始倾诉起自己的心事。

“琴操,近日来西湖的水波越发温柔了,仿佛在诉说着我们之间的故事。我想念你在玲珑山的时光,想念你弹琴的模样,想念你与我品茶论诗的日子。你近来可好?修行是否顺利?我虽不在你身边,但心中却始终挂念着你。”

苏东坡写完信后,反复读了几遍,才小心翼翼地封好信封,交给了送信的人。他站在门前,目送着送信的人远去,心中涌起一股淡淡的期待。

不久之后,琴操的回信如约而至。她的信封上散发着淡淡的墨香,打开信封,只见娟秀的字迹跃然纸上:

“东坡先生,收到您的来信,我心中满是欣喜。您知道吗?在玲珑山上,我时常会想起与您相处的时光。您的诗词总是能给予我无尽的启示与灵感。我在山上潜心修行,研读佛理,每日参禅打坐,虽然清苦但内心却异常充实。我将自己的心得写下并寄给您,希望能与您分享我的修行成果。”

琴操在信中还附上了她亲手抄录的佛经和几首她最近创作的诗词。苏东坡拿到琴操的信件后,迫不及待地开始阅读。他仿佛能从字里行间感受到琴操的气息和她内心的宁静。他被琴操的才情和坚韧所打动,心中涌起一股敬佩之情。

读完琴操的信后,苏东坡心中涌起一股强烈的情感。他决定亲自前往玲珑山看望琴操。他挑选了一个晴朗的日子,带着礼物和书信踏上了前往玲珑山的路途。

经过一番跋涉,苏东坡终于来到了玲珑山下的尼姑庵。他见到了久违的琴操,两人紧紧相拥在一起。琴操的双眼闪烁着泪光,她感激地看着苏东坡:“您怎么来了?路途遥远您辛苦了。”

苏东坡笑着摇摇头:“不辛苦。能见到你我觉得一切都值得了。”

两人在尼姑庵中度过了一个愉快而温馨的时光。他们一起品茶论诗谈论修行心得。琴操向苏东坡展示了她在山上的生活和学习成果而苏东坡也向琴操分享了自己在杭州的所见所闻和创作心得。

临别之际苏东坡再次紧紧握住琴操的手:“你一定要好好保重自己。虽然我们身处两地但我们的心灵却始终紧紧相连。无论未来如何我都将永远祝福你。”

琴操含泪点头:“您也一定要保重身体。我会时刻思念着您期待着与您再次相聚。”

就这样两人依依惜别。虽然他们不能时常相聚但他们的友谊和思念却如同西湖的水波一般温柔而持久。他们通过书信交流分享着彼此的生活和心得。这种情感超越了时空的限制成为了他们心中最珍贵的宝藏。

在玲珑山的深处,琴操每日的修行都如同诗篇般悠扬而庄重。她的生活虽然孤寂,但她的心却充满了平静与满足。每当清晨的第一缕阳光洒在她的窗前,她便开始了一天的诵经礼佛。她的声音如同山谷中的清泉,清澈而宁静,回荡在空旷的山林间。

然而,修行之路并非总是如此平静。一日黄昏,琴操独自坐在庵中的竹椅上,手中持着经卷,但她的心思却飘得很远。她望着窗外那渐渐暗淡的天空,心中涌起一股难以名状的孤独和寂寞。她知道,这种情绪是修行路上的考验,但她仍然无法完全抵挡。

就在这时,庵门被轻轻敲响。琴操心中一惊,急忙放下经卷,前去开门。只见一位行僧站在门外,手中拿着一个包裹。他正是被朝廷勒令还俗的诗僧道潜。

“阿弥陀佛,道潜师兄。”琴操双手合十,向道潜行礼。

道潜微微一笑,回礼道:“琴操师妹,好久不见。这是苏东坡学士托我带给你的信。”

琴操闻言,心中一动。她接过包裹,打开一看,里面是一封厚厚的信。她迫不及待地展开信纸,开始阅读。信中的内容让她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苏东坡已被贬至南海中的瞻州,这个消息如同晴天霹雳,让她感到震惊和悲痛。

她放下信纸,望着道潜,眼中含着泪水:“道潜师兄,这消息可属实?”

道潜点点头,脸上也露出沉重的表情:“是的,这是朝廷的决定。苏东坡学士如今身处他乡,境遇堪忧。”

琴操听后,心中更加悲痛。她无法想象苏东坡在遥远他乡的生活会是怎样的艰难与孤独。她的双手紧握成拳,仿佛要将所有的担忧和思念都凝聚在这小小的拳头里。

“师兄,我能为他做些什么吗?”琴操的声音颤抖着。

道潜轻叹一声,摇摇头:“如今的局势,你我都无能为力。我们只能为他祈福,希望他能平安度过难关。”

琴操闻言,默默地点点头。她知道,她确实无法为苏东坡做些什么。她只能将这份担忧和思念深深地埋藏在心底,成为她修行路上的一种力量。

道潜又嘱咐了几句,便告辞离去。琴操站在门口,目送着他的背影消失在夜色中。她的心中充满了无尽的感慨和思念。她回到庵中,坐在竹椅上,望着窗外的星空陷入了沉思。

夜色如墨,悄然覆盖了玲珑山,而琴操的屋内灯火却仍旧亮着。她独自坐在窗前,望着远方,心中充满了对苏东坡的思念和回忆。那些昔日的欢笑与泪水,如今化作了她心底最深处的温暖和痛楚。

“苏学士……”琴操轻轻呼唤着,仿佛能在这寂静的夜晚中听到他的回应。她闭上眼睛,脑海中浮现出那个温文尔雅的身影,那俊朗的眉宇间总是带着一抹深邃与忧郁。

“我们曾一起品茶、吟诗、作画,那时的时光是多么美好啊。”琴操低声呢喃,仿佛在与苏东坡诉说着心中的思念。她记得他们曾一起在西湖边漫步,欣赏着湖光山色,聊着诗词歌赋,那时的她是多么的快乐和满足。

然而,现实却是残酷的。琴操的泪水悄然滑落,她知道自己与苏东坡之间的缘分已经走到了尽头。但她仍然无法割舍对他的思念和牵挂,她愿意为他祈福,为他祈祷,希望他能平安度过难关。

就在这时,庵门被轻轻敲响。琴操心中一惊,急忙擦干泪水,前去开门。只见一位行僧站在门口,手中拿着一封书信。

“阿弥陀佛,琴操师妹。”行僧双手合十,向琴操行礼。

“师兄有礼了。”琴操回礼道,接过书信一看,竟是苏东坡的来信。她的心中顿时充满了激动和期待。

信中,苏东坡的字迹略显潦草,却充满了真挚的情感。他写道:“琴操,你在玲珑山可好?我已被贬至南海中的瞻州,这里湿热且多蚊虫,但我会坚守我的信念和追求。你不必为我担忧,只需好好修行,保重身体。待我有朝一日归来,我们再续前缘。”

当琴操读完这封信时,泪水再次无声地滑落。她手中紧紧握着那封书信,仿佛能感受到苏东坡的温度和心意。她深吸一口气,努力平复自己的心情,但心中却波涛汹涌。

“东坡先生,你为何如此命途多舛?”琴操轻声自语,心中充满了对苏东坡的关切和忧虑。她知道,他身处异乡,生活必定艰难,但他依然坚守着信念和追求,这让她既感动又敬佩。

在接下来的日子里,琴操更加努力地修行。她每日清晨起床,诵经念佛,研读佛经,领悟佛法。她希望能够通过自己的努力,为苏东坡祈福,希望他能够度过难关,早日归来。

然而,每当夜深人静时,琴操的心中总是涌起一股淡淡的忧伤。她想起与苏东坡相识的点点滴滴,那些欢声笑语、琴瑟和鸣的时光仿佛就在眼前。她思念着苏东坡的才华横溢、风流倜傥,也思念着他那深邃的眼眸和温暖的笑容。

一日,琴操突然感到身体不适。她心知自己的时日无多,但她却并未感到恐惧和不安。她默默地躺在床上,回忆着与苏东坡相处的时光。她想起了他们曾一起在西湖畔漫步、一起品茶论诗的日子。那些美好的时光仿佛就在昨天,让她感到无比温暖和幸福。

就在这时,门外传来了脚步声。原来是庵里的师姐妹们来探望她了。她们看到琴操脸色苍白的样子,都感到十分担忧。

“琴操师妹,你怎么了?脸色这么难看?”一位师姐关切地问道。

琴操微笑着摇了摇头:“没事的师姐,只是有些累了想休息一会儿。”

师姐妹们见状也就不再打扰她让她好好休息。她们默默地离开了房间留下琴操独自躺在床上望着窗外的星空。

琴操望着星空心中充满了无尽的思念和感慨。她想起了苏东坡曾告诉她的话:“无论我们身在何处都要坚守自己的信念和追求。”这句话一直在她心中回荡着激励着她不断前行。

然而现在她知道自己即将离开这个世界了。她心中虽然有些不舍但更多的是一种平静和安详。她知道自己已经完成了自己的使命和修行任务现在该是离开的时候了。

就在这时门外又传来了脚步声但这次却是一个熟悉的声音——是苏东坡!

琴操猛地坐起身来她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她以为自己在做梦但当她看到门外那个熟悉的身影时她知道这不是梦!

“东坡先生!你怎么来了?”琴操惊喜地喊道泪水再次夺眶而出。

苏东坡走进房间看到琴操憔悴的样子也感到十分心疼。他紧紧地握住她的手:“琴操我来看你了!”

两人相拥而泣仿佛要将所有的思念和感慨都倾诉出来。他们谈起了过去的时光谈起了未来的期望和梦想。然而当谈到琴操的身体状况时苏东坡却感到一阵心痛和无奈。

“琴操你一定要好好保重自己啊!”苏东坡哽咽着说道。

琴操微笑着点了点头:“我会的东坡先生。你也要好好照顾自己我等着你回来。”

然而命运却并没有给他们太多的时间。几日后琴操便离开了这个世界她走得十分安详和宁静仿佛一切都已经放下。苏东坡得知消息后悲痛欲绝他无法接受这个残酷的事实。

他亲自来到玲珑山琴操的修行处为她重葬了遗体。他亲自写下了一方墓碑上面刻着琴操的名字和生平事迹以此纪念他们之间的深厚情谊。每当回想起与琴操相处的时光苏东坡总是面壁而泣心中充满了无尽的思念和感慨。

在苏东坡的晚年生活中他时常想起琴操每当听到有人提起她的名字时他总是感到一阵莫名的哀伤和思念。他知道琴操已经离开但他仍然愿意为她祈福为她祈祷希望她在另一个世界能够过上幸福的生活。

“琴操你在天上一定要好好的啊!”苏东坡时常望着星空默默地祈祷着。他知道琴操一定能够听到他的声音也一定能够理解他的心情。他们之间的情谊虽然被生死相隔但却永远不会消失。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