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历史 > 花间一梦:历史名妓录 > 第256章 黄媛介(下)

花间一梦:历史名妓录 第256章 黄媛介(下)

作者:西唐居士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2-11 14:24:13 来源:小说旗

时光荏苒,岁月如梭,如同西湖边那缓缓流淌的湖水一般,平静而又安宁。日子就这样一日复一日地过去,波澜不惊。

黄媛介,这位以字画为生的女子,每日沉浸于自己的艺术世界里,用画笔描绘着世间万物的美丽与哀愁。渐渐地,她的名声也在西湖畔的文人墨客间悄然传开,如同一缕清香,缓缓地弥漫在这片山水之间。

那一日,阳光透过轻纱般的云层,柔和地洒在西湖的水面上,波光粼粼,宛如无数颗璀璨的钻石。黄媛介静静地坐在她的画室中,手中的笔轻轻舞动,墨水在宣纸上流淌,勾勒出一幅幅栩栩如生、灵动鲜活的画卷。她的笔下有青山绿水,有花鸟鱼虫,还有那红尘中的男男女女……每一幅画都仿佛蕴含着她对生活的热爱和感悟。

就在这时,门外突然传来了一阵轻快的脚步声,打破了她宁静的思绪。黄媛介缓缓抬起头,目光落在门口。只见一位身着丫鬟服饰的女子,手中捧着一张精美的请帖,恭恭敬敬地站在那里。她微微欠身,轻声细语道:“黄小姐,这是柳如是柳小姐派人送来的请帖,邀请您参加她的文会。”说完,便将请帖递到了黄媛介面前。

黄媛介接过请帖,小心翼翼地将其打开,目光被上面的文字所吸引。只见那纸上用娟秀的字体写着:“敬请黄媛介小姐光临绛云楼,与诸位才女共赏佳作,共襄文会。”这字迹犹如涓涓细流,流淌出一种独特的韵味,让人心生向往。她微微抿嘴一笑,眼神中闪烁着一丝好奇和期待。“好的,请回复柳小姐,我会准时赴约。”黄媛介轻声对身旁的丫鬟说道。丫鬟乖巧地点头应道,随后转身离去,去传达主人的回话。

待丫鬟离开后,黄媛介迅速收拾起桌上的画具,然后走到衣柜前,挑选出一件淡雅的衣裙,轻柔地穿上。她对着镜子整理了一下发型和妆容,满意地点了点头,便迈步走出了画室。她轻盈地踏上湖边的小径,脚下的步伐带着几分急切,朝着绛云楼的方向前进。一路上,她尽情欣赏着西湖的美丽风景,微风轻拂着脸颊,湖水波光粼粼,岸边的垂柳随风摇曳,一切都显得如此宁静而美好。她的心情也渐渐放松下来,内心涌动着一种难以言喻的愉悦。

不多时,黄媛介来到了绛云楼前。这座古老的楼阁散发着古朴典雅的气息,宛如一位历经岁月沧桑的智者,默默地屹立在那里。她踏入大门,映入眼帘的是一群群才华横溢的女子们。她们有的优雅地坐在桌前,有的站立在窗边,有的低声交谈,有的欢笑打闹,整个场面充满了欢声笑语,洋溢着浓浓的文化氛围。

黄媛介深吸一口气,感受着这里浓厚的文学气息,脸上绽放出灿烂的笑容。她迈着轻盈的步伐,穿过人群,走向那些正在交流的才女们。她们纷纷投来友善的目光,欢迎她的到来。黄媛介微笑着回应,开始融入这个充满才情和智慧的圈子里。

黄媛介缓缓地走进了屋子,目光四处扫视,突然,一个熟悉的身影映入了她的眼帘。那是柳如是,身着一袭淡绿色的长裙,轻盈飘逸,仿佛是从画卷中走出来的仙子一般。她的气质高雅,却又不失亲切之感,令人心生喜爱之情。

柳如是也注意到了黄媛介的到来,脸上顿时绽放出灿烂的笑容,脚步轻快地朝着黄媛介走去。\"媛介妹妹,你终于来了!见到你真是太高兴了!\" 柳如是紧紧拉住黄媛介的手,亲切地说道。她的声音清脆悦耳,宛如清泉流淌,给人一种心旷神怡的感觉。

\"柳姐姐好。\" 黄媛介微笑着回应道,眼中闪烁着喜悦的光芒。她环视四周,发现墙壁上悬挂着一幅幅精美的画作和诗词作品,每一幅都散发着浓厚的诗意和美感。她不禁赞叹道:\"这些画作真是佳作连连啊!\"

柳如是闻言笑了起来,语气中透露出一丝自豪:\"是啊,这些都是我们这次文会的佳作。媛介妹妹,你的字画在西湖边可是颇有名气的,为什么不试着参加一些文会呢?这样可以让更多的人欣赏到你的才华呀!\"

黄媛介听后,微微摇了摇头,轻声叹息道:“柳姐姐,我固然喜爱诗画,但更向往自由无拘的生活。文会虽好,但终究是名利之地,并非我的归宿。”

柳如是沉默片刻,她深知黄媛介的心思。在这纷繁复杂的世间,能坚守内心的宁静实属难得。她轻柔地拍了拍黄媛介的手背,柔声道:“我明白你的心境。然而,妹妹需知晓,若将自身才华隐匿,岂不惋惜?当然,无论你最终选择何种生活路径,我都会坚定地站在你身旁,全力支持你。”

二人相视而笑,眼神之中满溢着理解与欣赏之情。就在此时,一名丫鬟款步上前,恭敬地开口:“柳小姐、黄小姐,文会即将拉开帷幕,请诸位小姐移步至画堂。”

柳如是和黄媛介闻言,便跟着丫鬟来到了画堂。画堂内已经布置得十分雅致,中间摆放着一张长长的画案,上面铺着洁白的宣纸和各式各样的画笔。四周的墙壁上则挂满了名家字画和诗词作品,为整个画堂增添了一抹浓郁的文化气息。

文会开始了,气氛热烈而庄重。各位才女们身着华丽的衣裳,妆容精致,各具风采地走上台来展示自己的佳作。有的以优美的诗词表达内心深处的情感;有的以精美的画作展现自己独特的才情;还有的则以琴棋书画四艺相结合的方式展现自己的综合素养,令人赞叹不已。

黄媛介坐在台下,静静地欣赏着她们的表演。她发现每一位才女都有着自己独特的风格和魅力,她们或温婉如水、或豪放不羁、或才情横溢、或朴实无华……这些不同的特质共同构成了这个丰富多彩的世界。

看着台上的才女们,黄媛介不禁感叹:“真是各有千秋啊!” 她一边欣赏着她们的表演,一边思考着如何更好地展现自己的才华。她深知,在这样的场合里,只有展现出真正的实力才能脱颖而出。

当轮到黄媛介上台时,她深吸一口气,优雅地走上舞台。她决定用一首诗来展现自己的才华。她轻声吟道:

“秋风瑟瑟叶飘黄,

才子佳人聚一堂。

笔墨丹青书雅意,

诗情画意韵悠长。”

这首诗既描绘了秋天的景色,又表现了才女们聚会的高雅氛围,赢得了台下观众的阵阵掌声。

接着黄媛介走到画案前,拿起画笔和颜料开始作画。她画的是一幅山水图,画面上山峰叠嶂、流水潺潺、云雾缭绕……整幅画充满了诗意和韵味。黄媛介在作画的过程中完全沉浸在自己的世界中仿佛与山水融为一体。她的画技高超笔法娴熟每一笔都恰到好处让人看了不禁赞叹不已。

随着黄媛介轻轻放下手中那已沾满斑斓色彩的画笔,一幅精妙绝伦的山水画卷徐徐展现在众人眼前,犹如一扇通往仙境的窗棂被悄然推开。阳光透过窗棂,洒在画布上,为那巍峨的山峰镀上了一层柔和的金辉,使得流水更显清澈,云雾也更加缥缈,仿佛能嗅到山间清新的空气,听到远处隐约的鸟鸣和溪流低语。

四周静谧了片刻,随后,掌声如潮水般涌起,不仅是对这幅画作的赞美,更是对黄媛介才情与心境的敬佩。柳如是站在人群之中,眼神中满是赞赏与羡慕,她轻移莲步,缓缓上前,双手轻拍,笑道:“媛介妹妹,你的画,每一笔都透着灵气,让人仿佛能穿越画面,亲历那山水间的悠远与宁静。这等才情,真是让人自愧不如啊!”

黄媛介闻言,脸上泛起了一抹红晕,她轻轻摇头,眼神温柔而坚定:“柳姐姐言重了,妹妹不过是借笔墨抒怀,将心中对大自然那份纯粹的热爱与敬畏之情倾注于画布之上。姐姐诗词歌赋样样精通,才是真正的大才女,媛介不过是班门弄斧罢了。”

这时,一旁的董小宛也走上前来,手执一柄团扇,轻轻摇曳,笑靥如花:“媛介姐姐的画,让人心驰神往,我也想借此机会,与各位姐姐分享我的一点小心思。”说着,她从袖中取出一幅绣品,展开来,竟是一幅精美的刺绣山水图,与黄媛介的画作遥相呼应,却又是另一番风味。

众人围观之下,只见绣品中的山峰以细密的针脚勾勒,流水则以轻盈的银线勾勒,云雾则用柔和的彩丝晕染,每一针一线都透露出匠人的用心与巧思。“此绣非但形似,更胜在意境,与媛介妹妹的画作相得益彰,真乃双璧也!”人群中有人赞叹道。

董小宛谦逊一笑:“小女子拙作,难登大雅之堂,只是见媛介姐姐画技高超,心中仰慕,便也想以针线为笔,表达一番对自然的热爱之情。”

文会的气氛因这意外的互动而愈发热烈,其他才女也纷纷被激发灵感,有的吟诗作对,以文会友;有的则抚琴弄萧,以乐寄情。室内花香与墨香交织,欢声笑语与丝竹之音相和,构成了一幅和谐美好的画面。

在这温馨而充满文化氛围的午后,黄媛介与柳如是、董小宛等才女们的交流,不仅展现了她们各自的才情与风采,更传递了女性之间相互欣赏、共同成长的情谊。她们用各自的方式,诠释了对生活的热爱,对艺术的追求,以及对自然之美的无限向往。这场文会,不仅是一场才艺的展示,更是一次心灵的交流,让在场的每一个人都深受感染,久久难以忘怀。

在那个被历史温柔以待的年代,西湖不仅仅是一方水域,它是诗与远方交织的梦境,是无数文人墨客心灵栖息的港湾。而黄媛介,便是这梦境中一抹不可多得的亮色,她的故事,如同西湖水一般,深邃而又悠长。

清晨的第一缕阳光穿透薄雾,轻轻拂过湖面,金色的光斑与波光粼粼的湖水交织成一幅梦幻的画卷。黄媛介踏着晨光,步履轻盈地走向她的小摊。沿途,早起的渔民向她点头致意,偶尔有晨练的老人停下脚步,与她寒暄几句,赞叹她画中西湖的灵动与生机。

“黄姑娘,今日可有新作?”一位常来光顾的老者笑眯眯地问道,眼中满是期待。

黄媛介停下脚步,温柔一笑,“老伯,您来得正好,刚画了一幅春日西湖图,您瞧瞧可还满意?”说着,她轻轻展开画卷,只见画中桃花盛开,柳丝轻拂水面,一叶扁舟悠然自得,仿佛能听见远处传来的渔歌互答。

老者细细观赏,不住点头,“妙啊,妙!黄姑娘的画,总是能捕捉到西湖最动人的瞬间,让人心生向往。”

正当众人沉浸在画作的意境中时,一阵清脆的马蹄声打破了宁静。众人循声望去,只见一位身着锦衣华服的年轻公子策马而来,他眉宇间透露着不凡的气质,眼神中闪烁着对艺术的渴望与尊重。

“听闻此处有位女画家,画作别具一格,特来拜访。”公子哥的声音温润如玉,带着几分谦逊。

黄媛介微微一愣,随即站起身来,以礼相待,“公子谬赞了,小女子黄媛介,不过是闲来无事,以画会友罢了。”

公子哥缓步上前,目光落在桌上的画作上,瞬间被吸引。“黄小姐的画,既有山川之雄浑,又不失细腻温婉,实乃难得一见之佳作。”他由衷赞叹道。

“公子过誉了,黄某只是尽力捕捉自然之美,希望观者能从中感受到一份宁静与美好。”黄媛介谦逊地回答,眼中闪烁着对艺术的执着与热爱。

正当两人交谈甚欢之际,一阵微风吹过,带来了远处桃花的香气,也似乎吹动了黄媛介心中某根柔软的弦。她忽然提议:“公子若不嫌弃,不妨随我至湖边,让我现场为您绘一幅即时之景,如何?”

公子哥闻言,眼前一亮,欣然应允。于是,两人并肩走向湖边,选了一处风景绝佳之处停下。黄媛介铺开宣纸,拿起毛笔,随着晨光与雾气的变化,笔触时而轻柔细腻,时而豪迈奔放,不一会儿,一幅鲜活的“晨光西湖图”便呈现在众人眼前。画中,晨光初照,湖面泛着金色的光芒,远处的山峦在薄雾中若隐若现,一切都显得那么和谐而美好。

公子哥看得入迷,连连赞叹:“黄小姐之才情,真是令人叹为观止。此画不仅描绘了西湖之美,更蕴含了您对生活的独特感悟。”

黄媛介微微一笑,心中涌起一股暖流。她知道,自己虽身处尘世,但能以画为媒,传递美好与希望,这便是她最大的幸福。

“公子,此画赠予您,愿它能成为您心中一片永恒的风景。”黄媛介将画作轻轻递到公子哥手中,眼中闪烁着真诚与祝福。

公子哥接过画作,感动不已,“黄小姐,您的慷慨与才情,让我深感敬佩。这份礼物,我将永远珍藏。”

夕阳西下,黄媛介收拾好画具,缓缓离开湖边。她的身影在落日余晖中拉长,显得格外坚韧而温柔。她的故事,如同西湖的流水一般,永远流淌在人们的心中,成为了一段不朽的传奇。而那份对艺术的热爱与执着,也将激励着后来者,继续探索与创造属于自己的美好世界。

那日,西湖的夕阳似乎比往常更加温柔,金色的余晖洒在湖面上,波光粼粼,宛如无数细碎的星辰在轻轻跳跃。就在这宁静而绚烂的时刻,一位风尘仆仆的诗人,踏着夕阳的余晖,走进了黄媛介的世界。

他穿着一袭洗得发白的青衫,腰间挂着一个简陋的布袋,里面装着几本泛黄的诗集和几支磨损的羽毛笔。他的眼神中既有旅途的疲惫,又闪烁着对未知世界的好奇与渴望。在众多的摊位间穿梭后,他的目光最终被黄媛介的画作所吸引,那是一幅描绘秋日西湖的画卷,画中红叶如火,湖面如镜,几只白鹭悠然自得,仿佛能听见秋风轻拂过树梢的声音。

“这位姑娘,您的画作真是妙笔生花,令人心驰神往!”诗人上前一步,语气中满是真诚与赞叹。

黄媛介抬头,迎上了诗人那充满热情的目光,心中不禁涌起一股暖流。她微笑着回应:“多谢夸奖,只是随手涂鸦,难登大雅之堂。”

诗人摇了摇头,神情认真:“不,黄小姐太过谦虚了。这画中的意境,不仅展现了西湖的自然之美,更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和情感寄托,非一般画匠所能及。”

被诗人的真挚所打动,黄媛介邀请道:“公子若不嫌简陋,不妨坐下共饮一杯清茶,我们边品茶边聊如何?”

诗人欣然接受,两人便在小摊旁的一张旧木桌旁坐下。黄媛介泡上了一壶上好的龙井茶,茶香四溢,与周围的景致相得益彰。

“黄小姐,方才见您画中意境深远,不知对诗词歌赋可有涉猎?”诗人试探性地问道。

黄媛介轻轻一笑,眼中闪烁着光芒:“诗词歌赋乃是我心之所爱,虽不敢自称大家,但亦有所心得。”

诗人闻言,眼中闪过一抹惊喜:“如此甚好!我游历四方,最喜结交志同道合的朋友。黄小姐的才华,实属难得,愿与小姐共赏诗词之美,共话风月无边。”

于是,两人便开始了深入的交流。诗人从自己的行囊中取出诗集,与黄媛介分享旅途中的所见所感,以及他对诗词的独特见解。黄媛介也毫不吝啬地展示了自己的诗作,她的诗风清新脱俗,情感真挚,每一首都像是从心底流淌出的清泉,让人回味无穷。

“黄小姐的诗词,如同您的画作一般,既有女性的细腻温婉,又不失男子的豪迈之气,真是令人佩服!”诗人由衷地赞叹道。

黄媛介脸颊微红,羞涩地低下了头:“公子谬赞了,我只是随心而作,未曾想能得公子如此高的评价。”

随着夜幕的降临,两人之间的交谈也愈发投机。他们谈古论今,从诗词歌赋聊到人生哲学,从西湖的美景聊到各自的梦想与追求。在这短暂的时光里,他们仿佛找到了彼此灵魂的共鸣,成为了最懂对方的那个人。

当最后一缕夕阳也沉入湖底时,诗人起身告别:“黄小姐,与你相遇,实乃我此生之幸。愿我们的友谊如同这西湖之水,源远流长。”

黄媛介也站了起来,眼中闪烁着不舍:“公子,愿你的旅途平安顺遂,期待我们再次相聚。”

两人相互作别后,黄媛介目送着诗人的背影消失在夜色中。她的心中充满了前所未有的温暖与满足,她知道在这个世界上,她并不孤单。

从那以后,黄媛介的生活依旧清贫而简单,但她的心灵却因为这份突如其来的友谊而变得异常丰富。她继续在西湖边作画写诗,用自己的方式记录着这个世界的美好与温暖。而那位远道而来的诗人,也成为了她心中永远的牵挂与期盼。他们的故事在西湖边流传开来,成为了人们口中津津乐道的佳话。

在西湖深处,那片被翠绿竹林与清澈溪流温柔环抱的静谧之地,小茅屋的炊烟轻轻升起,与远处山岚交织成一幅淡雅的画卷。黄昏时分,黄媛介身着朴素的蓝布衣裳,发间插着一支简约的木簪,站在屋前,目光温柔地穿透了层层竹影,投向那片被夕阳染成橙红的湖面。她的脸上洋溢着孩子般的期待,仿佛每一次与西湖的邂逅都是生命中不可多得的盛宴。

“世功,你看那晚霞,是不是比昨日的更加绚烂?”黄媛介转过身,对着正从屋内走出的杨世功笑道。杨世功,一位温文尔雅的书生,脸上挂着和煦的笑容,他手中的书卷轻轻合上,眼神中满是对妻子的宠溺与欣赏。“是啊,娘子,今日的西湖似乎也在为我们即将的漫步而梳妆打扮呢。”他的话语中带着一丝调侃,却更显两人之间的默契与亲密。

他们并肩踏上了前往西湖的小径,脚下是落叶铺就的金黄色地毯,每一步都踏出了岁月的回响。沿途,清风徐来,竹叶沙沙作响,仿佛是大自然最动听的乐章。黄媛介突然停下脚步,指了指不远处的一株野菊花:“世功,你看那花,虽生于荒野,却开得如此灿烂,真是应了那句‘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

杨世功闻言,微微一笑,蹲下身子,轻轻抚摸着那朵野菊花的花瓣,眼中闪烁着温柔的光芒:“确实如此,娘子总是能从细微之处发现生活的美好,这份心境,让我自愧不如。”

继续前行,两人来到了西湖边。湖面波光粼粼,仿佛无数颗璀璨的宝石在跳跃。他们找了一块大石头坐下,望着眼前的美景,开始畅谈诗词歌赋。黄媛介轻启朱唇,吟诵起自己刚刚写成的一首《秋日抒怀》:“秋风吹落叶,寒露湿青衫。独立桥头望,远山云雾间。此情何处寄,唯有笔墨传。愿得长相守,共度好华年。”

杨世功听后,眼中闪烁着赞叹:“娘子的诗,总是能直击人心。这‘独立桥头望,远山云雾间’一句,不仅描绘了眼前的景致,更蕴含了你对生活的深邃思考。”他顿了顿,继续说道,“而且,最后一句‘愿得长相守,共度好华年’,更是道出了我们共同的心愿。”

黄媛介脸上泛起了一抹红晕,羞涩地低下了头。她知道,自己与杨世功的感情,早已超越了世俗的牵绊,成为了彼此生命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夜幕降临,月光如洗,为西湖披上了一层神秘的银纱。两人携手漫步在湖畔,享受着这份难得的宁静与温馨。突然,一阵悠扬的笛声从远方传来,清脆悦耳,仿佛能洗净人世的尘埃。黄媛介停下脚步,闭上眼睛,静静地聆听着这来自天籁之音。“世功,你听,这笛声多美啊,像是在诉说着什么。”

杨世功轻轻拥她入怀,温柔地说:“是啊,娘子。这笛声,就像是我们的心声,穿越了时空的阻隔,与这西湖的夜色融为一体。”

回到茅屋,黄媛介点亮了油灯,取出纸笔,准备将今日的所见所感记录下来。她坐在桌前,笔尖轻触纸张,仿佛是与老友重逢般自然流畅。杨世功则在一旁默默陪伴,偶尔为她添墨或是提出一些建议,两人的身影在昏黄的灯光下显得格外温馨。

“世功,你看我这首《西湖夜游》如何?”黄媛介放下笔,将诗稿递给杨世功。诗中写道:“夜色笼西湖,月光洒满途。清风拂面过,笛声入梦无。携手同游处,笑语盈心湖。愿此长相伴,岁月不孤独。”

杨世功仔细品读后,赞叹不已:“娘子的才情真是无人能及。这首诗不仅描绘了西湖的夜景,更表达了我们之间深厚的情感。”

岁月如梭,黄媛介与杨世功在西湖边度过了无数个春夏秋冬。他们一同欣赏四季变换的美景,一同品味诗词歌赋的韵味,一同在生活的点滴中寻找幸福与满足。尽管生活清贫,但他们的精神世界却异常丰富,因为他们知道,只要彼此相依,便是世间最美的风景。

除了写诗作画,黄媛介还时常将自己的经历与感悟编成故事,讲给村里的孩子们听。在一个阳光明媚的午后,她坐在村口的老槐树下,身边围着一群好奇的孩子。她缓缓开口,用温柔而坚定的声音讲述着:“从前,有一个女孩,她出生在一个普通的家庭,但她从不放弃对知识的追求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孩子们听得入迷,眼中闪烁着对未来的憧憬。黄媛介知道,她的故事或许不能改变他们的命运,但至少能在他们心中种下一颗坚韧与希望的种子。她希望通过这些故事,激励孩子们勇敢面对生活中的挑战,坚持自己的梦想和追求。

“孩子们,记住,无论遇到多大的困难,只要你们心中有光,有梦,就没有什么是克服不了的。”黄媛介的声音温柔而有力,她的目光扫过每一张稚嫩的脸庞,仿佛能洞察他们的心灵深处。

孩子们纷纷点头,眼中闪烁着坚定的光芒。他们围绕着黄媛介,七嘴八舌地分享着自己的梦想和愿望。有的想要成为像她一样会写诗画画的文人,有的想要成为勇敢的战士保护家园,还有的想要游历四方,探索未知的世界。

黄媛介微笑着倾听,不时给予鼓励和肯定。她深知,这些纯真的梦想正是孩子们最宝贵的财富,也是他们未来前进的动力。她希望自己能够成为他们成长道路上的引路人,用自己的经历和智慧为他们指明方向。

随着岁月的流逝,黄媛介与杨世功的故事在村子里传为佳话。他们相濡以沫、共度风雨的爱情成为了人们口中的美谈。每当夕阳西下,湖边的小茅屋里总会传出阵阵欢声笑语,那是他们共同编织的幸福时光。

然而,岁月不饶人,黄媛介的身体逐渐衰弱。尽管如此,她依然保持着乐观的心态和对生活的热爱。她坚持每天写字作画,用文字记录下自己的感受和思考,用画笔描绘出心中的美好愿景。

在一个宁静的夜晚,当月光再次洒满湖面时,黄媛介静静地坐在床边,望着窗外的月色。她的眼神中既有对过往岁月的怀念,也有对未来世界的期许。她知道自己的生命即将走到尽头,但她并不害怕,因为她知道自己已经拥有了最宝贵的财富——杨世功的爱和孩子们的笑容。

杨世功坐在她的身边,紧紧握住她的手。他们默默对视着,无需言语便能感受到彼此心中的深情厚意。在这一刻,时间仿佛静止了,所有的痛苦和离别都被这份深情所融化。

最终,黄媛介在杨世功的怀抱中安详地离世了。她的脸上带着满足的微笑,仿佛已经看到了另一个世界的美好。她的离世让所有人都感到悲痛不已,但她的才华和品德却永远留在了人们的心中,成为了一段不朽的传奇。

在黄媛介离世后,杨世功并没有沉溺于悲伤之中。他继续守护着他们共同的家和回忆,同时也将黄媛介的诗词和画作整理出版,让更多的人能够欣赏到她的才华和美丽。他相信,黄媛介的精神将永远激励着人们追求真、善、美,勇敢地面对生活中的挑战和困难。

而西湖边的小茅屋依然静静地矗立在那里,仿佛在诉说着黄媛介与杨世功那段不朽的爱情故事。每当夕阳西下、月上柳梢时,总会有一些游客或村民驻足于此,缅怀这位伟大的女诗人和她所留下的美好记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