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历史 > 花间一梦:历史名妓录 > 第46章 寇白门(中)

花间一梦:历史名妓录 第46章 寇白门(中)

作者:西唐居士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2-11 14:24:13 来源:小说旗

在寇白门与吴应箕分手后的那些日子,每当夜幕降临,月儿高挂,她总会一个人静静品酒。在静谧的深夜,她默默地徘徊在自家庭院中,沉浸在与吴应箕共度的那些日子的回忆里。月光如水,柔柔地洒下,她的身影在其中显得分外孤寂和哀婉。寇白门内心的坚韧让她渐渐走出这份情感的阴霾。她开始把这份情感沉淀下来,化为心底深处的一份美好的回忆。

某天,午后时分,秦淮河畔钞库街来了一位特别的游客。这位少年公子,打扮文雅,身材适中,面似美玉,唇红齿白。他的剑眉斜飞入鬓,双眸黑得如同点漆,鼻梁挺直,嘴角方正。他笑起来时,脸上有两个迷人的小梨涡,使人看之如痴如醉。他身上散发出一种独特的魅力,足以令任何一个女孩心动神摇。

这位少年朱国弼,万历年间袭封抚宁侯,天启初年领中府。杨涟弹劾魏忠贤获罪后,朱国弼曾为其不平,但魏忠贤大怒,停了他的岁俸。所以此时的朱国弼并不开心。他双眉微皱,目光呆滞地盯着湖面上的游船,若有所思。

此时的寇白门正在自家的楼上盯着朱国弼,心里不禁猜测着:他是谁?为何他如此忧愁呢?如果只看衣饰,他应该是一个富家公子,家世显赫,财力雄厚。但即便是如此富有的人,也会有他的心事和困扰。有钱并不能买来一切,尤其是内心的满足和快乐。这位少年公子虽然拥有财富和地位,却无法掩饰他内心的苦闷和忧郁。或许他正在经历着某种难以言说的痛苦,或许他在为某件事情而烦恼。

在繁华的钞库街市集中,朱国弼的马车缓缓驶过。突然间,他注意到一道站在陶瓷摊前的身影。那是一个女子,虽然衣着简朴,却掩不住其自然流露出的气质。她的面容仿佛出水芙蓉般清丽脱俗。日光透过摊棚的缝隙在她的身上洒下斑驳的光影,她似乎与这市集中的繁华喧嚣格格不入,却又如同一股清流般让人眼前一亮。朱国弼被她的美丽与恬静深深吸引,情不自禁地走近她。这女子正是寇白门,因为他对朱国弼感到十分好奇,故意在他必经之路吸引他,看他能不能上套。朱国弼停下脚步,被女子的气质深深吸引。她正端详着一只精美的青花瓷杯,那专注而纯真的神情令人心动。这一幕让朱国弼感到一种莫名的触动,仿佛他的心被轻轻地拨动了一下。

他轻手轻脚地下车,走到摊位前,与那女子并肩而立。女子感受到他的目光,抬起头,两人的视线在空中交汇。她的双眸清澈明亮,像深山中的清泉,让朱国弼瞬间陷入了那片清亮中。

寇白门正在故意吸引朱国弼的注意。“这只青花瓷杯的纹饰很独特,别具一格。”朱国弼开口道,试图与她交谈。女子微微一愣,然后低头羞涩地回答:“您说得对,我就是看中了它的独特。”她的声音温柔而婉转,像山谷中的风,轻轻拂过耳畔。

朱国弼心中一颤,他感觉这是命运的安排。他微笑着问道:“小生朱国弼,不知小姐芳名?”女子轻声回答:“小女子寇白门。”她的声音中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颤栗,这是面对陌生人的紧张,也是对这场不期而遇的期待。

朱国弼心领神会,他不想打破这份美好的邂逅。当马车缓缓驶离市集,他回头看了一眼,那道倩影已经消失在人潮中。但寇白门的一颦一笑,却在他心中留下了深深的印记。

寇白门对那些世家子弟并无好感。那些人的虚伪和傲慢让她感到厌倦。而朱国弼的出现,让她感受到了一种与众不同的真诚和温暖。他沉稳内敛的气质和举止得体的行为,让她觉得他与众不同。她开始对他产生了好奇心,想要了解更多关于他的事情。

朱国弼也一直在寻找机会再次见到寇白门。他通过各种途径打听她的消息,了解她的喜好和习惯。每一次得知她的消息,他的心中都充满了喜悦和期待。

终于有一天,他得知寇白门要参加一个宴会。他激动不已,立刻决定前往赴宴。在宴会上,他看到了寇白门,她身穿一袭红衣,优雅美丽。两人目光交汇,仿佛时间静止了片刻。

朱国弼走到她面前,深深地行了一礼:“白门小姐,别来无恙。”寇白门看着他微笑:“朱公子果然信守承诺,再次见到您真好。”她的话语中充满了欣喜和感激。

从那一刻起,朱国弼和寇白门之间的感情变得更加深厚。他们常常相约出游赏景、品茶论诗。每一次相处都让他们更加了解对方,也让他们更加珍惜彼此的陪伴。朱国弼并没有因为寇白门的身份而轻视她。相反,他找寻各种理由多次前往钞库街拜访寇白门,渐渐地,他们变得熟络起来。朱国弼与寇白门一同演奏名曲,谈诗作画,这让寇白门对他产生了敬仰之情。几次相处下来,寇白门对这个成熟稳重的男子产生了深深的好感。

朱国弼的风度翩翩,眉目如画,每一个微笑都像是春日暖阳,温暖而明媚。他的气质不凡,有着读书人的清雅,也有着上位者的从容。寇白门立刻意识到,自己已无法从他的魅力中自拔。

这年秋天,寇白门与朱国弼的感情愈发深厚。然而,命运却常常捉弄人。他们的爱情注定无法长久。虽然未来的路还很长,但寇白门的故事还在继续……

当朱国弼觉得时机成熟时,他以深情的口吻对寇白门说:“我本有意娶你为妻,可惜我们相见恨晚,我已有家室,因此只能委屈你做妾。我保证会好好待你。”单纯的寇白门信以为真,身为歌姬的她觉得能得到真心人的疼爱是莫大的幸福,即使是做妾也欣然接受了。

一日,两人见面,朱国弼的眼神中透露出一丝同情。他深深地看着寇白门,轻声说道:“你的眼眸,如同湖水般清澈,但你的命运,却如同秋天的落叶,飘摇不定。不过,若你愿意,妾室之位,或许可以成为你栖身的避风港。”

听到这句话,寇白门的心中升起一丝苦涩。但她的眼神却愈发坚定。她深知在这个男权至上的世界里能获得一个男人的爱是值得珍惜的哪怕只是一束束微不足道的光芒也是值得珍惜的。“朱公子,”她的声音轻柔而坚定“我愿意哪怕只是你府中的一抹风景只要能陪伴在你身边。”

朱国弼微微一怔他没有料到这个女子会如此轻易地接受这样的境遇。他深深地看了寇白门一眼然后缓缓道:“你的眼中倒映着一片深情你的决定我尊重只盼你日后不悔。”有一种光芒,我熟稔于心。在我们的相遇中,缘分或许以一种特别的方式交织。

在那个秋天的夜晚,金陵城中,红灯笼照亮了夜空。寇白门身着红妆,头顶花冠,款款地上了花轿。她的姐妹们围在轿旁,眼中流露出羡慕与不舍。寇白门的美丽如同浓墨重彩的画卷,她盛装打扮,优雅地坐上了花轿。她是明代金陵的一名乐籍女子,根据当时的风俗,脱籍从良或婚娶都必须在夜间进行。虽然这象征着对于人权的某种践踏,但在那个时代,这就是生活的常态。

此时的金陵城,仿佛只为这一场盛大的婚礼而存在。乐籍女子脱籍从良或婚娶的规矩,让这场婚礼在夜色的掩护下进行。虽是夜晚,却无一丝的阴暗与冷清。五千名手执红灯笼的士兵,如同一道道璀璨的光线,从武定桥开始,一路肃立,延伸到内桥朱府。他们的盔甲在月光下闪烁,红灯笼的光影在石板路上跳跃,宛如一条流动的红河。每一盏灯笼都像是小小的太阳,散发出温暖的光芒,将夜幕下的道路照得如同白昼。

朱国弼,那位威风凛凛的豪门贵族,为了展示他的权势和尊贵,特别安排了一场盛大的迎亲场面。五千名手执红灯的士兵从武定桥开始,一路肃立,延伸到内桥朱府,让整个路程充满了威严与隆重。那一夜,灯火通明,如白昼一般,这成为了明代南京最隆重的一次迎亲场面。朱国弼为了显示威风和隆重,不惜重金打造这场盛大的迎亲场面。他的举动仿佛在告诉世人,寇白门是他心中最重要的人,他用这种方式向世人展示他的决心和爱意。

夜幕下,寇白门的花轿在红光的映照下,如同梦幻般的景象。民众纷纷走出家门,欣赏这场难得一见的盛事。月光洒在士兵们挺拔的身影上,红灯映照出他们坚毅的面容。而花轿中的寇白门,心中或许充满了期待与不安,但无论如何,这都是她人生中重要的一页。而寇白门和她的姐妹们,也感受到了这份震撼与感动。她们看着这一幕幕壮观的场景,心中涌起了复杂的情绪。那是羡慕,也是敬仰,更是对未来的期待和憧憬。她们知道,这样的场面,或许她们一生都无法经历,但看着寇白门的幸福,她们的心中也充满了喜悦。

夜幕下的金陵城,因为这场婚礼而变得热闹非凡。那壮观的场面、热烈的气氛、深深的爱意,都让这个秋夜变得无比美丽和难忘。而寇白门和她的姐妹们,也在这个秋夜里,留下了她们最美好的记忆。

这就是那个秋夜,寇白门的花轿缓缓前行在红光之中,成为夜幕下最明亮的光景。这一幕,既是朱国弼的威风展示,也是寇白门人生的重要转折,更是明代金陵风俗人情的生动展现。

新婚之夜,皎洁的月光洒满了朱府的华丽厢房,那如丝如缕的银辉轻轻抚摸着绵软的绮罗窗帘,宛如一幅静谧而美好的画卷。在室内的温馨气氛中,寇白门身披华丽的嫁衣,端坐在屏风后,红纱轻掩面容,初次见识婚房的富丽堂皇,她的心中充满了甜蜜与紧张。她的指尖微微颤抖,轻轻抚摸着凤冠上细密的纹路,心跳如鼓点般快速而有节奏,仿佛在期待着什么。

朱国弼踏着轻盈的步伐走进房间,透过轻纱的遮掩,他看到了寇白门那娇羞的容颜。他深情地吐露着心中的挚爱,声音温柔而真挚:“白门,你知道吗?自从市集那次相遇,你的身影便深深地印在了我的心头。能够娶你为妻,是我朱国弼此生最大的幸福。”

听着他满载情感的话语,寇白门心中的紧张感渐渐消散,取而代之的是无尽的感动。她缓缓地抬起手,轻轻揭开了遮挡面庞的红盖头,露出那张倾城倾国的容颜。她的眼眸清澈如水,流露出深深的爱意与信任。

朱国弼看着寇白门那美丽的容颜,不禁发出一声由衷的赞叹。他轻轻地坐在她的身旁,俯身轻吻了她的额头,语气中满是宠溺与深情:“白门,愿我们此生能够相濡以沫、不离不弃。”他的目光中充满坚定与深爱,凝视着这个成为他妻子的女子。

寇白门的脸上绽放出幸福的笑容,她轻声而坚定地回应道:“相公,我感谢命运让我遇见了你。在这漫长的人生旅途中,能够与你相守,是我最大的荣幸。”

他们的目光紧紧地纠缠在一起,彼此的心灵仿佛在这一刻完全融合。此刻的房间内不再只是寂静的夜,而是充满了甜蜜与深情的温馨氛围。朱国弼拥着寇白门,轻语诉说着内心的爱恋,那些轻柔而缱绻的话语如同微风掠过湖面,激起心湖深处的涟漪。

新婚之夜,他们彼此承诺了未来的相伴相守,那份承诺中所蕴藏的爱慕之情在此刻完全流露出来。在月色下,两颗心紧紧依偎在一起,共同踏上了新的旅程。在这美好的时刻里,他们心中都明白彼此是自己此生挚爱不渝的伴侣。而这一夜的甜蜜与深情将永远镌刻在他们的记忆中,成为永恒的印记。

刚嫁到朱家的寇白门,身处富贵之地,眼里满满都是朱家那璀璨的荣光。两年后,崇祯皇帝在景山自缢,南明小朝廷匆匆建立,朱国弼因拥立福王有功,权势如日中天,宛如那刚开国时的豪情壮志。朱国弼,那位曾经为了寇白门大张旗鼓的官僚,如今却展现出了他圆滑狡黠的真面目。他并非真心爱这位青楼女子,而只是将她视为一时之需。对于他这样的纨绔子弟来说,爱情只是他玩弄女子感情的借口,他不懂得何为真心,只知道如何满足自己的私欲。

数月后,他的薄情寡义嘴脸逐渐暴露。他开始对寇白门冷淡,甚至无视。曾经的花言巧语,如今都变成了无情的伤害。他继续在章台柳巷之间游走,欺骗着其他女子的感情,对寇白门的痛苦和无助视而不见。

而寇白门,那个曾被众人羡慕的女子,如今陷入了深深的后悔与无奈之中。她明白了朱国弼的真面目,也看清了自己选择的错误。她的心中充满了痛苦,每一次的回忆都像是一把锐利的刀,深深地刺入她的心。

她开始怀念过去的日子,那些虽然艰难但却真实的日子。她想起自己的姐妹们,那些曾与她同甘共苦的人。她开始后悔,后悔自己为何会选择这样的男人,为何会走上这样的道路。

然而,后悔已无济于事。她知道,自己已经没有回头路可走。朱国弼的无耻行径,让她无法忍受。但她的无奈更甚,因为她无法摆脱这种困境。她的心中充满了苦涩,她开始怀疑,是否所有的爱情都是虚假的,是否所有的男人都是不值得信任的。

这样的生活让寇白门感到窒息。她开始寻找出路,希望有一天能从这个无底的深渊中挣脱出来,找到属于自己的真正幸福。

在1645年的中国,清朝的铁骑如狂风般南下,一路攻城掠地,锐不可当。那年的**,犹如一片孤岛,在清军的铁蹄声中陷落。南京,这座历史悠久的古都,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威胁。福王与马士英等朝臣,他们的宫殿不再是安稳的避风港,而是变成了热锅上的蚂蚁,乱作一团。

朱国弼,那位曾显赫一时的朝臣,此刻也像只软弱的绵羊,毫无抵抗地投降了清朝。他的投降,或许是他对权力的贪恋,或许是他对现实的无奈。不久,朱国弼全家被清廷押解到京师,像囚鸟一样被软禁起来。

朱国弼的心中充满了绝望,他开始打起了卖掉家中所有歌姬婢女的算盘。其中,寇白门是最为引人注目的一位。她如一朵盛开的白莲,清丽而高洁。当朱国弼向她提出卖身的要求时,她没有哭哭啼啼,而是冷静地对他说:“若卖妾,所得不过数百金……。若使妾南归,一月之间当得万金以报公。”

朱国弼被寇白门的话触动,他思忖着如今的困境,觉得已无路可退。于是,他决定赌一把,答应了寇白门的提议。

第二天,风雪交加,寒风如刀。寇白门身披猩红色披风,毅然匹马带着婢女斗儿踏上了归返金陵的旅程。她们在风雪中艰难行走了两天,终于登上了客船。那一刻,寇白门眼中的坚定与无畏,仿佛照亮了前方的道路。

在晨曦的微光中,寇白门踏上了返回金陵的旅途,心中揣着一团坚定的火光。在这个熟悉又陌生的城市里,她开启了她筹集银子的新征程。她脸上的坚毅如同石头般坚定,心里的决心与希望犹如烛火般明亮。寇白门明白,要筹集那两万两银子,并非易事。但她的眼神中充满了对未来的渴望和信心。

寇白门踏上宅院石阶,向那些富豪们求援。她清晰流畅的言辞里充满说服力,描述的困境让人们心中不由涌起深深的同情。她的眼中流露出真诚,诚挚地请求他们的支持,愿意用她所有的力量回报他们的慷慨。然而,世态炎凉,事情并不总是如愿。

有些人对她的话置若罔闻,甚至以嘲讽回应她的决心。他们的冷漠像冰冷的刀子,刺痛了寇白门的心。有些人则对她表示同情,但他们的困境使他们无法伸出援手。

尽管如此,寇白门并未气馁。她的心比任何时候都更加坚韧。她继续奔走在街头巷尾,寻找可能的机会。她一家家拜访,将自己的困境坦诚地说给人们听,希望能引起他们的共鸣。

她带着笑容和泪水,乐观和痛苦交织在她的生活中。她以自己的方式感动着人们,希望他们能伸出援手。柳如是、卞玉京等好姐妹在关键时刻慷慨解囊,让寇白门更加坚定了自己的信念。

在无数的艰辛和挑战之后,寇白门终于看到了那两万两银子的曙光。那是她坚韧不拔的见证,也是她所得到的人们无私支持的象征。每一家人的善意和帮助都成为她前进的动力。

当她将那两万两银子整齐地摆放在桌上时,心中的激动和感慨难以言表。那些银子里不仅有她的汗水、泪水,还有每一个帮助过她的人的祝福和期望。

寇白门看着这些银子,心中满是感激与敬畏。这些银子不仅仅代表了她从清廷赎回朱国弼的资金,更是她个人毅力与善良人们的注脚。终于在经历了艰难困苦后,她的愿望得以实现,朱国弼被赎回了。

在那个国破山河在的年代,寇白门,一个在红尘中挣扎的女子,筹集了罕见的两万两银子,她将朱国弼赎出困境。朱国弼,那个曾在她生活中留下深深烙印的男人,看着寇白门如此强大而充满魅力,心中燃起了重温旧梦的**。

他的脸上挂起了一抹微笑,那微笑中带着一丝他以为的真诚,眼中流露出一种他希望被认为是真心的悔意。“白门,我一直在后悔,你的坚韧和勇气,我今天才真正看到。我们之间,或许有太多的误解,能否给我一个机会,让我们重新开始?”

寇白门,像冰雪一般坚定,对他的话语置若罔闻。她的眼神已经失去了接纳他的温度。“朱国弼,从今天开始,你我之间再无瓜葛。你欠我的,我已经用银子一笔勾销。请你自重。”

朱国弼的脸色开始变得不自然,那微笑中掺杂了几分挫败和愤怒。他未曾料想到寇白门会如此决绝。“白门,我当日能赎你,今日你能赎我,这难道不是表明我们命中注定吗?你真的不再考虑……”

“不,朱国弼。”寇白门打断了他,话语中没有半分犹豫,“我们之间的‘命中注定’早已结束。我筹集银子赎你出来,并非是为了重归于好,而是为了彻底了断过去。如今,各走各路,才是最好的结局。”

她转身,一步步坚定地走出了他的视线。每一步都像在他的心上重重地踩下印记。朱国弼眼看着寇白门离去的背影,久久无法动弹。他没有追上去,也许是因为自知无望,也许是因为痛苦的自尊让他无法行动。

寇白门的身影渐行渐远,但她的决心和坚韧却始终在他心中回响。她已经拒绝了回头,拒绝了柔弱,她所走的道路将是属于她自己的新篇章——一个不再为旧恋悔恨、一个更坚强独立的寇白门。

其实呢?像寇白门这样的女子流落风尘,诚所谓“不是爱红尘,似被前缘误”,实际上是不能自主。她们的故事充满了曲折与挣扎,但她们的坚韧与勇气却让历史记住了她们的名字。朱国弼自愿当汉奸这一事实。他选择背叛自己的国家和民族,协助敌人,这种行为无疑是非常可耻的。然而,我们不能简单地将他的这一行为与他在爱情上的背信弃义等同起来。虽然这两者在道德层面上都具有极低的评价,但它们的性质和影响是不同的。

想当年,寇白门一个从青楼里走出来的女子,曾让整个南京城为之震动。她嫁给了南明小朝廷的显赫功臣朱国弼,那场婚礼的盛大,可谓空前绝后。

那是明代以来南京最大的一次隆重婚礼,可这场婚礼却并非如常规那般在夜间悄悄举行。朱国弼,这位手握大权的男子,他偏要反其道而行之,用重彩八抬大轿将寇白门浓妆重彩地抬上了轿。

五千名士兵,手执双“喜”灯笼,从南京武定桥一直肃立至内桥朱府家门,那一路,吹吹打打,唢呐震天,礼炮惊空。这场青楼歌女的婚礼竟超过了豪门女子,这让寇白门感动了一生。

然而,世事如梦。朱国弼的爱情诺言像烟雾般消散。他不仅成了爱情的背叛者,更令人发指的是,他竟沦为了清军的走狗汉奸。曾经的显赫功臣,一朝之间成了人人唾弃的败类

在爱情上,朱国弼展现出了极端的自私和无情。他曾经隆重的吧寇白门娶回家,然而他不知道珍惜辜负了她的信任和感情,转而投向了其他女人的怀抱。这种行为不仅伤害了寇白门的心,也使他在品德上彻底沦为卑劣小人。自此,寇白门生命中的第二个男人彻底消失在她生活中。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