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历史 > 花间一梦:历史名妓录 > 第67章 沈九娘(中)

花间一梦:历史名妓录 第67章 沈九娘(中)

作者:西唐居士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2-11 14:24:13 来源:小说旗

唐伯虎与沈九娘的婚后生活,宛如一幅浓墨重彩的田园画卷。在苏州城西北的桃花坞,唐伯虎精心构筑了一处别致的宅子,名曰“桃花庵”。这处幽静之所,仿佛是他们夫妻的世外桃源。唐伯虎自封“桃花庵主”,与沈九娘共同打理这片天地。

宅子里,一池荷花亭亭玉立,几条鱼儿在其中穿梭。园子里,桃花树簇拥成林,春日里繁花似锦,秋日里则硕果累累。二人精心呵护着这片土地,过着远离尘嚣的生活。他们的生活,宛如一首悠扬的诗篇,平仄间都充满了对生活的热爱和对彼此的深情。

它仿佛是一个失落的天堂,一个令人惊叹的奇迹。想象一下,置身于一个宛如梦幻般的地方,周围环绕着壮丽的自然美景,仿佛每一寸土地、每一滴水都闪烁着神秘的光芒。这个地方仿佛拥有神奇的魔力,能够吸引人们的心灵,让他们感受到无比的平静和安宁。在这里,时间仿佛静止了,所有的烦恼和忧虑都消失不见,只剩下美好的记忆和无边的想象。它不仅是一个地方,更是一种感觉,一种触动人心的体验。无论你是寻找灵感的作家,还是渴望放松的旅人,这个地方都会给你带来无限的可能和惊喜。它让你重新发现自己的内心世界,让你感到无限的美好和幸福。

那首脍炙人口的《桃花庵歌》便是在这里创作而成的。诗中的“别人笑我太疯癫,我笑他人看不穿;不见五陵豪杰墓,无花无酒锄作田。”成为传颂千古的名句。它不仅仅是唐伯虎的自我写照,更是给予那些坚守自我、不畏他人眼光的人们以莫大的鼓舞。

话说那个被唐伯虎休掉的何氏,她可是倚仗着她爹那当官的地位,早就狂妄自大,对唐伯虎毫不在意。她以为自己有点权势,能轻松找个金龟婿,从此过上富贵日子。但也不知道是她眼光太高,还是别人看不上她,这婚事就是没着落。然后,听说唐伯虎娶了沈九娘,两人恩爱甜蜜,唐伯虎还靠卖画过上了好日子,名声也大了起来。这可把何氏给气得呀,嫉妒得眼睛都红了。于是,她就开始设计怎么害唐伯虎和沈九娘了。

她让她的丫鬟小翠伪装成一个富家千金,说是因为仰慕唐伯虎的画而来求见他。唐伯虎呢,他是个心直口快的人,一听说有客人要买他的画,就高兴地答应了。但谁知,在与小翠的交谈中,他慢慢察觉出了不对劲。小翠总是话里有话,暗讽沈九娘,还试图挑拨他俩的关系。

小翠告诉唐伯虎,最近有一位大人物想请他画一幅山水画,要是唐伯虎答应,她愿意出高价。小翠还说可以先付一百两银子作为定金。唐伯虎呢,他也不怀疑,拿到银子就告诉小翠,他要准备些画材,准备好了再通知她来取画。

小翠一走,唐伯虎就感觉不对了。哪有出这么高价买画的人啊?他越想越觉得奇怪。然后他又看了看手中的一百两银子,心里更疑惑了。他马上跟沈九娘说:“娘子啊,你说这世上哪有人出这么高的价买画呢?这事儿有点奇怪啊。”

沈九娘听了后,眉头紧皱,接过银子仔细看了看。她发现这些银子上都印有官银的标记,心里一惊。然后她冷静地对唐伯虎说:“官银私用是犯法的,小翠拿官银来给你,可能是想害你。”

唐伯虎听了后,愣了一下,然后脸色变得很严肃。他说:“娘子你说得对,我得去找小翠问清楚。”

沈九娘拉住他,说:“夫君你要小心啊,我们证据不足,别轻举妄动。”

唐伯虎点头,说:“娘子你说得对,我知道该怎么做了。”在那个幽深的夜晚,唐伯虎和沈九娘在灯下商议。他们的脸上都笼罩着一层阴霾,话题涉及到一百两的官银,那是小翠为求画而付的定金。两人决定暂时不动声色,将银包好,等待更合适的时机。

不久,一张官府的告示贴在城门上。官府银库被盗,丢失了一百两官银。官府严厉声明,盗取官银者必须在三天内交出,否则一旦查出,窝藏官银者将被斩首示众。这个消息像一阵冷风吹过街道,人人自危。

唐伯虎和沈九娘对视一眼,彼此从对方的眼神中看到了惊恐。他们明白了,这背后的人,是要将他们置于死地。唐伯虎心乱如麻,那一百两官银的定金,此刻成了烫手的山药。他匆匆出门寻找小翠,却发现她早已消失在茫茫人海中。

沈九娘看着唐伯虎焦急的样子,轻轻拍了拍他的手。“夫君,你先别急。”她的话让唐伯虎稍微冷静下来。“我们还有时间,只要在三天内找回小翠,我们或许还有机会摆脱这个困境。”

唐伯虎看着沈九娘,眼中带着疑惑。“可是我们到哪里去找小翠呢?她已经消失了。”

沈九娘微笑着说:“夫君,我有办法。小翠肯定是被人指使的,她一定会留下一些线索。我们要做的就是找到这些线索,引出小翠。”

唐伯虎皱起眉头,深思着。“娘子,你的意思是?”

“夫君,你马上凭着记忆画出小翠的画像,然后去找你的好友文徵明和祝枝山等人求助。让他们看看小翠到底是何方神圣,竟然敢如此陷害我们。”沈九娘的话让唐伯虎瞬间明悟。

他抱起沈九娘,感激地说:“娘子真是聪明绝顶!我这就去办。”

于是,唐伯虎找到文徵明和祝枝山等人,他们仔细辨认小翠的画像。祝枝山一眼认出小翠是何氏的丫环。真相终于浮出水面,原来陷害他们的人是唐伯虎休掉的前妻何氏。

唐伯虎惊讶地说:“竟然是她!”

文徵明愤怒地说:“这个何氏真是太过分了,我们一定要想办法揭露她的阴谋。”

祝枝山冷静地分析:“我们不能轻易地暴露我们的身份,还需要从长计议。”否则会让她有所防备。我们大可以从她身边的人入手,找到她的弱点。”沈九娘眼中闪过一丝光芒,颔首道:“此计甚妙,可以让小翠吐露实情。”

祝枝山与文徵明,这对才子佳人,决定全力以赴,拨开迷雾。祝枝山,因其与城中丐帮的深厚交情,在短短半日之内,便探得小翠被何氏藏匿于城边一处贫民窟中。他深情地对瑟瑟发抖的小翠说:“小翠姑娘,你无需惧怕,我们非敌非友,只求你能还原事情真相,还唐兄一个清白。”

小翠带着惊恐的眼神,结巴道:“我……我真的不知道……”

祝枝山心知肚明,用温和的语气劝解道:“小翠姑娘,你素来聪慧,应该明白目前的局势。如果你不吐露实情,不单你会遭殃,家人也难以幸免。”

在经过一番心理斗争后,小翠终于开口:“好吧,我说……是何氏让我冤枉唐伯虎的……”原来,何氏因对唐伯虎心生怨恨,利用其父官职之便,挪用官银指使小翠陷害唐伯虎。

得知真相后,唐伯虎与沈九娘迅速揪出了何氏。面对小翠,何氏面露惊愕,她未料到事情竟败露得如此之快。唐伯虎语气冷硬:“何氏,你设的局已被我们一一揭破。你以为能轻易地玩弄我们?那你就大错特错了。如今证据确凿,你难逃法网。”

何氏惊慌地哀求:“唐伯虎,你我曾为夫妻,看在往日的情分上,饶我一回。”沈九娘则冷冷回应:“你此等自私毒辣之徒,陷我们于不义之时何曾想过往日情分?真是天真的可笑。”

唐伯虎断然道:“何氏,你无处可逃。早些认罪还能减轻罪责。”

面对这番严词厉色,何氏无奈叹息:“我认……我认罪……”从此,她再无翻身之日。“我之所以想要陷害你们,是因为嫉妒你们的美好生活。”何氏哀切地说。唐伯虎和沈九娘听后,不禁心生怜悯。他们看得出,何氏已经为自己的过错付出了代价,也不愿再让她承受更多的责备。

于是,唐伯虎轻叹一声,将那一百两官银交到何氏手中。“你自己去想办法把这银子还回银库吧。”他温和地说。

这件事让唐伯虎对沈九娘的敬仰之情更甚。他深知,沈九娘不仅是他相濡以沫的伴侣,更是他灵魂的寄托。出身贫寒的她,从未被世俗眼光所束缚,反而以独特的人格魅力影响着周围的人。

一日,从外地来了一个崇拜唐伯虎画作的富商,名叫贾仁。他经过多方打听,终于找到了唐伯虎和沈九娘居住的桃花庵。贾仁怀着激动的心情,敲响了桃花庵的门。

此时,唐伯虎出门会友不在家,沈九娘开的门。当贾仁看到沈九娘时,他的心中立刻涌起了一股难以言喻的感觉。他曾经在一次宴会上见过沈九娘,当时她是青楼当红歌姬,她的美貌和歌喉让他印象深刻。然而,此刻的沈九娘已经不再是那个风尘女子,她穿着朴素,但依然散发着一种优雅的气质。她的眼神中透着温柔和善良,让贾仁感受到了一种莫名的亲切。

贾仁静静地凝视着沈九娘,心中思绪万千。他想起了自己曾经的风花雪月,那些年少轻狂的日子已经一去不复返。而现在,他站在这里,面对着一个曾经属于风尘的女子,心中却充满了敬佩和同情。沈九娘也感受到了贾仁的目光,但她并没有因此而感到不安。她微笑着点了点头,邀请贾仁进入庵内。

贾仁走进桃花庵,环顾四周,发现这里虽然简陋,但却散发着一种宁静和文化的气息。墙上挂着唐伯虎的画作,让整个空间显得格外雅致。贾仁心中感慨万千,他意识到,唐伯虎和沈九娘的生活虽然简朴,但却充满了艺术和爱情。

贾仁向沈九娘打听唐伯虎的近况,沈九娘告诉他,唐伯虎最近一直在潜心作画,很少外出。贾仁听后,心中更加敬佩唐伯虎的艺术追求。他拿出了自己带来的一幅画,请沈九娘转交给唐伯虎,并请求唐伯虎为他题诗一首。沈九娘欣然答应,并表示会尽快转达。

贾仁的这番举动让沈九娘感受到了他对艺术的真诚追求,她心中涌起了一股莫名的感动。她接过贾仁的画,小心翼翼地卷起来,仿佛这是一件稀世珍宝。沈九娘知道,唐伯虎一定会为这幅画增添上一抹独特的诗意。

然而,这一幕却被路过的刘婆婆看到了。刘婆婆是一个喜欢多嘴多舌的妇人,她总是喜欢在背后说三道四,挑拨离间。她看到沈九娘和贾仁在一起,便开始四处造谣,说沈九娘对唐伯虎不忠。

沈九娘听到了这些谣言,心中十分委屈。她知道自己的行为是光明正大的,但是却被人误解。她想要解释,但是又觉得无从说起。她只能默默地忍受着这些谣言的攻击,希望时间能够证明一切。

唐伯虎听到了这些谣言,心中也十分愤怒。他知道沈九娘是一个忠诚的女子,绝对不会做出对不起自己的事情。他决定为沈九娘挺身而出,澄清这些谣言。

唐伯虎找到了刘婆婆,对她说道:“刘婆婆,你不要再四处造谣了。沈九娘是一个忠诚的女子,她绝对不会做出对不起我的事情。我相信她,也希望你能够相信她。”

刘婆婆听了唐伯虎的话,心中有些心虚。她知道自己的行为是错误的,但是却不愿意承认错误。她说道:“唐伯虎,你不要被沈九娘蒙蔽了。她是一个狐媚子,只会勾引男人。你还是早点和她分手吧。”

唐伯虎听了刘婆婆的话,心中更加愤怒。他说道:“刘婆婆,你不要再胡说八道了。沈九娘是一个好女子,我绝对不会和她分手。你要是再敢造谣,我就不客气了。”

刘婆婆听了唐伯虎的话,心中十分害怕。她知道唐伯虎是一个很有才华的人,而且很有正义感。她担心唐伯虎会对自己不利,于是便赶紧道歉,说自己再也不会造谣了。

唐伯虎看到刘婆婆道歉,心中的愤怒也渐渐平息了下来。他知道,自己不能够和这样的人一般见识。他转身离开,回到了自己的家中。他想要为沈九娘写一首诗,表达自己对她的爱意和信任。

唐伯虎拿起笔,蘸了蘸墨,在纸上写下了一首诗:

九娘忠诚如磐石,不容闲人乱造谣。

伯虎爱九娘不变,愿与九娘共度老。

唐伯虎把这首诗交给了沈九娘,沈九娘看到这首诗,心中十分感动。她知道,唐伯虎是一个值得依靠的男人,他的爱意和信任让她感到无比幸福。

沈九娘不仅是一位温婉贤淑的妻子,更是一位极富才华的家庭主妇。家中一切大小事务,都被她料理得井井有条,让唐伯虎能够心无旁骛地投入到绘画创作中。她深知唐伯虎对绘画的痴迷与执着,总是默默地为他营造一个宁静的创作环境。

每当唐伯虎准备绘画时,沈九娘总是在一旁默默守候,细心地为他准备画材。她的动作轻盈而专注,仿佛一位艺术助手,为了这位伟大的画家付出着一切。她的眼神中满是对唐伯虎的崇拜与欣赏,她深知自己的丈夫是一位真正的艺术家,她愿意为他奉献一切。

有了沈九娘这样的贤内助,唐伯虎得以全身心地投入到绘画的世界中。他的作品中常常融入了沈九娘的影子,她的美丽、温柔与优雅都成为他画作中的灵感之源。他们的生活就像一幅美丽的画卷,温暖而动人,充满了无尽的诗情画意。在繁杂的世界中,他们的爱情犹如一幅精致的画卷,缓缓展开,绚烂的光彩夺目而出。绘画,对于他们来说,不仅仅是艺术的表现形式,更是他们内心的独白,是他们情感的交流语言。唐伯虎与沈九娘,就是这样一对因画结缘的佳人。

唐伯虎的画中,总能找到沈九娘的影子。那些婉约的仕女图,那些艳丽的色彩,那些生动的人物,都仿佛是沈九娘的化身。每一个微笑,每一个眼神,都深深地烙印在了每一位欣赏者的心中。这些画作,如同一面镜子,反映出他们之间深深的情感与尊重。

真正的爱情并不建立在地位和身份之上,而是建立在相互的欣赏与尊重之中。这种爱情,犹如一幅美丽的画卷,既有深情的笔触,也有温暖的色彩。

想象一下,那个初春的午后,唐伯虎坐在窗前,静静地看着沈九娘在院子里忙碌。阳光洒在她的脸上,那一刹那,他仿佛看到了画中的仕女走入了现实。他提起笔,开始在画布上描绘出她的轮廓。每一次落笔,都充满了对她的痴情与尊敬。

沈九娘的身影不仅出现在唐伯虎的画中,也深深地刻在他的心里。他们的爱情,就像他笔下的色彩一样,既有深沉的蓝,又有热烈的红,还有充满生机的绿。每一个颜色,都饱含深情,都充满了生活的味道。

他们的世界,就如同一幅美丽的画卷,充满了生活的色彩与情感。而他们的爱情,就是那最亮丽的色彩,照亮了整个画卷,让人们为之动容。

唐伯虎沈九娘两人婚后的次年,沈九娘如春日暖阳般温暖,为唐家添了一个新成员——唐桃笙。这个名字,桃笙,寓意着生活的美好和和谐,唐伯虎对这个女儿寄予了无限的希望和祝福。

唐桃笙的到来,为唐伯虎和沈九娘的生活注入了无尽的温馨与甜蜜。她的每一个笑容,都像是春风拂过面颊,带着那份独特的甜美和温暖。唐伯虎曾为女儿绘制了一幅画像,画中的唐桃笙天真无邪,双眸清澈,如同剪水的双瞳;而她的脸颊则如春日桃花般娇艳,让人心生喜爱。这画像是如此的传神,仿佛让人触摸到了唐桃笙纯洁无暇的心灵。

唐伯虎和沈九娘都深爱着这个孩子,她是他们生活中的阳光和希望。他们一起教导她、陪伴她成长,教她读书写字、绘画下棋。唐桃笙也展现出了非凡的天赋,她的绘画技巧丝毫不逊于父亲,甚至在文学上也有很深的造诣。

那一天,阳光明媚,恰似金线轻轻洒在大地上,温暖而又舒适。桃花庵,一处如诗如画的幽雅居所,粉红的桃花在风中摇曳,如同一群翩翩起舞的少女。这日,桃花庵里迎来了三位特别的客人。他们是唐伯虎的挚友——祝枝山、文徵明和徐祯卿。这四人皆是江南才子,才情出众,名扬四海。今日相聚于此,自然免不了要对诗取乐,以尽雅兴。

祝枝山环顾四周,满院的桃花犹如锦簇般绽放,心中喜悦之情溢于言表。他眼中闪过一丝感慨,朗声道:“万紫千红莫谩夸,今朝粉蝶过邻家。”众人闻言,皆惊叹于这句诗的意境之美。粉蝶翩翩起舞,穿行于花丛之间,仿佛在讲述一段美好的爱情故事。

文徵明微微一笑,接道:“昭君偏遇毛延寿,炀帝难留张丽华。”这句取自历史典故,以昭君和张丽华两位美女的命运来表达人生的无常。他用历史人物的故事来映衬人生的坎坷与无奈,语意深远。

徐祯卿听着两位好友的对句,心中也不禁涌起感慨。他轻声道:“深院青春空白锁,平原红日又西斜。”他的话语中带着淡淡的哀愁和思念,似乎在追忆逝去的青春和曾经的梦想。

此时,众人将目光投向了唐伯虎。唐伯虎深知好友们才华横溢,心中不禁有些迟疑。然而,他抬头间,目光恰巧落在正在玩耍的女儿唐桃笙身上。唐桃笙年仅九岁,却已展露才华,聪明伶俐。她如同桃花般娇嫩可爱,灵动而充满生机。唐伯虎心头一动,目光中满是慈爱。

唐桃笙感受到父亲的注视,抬头看了看他,又看了看三位伯伯,眼中闪烁着好奇的光芒。她似乎也被这雅兴所感染,不假思索地对道:“小桥流水闲村落,不见啼莺有吠蛙。”众人闻言,皆惊叹不已。小小的年纪便能对出如此意境高远的诗句,真乃神童也。

祝枝山抚掌赞叹:“好句!此句虽然简单直白,却韵味十足,颇有意境。”文徵明和徐祯卿也纷纷点头称是。他们走上前来,摸着唐桃笙的头,夸赞她是个奇才。唐桃笙羞红了脸,依偎在父亲怀中,露出了幸福的笑容。

唐伯虎看着女儿满脸的稚嫩与幸福,心中满是自豪。他抱起女儿,亲吻了她的额头,眼中满是宠溺。这一刻,时间仿佛凝固了般美好。

四人继续品茶论道,欣赏着桃花庵的美景和才女唐桃笙的聪慧可爱。这日聚会不仅加深了他们之间的友谊,也让这一刻的美好成为永恒的回忆。

在这美好的春光里,在这片桃花庵中,江南四大才子与唐桃笙共同度过了一个难忘的午后。他们对诗取乐,畅谈人生,享受着这一刻的宁静与快乐。这一天,桃花庵中的笑声传得很远很远……

沈九娘则将所有的母爱都倾注在了女儿身上。她细心地抱着唐桃笙,轻声地教她唱歌、认字、背诵古诗。这样的画面,如此的温馨,宛如一幅美丽的画卷。而唐伯虎则在一旁微笑着看着她们,心中满是幸福和满足。这一家三口的生活,宛如人间仙境,美好得让人心生羡慕。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