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历史 > 花间一梦:历史名妓录 > 第73章 谭意歌(下)

花间一梦:历史名妓录 第73章 谭意歌(下)

作者:西唐居士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2-11 14:24:13 来源:小说旗

谭意歌与张正字共同生活两年后,张正字因官职调动,即将前往京城。谭意歌默默为他整理行囊,选择在郊外为他送别。张正字的背影渐行渐远,谭意歌紧握住他的手臂,忧虑与不舍溢于言表:“你本是尊贵的官员,而我,只是一个地位低微的娼妓。我们的结合,或许并非最佳选择。家中没有主持祭礼的主妇,也没有白发苍苍的双亲。今日一别,恐怕再无相见之日。”

张正字眼含泪光,深情回应:“意歌,你我相识已久,彼此相知相守。身份地位又如何能成为我们之间的阻碍?我张正字对天发誓,若有朝一日我背弃了你,必遭天谴!”

谭意歌轻轻抚摸已经隆起的腹部,泪水滑落:“我已有你的孩子,这是我们的骨肉。我会好好照顾他,让他平安长大。你放心去吧,我会在这里等你回来。”

张正字看着谭意歌,心中充满了愧疚和不舍。他知道,自己此去京城,前途未卜,不知道何时才能与谭意歌再见。他拉起谭意歌的手,轻轻拭去她眼角的泪水:“意歌,你我相识相知,已经是难得的缘分。此次分别,只是暂时的,我会尽快回来,与你团聚。你要好好照顾自己,不要让我担心。”

谭意歌微微点头,眼中满是坚定:“你放心去吧,我会照顾好自己和我们的孩子。无论你在哪里,我都会一直等你回来。”

张正字看着谭意歌,心中充满了感动和温暖。他知道,谭意歌是一个坚强而勇敢的女子,即使没有他在身边,她也会好好生活。他抱住谭意歌,轻轻吻了她的额头:“意歌,我爱你。无论发生什么事情,我都会永远爱你。”

谭意歌也抱住了张正字,泪水模糊了双眼:“我也爱你,正字。你是我生命中最重要的人,我会一直等你回来。”

两人相拥而泣,久久不愿分离。最终,张正字还是放开了谭意歌,转身离去。谭意歌看着他的背影,泪水再次滑落:“再见了,正字。愿你一切顺利,平安归来。”

张正字回头看了一眼谭意歌,然后毅然决然地踏上了前往京城的道路。他知道,自己肩负着重要的使命和责任。他相信,谭意歌会理解他的选择,也会一直支持他的事业。

谭意歌看着张正字渐行渐远,心中充满了不舍和担忧。她知道,自己无法陪伴在他身边,只能默默地为他祈祷,祝福他一切顺利。她也知道,自己必须坚强起来,为了自己和孩子,好好生活下去。

张正字离开后,谭意歌仿佛消失在了尘世中,连邻居都难觅其踪。她的居所,仿佛变成了一座无法触及的孤岛。时间就像无声的沙漏,一粒一粒地落下,而意歌的心,也在无尽的等待中渐渐枯萎。

她决定写一封信给张正字,即使知道可能无法传达。在信中,她描述了四季的更迭,初春的寒热不定,以及她在这遥远的湘东之地,如何度过每一天。她对张正字的思念和期盼,如同潮水一般汹涌澎湃,但她也只能将这些情感寄托在文字之中。

她在心底默默地告诉自己:“我会等下去,直到最后的一刻。”尽管前方的道路充满荆棘和黑暗,但她仍然坚定地走在等待的路上。因为她相信,只有等待下去,才能等到希望的曙光重新照耀在她身上。谭意歌回到了家中。她开始更加用心地照顾自己和孩子,每天都会去寺庙里烧香拜佛,祈求菩萨保佑张正字平安归来。

时间一天天过去,谭意歌的肚子越来越大,她也越来越期待孩子的到来。终于,在一个风和日丽的日子里,谭意歌生下了一个男孩。她给他取名为“张元”,希望他将来能够成为一个有出息的人。

孩子出生后,谭意歌更加努力地照顾他,每天都会给他喂奶、换尿布、洗澡。她也会教他读书写字,给他讲故事,希望能够培养他的品德和智慧。在谭意歌的悉心照顾下,张元健康成长,也渐渐地开始学会说话和走路。

然而,一年过去了,张正字仍未归来。意歌的信也如石沉大海,没有回音。在这个等待中,她的心像被冰雪覆盖的湘江,渐渐冻结。

意歌并非没有尝试过其他方式。她曾将满腔的思念融入一首诗中:“潇湘江上寻春回,消尽寒冰落尽梅。愿得儿夫似春色,一年一度一归来。”每一字每一句,都是她心底最深的呼声。

再次提笔写信时,她的笔触已带有一丝绝望:“自离别之后,又是一年过去。湘东之地春意渐浓,春色满溢。溪边的梅花已凋零,槛边的红杏正吐露芬芳。旧时的燕子已归来,黄莺在暖日下婉转歌唱。景物依旧,人事已非。有时强颜欢笑,却暗自垂泪。盼你早日归来,切记保重。”每一个字都仿佛刻在心上,她的心已被这无尽的等待折磨得千疮百孔。

谭意歌给张正字的信中写道:“若你愿意接纳我这平凡之躯,共度余生,我必将满心感激。若能陪伴你直至暮年,那将是我生命中最宝贵的财富。心中有万般言语,却难以言表。我已用尽所有纸笔,甚至写秃了十只兔毫毛笔,却依然无法完全表达出我内心的情感。或许你认为这是我单方面的痴心妄想,但我仍想借此机会倾诉我的真实感受。为此,我写下了这两首小曲《极相思令》。在湘东,春天的脚步总是最先到来,那里的和风如绵。清明已过,那曾繁花盛开的小巷,如今只剩下些许落红。我看着这景色,不禁感慨万千。这深深的情感,即使有翠羽传书也无法表达清楚。风前月下,花时永昼,我只好默默流泪,无言以对。。。”

她又作了一首《长相思令》,词中写道:“旧燕初归,梨花满院,天气渐暖。新晴巷陌,车马轿轻,笙歌热闹。旧日的美好时光已逝,面对这美好的春光,我却总感到乐少愁多。我的内心充满了迷茫和沉重,独自在闺房中叹息。”

读到这首词时,张正字心中五味杂陈。谭意歌为张正字憔悴至此,张正字又该如何回应她的心意呢?他私下里将书信拿给亲近的人看,那些有情有义的人看了都不禁叹息。张正字在家受到自己上级官员的逼迫,在外面又受到旁人的非议。这样的日子过了一个多月后,他的上级为他与殿丞孙贳的女儿订下了婚约。定亲的聘礼已经送出,媒人也已经约定了日期,再过几天就要举行婚礼了。张正字知道这一切都是上级之命、媒妁之言,可张正字心中的痛只有自己知道。在那个美好的春天,张正字的内心却充满了忧愁,他的心肠百转千回,眼泪无法控制地如雨滴般滴落。

他想起了与谭意歌在一起的日子,那些美好的时光仿佛还在眼前。他们一起在花园中散步,一起在书房中谈论诗词,一起在月下品茶。他们相互倾诉着自己的心事,分享着彼此的喜怒哀乐。他们曾经是那么的相爱,可是现在,一切都已经变了。

张正字知道,他不能违背上级的命令,也不能伤害孙贳的女儿。他只能无奈地接受这个事实,默默地忍受着内心的痛苦。他多么希望能够回到过去,回到那个与谭意歌在一起的美好时光。可是,一切都已经无法挽回了。

婚礼的日子越来越近,张正字的心情也越来越沉重。他不想让谭意歌知道这个消息,他不想让她再次受到伤害。可是,他又不知道该如何面对她,他不知道该如何告诉她这个残酷的事实。

在婚礼的前一天晚上,张正字独自坐在书房中,默默地流泪。他拿出谭意歌写给自己的书信,一遍又一遍地读着。他多么希望能够回到过去,多么希望能够和谭意歌在一起。可是,一切都已经无法挽回了。

婚礼当天,张正字一脸落寞地站在门口,看着迎亲的队伍越来越近。他的心中充满了无奈和痛苦,他不知道该如何面对这个残酷的事实。这时,谭意歌突然出现在他的面前。她穿着一身白衣,眼中充满了泪水。张正字看到她,心中一阵剧痛,他不知道该说什么,只能默默地看着她。谭意歌走到他的面前,轻轻地握住了他的手。她的手是那么的冰冷,而张正字的手却在不停地颤抖。谭意歌看着他,眼中充满了爱意和不舍。她轻轻地说道:“正子,我知道你心中有我,我也一直爱着你。可是,我们却不能在一起。这是命运的安排,我们无法逃避。”张正字听到她的话,心中更加痛苦。他紧紧地握住了她的手,泪水不停地流淌。谭意歌继续说道:“正子,你不要难过,你要好好地生活。我会在远方默默地祝福你,祝福你幸福快乐。”张正字看着她,心中充满了感激和不舍。他知道,这是他们最后一次见面了,以后他们再也没有机会在一起了。他紧紧地抱住了她,泪水不停地流淌。过了一会儿,谭意歌轻轻地推开了他。她说道:“正字,你要好好地生活,不要再想我了。”说完,她转身离去,留下了一个孤独的背影。张正字看着她离去的背影,心中充满了无尽的悲伤和无奈。猛然惊醒,原来是大梦一场,但泪水已湿了衣襟。

张正字起身给谭意歌回信到:娘子,这可能是我最后一次这样称呼你了。站在高处,眼前的美景与我心中的哀伤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一年的时间,如同一部长篇悲剧,痛苦而又漫长。我从未想过,我们的故事会以这样的方式结束。

是的,你出身平凡,没有显赫的家世,没有贵族的头衔。但我一直以此为傲,因为我知道,高贵的并非出身,而是品格。你一直默默地为家庭付出,恪守妇道,坚守我对你的爱。我承认,我有做得不够好的地方,但我突然的离弃,让你感到了前所未有的无助和失落。

孩子是我们的未来,他承载着我们的希望。他是我的一切,是我生活的全部依托。我希望他能长大成人,有所作为。为了他,你愿意付出一切。你用你所有的积蓄买下了城边的田土,与老农一起耕作。你愿意亲自教育他,让他学习诗书礼仪。你的愿望很简单,只希望他能出人头地,成为你生活的支撑。

你曾经说过,我们会一直在一起,共同守护我们的孩子。但现在,我却选择离你而去。我知道这可能是我一厢情愿的想法,但我仍然坚信,你心中的某个角落,一定还保留着我们的过去。

我之所以写下这封信,是想让你知道,即使我选择离你而去,你也不会放弃。你会为了孩子,为了我们的未来,勇敢地生活下去。希望你能明白,无论何时何地,我都会为孩子和我自己而奋斗。

收到张正字的信后,谭意歌感觉自己的世界瞬间崩塌,生活似乎已经失去了所有的色彩。她开始渐渐消瘦,食欲全无,每天只是机械地重复着同样的生活,仿佛自己已经变成了一个没有灵魂的躯壳。这样的日子已经持续了几个月,她感觉自己像是被岁月抛弃的人,生活在一片无边无际的黑暗之中。

然而,唯一值得安慰的是,她的孩子已经两岁了,健康快乐。每当看到孩子的笑脸,她都会想起张正字,那个曾让她有过短暂幸福的男人。他的温柔和体贴,他的一言一行,都深深地烙印在她的心中。她无法忘记他,也无法忘记他们曾经一起度过的时光。

然而,她也明白,张正字选择娶殿丞孙贳的女儿孙氏,也是出于无奈和被迫。他不能违背当朝为官者的意愿,也不能抛弃他的心上人。这其中的矛盾和挣扎,她深有体会,因为她也曾经历过相似的困境和痛苦。

如今,张正字面临着同样的困境,他无法违背上司的意愿,也无法抛弃他的心上人。谭意歌知道,他的心中一定充满了矛盾和痛苦,他一定也在为自己的选择而感到后悔和自责。因为,他们都曾经深爱过彼此,都曾经为了彼此而不惜一切。

问世间情为何物,直教人生死相许。谭意歌深深地明白,爱情是一种无法言说的情感,它可以让人变得勇敢,也可以让人变得脆弱。她不知道自己该如何面对这样的局面,也不知道自己该如何走出这个阴影。她只知道,自己的心中依然深爱着张正字,而这份爱,也许会伴随她一生一世。

时间过得很快,转眼间张元已经五岁了。这一天,谭意歌带着他去寺庙里烧香拜佛,祈求菩萨保佑张正字平安归来。在寺庙里,谭意歌遇到了一个老和尚。老和尚看着张元,眼中闪过一丝惊讶:“阿弥陀佛,这位施主,你的孩子颇有慧根,将来一定会有所成就。”谭意歌听了,心中十分高兴。她对老和尚说道:“谢谢大师的夸奖,我会好好教育他,让他成为一个有用的人。”老和尚点了点头,然后对谭意歌说道:“不过,孩子的命运轨迹是会改变的,你需要注意一些事情。”谭意歌有些疑惑地问道:“大师,请您明示。”老和尚说道:“孩子的名字里有一个‘元’字,这个字与他的命数有些不符。你可以考虑给他改一个名字,以改变他的命运轨迹。”谭意歌听了,心中有些犹豫。她想起了张正字曾经说过的话,张元的名字是他亲自取的,不能轻易更改。但是,她又觉得老和尚的话有些道理。于是,她决定回家后和张正字商量一下。

回到家中,谭意歌把今天在寺庙里的事情写信告诉了张正字。张正字收到信以后,心中也有些惊讶。他想起了自己曾经给张元取名字的时候,确实感觉到了一些奇异的感觉。但是,他也不知道该怎么办才好。于是,他给谭意歌回信道:“这件事情,还是由你决定吧。你觉得怎么合适,就怎么做。”谭意歌想了想,决定给张元改一个名字。她觉得,张元的名字里有一个“元”字,这个字与“圆”字谐音,寓意着圆满。而她希望张元的人生能够圆满,所以决定把他的名字改成“张圆”。

第二天,谭意歌带着张圆去寺庙里找老和尚。老和尚看了看张圆,然后对谭意歌说道:“阿弥陀佛,这个名字很好。孩子的命运轨迹已经改变了,他将会有一个光明的未来。”谭意歌听了,心中十分高兴。她对老和尚说道:“谢谢大师的夸奖,我们会好好教育他,让他成为一个有用的人。”老和尚点了点头,然后对谭意歌说道:“不过,你还需要注意一件事情。孩子的性格有些孤僻,你需要多花时间和精力去陪伴他,让他感受到家庭的温暖。”谭意歌听了,心中有些愧疚。她意识到自己平时对张圆的关心不够,于是决定以后要多花时间和精力去陪伴他。

从那以后,谭意歌更加注重对张圆的教育和培养。他们不仅教他学习知识,还教他做人的道理。张圆也不负众望,他在学习和生活中都表现得十分出色。他成为了一个有用的人。

五年后,张正字的妻子孙氏患上重病,生命垂危。为了给孙氏治病,张正字整日东奔西走,求医问药,日夜操劳,无暇再与谭意歌通信。慢慢的两个人便断了联系。张正字整日为了孙氏的病心中焦虑万分,希望能找到一种神奇的药方,挽救孙氏的生命。然而,命运无情,孙氏最终还是不治离世,这让张正字更加孤独和失落。

孙氏的离去,让张正字的内心变得异常脆弱。他开始怀念起与谭意歌的过去,那些美好的回忆像刀割一样刺痛着他的心。他想起了他们一起度过的时光,那些甜蜜的瞬间,那些温暖的拥抱,那些深情的凝视。他终于明白,他真正爱的人是谭意歌,但他永远无法再得到她了。

谭意歌是张正字生命中的一段美好回忆,也是他心中永远的伤痛。他曾经拥有过她,但他没有珍惜,没有抓住机会,让幸福从他手中溜走。现在,他只能在回忆中寻找安慰,在梦境中与她相会。他多么希望时间能够倒流,让他重新选择,重新珍惜那份爱。但现实是残酷的,时间无法倒流,他只能在心中默默地祝福谭意歌,希望她幸福快乐。

在孙氏离去的阴影下,张正字的世界陷入了无尽的黑暗。每一个夜晚,他都被痛苦和自责紧紧纠缠,他的心如同破船在波涛汹涌的大海上,找不到停靠的港湾。他曾以为,他将孤独一生,再无爱与被爱的可能。

他将所有的希望寄托在了工作和文字上。笔下流淌的墨水,成为了他倾诉痛苦的出口,一篇篇佳作接连而出,被人们争相传颂,成为那个时代的璀璨星辰。然而,每当夜幕降临,寂静笼罩大地,他仍然无法抑制对谭意歌的思念。

他的思绪常常飘回到他们曾经一起度过的时光。那些美好的回忆如潮水般涌上心头,让他沉浸其中,却又带来无尽的痛楚。他记得谭意歌温柔的笑容,记得她轻盈的舞姿,记得他们一起度过的每一刻。

他常常想,如果他没有离开,如果他能够一直陪伴在谭意歌身边,或许一切都会变得不一样。可是,现实是无情的,他已经失去了她,而她也已经成为了别人的妻子。

在遥远的洞庭湖之南,信息的传递如同孤岛一般闭塞。那里,有一位曾任职于长沙的官员,被召回京城。在尚书省的大堂里,他偶然遇到了张正字。张正字向他询问了关于谭意歌的消息,那位官员一听,顿时愤怒地瞪大了眼睛,大声斥责道:“那冷血的张某人,怎么还有脸去见意歌?”

张正字听得一头雾水,忙问:“您为何这样说?”那位官员长叹一声,道:“自从张先生离开后,谭意歌就像消失了一样闭门不出。即使是对隔壁的邻居,也绝不露面。听说张先生已另娶她人,谭意歌的心更是像磐石一样坚定。她买了城边百亩田地,自给自足,家风严谨,从未听说过有任何非议。她亲自教导儿子,在我看来,即便是古代的贞女烈妇,也难以望其项背。如果让我见到张先生,我定会当面唾弃他。”张正字听后,羞愧难当。他的脸红到了耳根,心中充满了懊悔和自责。他想起了曾经与谭意歌在一起的日子,那时候他们是多么的相爱,多么的幸福。可是他却为了自己的前途,抛弃了她,伤害了她。他知道,自己对不起谭意歌,对不起他们的儿子。

于是他邀请那位官员到酒肆共饮,说:“我就是张先生,您说得对,我承认。但是当时我的上级官员所逼,实在是无奈之举。”那位官员听后一愣:“原来你就是张先生。”两人聊了很久,才依依不舍地告别。张正字回到家中,想起了与谭意歌在一起的点点滴滴。他发现,自己从来没有忘记过她,她一直在他的心中。他决定,要去找谭意歌,向她道歉,请求她的原谅。他不知道谭意歌是否会接受他,但他愿意一试。

后来,张正字去了长沙。在长沙的几日里,他常常换上便装在市集里闲逛,四处打听谭意歌的消息。他的心中充满了焦虑和期待,希望能够找到一些关于她的线索。

每当听到有人称赞谭意歌的品德,他就会竖起耳朵仔细听,仿佛这些话语能够带给他一些安慰和希望。他渴望听到更多关于谭意歌的事情,希望能够从这些人口中得到一些关于她的近况。

然而,他私下向谭意歌的邻居打听她的近况时,却被告知无人见过她。他的心情变得沉重起来,心中充满了不安和担忧。他开始想象谭意歌可能遭遇的种种困境,担心她是否安好。

他来到谭意歌的庭院前,看到庭院干净整洁,心中不免多了几分哀伤。曾经,他和谭意歌一起在这个庭院里度过了许多美好的时光。他们一起赏花、品茶、聊天,这里是他们的避风港,也是他们的心灵寄托。如今,谭意歌已经不在了,这个庭院也变得冷清起来。

张正字静静地站在庭院前,凝视着远方,心中思绪万千。他想起了曾经和谭意歌一起度过的日子,那些美好的时光仿佛还在眼前。他多么希望时光能够倒流,让他再次回到那个时候,和谭意歌一起度过每一刻。

然而,现实是残酷的,谭意歌不知道是否还住在这里。张正字深深地叹了口气,他知道,他必须要找到谭意歌,不管付出多大的代价。

此时,谭意歌恰好出门,一看见张正字,立刻关上门不再出来。张正字在门外恳求道:“我千里迢迢赶来,只为了见你一面。你为何拒我于千里之外?难道是因为我以前对你不够好吗?”谭意歌回答:“你已有家室,我坚守节操,只希望保全我的名声。请你离开吧,不要毁了我的名声。”张正字说:“我的妻子已经过世了,以前的事,还请你不要放在心上。从人情世故来推论,你应该能理解我的苦衷。如果你不能接受我,我宁愿死在这里。”谭意歌说:“我从前那么喜欢你,轻易就相信了你,但你抛弃我也同样轻易。你快走吧,不要再让我难堪了。”

谭意歌站在门内,静静地听着张正字的恳求。她的心中充满了矛盾和痛苦,她不知道该如何面对这个曾经伤害过她的男人。

张正字的话语中充满了诚意和忏悔,他似乎真的意识到了自己的错误。但是,谭意歌的内心已经被伤害得太深,她无法轻易地原谅他。她想起了自己曾经为他付出的一切,想起了他的无情和背叛。

“你的妻子已经过世了,这与我又有何干?”谭意歌冷冷地说道,“难道因为她死了,你就可以来找我吗?你把我当成了什么?”

张正字听到这句话,心中一痛。他知道,自己曾经的所作所为已经深深地伤害了谭意歌,她已经无法再信任他了。但是,他还是不愿意放弃,他继续说道:“意歌,我知道我曾经对不起你,但是我现在真的已经后悔了。我一直在想着你,一直在寻找你。我知道我没有资格要求你的原谅,但是我还是希望你能够给我一个机会,让我证明给你看,我真的已经改变了。”

谭意歌的心中一动,她开始犹豫了。她不知道该不该相信张正字的话,不知道该不该给他一个机会。她知道,自己还是爱着他的,但是她又害怕再次受到伤害。

“你走吧,我不会再相信你了。”谭意歌说道,“你已经伤害了我太多次,我无法再相信你的话。你还是回去好好照顾你的家人吧,不要再来纠缠我了。”

张正字听到这句话,心中充满了绝望。他知道,自己已经无法再挽回谭意歌的心了。但是,他还是不愿意放弃,他继续说道:“意歌,我知道我已经无法再改变你的心意了。但是,我还是想告诉你,我爱你,我一直都爱着你。即使你不愿意接受我,我也不会怪你。我只希望你能够幸福,希望你能够找到一个真正爱你的人。”

谭意歌听到张正字这句话,心中充满了感动和悲伤。她不知道该说什么,只能默默地听着张正字的话。她知道,他说的都是真心话。张正字的每一个字都如同刀割般刺痛着她的心,她深爱着的这个男人,原来一直都在为他们的未来而努力。

“如今,如果你还未对我心生厌弃,那么我恳请你邀请媒人前来,正式举行我们的大婚之礼。只有如此,我方能安心听从你的安排。若非如此,只怕你我此生再无相见之日。”谭意歌的声音带着一丝哀求,谭意歌知道,她是认真的。

她又何尝不想和他相守终生,只是命运无常,他们的爱情注定是一场悲剧。她不能自私地让他为了她而放弃一切,那样太残忍了。

言罢,谭意歌便静默不语,不再现身。她知道,自己的离去会让张正字伤心欲绝,但她别无选择。她只能在心里默默地祝福他,希望他能找到属于自己的幸福。

张正字深知意歌的决心,于是便按照她的要求行事。他寻来媒人,依次完成了纳彩、问名等繁琐而庄重的婚娶礼节。一切准备妥当,只待佳期到来。

张正字对意歌的心意坚定不移,期待着他们的未来能够幸福美满。他知道,他们的爱情经历了太多的磨难,但他相信,最终他们一定能够在一起。他每天都在期待着婚礼的到来,期待着和意歌一起走向幸福的未来。

当婚礼的钟声敲响,张正字与谭意歌紧握彼此的手,一同踏上了返回京城的旅途。这一刻,他们的身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谭意歌,这个曾经出身贫寒的女子,如今已成为张家的当家主母,她的命运从此与张家紧密相连。

成为当家主母并非易事,谭意歌深知自己肩负的责任。初到张家,她便开始细心打理家中的大小事务。她从厨艺的提升到府邸的修缮,亲力亲为,事无巨细。为了更好地招待宾客,她甚至亲自学习礼仪知识,努力让自己的言行举止合乎礼法。她的努力没有白费,家族长辈和同辈对她的表现赞誉有加,她也因此深受大家的尊敬。

谭意歌深知,要想在张家立足,必须与亲族和睦相处。她始终秉持着“以和为贵”的原则,无论是张家本族的长辈还是远方的亲戚,她都尽心尽力地给予恩惠。她用自己的真诚和善良,赢得了整个家族的认可和尊重。家族内外和睦相处,其乐融融,这让谭意歌深感欣慰。

在张家,谭意歌不仅展现出了卓越的管家才能,还以她的温柔和善良赢得了张生的深情。他们相互扶持,共同面对生活中的种种困难。他们的爱情,也在这日复一日的相濡以沫中日益深厚。

谭意歌与张正字的独子张圆,是夫妻两人倾注了无数心血培养的瑰宝。从稚嫩的孩童时期,张圆便在母亲谭意歌的影响下,立下了考取科举进士的宏伟志向。他深知这个目标的实现需要辛勤努力和坚定的信念,因此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他都坚守着书桌前的孤独,饱尝墨香与汗水的滋味。

每当夜幕降临,张圆的房间里就会亮起一盏昏黄的油灯。他静静地坐在书桌前,翻阅着一本本厚重的书籍。书中的文字像是跳动的音符,引领着他走进知识的殿堂。他沉浸其中,如饥似渴地吸收着知识的养分,时而皱眉思考,时而露出会心的微笑。

在张圆的成长过程中,谭意歌一直是他最坚强的后盾。她用温柔的目光注视着儿子,鼓励他坚持下去。她为他准备了丰盛的饭菜,为他缝补衣物,让他感受到家庭的温暖和关爱。她用自己的行动,向儿子诠释着母爱的伟大和无私。

而张正字则在学习上给予了张圆最严厉的教导。他每天都会检查张圆的学习进度,督促他不断进步。他会给他布置额外的作业,让他在学习中不断挑战自己。他也会在张圆遇到困难时,耐心地指导他,让他在挫折中不断成长。

在父母的悉心教导下,张圆的学业突飞猛进。他的诗文水平日益提高,他的书法也越发精进。他的名字在邻里间传颂,成为了众人眼中的天才少年。然而,他并没有因此而骄傲自满,反而更加勤奋努力。他知道,只有不断进步,才能实现自己的梦想。

就这样,张圆在书桌前度过了无数个日夜。他的眼睛因为长时间的阅读而布满血丝,他的手指因为长时间的握笔而磨出了厚厚的茧子。但他从未放弃,从未退缩。他坚信,只要坚持下去,就能实现自己的梦想。

终于,到了科举考试的那一天。张圆背负着父母的期望,踏上了前往考场的道路。他紧张地走进考场,面对着那张白纸,他的思绪如泉涌般涌现。他笔走龙蛇,将自己多年的积累和才华倾注在纸上。当他走出考场时,他的脸上露出了自信的笑容。

科举放榜那天,张圆果然不负众望,高中进士。他的名字在榜单上闪闪发光,成为了众人瞩目的焦点。谭意歌与张正字激动地拥抱在一起,眼中满是泪水。他们为儿子的成功感到骄傲,也为自己多年的付出感到欣慰。

光阴荏苒,数年的艰苦磨砺后,张圆的努力终于开花结果,他成功地登科及第,为张家书写了辉煌的一页。母亲谭意歌也因此被朝廷册封为命妇,她的荣耀如同绚烂的烟花,点亮了整个家族的天空。

时间如白驹过隙,转眼间,张正字与谭意歌已相濡以沫数十年。他们的爱情经历了岁月的沉淀,越发浓郁,宛如一杯香醇的美酒。在这数十年的风雨历程中,他们一起经历了无数的欢笑与泪水,共同度过了许多难忘的时光。

如今,他们的子孙满堂,家道昌盛,尽享天伦之乐。每当夜幕降临,一家人围坐在篝火旁,品尝着美食,分享着彼此的故事,欢声笑语回荡在整个夜空。在这个温馨的家庭中,谭意歌始终是一位充满智慧与美德的女性。她以自己的温柔、善良和勤劳,为家庭带来了和谐与幸福。她总是以微笑面对生活中的困难与挑战,用自己的智慧化解家庭中的矛盾与纷争。她的存在,让整个家庭充满了爱与温暖。

每当人们谈及谭意歌,都由衷地赞叹:“这位充满智慧与美德的谭意歌,真是一个有福之人啊!”她的故事如同美酒,越陈越香。她的奉献精神和智慧成为了邻里间传颂的佳话,成为教育子女的典范。她的一生都在为家庭、为社会倾注心血,她的贤德与智慧将永远镌刻在人们的心中,光芒万丈,永不磨灭。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