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历史 > 崛起的家族 > 第117章 棒槌会

崛起的家族 第117章 棒槌会

作者:纸上的岁月年华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2-11 14:48:49 来源:小说旗

老憨和老炭头两个人成了师兄弟,还是老炭头代师授艺的,这在烧炭行业传为佳话。

有人却说这老炭头行事怪异,做大夫才是受人尊敬的行业,他居然把一个大夫弄成了个烧炭的头领,有些不像话了。

也有人说是那个当大夫的,主动拿100斤小米儿认的师傅。人家老炭头不好意思让大夫当徒弟,才一直以师弟相称的。

马上就有人反对,当大夫的不赚钱吗?还需要烧炭的这几个小钱儿吗?那100斤小米儿是让老炭头教周围的乡亲的……

有人有不同意见,大夫在他家的附近盖了一个烧木炭的窑,亲自和那老炭头烧的第一窑,还给老炭头磕了一个头,这不是徒弟是什么?

马上有人笑话他没见识,知道什么是代师授艺吗?真要收徒弟的话,要磕三个头的,磕一个头,那是代师授艺,磕的是手艺,不是老炭头那个人……

两边的人吵得不可开交,其实是吵不出什么结果的,但是庄户人家就喜欢这样,在意的其实不是结果或者对错,只是在表达自己的观点而已。

老憨和老炭头对这些传言置之不理,两家该怎么好还怎么好,仍然以师兄弟相称,每当过年过节和一些特殊的日子,老憨都会主动提着礼物去拜访师兄,对这位师兄尊敬的很。

用老憨的话说就是,这些人闲的,爱说什么说什么,不理会他们就是了,把日子过好比什么都强。

但是不久之后, 老憨和老炭头这事情就没有人太多的提起了,因为发生了另外一件事,太香艳,太传奇,太适合传闲话了,那就是关于棒槌会的事情。

所谓的棒槌会,一般是天暖和的时候,婆婆领着不生孩子的儿媳妇偷偷去的。大多数的情况下,两个人打扮成走亲戚串门的样子,提上一个篮子,篮子里放着贡品,用包袱皮儿盖的严严实实的,不让外人瞧出端倪来。

到了棒槌神庙,摆上供品。参拜一个,一半男人一半女人样子的神,就是所谓的棒槌神。等她们拜神的时候,就会有人悄悄走出来,把红色的纱巾盖在儿媳妇的头上,把黑色的纱巾盖在婆婆的头上。

于是婆婆就拉着儿媳走到庙的后面,这时候就会走出几个小伙子,头上也包着纱巾,彼此都看不清对方的脸孔。小伙子可以通过纱巾的颜色分辨哪个是媳妇,哪个是婆婆。

小伙子轮流去拉儿媳妇的手。若是儿媳妇同意,就对婆婆点点头,若是婆婆也同意,就会松开手,小伙子就拉着儿媳妇,到大树的后面或者大石头的后面去,做什么事情自然是不用说的了。

等过一段时间儿媳妇回来了,就拉上婆婆的手,婆婆就会领着儿媳妇往回走。大多数婆婆不肯走,为了保险一点,还会让别的小伙子来领。这样的话,就算他们年轻人不守规矩了,看了彼此的相貌,儿媳妇也弄不清那孩子是谁的了,谁家养起来就是谁的。

最终是婆婆和儿媳妇牵着手,走出棒槌会,回来之后把两块纱巾藏好,若是怀上了,就拿着纱巾去棒槌庙还愿,供品香火钱自然是不能少的,顺便把纱巾也放在供台上,然后悄悄的离开。

若是怀不上,两个人就揣上纱巾,再偷偷去几次,到了庙里跪拜一下,不用摆什么贡品了,自己把纱巾盖上,就可以到庙的后面去了。

棒槌会最重要的一件事,就是无论任何人都不能说话,自始至终一句话都不能说。

这样的棒槌会,其实在很多地方都是存在的,说白了就是让女人家偷偷去借种。只不过平时人们都不愿提起这事情而已。

这次之所以让人们提起这事情,是因为附近有村子的人去了棒槌会,而且还被人们给知道了,这下就麻烦了。

事情其实并不复杂,这家的夫妻两个都30多岁了,却不知道什么原因,始终都没有个孩子,为这事两人没少吵架。

男人骂女人:“你就是个不盛货的漏勺,养个母鸡还给下蛋了,你还不如个母鸡。”

男人想要再讨一个老婆,哪怕是租一个也行啊,租妻的事情又不是没有,一遇到灾荒年,骡马市场的边上就是租妻市场。运气好的话,几十斤小米儿就能租一个。

女人坚决不同意,对男人骂道:“你种不出庄稼怪土地呀,是你的种子不行。你若真想要孩子,让我去几次棒槌会,若是我还生不出来,我就同意你租妻,你若讨个小的我也不拦着。”

这个泼辣的女人,还真的偷偷去了几次棒槌会。

那女人没有婆婆,便找了一个年长的妇人陪她去的,谁知那妇人不知道为什么却把这事情抖露了出来,这下事情瞒不住了,成了周围人茶余饭后的笑柄。

看来这种事情,还是需要自己的婆婆带着比较保险,婆婆可不想让自家的丑事让外人知道,更不想让人家知道自己的孩子不是自家的种。

这种事情的传播速度比风都快,男人觉得丢了脸面,更可气的是,女人居然还没怀上,更更可气的是,女人仍然不让男人讨小老婆,也不让男人租妻留后。自己还要去那棒槌会,说多去几次肯定能怀上的。

男人怒骂女人,就算是怀上了,别人也知道不是我的种了,那还有个屁用!男人将女人暴打一顿,整日借酒消愁,没多长时间,居然喝酒喝死了。

女人这下子没了依靠,一个女人在这穷乡僻壤的地方,驱赶不了牲口,耕种不了土地,还怎么生活呢?

在这种垦荒人组成的杂姓村庄里,没有同族同宗的人照顾女人的,反而不断有人占便宜使坏,女人的日子很快就过不下去了。

更加现实的一个问题是,一个孩子都没有啊,将来老了怎么办呢?

“好心的”邻居同乡,便给女人出主意,让女人再嫁一次。

那个女人被现实的问题折磨了一些日子,终于同意再找个人家了。但需要嫁得远一些,不要让人家知道这里的丑事儿。还需要有孩子的人家才同意嫁,省得以后再为孩子的事情烦恼。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