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历史 > 崛起的家族 > 第307章 土匪头子张二麻子

崛起的家族 第307章 土匪头子张二麻子

作者:纸上的岁月年华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2-11 14:48:49 来源:小说旗

在很远很远的地方,张麻子正在指挥着弟兄们围攻一个城寨。

这个城寨已经围困了一些日子了,或许再围困一些日子,他们就弹尽粮绝了,不攻自破也有可能。

但是上面要求强攻,张麻子也没有办法,只能下达攻击的命令,看着自己的弟兄们一批批的冲上去,一个个的倒下了。

上面的那些混蛋,根本不在乎自己弟兄们的死活,这摆明了是在消耗自己的人手。

这时候他想起了老憨的那句话:“招安不是好的选择,那是朝廷以匪灭匪的阳谋”!

可是现在也没有什么办法,如果不把山寨攻下来,前面死了的那些弟兄们就白死了,攻不下山寨是任何战功都不可能得到的。

张麻子咬了咬牙,给手下的弟兄们鼓劲儿说道:“他们的滚木雷石消耗的差不多了,寨墙有一处破损的地方,白狼子,你带几名好手攻击那里,人手不要多,免得引起对方的注意,其余的兄弟全部压上去……”

战鼓又一次擂响了,弟兄们拼命的向那山寨跑去,投石射弩,箭矢和标枪齐飞,有人还拼死把梯子架在寨墙上,更有人挥舞着刀拼命爬上梯子往上冲……

寨子里的人终于乱了起来,那个叫白狼子兄弟带着几个好手,将挠钩甩上了寨墙,几个身手利索的人,便动作麻利的顺着绳子爬上了寨墙,砍翻了寨墙上的几个人,冲下去把寨门打开了。

弟兄们欢呼着冲进了寨门里,城寨里抢到的钱归他们,砍下的人头也可以算作战功,也可以换成真金白银的,这早就是不成文的规定了。

杀红了眼的弟兄们,用不着别人鼓劲儿了,一个个如同疯魔了一般,冲进了城寨里……

城寨终于被攻下来了,张麻子看着自己弟兄的尸体欲哭无泪,再也没机会把他们带回家了……

陈六子带着人,重新回到了鼓鼓岭,很轻松的就把山寨修了起来。

然后新的知县就派人来围剿他们,他们轻车熟路的或者隐退山林,或者散入民间……

几次之后知县便派人和他们联系了,陈六子就骑上高头大马,马脖子上挂上响铃,带着人各处游荡。

很快所有的人就知道了,有个叫张二麻子的土匪头子来了!

有人说是张麻子的儿子,有人说是张麻子的徒弟,有人说和张麻子没有关系,只是借了张麻子的名头……

没有人知道到底是怎么回事,也没有人知道这个张二麻子,根本就不姓张,其实就是陈六子。

县衙门的团练费征收上去了,县衙门需要组织人手巡逻保证大家的安全,这都是惯例了!

张二麻子的保护费也收上去了,人们已经习惯了花钱买平安了!

慢慢的人们发现,张二麻子的保护费不白收,真的能干事情,张二麻子比原来的张麻子更加喜欢和周围的老百姓搞好关系。

有些小混混捣乱欺负人,去找张二麻子,居然能够把事情给解决了。

张二麻子没有打断他们的腿,反而将小混混剥光了,绑在树上示众三天。

这手段有些上不了台面,但是却非常有效,没有人能受得了这样的侮辱,那些小混混一下子老实多了。

好日子似乎又回来了!

至于拿着火铳抢劫的那些人,张二麻子自然不会放过他们,敢在他的势力范围抢东西,这绝对是不允许的。

抓到他们,直接打断他们的胳膊,连那火铳一起扔到了县衙门大门口。

这样一来,那些人更加的倒霉了,不但受了伤,还要被衙门里的那些人收拾。

衙门里的那些人不但要功劳,还要真金白银的钱,有时候还会要命!

很快的,再也没有人敢拿着火铳去抢劫了。

老憨静静的看着这一切,没有人知道张二麻子的来历,因为他也贴上了大胡子,画上了一脸的麻子。

陈六子跟着老憨做了一段时间的事情,主要是保护着车队,去远处做一些贩卖粮食的生意,然后换回一些别的物资,近处的人根本不熟悉他。

而且那时候的陈六子,是个一脸干净的小伙子,既没有麻子,也没有胡子,和人说话的时候,一脸和善的笑!

没有人把他和土匪头子联系到一起,那个土匪头子是个一脸麻子的大胡子,凶神恶煞的骑着高头大马,比原来的那个张麻子还要可怕。

张二麻子闹腾了一番之后,恶名在外了,当周围安静下来的时候,张二麻子反而收敛很多了,既不过分的扰民,更没有趁机抢劫大户,甚至绑票勒索之类的事情也很少干。

老憨点了点头,默默的说道:“看来他还是有数的,分寸把握的很好……”

老憨和新的知县相处的一般,徐二包子也老了,回家养老去了,让老憨觉得有一些失落。

两个人早已是无话不谈的朋友,徐二包子也遗憾地说道:“我老了,新的知县大人不愿用我了,我只能回家养老了。”

徐二包子的老家离得很远,以后再想这么聊天儿,就不那么容易了。

望着徐二包子的马车慢慢走远,老憨自言自语道:“我也老了吧!50多岁的人了,孩子都这么大了,时间过得真快呀!我还能给孩子们干点什么呢?”

新的知县大人并没有给老憨免太多的田赋,幸好地里的桑树也长了两年了,应该可以喂一些蚕了。

山坡上的那些柞树年岁更长一些了,养一些柞蚕更好一些的。

山东的丝绸一直很有名的,老憨这里种桑养蚕的并不是太多,无法形成规模,最好的选择,是把蚕茧加工成生丝,然后再卖出去。

这些都是随风告诉老憨的,随风他家里祖辈都是做丝绸生意的,随风对于丝绸生意了如指掌。

黄苏氏虽然也懂一些丝绸,会教给大家养蚕缫丝之类的,但是对于丝绸生意了解的却不是很多。

有他们两个,老憨种桑养蚕还是不犯愁的,丝绸在山东发展了上千年,底蕴还是很丰厚的,并不太愁人手方面的问题。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