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历史 > 崛起的家族 > 第406章 孩子们的婚姻

崛起的家族 第406章 孩子们的婚姻

作者:纸上的岁月年华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2-11 14:48:49 来源:小说旗

招娣有些迷茫的说道:“你的哥哥当中有几个有小妾的,你爹也没说你不能找小妾呀?”

亦杰解释道:“亦庸是未来的族长,他那个小妾是故人托付的,这个我不能和你解释太多,亦凡是很多年前双挑给老铁匠伯伯的,知道什么是双挑吗?铁匠伯伯给他娶个媳妇儿,我爹也给他娶媳妇,两家各论各的,情况不一样的,不是啊!你到底要干嘛?每次聊天,怎么聊着聊着就聊成了这个呢?”

招娣有些难为情的说道:“我本来就是家乡受了灾出来结亲的女孩,结果还是八抬大轿明媒正娶的,十里红妆的嫁妆嫁给了一个秀才,快把我的姐妹给馋死了,我总觉得亏欠你一些,好男人三妻四妾也正常,不想让你吃亏……”

亦杰哈哈大笑起来:“哪里的话,弄上几个老婆,生上一堆孩子,还得辛苦养大了,还要教他们本事,想想都觉得累,我有一个能干的好媳妇就行了,我可不想那样!”

人的想法还真的是不一样!

其实秀才要想养个小妾,实在太容易了,富裕一点的人家,都不缺女人的,反而是穷人娶不起媳妇,很多人会打一辈子光棍。

有时候真的没有办法,旱的旱死,涝的涝死。

朝廷也知道这样不好,很多朝代都规定一妻多妾制,对纳妾的要求,也做了严格的规范。

只有年龄大了,没有子嗣的才可以纳妾,还必须经过妻子允许。

可惜这种规定也没多少用处的,上有政策,下有对策。

你不让我纳妾,我可以买丫鬟的,把丫鬟受用了,比纳妾来的还实惠,还简单,通房丫鬟根本就是公开的秘密。

有的妻子不同意纳妾,也不同意受用丫鬟,那也难不住人的,在外面养外室的,找相好的,妻子还真管不了。

于是有的妻子就反其道而行之了,你一个大男人不是想要妾室吗?那也不能便宜了别人,我带着姐妹姑侄一起嫁给你,让你在家里吃饱了,你就没能耐在外边偷吃了。

这就是传说中的媵妾,媵这个字,在汉语中的解释就是:送也,谓女从者也,意思就是随嫁的人。

后来朝廷立刻下命令禁止这种行为,这个法令就是:不备侄娣。

意思很明确,就是不允许娶一个就带来好几个,侄女姑姑不准嫁同一个人。

这也很快得到了宗族的响应,侄女姑姑同嫁一人立刻就被禁止了,这个不禁止不行的,生下来的孩子怎么论辈分啊?

但是姐妹同嫁一人的现象还是屡禁不止,大户人家出嫁有陪嫁丫鬟的现象很正常。

朝廷也管不过来,后来朝廷也就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了。

这样一来就出现了一个结果,各级官员开始出现了庞大的家庭人数,每一房妻妾,都要配上仆从佣人,家里人实在太多了。

最后皇帝都看不下去了,抱怨道:“凡州县莅位,其亲戚仆从,仰给于一官者不下数百人……”

意思就是说:一个州县的主官到任,家里跟去的人居然有好几百,这也太不像话了。

于是对官员的家庭人数做了书面规定,最高级的官员不得超过500人,低级官员可以有40人。

这个规定显然也没有什么用处的,不往上报不就行了吗,那些有外室的官员,哪一个往上报的?外室的现象不也照样存在吗!

上行下效,上有所好,下必甚焉。当官的都这样了,下面的富户员外,自然好不到哪里去。也没有官员的考核制度考核他们,他们更加无法无天。

有一个富户60多岁了,还纳了一个小姑娘为妾,急的他儿子一个劲儿的跺脚:“你这是要干嘛呀?你身子骨受得了吗?还要不要脸了!”

老头子却理直气壮的反击:“我看着她长得漂亮,我养养眼行不行啊!”

然后老头子再给他背诵上一段古诗:“十八新娘八十郎,苍苍白发对红妆,鸳鸯被里成双对,一树梨花压海棠。”

传说这首古诗还是北宋大文豪苏轼写的,古人尚且如此,我才60多岁,我怎么就不要脸了!

历朝历代,富贵人家的小妾就没真正断过。

亦杰这个秀才最终也没逃掉,后来终于也纳了一个小妾,人有时候还真的犟不过命!

招娣自己嫁的好,也想给自己的姐妹找一个好的婆家,盼望着那些女人能有一个好归宿,可惜哪有那么容易呀。

想便宜了自己丈夫,偏偏亦杰还洁身自好了,弄得招娣拿他没办法。

这种事情其实老憨也很头疼。

女人对老憨说道:“你不是不支持孩子们纳妾的吗?现在好几个孩子都纳了妾了,以后怎么办呢?”

老憨也无奈的摇了摇头:“我也不知道该怎么办了,我不支持孩子纳妾,是害怕孩子家庭不和睦,清官难断家务事,我们也管不过来的,弄成现在这样,我也没办法了,只能多劝劝自家的孩子了,能不纳妾最好就不纳妾……”

老憨的确说过,不让孩子们纳妾的,可到了实际情况却变得难以实现了。

先是亦凡那孩子双挑了,严格说起来不算是纳妾,可再怎么说也是两个老婆。

后来又因为老秀才的托付,让自己的大儿子亦庸收了一个小妾,可谁知道老秀才一家结果会那么惨呢,那个小妾也只能实实在在的收进房里了。

后来事情就慢慢的变得不可控制了,亦能的媳妇非要给亦能纳个小妾,多生几个孩子,多要几亩口粮田,自己没办法也同意了。

算了,不管了,孩子们的事情还是让孩子们自己考虑,自己看着办吧,好在自己的孩子还算争气,有的学手艺,有的种庄稼,有的做生意,一个个的都很能干。

有的孩子有点小毛病,自己这一方面就想办法多帮一下。

亦福那孩子头脑有些不拐弯儿,只知道闷头种庄稼,也挺好的,现在种的庄稼也比一般老百姓种的好多了。

当然自己也没少帮忙,也没少让他那些兄弟们帮他,兄弟之间互相帮忙,和睦相处才是最好的,只有这样家族才能够强大。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