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历史 > 崛起的家族 > 第46章 盐的重要性

崛起的家族 第46章 盐的重要性

作者:纸上的岁月年华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2-11 14:48:49 来源:小说旗

老憨苦笑了一下:“你们不用担心他们摸黑走山路,他们根本就是在不远的地方藏了一夜,快天亮的时候才来找我们交易的,怕被人抓住,也怕给我们惹麻烦。现在交易完,走了,过一会儿,天就亮了,他们一个白天就能走出很远去,谁也找不到他们了,可真是小心啊!”

女人也很感慨:“这些逃户真不容易呀,我们因为要做粉皮粉条,所以才早起的,都觉得很辛苦,和他们一比,我们真就没那么苦了。”

老憨点头说:“为了能生活下去,都是费尽了全力啊。”

又看了看那些皮子和干肉,对于两个女人说:“等春天暖和了,我们可以盖一座更大的房子了。”

老憨说这些话是有道理的,虽然跟那些怪人只不过是交易了几次,老憨的收益却丰厚的很。

那些人对盐太需要了,而老憨却恰恰能够搞到很便宜的盐。

那是刚到这里定居开荒的时候,县衙门是定期来发放生活物资的,恰巧那一次发口粮的时候是徐二包子负责分发,徐二包子很大方的将两袋盐塞给了老憨,老憨激动的张大了嘴,还没说什么呢。徐二包子似乎,恍然大悟的说道:“忘记了,你家人口多,再多给你两袋!”说着顺手又塞给了老憨两包。

盐自古以来都是很重要的生活物质,有的地区。用三石粮食才能换得到一石盐,盐的价格贵到离谱,那也没有办法,几千年了,盐税一直是国家重税,盐如果不贵,那才是奇怪的事情。

就因为多给了老憨几包盐,老憨就悄悄的塞给徐二包子一大包的腌鱼野兔肉,一脸憨笑的小声说:“我在山上打到的,没什么拿出手的,你也尝尝这野味儿。”

徐二包子点点头,笑纳了,笑着说道:“你有这份心就行,发多少物资到了我这里我说了算,盐这东西在产地不值钱的,平常所以贵,是因为税收还有运费,你们这些垦荒的人需要100斤盐,县衙门的人就上报需要200斤,多出来的100斤那些当官儿的,到黑市上发一笔财了,却没有我这个小官吏的份儿……”

老憨插话说道:“不能吧!徐二哥怎么说也是在县衙门当差的老人儿了,怎么会少了徐二哥的呢?”

徐二包子叹了一口气说道:“官儿是官儿,吏是吏,不是一回事儿的,这些事情我也跟你讲不清楚,当官的吃肉,我们这些做小吏的顶多也就喝点汤……”

突然徐二包子反应了过来,疑惑的问道:“难道你也想贩卖私盐!这里面的利润虽然可观,可我劝你还是少打这个主意,盐政有专卖制度,有独立的系统,出了事情,可没人能保得了你。”

老憨急忙表示,自己可没那个胆子,只是想买一些便宜的食盐自己用,以后朝廷不给提供物资了,那就需要高价花钱买了,现在买一点儿不吃亏。

其实徐二包子手里还是有一些私盐的,价钱便宜,质量好,可惜量不多。老憨的家底子也实在是薄,胆子也不大。但还是用徐二包子这个渠道,弄到了一些盐。

老憨的胆子确实是小的,弄到的盐基本上自己用还存着,偶尔出售一些也只是10斤8斤的,所以没出什么事情,当然也没赚到钱。

直到很多年以后,老憨的生意做大了,才明白盐到底是怎么回事。

不过老憨没想到会有这么一伙怪人来买自己的东西,卖给他们一些盐,不会有事的,发点小财还是可以的。

老憨申请了路引,套上牛车,拉走了皮子和一些粮食,粉皮粉条。买回了一些药材,还买回了更多的烈酒,花椒茴香之类的香料,还有很多的纸笔。尤其是纸,居然是成刀买的。把女人吓了一跳,红纸居然也买了一厚沓。

老憨解释说:“成刀买不破捆,很便宜的,放几年都不会坏。我有空了就教孩子们写几个字儿,”

大女人笑着说:“看来那些皮子卖了个好价钱吧?那你买那么多红纸干什么的?”

老憨笑着点头:“过段日子不就到了年了吗?不贴个对联福字不像过年的样子。”

小女人不解:“对联福字才用多少纸啊?你买这么多?”

老憨却很有理由的:“别家过年也需要贴对联福字的,他们又不会写字儿,我给他们写也不费什么事,过完年我们再盖一个院子,去叫人家帮忙也好张嘴吧!那些香料,用干肉炖粉皮粉条,给咱帮忙的人解解馋,吃得好下力气就会多一些,大院子也能早点盖好。”

两个女人夸赞道:“还倒是挺有心的。”

老憨不出去跑生意的时候,一家人就在家里休闲的过日子,除了做粉皮粉条,偶尔给人看病,老憨就是细心的整理那些草药,做了一些膏丹丸散的成药,尤其是一种膏药,老憨做的特别仔细认真。还打断一只公羊的前腿,用来检验膏药的效果,效果还是非常好的。

每当看到那只公羊用三条腿一瘸一拐的走路,小女人就悄悄对大女人说:“当家的也有残忍的一面呀,那么狠心的打断羊腿再接上,仔细的教几个大一点的孩子接骨头的道理和手法,吓得我都不敢和他亲热了。”

让小女人害怕的事情还在后面呢。

这一天事情少,老憨把两个女人叫到跟前,郑重其事的说:“家里祖传的医术,最难学的是正骨接骨,必须有几个孩子学会,不能让祖宗留下来的好东西没了传承,大儿子从5岁就开始学了,你们觉得还有哪个孩子也学一下比较好。”

几个人商量了一番,觉得小女人带来的儿子学起来比较合适,因为年龄正好在那个年龄,可就是这个决定让小女人后悔了好几天。

老憨把小女人的儿子叫到跟前,慈眉善目的说:“想不想学接骨正骨啊?这可是咱家祖传的手艺呀!”

孩子不知道学习正骨接骨意味着什么,只是觉得自己这个爹,平时给人家看病,别人都千恩万谢的很是威风,孩子看了看母亲,点点头说想学。老憨高兴的说:“想学可以的,把棉袄脱了吧。”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