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其他 > 医女之念回千年 > 第267章 假钦差宣读圣旨,万历帝错选选侍

听到灵山派掌门说嘉峪关怕是过不去了,苦宸想起来腥臭之味和嘉峪关射下来的乱箭。

“鸠道兄,嘉峪关怎么了?”

鸠互遇和各大门派三天前就到了,因为相约嘉峪关,他们只能在关内等候。

他们到的当天夜里,突然看到嘉峪关上灯火通明,杀声震天。各大帮派来的都是高手,但是他们也怕人多势众,见不知道什么军队和官兵打了起来,大家迅速隐蔽到小树林。

喊杀声响了一宿,灯火也亮了一宿,直到第二天凌晨,喊杀声才停止。各大门派的人也不敢露面,都怕惹火烧身。

昨天下午,各大门派才看到几个受伤的士兵路过小树林,大家一打听,闹了半天是西北王想要占据嘉峪关。

大家都知道西北王想称帝,朝廷知不知道不重要,因为崇祯皇帝内忧外患,已没能力顾及西北王了。

另外,大明后期跟其他朝代一样,对于家族的藩王,既不限制,也不支持,说白了,朝廷没空也没能力搭理他们了。

而此时的西北,不仅朱综,还有好多小藩王,另有一些大臣拥兵自重,也有外族虎视眈眈。

朱综觉得自己有尚方宝剑,并且是先皇给他的尚方宝剑,他完全可以取代崇祯,甚至于自以为会一呼百应。

这个痴心妄想的假皇帝,也知道自己那点兵马不好干啥。明末,崇祯登基之后,各地不断爆发农民起义,特别是陕北地区,先后有王二、王嘉胤、王自用、高迎祥等人揭竿而起。

朱综的封地在嘉峪关附近,而起义军主要是往东攻打,并未涉及到他的封地。朱综一琢磨,镇守边关的士兵不仅人多,且都是精兵良将。既然中原乱了,不如我把西北拿下,先拥兵自重。等起义军兵败,自己挥师入主中原,取代小侄子崇祯。

假设起义军赢了,自己同样可以先起救驾之师,挥师入主中原,与朝廷军队里应外合消灭义军。到那时,我就是大明第一功臣,迁都南京,也来个南北明,我就是南明的开国皇帝了。

朱综算盘打得不错,于是派手下征西元帅樊需急,带着五百士兵,备上好酒好肉,又给他们带上圣旨,以劳军之名,打算先把嘉峪关拿下。

樊需急也不急,进了嘉峪关,先劳军。酒过三巡,菜过五味,樊需急起身大呼:“圣旨到!”

听说圣旨到,守关将领带着全体将士跪下。

“奉天承运皇帝诏曰:西北王朱综乃当今栋梁,令边关守将帅本部人马听其调遣,边关一应事务,全权交由朱综管理,钦此!”

“大胆逆贼,胆敢假传圣旨!众将士,将樊需急和他的士兵拿下!”

说着话,边关守将拔出宝剑,一跃而起,直扑樊需急。

也不怪守将急眼,哪有这么写圣旨的?更没有这么传圣旨的。你写圣旨是不是得写张三李四?给谁的圣旨得写清楚吧?就这,边关守将,边关多了。

还有什么边关一应事物交给朱综管理,这样的制度应该用制曰,怎么能用诏曰?

再说宣读圣旨,在明朝有专门宣读圣旨的部门,叫行人司。行人司衙门不大,官阶不高,司正才正七品,副司为从七品,行人八品。但行人司却是皇帝的专属跑腿帮,皇上想做的事,大多都让行人司去做。

比如宣读圣旨,并不是影视剧描写的那样,太监站在那娘娘腔,扭扭捏捏的宣读圣旨。影视剧为的是视觉效果,为了演绎事件,特别是明朝,有一半的时间太监当道,用太监宣读圣旨才能体现当时的政治形势。

而实际上,包括太监当道的时候,太监轻易不会去读圣旨,主要原因是太监大多不识字。

那太监就没读过圣旨么?也不是,也有太监读圣旨的时候。关键樊需急不是太监,又不是钦差大臣,更不是行人司的人,你宣读的哪门子圣旨?

边关守将肯定接过圣旨,那套流程人家懂。无论是太监还是大臣,来传圣旨的都是钦差大臣,但读圣旨的大多是随行的行人,很少钦差大臣直接读圣旨的。

另外,圣旨是啥?皇上的命令,哪有先吃饱喝足,满手污垢,满嘴流油,醉醺醺的才拿出圣旨的?

这倒不是朱综不专业,圣旨人家也会写,人家也有行人司,部门全着呢。要怪就怪老侯,朱综一共偷出来五张圣旨,被老侯拿走三张,剩下的是既不够用也舍不得用了。

西北边关可不止嘉峪关和肃州这两处,那要是每个守将一张圣旨,朱综还得去偷。朱综也不是不敢去偷,主要是皇帝手里也没那么多存货,特别是现在这个时期,到处是起义军,圣旨每天像雪片一样飞向各个地方官,做圣旨的加班加点都供不上,哪来的存窑给他偷啊?

再说了,皇上正愁缺兵少将呢,你去了,皇上乐了:“皇叔,你来的正好,高迎祥自称闯王,声势浩大,你带兵去剿灭他吧。”

得,圣旨没偷着,小命都够呛保得住了。

肯定不能再去偷圣旨了,自己的黑工厂做出来圣旨质量也不行,用于蕃国内部过过瘾还可以,真给蕃国以外的任务人用,确实拿不出手。

那七玄拿走的是啥?还别说,那个是真圣旨,不是朱综写的,也不是崇祯皇帝写的,是他哥哥,上一个皇帝朱由校给朱综的。

朱由校刚当上皇帝的时候也可以,知道好赖,重用东林党,曾一度出现“东林势盛,众正盈朝”的局面。

朱由校继位的时候才十五岁。按理说在古代十五岁也不小了,都可以结婚生子了。可能是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成熟的越来越晚了,朱由校十五岁还自觉是个孩子。

朱由校的生母,是万历皇帝儿子朱常洛的王选侍,后王选侍死了,万历帝念及皇孙儿朱由校年少,让朱常洛的李选侍扶养朱由校。

万历帝万万没想到,他的这个决定,居然导致了大明覆灭。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