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其他 > 莫慌,霸总和系统跟我一起穿了! > 第32章 农女不傻了,一心脱贫32

初一一早,村里的孩子们就结伴上各家拜年。

有些大方的,准备一些花生瓜子,给上门的孩子香个嘴。

如果家里实在穷,烧上开水,捻一小块糖,等化开了,一人分上一碗没啥甜味的糖水,孩子们也高兴。

姜老太提前备好了东西,让牛毛分给孩子们。

牛毛虚岁七岁了,已经算是大孩子,加上他一向懂事,如今能帮家里做不少事,姜老太也喜欢这个大孙子。

“行,拿着吃吧,别往村外跑……好好好,都好,过年好!”

日子舒心,姜老太的笑容也多了起来。

一转身,心里暗骂,完了,小兔崽子们都不害怕老娘了,这左一拨右一拨的来拜年,净往俺家跑!

骂是骂,但再有人来,姜老太依旧高兴地笑脸相迎。

人气越旺,新的一年过得越红火啊!

比起门庭若市的姜家,不远处的姜刘氏家里,截然相反,就跟个冰窖似的。

不仅没人来,连炕都没烧!

原因非常简单。

家里最能干的老大媳妇被赶走了,平时负责捡柴火的姜三妮也被卖了!

拿了卖孙女的钱,姜刘氏一家也过了个富裕年。

除夕夜,肥鸡大鸭子,白米细面都有,着实置办了一桌好菜。

本来墙根儿下面还堆了一些柴禾,够用几天,结果昨天夜里,喝多了的老三爬起来,迷迷糊糊地往上浇了一泡尿。

今早一看,柴禾都被冻住,不能用了!

姜刘氏催着老大出去捡柴禾,老大不愿意:“娘,谁大过年的上后山啊,我不去。你叫老三去!”

老三还没醒呢!

姜刘氏气得跳脚:“你们想冻死老娘吗?家里柴禾用完了,不知道赶紧补上,一个个又懒又馋的,老娘倒了八辈子霉,娶了你们这些烂货进门……”

看,祸祸东西的是儿子,懒得动弹的是儿子,但挨骂的永远是儿媳妇。

她骂完,把两个媳妇赶出去捡柴禾。

家里鸡飞狗跳,连一丝热乎气都没有,别说大人没人上门拜年,就连小孩都不过来。

来了也要被骂,还没有吃的,谁来!

姜刘氏反而窃喜,凭什么白白给他们吃,一个个只会讨吃讨喝,讨人嫌!

她光顾着高兴,刚跨过门槛,就一脚踩到个什么东西,摔了个新年开门红。

“哪个夭寿的王八蛋,在我家门前乱扔,别让老娘逮到你,把你屁股打开花……哎呦……”

伸手一摸,是一把花生壳。

不远处的孩子们嘻嘻哈哈地玩闹着,不时地往嘴里丢个花生,吃得满口香喷喷,才不理会这个老妖婆。

正月里,姜芙除了跟着两个嫂子回她们的娘家玩,几乎都待在家里。

让她去田家和苗家,也有姜老太的考虑。

孩子从小不说话,傻呆呆的,瞒得了别人,却瞒不过亲家,尤其其中的一个亲家还是自己的亲哥哥。

正好借着过年走亲戚的机会,告诉大伙,咱家小闺女不傻了。

不仅不傻,还百精百灵,能说会道,方圆百里怕是也找不出来这么齐整的孩子!

两个亲家都很高兴。

他们对当年的事情知道得不多,只知道是姜老太在姜老汉的坟前捡了个丫头,当成亲生的养。

如今看到小田氏和苗氏都面色红润,眼见地胖起来了,显然日子过得不错,就更加放心。

尤其是苗老娘,私下拉着苗氏进了里屋。

“衣服撩上去,让娘瞅瞅你肚子。”

苗氏不肯:“娘,看啥看,是男是女无所谓,我都生了猪毛,再生个闺女也行。”

苗老娘一寻思,这话很是。

要是能生个像姜芙那样的女娃,也实在招人稀罕呀!

以前还不懂亲家为啥放着儿子孙子不偏疼,反而疼一个丫头片子。

现在才明白,对着这么一个小丫头,但凡是正常人,都很难不爱!

这么一看,生女儿也不错,关键是要好好养。

姜芙并不知道,自己居然都开始动摇起这群老年妇女原本的坚定信念。

她们从前可是妥妥的非要男孩不可。

出了几趟门,姜芙就不肯再出去,一个原因是外面冷,屋里热,一冷一热,她怕自己的小身板扛不住温差。

这个时代,一个发烧感冒都能死人,不是开玩笑的。

另一个原因就是,她要尝试染色。

染上颜色不难,难的是固色。

事实上,古代贫民的衣服看着都灰扑扑的,而权贵的衣服也是一沾水就废,就是因为当时解决不了这一难题。

好在姜芙暂时只考虑给披肩、毯子和地垫染色。

这两样东西,如果没有特殊情况,都不需要频繁清洗。

她所处的秦国,和历史上那个赫赫有名的大秦帝国一样,尚黑。

另外,红色也是绝大多数秦国人都喜欢的颜色。

纯植物染色,是姜芙目前唯一能选的方式。

好在本地就能找到栎树、桦树和五倍子、胡桃、石榴等植物,这些树的树皮,以及果子的青色外壳,都是染料的来源。

西北这边还有一种绿矾,药铺就能买到。

它原本是一味中药,但它和植物可以发生化学反应,形成鞣酸亚铁,经过日晒,就会沉淀出黑色。

出了正月,等天气没那么冷了,姜芙又开始吭哧吭哧扒树皮。

不光自己扒,还发动两个侄子一起扒。

两个侄子扒了,他们的小伙伴看见,也跟着扒。

当然,姜芙不忘告诉孩子们,一棵树上尽量只扒一小块,不要扒得太深,千万别把树给扒死了……

可持续发展,从古至今都是很重要的!

如今正是青黄不接的季节,西北的春天来得晚,地里连野菜都还没长,以至于村里不少人都怀疑,姜家是不是断顿儿了。

天黑之后,姜老六来了姜家,手里还提着大半袋粮食。

“二婶,你先吃着,我过两天再给你送点。”

他家也不宽裕,这是硬挤出来的。

姜老太有点懵逼。

好端端的,为啥送粮食给她?

姜老六叹气:“要是让二叔知道他小闺女饿得啃树皮,我以后死了哪有脸下去见他。二婶,前些年再困难,你家丫头也不至于吃树皮啊,这日子咋还越过越回去了……”

姜老太总算听懂了,原来是树皮闹的。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