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其他 > 莫慌,霸总和系统跟我一起穿了! > 第24章 谁稀罕男宝,仨闺女享福到老24

一家人安顿下来。

第二天一早,洛野照常去上学。

他是恢复高考后的第一届大学生,学校里各种规章制度其实也不太完备,经过十年的纷乱,从领导到老师,大家都是摸着石头过河,让教育一点点回到正轨。

所以,听说洛野申请走读,学院领导让他等通知,他们要开会商量一下。

没办法,不少学生都是已婚已育的,也不能一刀切。

“不要紧,这里挨着居委会,有事我就去找李大娘,她是个热心肠。”

姜芙倒是不怎么害怕。

但洛野不太放心,去学校之前又去跟李大娘说了一声。

自从姜芙搬来之后,两家倒是没少走动。

主要是李大娘的两个儿子都没结婚,而她又特别喜欢孩子,一见到姜芙的三个女儿就两眼狂喜。

“大娘,那友谊商店里都是好东西?但咱们进不去?”

姜芙一边帮李大娘择菜,一边打听。

“可不,都是轻易见不到的好东西,门口有台阶,还挡着一圈铁栅栏呢,据说得是外国人才让进去。上次我小儿子拿回来个什么力的,说是老外给他的,黑黢黢,苦了吧唧,给我尝了一块……”

姜芙笑道:“巧克力吧?我也是听人说的。”

李大娘连连点头:“对对,是叫这个名。你要是实在好奇,就去门口转转。反正里面不让进,都是给外宾提供服务的。”

估计她只知道这么多,姜芙转了话题,又和李大娘说起了家常。

她之所以打听友谊商店,是因为姜芙从一开始就没打算走萧恒波和唐丹丹的发财之路。

挖茯苓什么的,她不太感兴趣,对做吃食也不感冒。

而且,姜芙不太想和甜妞妞一家有过多的牵扯。

到了周末,姜芙起了个大早。

她换上最好的一身衣服,对着镜子照了照,对那一头波浪卷发尤其感到满意。

洛野和两个女儿凑在一起咬耳朵。

“娘好厉害,拿着炉钩子烫头发,头发滋啦滋啦响!”

洛潇潇眼睛亮晶晶的,一脸佩服地看着姜芙披在后背上的大卷发。

“娘说了,其实这不叫烫发,但她也不知道去哪里烫,咱也没有票。”

洛清清有点沮丧,这城里太麻烦了,干啥都要票,洗澡要票,剪发要票。

“咋样?看着还行吧!”

姜芙走到父女三人的面前,转了个圈。

一大二小猛点头。

洛野送她出门,还小声叮嘱:“注意安全,家里不用担心,那你在外面也不能让我担心。”

要不是姜芙坚持自己一个人去探探门路,他绝不会留在家里干等。

到了友谊商店门口,姜芙站在路边,留意着过往行人。

她掐着时间,赶在商店开门之前。

没一会儿,姜芙果然看见了一个经理模样的男人,三十七八岁的样子,穿得非常体面,在人群中极为显眼。

哪怕是省城,也有不少人身上带着补丁,只不过不像农村那么夸张,补丁摞补丁而已。

她快步走过去:“你好,能耽误您几分钟时间吗?”

大概是因为姜芙这一身打扮有点唬人,中年男人并没有开口撵人,反而有些迟疑:“你好,你有什么事?”

他下意识地以为她想要走自己的门路,买些外汇商品。

姜芙从随身的皮包里拿出东西,递给男人。

这皮包还是李大娘借给她的,款式虽然老气一点,但却是实打实的牛皮,不是皮革的。

东西不大,叠得整整齐齐,男人一展开,发现是一件小坎肩,看尺寸,大人穿不了,只能是七八岁的小孩穿的。

但他还是愣了愣。

“同志,你要是想出手老物件,也不该来友谊商店。不过,你这东西保存得真不错,应该能卖个好价钱。”

一场运动下来,家家户户谁也不敢留着这些东西,听说有些女同志甚至把旗袍都连夜烧了,连衣裙都不敢再穿。

姜芙知道他误会了。

不过,听他说话,她觉得这人人品还不错。

“同志,我打听过了,知道你是友谊商店的经理,我是来找你谈生意的。”

姜芙开门见山。

段玉涛自诩也算见过世面,尤其最近这一两年,风向变了,大家的心思也活了。

但像这位女同志似的,说一句胆大包天都不为过。

段玉涛正色:“同志,你既然知道我在友谊商店上班,就更应该清楚,我们面向外宾服务,这里没什么生意和你好谈……”

姜芙笑着打断他:“经理同志,咱国家现在正处于百废待兴的阶段,说白了也跟过日子一样,哪里都需要钱。据我所知,咱友谊商店就是给国家创汇,增加外汇收入的吧?那我要是能提供让外宾感兴趣的商品,这不也是给国家做贡献吗?你想想,论吃喝穿戴,那些外国人确实要比咱们优越,这个咱不否认。所以,要想从人家口袋里掏钱,不就得靠着一个人无我有吗?”

她低头,朝他手上努努嘴:“就像这种老祖宗留下的东西,他们有吗?他们见过吗?”

段玉涛被姜芙这一番话给绕懵了:“你的意思是……”

“像这种刺绣成衣,我们完全可以进行仿古设计,把它定位为创汇期古董衣,专门售往海外。我听说,那些外国人对这种具有浓郁东方特色的东西特别感兴趣。哦,对了,报纸上不是说咱们特地烧了一批瓷器,赚了很多外汇,你肯定比我清楚了。”

其实姜芙根本没看到报纸,但她知道,这个时期国家确实烧制了很多瓷器,工艺品,换取外汇。

之所以这么肯定,还是因为她爸有个暴发户朋友,当年靠房地产起家,说是一夜暴富也不为过。

当时正好是九十年代中期,国内一些人开始接触收藏。

那暴发户跟风,花很多钱买回一批“古董”,结果找内行人一瞧,全是创汇期回流的东西,根本就不值什么钱!

说白了,咱们六七十年代穷啊,没钱,又想赚点钱,所以就用现代工艺批量生产了一些产品。

当然,咱们也没按古董的价格售卖,纯粹就是出口产品,有量有价,买卖双方自愿。

“听你的意思,这是你做的?”

死机半天的大脑终于重启成功,段玉涛再次低头看了看手里的小坎肩,猛地抬头看向姜芙。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