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都市 > 从打零工到大老板 > 第23章 老板的烦心事

从打零工到大老板 第23章 老板的烦心事

作者:用户的祈祷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5-02-11 21:29:02 来源:小说旗

都说顾客是上帝,这句话在买书的行业里体现得最直接、最现实。卖书的在学校别说看见校长,就是看见老师都是一副小心翼翼,必敬必恭的样子,但是,在这些书老板面前转眼就变成趾高气扬,颐指气使,老板还得赔着校脸,不然“上帝”一不高兴,不卖你的书,反正不愁没书卖。

钱卫国急忙制止李新月,让他不要那么大的声音,真让梁平听到不好。真是像李新月说的一样,那是转行以后,不是现在。真的转行就没有相互利用的价值吗,那也未必有人说过,在这个世界上谁离开谁都能过,但是生活中谁也不敢说不用到谁,钱卫国这个话说的经典。

“不就是一个新来的卖书的吗,看你怕的那个样”。也许是心情的原因,李新月看什么都不顺眼。

钱卫国对梁平的感觉还不错,关键是收拾了二毛。钱卫国,添油加醋的把梁平收拾二毛的事说了一遍,李新月的不屑的表情没有了。

“他的货卖完了”?钱卫国问秀姐。

“这倒是不清楚,不过是跑着回来的。”

钱卫国心里咯噔一下,以前也出现过这种情况,有人卖书时被执法人员扣了,罚了,就来找他补损失、闹事。更关键的是凭他的经验,大家批一次书,一般需要三四天才能够处理完,这才一天,梁平就回来了,看来是凶多吉少。出现这种情况,一般人他钱卫国倒是不怕,怎说自己也是地头蛇,想起梁平就从心里有点发怵。

“要不你先叫他进来喝茶”。钱卫国在想,不论怎么着好在有两个发小在场,就是发生冲突也有个拉架的不是。

梁平来了,先给钱卫国打了招呼,见还有两个自己不认识,便说:“钱哥这里有客人,我就不打搅了。能麻烦您出来一下吗,我有点事情需要您帮忙。”

梁平态度和蔼,并不像是来找茬的。为了稳妥起见,钱卫国决定还是不出去。他给梁平倒上茶水:“没有外人,都是自己铁哥们,老弟有什么事情 说就行!”

“我在一个学校定出去一千二百本二轮总复习,看看今天能不能给他们发货。”

事情转变的钱卫国一时都没有办法适应。别说是第一次卖书,就是卖了三年两年的老手都几乎没有卖出一千多本学习资料的先例。对这个梁平还真不能和别人等同相待。钱卫国看着手里的清单仔细地看了一遍:“这些我们都有现货。”

钱卫国一边让秀姐安排人打包发货,一边很是热情招呼梁平坐下喝茶。

正像刚才李新月说的一样,他们对这些卖书真的像敬祖宗一样不敢怠慢,特别是对发货数量大的大户更是奉若上宾。平时不仅要好酒好菜的招待,过年过节还要送节礼。你的书出来了,能不能卖出去,靠谁,就靠他们,卖书的不是你一家,说不卖你的就不卖你的。这种情况下老板对他们能不奉若上宾。

“你先坐下喝水,一会就打好包。”

梁平并没有坐下:“钱哥,我还有事情给您说,您也知道我没有那么多的本钱,您看这样行不,麻烦您找个人给我钱一起去送书,学校答应收到书给钱,到时候让去的人把钱捎回来。”

钱卫国干的就是和形形色色的人打交道的事情,在看人上自认不会错,从梁平接人待物和办事的严谨性上他能保证梁平是一个诚实的人。既然自己认定了这个人就应该选择相信,如果跟个人去梁平会感觉自己信不过他:“这个没有必要,你你办事,我放心”。

对钱卫国这么爽快的答应,梁平也是心存感激。接着梁平又递给钱卫国一个单子。

“这是一个要九千份卷子的清单。”尽管钱卫国是老板,但具体的细节也不是很清楚,于是交代玉秀让分管稿件的小刘来一趟。

小刘刚进门钱卫国就说:“小刘你看一下梁平兄弟要的这个卷子,进度内容一点都不能错。我们宁可不卖,也不能让梁平兄弟落不是。”

其实他心里在想,就是现做也不能让这笔生意黄了,他之所以这样说,是让梁平感觉自己是真心实意为他好。

小刘仔细看了一遍,肯定地说:“我们出的单元测试卷就行完全符合他们的要求。”

“单元卷不就是一个单元的吗”?钱卫国也不是一点不懂。

“我们的做的是单元滚动卷,既有本单元的内容去,也包含前边的内容,绝对符合学校的要求。

”“ 那就单元卷,你去找发货的老黄,发货时你要亲自把关,千万不要出现差错。”

对钱卫国办事的效率和速度,还真是没的说。

钱卫国安排完事情才想起来没有介绍他们认识,一边道歉一相互做了介绍。

“原来两位都是大老板,失敬。”梁平恭维道。

“什么老板。马上面临关门。”见梁平一脸懵懂,李新月把最近执法查出的事情说了一遍。这个消息也让梁平震惊,假若真的被查封,自己刚刚燃起的挣钱希望就会破灭。

看着沮丧的李新月知道自己给不了多大的安慰,但如果也跟着说丧气话,岂不是雪雪上加霜。他整理了一下思路。“李厂长没有必要为这事烦恼,您是没有看到学生我渴望学习资料的眼神,从他们身上我是看到了做学习资料的未来和希望。是,现在政府不提倡,并不是政府没有发现或者没有看到,关键要给政府一个调整的时间和过程。接着他把刘宇宁给他灌输的一套理论搬了出来,不仅李新月就连钱卫国的眼睛都亮了许多。虽然希望渺茫,但毕竟也是希望。时间不长目光又暗淡下来:“就是眼前这一关不知道怎么过。”

“要是当地政府能够支持和帮助就能等到希望的一天。”梁平也知道这样的话就是白说。

“别想,当官的看中的是头上乌纱帽。什么虚要、公平、正义,如果这些能卖钱的话,他们早就当成酒菜下到肚里了。”李新月愤愤地说。

也难怪,就像被罩在玻璃瓶子的苍蝇,看上去一片光明,可是没有出路。

“李厂长你有机器,就有资本。退一万步,真的到了非关门不可的时候,你照样能干,大不了转行,印作业本,印稿纸,要做的事多了,现在感觉是山穷水尽,说不定会柳暗花明。”梁平继续安慰。

李新月一拍大腿:“不钻牛角尖,退一步阔阔天空。”

“真的像两兄弟说的那样,你们从暗处走到明处,从地下走到地上,这个行业也是大有希望。我这本来就是在光天化日之下却看不到希望。”说这话的时候吴明欢表情复杂。

对于吴明欢的情况梁平已经基本了解,正是因为了解,他才有了新的想法。

“吴哥,你的发展前景更广阔,关键是你要转变思维。先说市场,你地处京津冀地区,拥有广阔的市场,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就这个地区的经济发展不说,单说楼房建设的装修,需要多少三合板,五合板。你现在是有市场,没产品。没有产品的原因是缺乏原料,缺乏原料的原因是你的目光只盯着东北林区,只看京津冀。这些地方现在的任务是复林绿化,不再是无序的砍伐,在这种背景下,还在和以前一样等原料,那就是等天上掉馅饼,我建议吴厂长跳出京津冀,到其他地方多走走,多看看。”

“我也没少跑了,很多事情不是老弟说的那么容易。”

看的出来吴明欢对梁平的话不仅不认可,反而显露出不满。

梁平也不和他争论,只是径直的说:“比如我的家乡梁济县,因为地处黄河边区,不仅两岸杨树成荫,就连房前院后,道路两旁都种满了挺拔的杨树,杨树只需要七八年的时间就能成才,当地人都把他作主要经济来源,在砍伐成树前有栽下新的树苗,整个周期不过五年。你知道那些树都做了什么码?和树枝、树杈一样被磨成木桨造纸了。农民不想卖个好价钱,得有人要才行’。

梁平也感觉自己有点动情,缓和了一下情绪:“吴厂长,你缺原料,为什不能和他们合作,让他们成为你的钱供应商,甚至可以让他们给你加工成半成品。

是,他们是农民,缺资金,缺技术,对产品质量不能保证,很多人看不起他们。你说我们那个不是农民,也许有人说自己不是农民,有人敢说上数三代自己不是农民?谁又敢说自己生来就是老板的料?也许你没有资金扶持他们,只要我你能派人培训他们技术,教给他们怎么把控质量,相信不仅会和你和作,相信也绝对会成为你赖以生存的合作商。”说到我这里,梁平欠然的对吴明欢说:“对不起吴厂长我说多了。”

梁平的话字字珠玑。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