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其他 > 从被炼成僵尸开始 > 第295章 封神

从被炼成僵尸开始 第295章 封神

作者:木星残骸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5-02-11 21:36:23 来源:小说旗

姜钟当年注意力都放在了神州,把那一票事都交给杨单全权负责以后,就没太关注细枝末节,却没想到,当初那个活泼可爱的小姑娘竟然被杨单带人砍死了。

不过姜钟也没什么不好意思,没记错的话,松本铃野的父亲是盘踞在神州北部的军事长官,其本人也不是什么好人,可谓是死得其所,丝毫不冤。

甚至松本家族的后辈还能在汉联安稳生活,已经是汉联格外开恩了。

松本渔郎不愿意提及这些伤心往事,略过这一节,从桶里捞出一尾鱼来,拿出刀具,大咧咧邀请姜钟吃鱼。

姜钟轻笑婉拒,又见他面对自己竟然毫不拘束,不由问道:“你以前见过我这种人?”

松本渔郎摇头道:“未曾见过。不过有传闻说祖皇当年就是仙人之徒,战阵之上,从无敌手,至今还被放在神社里供奉。”

说着他又哈哈一笑,“说起来,那位仙人也是神州人士,还跟你同姓‘姜’呢。”

祖皇?仙人?姓姜?

姜钟哭笑不得。

松本渔郎说话时,相关念头就被姜钟获知,故此明白了事情经过。

当年杨单有奇门遁甲傍身,东闯西杀,愣是僵持了数年,后来形势变化,敌外忧内患,终究锐气丧尽,于是转守为攻,追亡逐北,百战百胜。

成立汉联之后,原本没设最高执政官的席位,但民众不这么认为,而且,为了区别于天皇,就称之为祖皇,以示恭敬。

然后杨单还称「姜先生」曾授予他一十二局遁甲术,并赐下金印,实是今日汉联的贵人。

于是在建国元年,就尊拜为师,于神社中设奉神位,年年参拜,及至今日,已经成了一项传统,甚至演变成了举国欢庆的盛会,每年参拜神社时,就是北岛游客最多的时候。

松本渔郎见姜钟一副感兴趣的样子,就打开话匣子,讲起了这段传奇往事,“这是我们最着名的本地文化了,基本每个来旅游的人都要了解一下的……”

姜钟听下来,心中越发松快。

其族本性慕强,说明白点,就是奴性很强。其本身文化就脱胎于神州,所以对于神州文化接受度很高,并没有多抵制汉人统治自己。

但其终究发展出了自己的特色文化,君权神授的概念根深蒂固,对于「天皇」这一概念的喜爱简直达到了痴迷的地步。

因此上,就需要某种神性来巩固统治,杨单发现后,为了自己打造的制度中的最高执政官的位置不被神化,就在执政官上面架设了一位神明。

那就是「姜先生」。

碍于民心所向,当年几乎每过几年官家就会“赐封”姜先生,故而称号也极多,有桃源仙师、奇门上圣、遁甲真人、荡疫真君、赐印仙人等等称呼。

这可不是瞎封的,每一个都是有源头的,教科书里都用了一定篇幅去讲解,老师光讲课都得讲好久。

而且,最近全世界风靡特异功能热,汉联上上下下对仙师的参拜更加频繁了,甚至民间都蹦出不少教派团伙,都声称是仙师亲传,很是聚拢了不少信徒。

像什么桃源派、荡疫教、奇门宗之类的层出不穷。

姜钟微微颔首。

自他从山中醒来后,一路游历,虽然看似都是成竹在胸,其实很多地方都不如意,只是事实如此,只能接受罢了。

没想到,在这里倒是遇到了一件称心的事。

由此看来,现今这世道,神州之外方是自己逍遥的乐土。

把俗世民情调查清楚后,姜钟辞别了松本渔郎,脚尖一点,渡空而去。

松本渔郎望空兴叹,艳羡不已。

汉联首都,原名是“札幌”,现今改名“雪京”,又称雪都。

这里的发展比神州京城好太多了,已然全面工业化,向西方世界看齐,高楼大厦林立,霓虹灯光闪烁,宽阔的柏油大道上车流穿梭如织。

这就是到处装孙子的好处,起码落得实惠。

缺点也明显,前期发展虽然迅捷,但之后的几十年可就难过了。

这种事,其实与傍大款的小姑娘差不多,趁着年轻当然能得一时风光,年老色衰时,通常晚景凄凉。

理国之策姜钟不会,但未来大势还是可以拿捏的住的,点拨两句,全身而退不大可能,但捞一笔撑过后面几年,应该问题不大。

姜钟并未直接去见杨单,而是找人问了问路,去了神社一趟。

神社位于市中心,寸土寸金的地方,占地广阔,往来人流如织,内部殿宇重重,香火不断。

跟随上香的人群走进去观看。

这神社甚是华丽,大致分前中后三个建筑群。

里外都有玉璧池榭,茂林修竹,妆点七彩,图画五色,还有莺啼燕歌,暖烟笼塔,更有熏霞绕树,香风阵阵。

“真下功夫啊。”

姜钟感慨了一路。

神社前殿供奉的是当年功勋卓越的起义军大将,中殿供奉的则是文臣。

还有许多位置是空的,并没有安置雕像,问过旁人之后才知道,这些位置的人还在世,要等到去世后才能入神社。

倒是有点像是凌烟阁,尊奉各大功臣,供世人瞻仰其功绩用的,其中一个古神旧神都没有。

穿过人流,来到后殿。

这里人群满满腾腾,摩肩接踵,纷纷举着香烛招呼友伴,比前殿的人多多了。

姜钟闲庭信步的前行,遇到他的人群总是会非常巧妙的给他让开路。

进到大殿,抬头便看到了昂首卓立的巨大雕像。

其身着黑色纹金大氅,一手高举一卷天书,一手托着一枚金印,面上戴着金色面具,呈阖目状。

但看体态,分明不是姜钟当时在北岛时的老人形象,而是一个飒飒青年,身上散发出昂扬奋发之意。

这应该是杨单在南洋的时候,见到自己的模样,没想到让他记忆最深的并不是和蔼的老人形象,而是这副神秘青年的模样。

姜钟感慨。

人心不古,恩不及威。

旁边有个母亲带着孩子正在恭敬的上香磕头。

这孩子不过五六岁大小,嘴唇苍白,双眼无神,光是站在人群之中,就一个劲冒虚汗。

小孩子不懂母亲求神拜佛的意义,只倔强的撇着嘴昂着头,说什么也不愿意下跪。

后面排队的众人都忍不住催促。

母亲向众人赔笑几句,回过头来教训孩子,“姜さんを拝まないと,君の病気は治らないよ。(不拜姜先生,你这病怎么好)”

说着上去就是两巴掌,狠狠打在孩子背上,发出“彭彭”闷响。

这其实是母亲的小技巧,声音虽然大,但力道都被衣物卸去,真正打在孩子身上,却不疼不痒。

但孩子不知道,听到声音就觉得自己挨了打,“哇”的一声哭了。

见此,围观众人虽然面有不耐,但却不好苛责。

姜钟见了,就看向神坛前站着的庙祝,见他低眉垂目如同睡着了一样,轻轻摇摇头,对那位母亲说道:“孩子不愿意拜,就别拜了。”

这神像都没开光,你拜个毛线啊拜。

那母亲一抬头,眼圈竟然红红的,泛着泪光,她也就三十岁出头,风韵犹存,此刻委委屈屈一眼看去,真是体态娇弱,我见犹怜。

围观众人中,顿时就有不少男子发出惊呼,目中露出不忍之色。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