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其他 > 穿越古代,我带全家发家致富 > 第127章 上任前夕

穿越古代,我带全家发家致富 第127章 上任前夕

作者:吃土的西红柿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5-02-11 21:43:50 来源:小说旗

平地炸起一声雷,还是巨响的那种。只见盛老爷子拿出烟袋开始卷烟,还没说什么呢,盛家老二最先不愿意了。

“大哥,所谓打虎亲兄弟,上阵父子兵。河南的河间县距咱这里两千多里地,你独自去,我们哪能放心的下,我们跟爹娘肯定是要陪着你去上任的。”

“老二呀,我也舍不得你们,舍不得爹娘啊,”盛诺叹了一口气道,“可是没有县丞上任带着全家一起去的呀,况且,我这个官职也不是考科举考试来的,我带着全家一起上任的话,就怕我自己的脚跟没站稳,就被顶头上司给申斥弹劾了。”

“大伯,你这话说的好没道理的。我虽是个女人,也没念过书,也不识字,可我知道,咱们大启朝,是最重视孝道的。”庞秀娥道,“不管他是多大的官,他就没有爹娘兄弟了?咱们也不往远了说了,就说咱们大丰县,哪个官员不是拖家带口来的?他们都是带着一家子来上任的,也没见哪个就挨骂了,也没见说哪个因为拖家带口的就丢了官的。相反,大家伙都夸奖他们孝顺,没有因为发达了,而看不起人。”

“就是这个理。”盛凯哈哈大笑道,“再说了大哥,河间县离着咱们这里这么远,让你们一房的过去,我们也不放心哪。”

河间县是个大县,并且还是个富裕的大县,唯一不好的地方在于,盛诺需要跋山涉水的去上任为官,这个距离可不近。因为距离远,因此那边的气候和环境也跟大丰县有所差异。

“大哥,去河间县起码得半个多月的路程,虽然文书上写的是一个月后去赴任,但是咱们也不好走的太靠根了。况且咱们还得收拾行李,整顿一下老宅、拜别一下亲友呢。哦,对了,还得准备盘缠。”盛凯道。

盛诺就一张嘴,还真说不过二房的人,二房用孝道压他,他也是没办法的。除非他不想当这个官了,要不然他还真害怕被扣上不孝的帽子。他见大势已去,他只能采取怀柔的战术。

“这上任的路上可不好走啊,说不定还得碰见匪患啥的,还有这盘缠......”说到这里,盛诺朝盛轩的方向看了看。“老二啊,等我先去趟趟路,等把啥都安排好了后,再派人来接你们。”

盛凯见盛诺松了口,可他是那么好骗的吗?他根盛诺做了那么多年的兄弟了,盛诺朝哪撅腚,他都知道他到底是拉屎还是放屁了。他今天务必要将他们一家子要跟着老大去上任的事情落实了,他心里很明白,只要他这边稍微一松懈了,盛诺那边就会撇下他们。“就是路上再危险,有我们保护着,保准能把你顺利的送到河间县去,大哥,你就把心放在肚子里吧。就是去了河间县,有我和你的几个侄子在,啥时候你都不怕缺了人手。”

盛诺看着一直保持着沉默的盛老爷子和崔氏,决定再下一把猛料,“老二啊,你跟我去上任了,那咱爹娘谁照看哪?”

今天盛老爷子和崔氏一反往常,很是沉默,盛老爷子一直抽着烟袋,听着老大和老二你一言我一语的来回辩论。

“大哥,你不会向撇下咱爹娘吧?自古以来父母都是跟着长子生活在一起的。”盛凯瞪圆了眼睛怒道。

“老二,你想到哪里去了,我能是这样的人吗?”盛诺赶紧道。

现如今盛诺有了光明的前途,虽然不是科举出仕做的官,但总算是得偿所愿了。这些年,他一直卡在秀才上,不能上进分寸,又加上住在镇上,他们这一房对老盛家索取甚大,并且回报甚少。这些年,老盛家为了供给大房读书,一直都是勒紧裤腰带过日子。现在盛诺好不容易做上官了,他内心起了分家的心思,但是为了名声,他又不敢提及。

况且他就是想分,二房也不会同意的。要知道这些年来老盛家的每个人都为供养大房出过力的。现如今老大终于熬出头了,盛凯自然想将过去投入到老大身上的都变本加厉的挖回来。

最后盛轩回来的时候,老盛家还没定下个结果来。

“老四是想分出来了,不过今天晚上嘈嘈杂杂的,他没机会向老爷子透露,估计明天就能说开了。”盛轩回到家里,把老宅的情况跟张氏、小岚和小婷说了说。

“老四是个老实本分的,心眼又实在,他分出去另过比跟着老大去上任要强。”张氏设身处地的为老四家想了想后答道。“哎,不过,不分家有不分家的好,不分家的话,老四家跟老大家就是一家子。人家出去了也会被高看一眼,退一步来讲,就是以后小叶和小涛成亲,冲着老盛家的门楣,也就能说上好亲事了,可是要是分开了,那就是两家人了。”

“上次老四就闹过一次分家了,但是被你奶给搅和了,不知道这次能不能分成呢。”张氏道。

张氏和盛轩一顿分析到底是分家好,还是不分好,也没得出个定论。但有一点他们是知道的,一切都得看盛浩一家子的意思。因为鞋子穿在脚上,舒不舒服只有自己知道。

小岚也在思考盛浩家分出来单过好,还是继续跟着一大家子过日子的好。老盛家这十几口的人,一起过日子的时候,难免会磕磕砰砰的,盛浩一家子显然处在食物链的最底层,家里的脏活、累活几乎全被他们家包了。要是老四一家子分出去,这些活计谁来干呢?小岚觉着,盛浩一家子即便要分出来,估计也得脱掉一层皮。

不过只要盛浩能坚定信念,不被盛老爷子的软和话所迷惑,对分家的态度强硬上一些,估计也能分的出来。这种事,别人都使不上力,他只要自己能使上劲,也是能分成功的。

自从盛轩从老盛家吃过一顿饭回来,小岚家就专注自家的事情了。

首先是张庆丰和付氏的豆腐作坊。现在赵东家和徐掌柜那边虽然还没开始定货,但是小岚打算先做着腐竹。一是腐竹需要晒干存放,等急需要货的时候,当天是做不出来的。二是腐竹耐放,只要存储方法得当,可以存放好长时间。

回来的第二天,张庆丰和付氏就带着小燕去收拾跟老盛家一墙之隔的豆腐作坊去了。昨天来给小岚家帮忙的人,早早就得到第一手的消息,因此这天,他们早早就带着工具来到豆腐作坊门口,等待打扫卫生了。

两天的时间,就将豆腐作坊的里里外外搞干净了。做豆腐这种入口的东西,卫生是很重要的。之前张庆丰就负责豆制品这一块,所以他把卫生这一块盯的很严谨。

过来帮忙打扫卫生的也都是之前在作坊里干活的,她们对做豆腐的要求还是记得的,因此卫生搞得很仔细。

张庆丰管着豆腐作坊这一摊事,而张山峰则管着编小篮子和小筐子的事。

“小岚,咱们回到村里了,咱这边条子多,稍微砍点就够用。”张山峰道。

“姥爷,您办事,我放心。不过我要提一个小建议,咱们是不是可以用蒲草也编一些看看质量?”

“这个没问题,咱家庄子上的那条河边上,就有很多蒲草,我可以割一些回来编制试试。”张山峰觉着小岚的意见很是中肯。连忙点头应道。

庄户人家手都是很巧的,孩童们的玩物一般都是手工编制的。像竹蜻蜓啊,草编的蚂蚱啊,蹴鞠啊,都是自家编织的。

不过蒲草萱软,编出来的篮子和筐子到底是没达到小岚的要求。

自从小岚家传出要招聘编织篮子和筐子的人后,第二天村里的人就呜啦啦来了好些人。

张山峰拿出他编织的篮子和筐子,来让他们编织,这是用以考核他们的手艺,只有手艺合格的人才能留下来。

最终留下了五人,然后两人劈竹子劈条子,三人编织。张山峰负责指导他们,检验他们的做工是否合格。

这些人每天下来,差不多跟豆腐作坊的工人的工钱差不多,评平均起来也差不多能赚个十二文钱。

“小岚,这些人编篮子和筐子都是好手但是让他们在筐子和篮子上刻上字,那就着实做不到了。”张山峰道。

张山峰让他们每人在竹片上刻了个岚字试了试,但是庄户人家大都大字都不识一个,就是在让他们在纸上写写画画,他们都做不到横平竖直的,更何况在篮子上雕刻了。

小岚想了想,这确实是个问题。在篮子和筐子上雕刻上岚字,其实是为了品牌效应。岚是她的名字,也代表香皂是她造出来的。她是第一个吃螃蟹的人,之所以在篮子和筐子上写上岚字,也是为了潜移默化的影响购买的人,让他们认可她的品牌,等以后别人也开发出来香皂了,大家还能第一时间想到她家的品牌。

“姥爷,要不然我自己设计一个字体,咱们请个木匠过来,让他来教一下我们。我觉着就简单雕刻一个字的话,应该不难学。”

“行。”张山峰道。“如果有师傅教的话,应该学起来就简单了。”

等小岚设计感好字体后,请来了镇上的木匠过来,先根据小岚纸上的字体雕刻了一个之后,小岚甚感满意。

然后招来的五个人加上张山峰一起跟木匠学习刻字,挑中其中一个刻字最好,学的最快的,负责给篮子和筐子刻字,其他人则继续编筐子和篮子。

等张山峰这一摊子捋顺了,家里也就剩下盛轩、张氏、小婷和辛氏能活动人了。

“小岚,你不是说咱家要开吃食铺子吗?我和你爹也不能总是闲置着,我们也想着帮点忙。”张氏看到家里人全都风风火火的忙碌着,她自然也很心急。

“娘,你先别急。咱家的地不老少,之前是因为逃难,所以没顾上布种可是现在咱们回来了,就不能让地继续荒着了。”

“小岚说的对,咱家的地,确实不能一直荒下去了。所谓瓜菜半年粮,现在种粮食有些晚了,但是等秋天的时候,种上萝卜和白菜,不光能解决咱们冬天吃菜的问题,还能省不少粮食呢。”盛轩笑着道。

“分家时得了六亩,后来咱们在桂花里又买了三十亩,咱家地确实不少呢。”张氏听到父女二人数算自家的地,要种上萝卜和白菜,便也开始掰着手指头算起来了,她越数算越兴奋。“咱家不光外面有地,就是咱们这个庄子的地就不少呢。”

对于庄户人家来说,他们对土地是有感情的,一般来说,得了钱的人家,不是置产就是置地,所以后来也就有了土财主的说法。

小岚在心里暗中算计着,她家现在能空出手来的,只有盛轩、张氏、辛氏和小婷。小婷还是个孩子,并且还得为定亲做准备,张氏是不会让她下地干活的;张氏虽然着急忙荒的想让小岚给她安排活计,但是家里的家务琐事就占据她和辛氏大部分时间了。一家子这么多人口,每天的吃食都是娘俩张罗的。不算庄子,光家里的地就有三十六亩之多,光凭盛轩一个人,肯定是忙不过来的。 况且小岚还想拾到一下庄子和开个吃食铺子,那家里的人手就更不够用了。

自家的庄子外加外面的三十多亩地,她们家现在也应该跨入地主行列了吧。况且她家里不光有地,还有产业。一个豆腐作坊、一个香皂作坊。虽然目前香皂作坊只有两个人,也就是张庆年和刘氏。但是回乡之前小岚跟张庆年谈过话了,并也给他留了银钱,让他忙不过来就请人,等家里边都收拾妥当了,他们再回盛家屯子。

这个时代阶级地位非常明显,士农工商,小文、小虎几个孩子要想走科举之路的话,家里就不能被打上商的烙印。虽然家里的铺子很赚钱,但是土地还是扔不得得,还是得种。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