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历史 > 我,边防军人,在大秦封侯拜将! > 第142章 秦氏与乡民,休戚与共,同荣共辱!

随后,秦池顺着自家良田,莅临一方乡里。

没办法,田地太多,贯穿成田乡好几个里。

此地佃农如云,工匠似雨,咸集于此,翘首以待秦池之至。

秦池泰然自若,缓步其间,手持一纸精巧之图,展示于众。

图中奇妙机关,引众人纷纷驻足,或瞠目结舌,或交头接耳。

秦池朗声而道:“此乃曲辕犁也,若能依图而制,必能开垦广袤之田,事半功倍!!”

众佃农、工匠面面相觑,不解其意。

其中一位年长的佃农,眉头紧锁,疑惑地问道:“秦大人,这图纸上所画的曲辕犁,究竟有何妙用?与我们所用的老式犁耙相比,又有何不同?”

旁边一位工匠也忍不住插话:“秦大人,您能否详细说说这曲辕犁的创制、使用之法?我们虽然手艺不错,但对此新奇之物还是头一次见,心中实在没底。”

又有一位年轻的佃农探出头来,好奇地问:“秦大人,您说这曲辕犁能提高耕作效率,减少人力,这是真的吗?若是如此,那可真是我们农人的福音啊!”

众人纷纷附和,表示对曲辕犁的浓厚兴趣和期待。

他们都想知道更多关于这新奇农具的信息,以便能够尽快掌握制作技巧,将其应用到实际的耕作中去。

秦池微微一笑,遂一一道来。

“诸位,”他声音洪亮地开腔,“此乃我最新构思之农具,与老式犁耙相比,它之优点甚多。”

人群中响起一阵低语,有好奇,也有疑虑。

一工匠壮胆问道:“秦大人,这曲辕犁究竟有何不同,能否详解其优点与改进之处?”

秦池微笑颔首:“正是要详细解说与各位听,此犁设计更合人们的使用习惯,便于发力,操作起来轻便省力,且犁头曲度巧妙,能更深地翻耕土地,却又不伤田亩。”

他边说边比划,众人随其手势想象着曲辕犁在田间工作的情景,不由得面露向往之色。

一老农忍不住感慨:“若能如此,春耕之时便可少费许多力气了。”

“不止如此,”秦池继续说道,“这曲辕犁的耐用性也大大提升,一季耕种下来,维护成本几乎可忽略不计。”

众人哗然,议论声此起彼伏,充满了惊讶与兴奋。

有人赞叹不已:“秦大人真乃神人也,竟能想出如此妙绝之设计!”

秦池见状,心中暗自得意,但仍保持谦虚:“此皆为了我等农人之生计,谈不上神妙,只盼大家能齐心协力,耕种田亩。”

言毕,掌声雷动。

在这欢声笑语、震撼无比的氛围中,曲辕犁的未来在每个人的心中悄然生根。

而秦池后稷在世的形象,也在这一刻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大与光辉。

秦池见众人已被说服,心下甚喜,乃吩咐工匠依图赶制曲辕犁,佃农则备战春耕。

有了此物,整个成田乡良田来年的收成,加上沤肥之法,或可提升到一个令人震撼的程度!

吩咐已毕,秦池悠然转身,返归老屋。

但见高堂之上,秦王氏端坐其中,仪态庄重,威严凛然。

秦池上前行礼毕,乃宣布设宴庆功。

是夜,宾朋满座,觥筹交错。

很快,酒过三巡,菜过五味,众人的话题不自觉地又转到了曲辕犁上。

一位白发苍苍的老者,捋着胡须,感慨地说道:“秦大人,您可真是我们乡里的后稷在世啊!这曲辕犁一出,不知要造福多少农人。”

旁边一位中年汉子也附和道:“说的是啊!秦大人不仅才智过人,能想出这样的妙法来,更难能可贵的是他还有一颗为民造福的心,这可真是咱们农人的天官啊!”

又有一位妇女,她家中也有田地,此刻也是满脸笑容地说道:“秦大人,我们妇道人家不懂什么大道理,但就知道谁能让我们种地更轻松,谁就是好人,您就是我们心中的大好人!”

众人你一言我一语,纷纷称赞秦池的才智与德行。

他们的话语中充满了对秦池的尊敬和感激之情,仿佛秦池就是他们心中的神明一般。

而秦池则微笑着听着众人的称赞,心中也是满满的成就感。

宴席间,华灯璀璨,酒香四溢。

秦王氏端坐主位,凤目含威,朱唇轻启,朗声道:“我母凭子贵,然今日之尊荣,非我一人之功。”

“皆靠我儿英勇善战,于前线持刀挥戈,血战沙场而得之!”

言毕,她环顾四周,见众人屏息凝听,便继续缓缓道:“秦氏与成田乡之百姓,休戚与共,同荣共辱。”

“我儿,今已位列朝班,参与国家大政,更需乡亲们之鼎力支持!”

“秦氏一族,定不忘乡亲们之恩情!”

其言辞恳切,情真意切,闻者无不动容。

席间众人齐声喝彩,场面热闹非凡。

有人高声赞道:“秦氏真乃英雄世家,功勋卓着,令人敬仰!”

又有人附和道:“正是,秦氏一门忠烈,为国为民,实乃我等楷模!”

“秦氏威武,天下无敌!”有人激动地呼喊着,声音震耳欲聋。

“秦氏必胜,朝堂之上定能大展宏图!”另一人信心满满地预言着秦氏的未来。

还有人表示衷心支持:“我等愿为秦左庶长效犬马之劳,赴汤蹈火在所不辞!!”

“只要秦大人一声令下,我等定当全力以赴!!”

更有人兴奋地挥舞着拳头,呼喊着:“秦氏光耀门楣,指日可待!我等必将助秦氏一臂之力!”

喝彩声、赞声此起彼伏,汇聚成一股强大的力量,激荡在宴席之上。

众人的热情与决心仿佛要将整个宴会厅点燃,为秦氏的未来注入了无限的动力与希望。

秦王氏闻言,满意地点头微笑,举杯邀饮。

众人亦举杯相应,一时间觥筹交错,欢声笑语传遍宴席之间。

宴终人散,月华如水洒落。

夜色朦胧中,县令带领着县丞、县尉、县御史及郡曹等诸多胥吏,虔诚而来,鱼贯而行,恭恭敬敬,直至秦府门前。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