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其他 > 让你下地挣工分,你带全村开工厂 > 第103章 过新年

让你下地挣工分,你带全村开工厂 第103章 过新年

作者:乌英夏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5-02-11 22:39:10 来源:小说旗

以前过年,八个菜都算是大户人家了。

今年的日子确实是好多了,家里收入变多,过年也就舍得吃鱼吃肉了,一大桌子也不怕吃不完。

江晚月迫不及待尝了一下蒸菜,味道真是绝了,她忍不住吃了好几口。

紧接着,她的筷子伸向那条整鱼。

虽然她天天和鱼打交道,但说实话,吃鱼的次数不太多。

而且主要是宋怀之做饭,鱼基本上就是拿来炖汤,鱼汤喝多了,也想吃吃煎鱼。

她想着鱼肚子要留给不会挑刺的孩子们吃,于是自己把鱼头夹过来。

谁知,她刚夹断鱼头,边上就传来一声惊呼。

是胡招娣大声道:“晚月,这道鱼不能吃!”

江晚月吓了一大跳,鱼头都吓得掉在了桌子上,她一脸惊恐的道:“咋不能吃,吃没熟吗,还是有毒?”

“你都来咱们大队**年了,咋还不知道这里的风俗?”胡招娣开口,“这条鱼要留到正月初七之后才能动筷。”

“啊?”江晚月不可置信,“虽然温度低,但放这么多天,应该也会坏了吧。”

“当然不会坏。”杨玉兰开口,“这道菜意思就是年年有余,你把鱼头给夹断了,你说,哎,这……”

“别胡说八道。”周秀桂板着脸道,“以前有这个规矩,是因为物资不够,家家户户都穷,有一道鱼放在桌子上好看,所以天天端上端下,直到过完了年初七才能吃。今年咱们家条件好了,手上有钱,咋会舍不得一条鱼,晚月,你想吃就吃,不碍事。”

江晚月将鱼头夹起来,放在了自己碗里,笑着道:“大家一起吃,吃了才真正是年年有余嘛。”

吃饭的时候聊天,她才知道,原来很早之前,小荆大队没开河的时候,过年吃的不是活鱼,而是用木头做一个木鱼,每当家里来客,就把木鱼端上桌,大家也都十分有默契的不去动那条鱼,不会戳穿主人家仅剩的尊严。

她不由再次感叹,这年代是真的太穷了。

还好她生活在新世纪,感受过祖国的繁荣富强,她知道祖国一定会好起来,所有才有底气在这里开创一番事业。

天色黑了之后,就得守岁,一直到零点才能去休息。

孩子们在外头到处捡鞭炮,就是之前放鞭炮没有炸开的漏网之鱼,被孩子们捡起来。

大人们则坐在堂屋里,这时代电视也没有普及,更没有春节联欢晚会一说,只能坐着东拉西扯的聊天。

宋大海聊一聊村里的收成。

周秀桂说着家长里短。

男人们聊外头的事。

妯娌们则聊孩子灶台,各人手上还拿着毛线,一边说话,一边织毛衣。

江晚月在县里也买了毛线和针,十分认真的跟着几个嫂子学习,她聪明肯学,动手能力也强,大半个晚上,她织出来了一条围巾,正好给英子戴,舒服又保暖。

很快,零点就到了。

家家户户开始放鞭炮,庆祝新的一年的到来。

江晚月也赶紧回家,拿出一串鞭炮,在家门口点燃,噼里啪啦的热闹声之中,农历一九七五年来了。

孩子们都玩累了,沾床就睡着了。

第二天早上,江晚月是在鞭炮声中醒来的,人们宁可不吃肉,也得省钱买鞭炮,希望新的一年顺顺利利。

“怀之,英子,华子,新年好呀!”

江晚月坐起身,和孩子们道了一声新年好。

“妈妈,新年快乐。”

“妈妈新年好。”

“妈妈,好,好……”

华子正在牙牙学语的阶段,话都说不清楚,跟着瞎说一通。

江晚月从枕头下面摸出三个红包递过去:“这是压岁钱,你们自己的钱,想买什么就买什么,不过华子,你还小,你的压岁钱妈妈就先给你收着啦。”

华子懵懵懂懂,也不知道压岁钱能干啥,开心的交了出去。

宋云英把红包拆开,看到里面装着一块钱,高兴的从床上跳起来:“太好啦,我有钱了!”

宋怀之同样打开看,也是一张一块钱,他小心的将钱折起来,放进了自己崭新的文具盒里。

正月初一就是拜年。

晚辈来给江晚月拜年,她统一每个孩子一毛钱。

她自己则去给宋家的长辈们拜年,不止如此,她还专门去给田有粮和郑校长拜了个年,然后顺路去公社,打听了一下秦书记的家,拎着一盒糖酥给秦书记也拜了个年。

要不是大年初一客车不开,她都想去县里给那些厂长领导们都拜年了。

这些都是人际关系,必须得维护好,以后渔场做大做强,就得靠这些人捧场了。

正月初二,是出嫁女回娘家拜年的日子,江晚月没有娘家,干脆去知青点凑热闹。

知青们过年也没法回家,大家自娱自乐都在打牌,看到江晚月过来,知青们都愣了一下。

江晚月也就最开始下乡的时候,在这里住了几个月,很快就嫁人了,再也没来过。

她和知青点的人其实都不太熟悉。

还是林锦先反应过来:“晚月,你咋来了,会打牌不?”

刚成为小学老师的袁展润将自己的位置让出来:“晚月,你坐这里,打几把混混时间。”

江晚月忙道:“别急呀,先让我看几局学一学,免得被你们坑了。”

大家开始继续打牌,江晚月学了一下,就上桌了,一分钱一局,输点钱也并不心疼。

在打牌的过程中,她也没闲着,和几个知青拉家常,不一会儿就了解了这些知青的家里情况。

大部分是本省人,只有两个是外省的,因为家里没有多余的工作,只能下乡,也想过找关系回城,但实在是太难了,大家也就慢慢接受了不能回城的事实。

江晚月开口问道:“大家还有在学习看书吗?”

一个女知青摇头:“每天干农活都干不完,哪有时间看书,而且看书也没什么用。”

另一人道:“应该有用,袁展润不就是因为天天看书,选上了小学老师吗,不用那么辛苦下地挣工分了。”

知青都是高中生,城里人,干农活很吃亏,经常干不完分派的任务,被扣工分,一天四五个工分是常事,很多人需要靠家里寄钱过来补贴,才能有口饱饭吃。

江晚月抬头道:“多看书肯定还是有好处的,我打算买点各种各样的书,放在小学里,大家要是有需要,也可以去借阅。”

还有两年恢复高考,这是知青们回城的大好机会,她希望他们能抓住这个时机。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