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其他 > 让你下地挣工分,你带全村开工厂 > 第82章 废品站

让你下地挣工分,你带全村开工厂 第82章 废品站

作者:乌英夏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5-02-11 22:39:10 来源:小说旗

靠墙的地上,堆着各种各样的纸类废品。

这些书虽然看起来旧了,有些还发霉烂了,但翻开都是好的。

江晚月仔细的挑选起来,文学类书籍选了一些孩子们能看懂的,少量的科普类知识书全都要了,还有些连环画小人书之类的,能入眼的都挑了出来……就这么挑挑选选,手边的蛇皮袋都装满了,直到装不下了她才罢休。

起身的时候,视线扫过别的区域,她还看到了不少好东西,比如大概明朝时期的花瓶、梨花家具、字画等等,可惜,她没有多余的钱,而且买了也带不回去,只能作罢。

一蛇皮袋的书,放在秤上,八十三斤,四块一毛五。

江晚月感觉自己赚大了。

就是太重了,她根本扛不起,只能拖着蛇皮袋走。

拖着上公交车,搭车直接去省城渔场。

小荆大队渔场七个鱼塘干坑后,就只剩下最早买的那一批六千条大号鱼苗,而鱼塘总计四十一亩,按照经济效益来算,混养的话,一亩地可以养大约三百条草鱼,如果单单只养草鱼,可以养大约五百条。

鱼苗三斤以上即可出栏,按照平均四斤来算,一亩地可以出产大约两千斤。

而之前大队里粗放的养殖模式,各种野鱼混着养,鱼食不充足,鱼儿饥一顿饱一顿,鱼塘各种寄生虫产生病害,一年到头,亩产就两三百斤。

这差距,是真的太大了。

当然,想提高亩产,成本也高,各方面都得花钱。

江晚月上回来买过一次鱼苗,这次轻车熟路,购买了一万四千条鱼苗,为保证一年到头都有产出,于是要了大号六千条,中号小号各四千条,花去了一百五十三元,再加上水箱等,合起来接近两百。

在渔场起鱼苗的时候,她赶紧去找车。

一万多条鱼苗,加上水,有六吨的重量了,从省城到小荆大队,一百八十公里,车费是一百六十二元。

车费比买鱼苗还贵,这就是为什么在这么穷的时候,江晚月还是首先坚持要买鱼苗孵化器。

装车完毕后,终于启程。

昨天夜里江晚月一整夜没睡好,本来想靠着座位睡一会,可是一想到昨夜的遭遇,就不太敢闭眼了,毕竟驾驶位上坐着一个男司机。

她只得睁着大眼睛看向前方。

好在司机是个老实人,就中途问了两句关于连湖县的事,就没再开口说话了,车子一路顺利开到了红旗公社的地界。

往大队开的路上就很不好走了,昨夜刚下了大雨,地上坑坑洼洼很不平,货车居然还陷到泥坑里去了。

司机不停加大油门,也没能把货车开出来。

江晚月真是一个头两个大,她开口道:“我去找人帮忙推车。”

这里是小荆大队隔壁的解放大队,从小荆大队去公社,就得从这个大队经过。

两个大队从前为了争地皮,争水源,没少打过架。

江晚月本是准备回自己大队找人,反正也就走十几分钟的路,没想到,刚下车,就有人热心的群众来帮忙。

一边帮忙推车,还一边询问这是干啥去。

一听江晚月说自己是小荆大队渔场的负责人,一个个露出同情的眼神。

“听说你们渔场拖到省城去卖的鱼没人要,又拖回来了?”

“几千斤鱼全砸手上了,只能分给村民了,不知道你们渔场还办的下去吗?”

“这不是买了一货车的鱼苗吗,估计还会继续办吧。”

“又亏了咋办?”

江晚月露出尴尬不失礼貌的笑容:“再怎么亏,手上也还有鱼,不妨事。”

在众人的齐心协力之下,货车终于推出了泥坑,江晚月朝众人致谢后,再度坐上车。

司机再开时就小心多了,慢慢腾腾的挪到了小荆大队,停在路边的鱼塘边上。

鱼塘已经干了,撒了生石灰,正在静置,不宜放鱼,暂时先将鱼苗投放在边上的一个小野塘里养着。

这个鱼塘边上正好有人,是李老,看到货车过来,李老就去叫人了,渔场所有的工作人员都过来了,还有热心村民上前帮忙一起卸货。

人多力量大,不到半个小时就把鱼苗全都搬下来了,赵向北给司机结账的时候。

一堆村民围过来,七嘴八舌起来。

“宋四娘,那几千条鱼你准备咋处理?”

“是啊是啊,那么好的鱼,卖不出去,看着就心疼。”

“该不会是准备分给我们吧,我先说好,这鱼在路上拖了两趟,死透了,我觉得不新鲜,我可不要。”

“你这老婆子,这时候倒讲究起来了!”

江晚月洗去了手上的鱼腥味,看向众人道:“不管渔场的鱼是否能卖出去,都一定会将欠下的债还给大家,协议上写的是明年六月之前还清,大人每人一块钱,孩子一人五毛钱,这笔账都在我心里记着,各位尽管放心。”

她这么一说,众人面色这才缓和了一下。

江晚月和牛棚的十个人开始投放鱼苗,鱼儿太小了,得慢慢投进去,这一忙活,天都黑了。

她几乎一天一夜没睡,双脚都在飘似的,但还得去看看那些卖不出去的鱼。

林锦十几个人花了一天多时间将所有草鱼开肠破肚,撒了盐腌制起来,放在水箱里,没有拿去风干。

水箱暂时放在大队部渔场办公室里。

田有粮咬着烟头说道:“鱼处理后,净重两千九百斤,等晒干后差不多就只有一千多斤了,我特意去问了一下,粮站收干鱼,三毛钱一斤,多少能挽回一点损失。”

林锦面色一变:“三千七百多斤鱼,本来可以卖接近两千块钱,做成鱼干,居然只能卖四百多块?”

“还可以做腊鱼。”宋大海说道,“腊鱼价格高一点,四毛,但三千多斤鱼做成腊鱼最后也只有一千多斤,算下来还是亏,而且做腊鱼需要的时间长一点,回本慢。”

“谢谢爹和田叔帮咱们渔场想办法。”江晚月诚挚的道谢。

昨天林锦带着鱼回来时,大队肯定快急疯了,田叔和她公爹应该是放下手头的事,到处去问,给她想办法。

从渔场开办至今,这两位帮了她太多太多了。

她开口道:“这两天在省城,我除了买鱼苗,还考察了一下市场,干鱼和腊鱼市面上很常见,价格比鲜鱼便宜一些,咱们走这个路子,肯定收不回成本,渔场也难以为继。我综合各方面想了一下,认为可以做一款鱼类的零食,麻辣酥鱼片。”

干鱼和腊鱼在后世可能值钱,但在这个年代,没有保鲜手段,是智慧的群众为了储存鱼不得已而为之,所以价格上不去。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