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历史 > 大明发明家:我成了科技大亨 > 第121章 八一式马步枪

大明发明家:我成了科技大亨 第121章 八一式马步枪

作者:老街胖橘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2-11 23:30:21 来源:小说旗

接下来便是装火帽了。这火帽与磷火极为相似,乃是子弹的引火之物。将其小心翼翼地放入子弹尾部的凹槽之中,接着用一片薄薄的金属片严丝合缝地堵住,确保没有丝毫缝隙。最后,再轻轻地涂上一层特殊的紫胶。值得一提的是,在明朝时期,并没有这种紫胶存在。若要获取,只能通过系统中的换购功能方能得到。所幸的是,这种紫胶的用量极其微小,一桶胶便足够使用上数年之久。

最后是检验。一排排地放在平面上,大家挨个儿查验,分量轻的、弹头长的短的、弹壳松的紧的,都不行,全剔出来重新加工。

听苏灵说完,周博仁很是震惊,又很是惭愧:“我已经好久没有跟我三个徒弟和你们研究新武器,没想到你们竟然都搞了出来。”

苏素也笑道:“有了夫君的引路,我们可以发挥很多作用,还记得之前夫君给我们的一个八一式马步枪的构造图?”

周博仁意识到了什么:“记得,莫非你们造出来了?”

在那个硝烟弥漫的年代,八路军的战士们手持着各式各样的枪械,但心中却有着统一的骄傲——八一式马步枪。

这不仅仅是一种武器,更是他们精神的象征。

尽管当时战场上的枪械种类繁多,比如汉阳造、中正式和三八大盖等,导致弹药供应也成了一个棘手的问题。

然而,八路军的智囊们并没有被困难所吓倒。

**早早地就指出了解决之道:“我们需要造枪的机器和工人,然后建立兵工厂,哪怕是制造土枪也好。”

这一句话,如同春雷般唤醒了沉睡的大地,开启了一段自主制造的征程。

八一式马步枪的诞生,是八路军军工部技师刘贵福的杰作。

他汇集了“捷克”、“三八”、“中正”、“汉阳”等国内外步枪的精华,打造出了一款集众家之长的新型步枪。

这不仅仅是一种技术上的突破,更是一种精神上的升华。

1940年的“八一”建军节,是一个值得纪念的日子。

就在这一天,八一式马步枪在实弹射击实验中大放异彩,成功地证明了自己的实力,并被正式命名为“八一式马步枪”。

彭老总立刻下达了命令,要求军工部迅速行动,按照图纸统一批量生产,并将其分发到各个根据地。

从1940年到1945年,八路军总部军工部生产了近9000支八一式马步枪。

这些枪械不仅解决了弹药供应的问题,更受到了部队指战员的热烈欢迎。

在解放太原的战役中,彭德怀将军曾将阎锡山兵工厂制造的步枪与八路军的八一式马步枪进行比较,他自信地说:“这不如我们水窑兵工厂的枪好。如果我们当时不是用道轨钢来造枪,质量会更加出色。”

周博仁之所以前期拿出八一式马步枪的图纸,是因为这是土法制造的巅峰之作。

造八一式马步枪可是一项极其复杂且精细的工艺活。

这其中涉及到的主要零部件有枪筒、枪槽、枪托、小桩、枪栓、搭子勾等等足足八大件。

每一个部件都有着其独特的作用和要求,要想制造出来可真是不容易。

由于条件有限,既没有先进的机器设备,更别提什么像样的机床。

所能依靠的工具仅仅只有那些最原始简单的钳子、凿子、钻头、锉刀、扳手还有大锤等等而已。

然而,明朝时期的手工业传统可是相当了不起,那些看似普通的土家伙们,居然也能制造出令人惊叹不已的神奇物品来。

一件件物品仿佛变魔术一般,奇迹般地被制造出来。其中最为关键的当属枪筒了。

要知道,在那个时候可没有现代的气锤设备。

但这难不倒周博仁的三个徒弟和苏氏姐妹。

他们想出了一个绝妙的办法:支起高大的铁架,并安装好滑轮,然后将沉重的大锤通过绳索拉起来,以此代替气锤的作用。

接着,对于石磨这个工具,他们又巧妙地在它的中间部位钻出一个洞,让铁轴从中穿过。

当然,这根铁轴并非笔直的形状,而是在中间设计了一个犹如弓箭般弯曲的部分。

最后,再将钻头安装在轴头之上。

这样一来,当磨扇开始转动时,便会产生一股强大的惯性力量。

而正是借助于这种转动带来的惯性,工匠们成功地将坚硬的铁杆硬生生地钻出了枪筒所需的形状。

这一过程充满了智慧和创造力,展现了古代工匠们非凡的技艺和创新精神。

他们凭借着自己的经验和巧思,克服了技术上的限制,创造出了令人瞩目的成就。

而所谓铁杆,是由蒋铁匠采用新法制作的钢加工而成。

枪筒制好后,需要经过无数次精心打磨才能达到预期标准。

首先必须精确地制出膛线,确保射击时子弹能够稳定旋转并保持较高精度,这个周博仁之前拿出来的手工膛线机就派上了用场。

接着,还得仔细打造准星与缺口,这两个部件对于瞄准至关重要。

完成这些步骤之后便是严格的检验环节,操作者需先透过枪筒观察目标物,随后借助准星与缺口再次确认,只有当两次观测结果完全一致时,方可进入下一步骤,装配枪托、扳机以及枪栓等其他组件。

如此一来,一支结构完备、性能卓越的步枪方才真正诞生于世。

苏氏姐妹把话讲完后,周博仁高兴得合不拢嘴,他走上前去,给每个人来了一个大大的熊抱。

“你们真是我周博仁的福星啊!我怎么也想不到,我的夫人们竟然成了咱们大明的发明家!”周博仁激动得声音有些颤抖,眼中闪烁着异样的光芒。

“夫君过奖了。其实,这其中您的那三个徒弟才是至关重要的。他们所欠缺的,只是一个灵感、一个思路罢了。而夫君您呢,将最为珍贵的基础教育以及思路统统传授给了他们,这才有了如今的成果呀。”苏灵一脸认真地说道。

周博仁听了,连连点头,表示赞同。

这一切的成就并非偶然,而是众人共同努力的结果。

此时此刻,周博仁对自己的弟子们充满了感激之情,同时也为自己能够拥有如此聪慧的夫人感到无比自豪。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