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历史 > 大明发明家:我成了科技大亨 > 第65章 开花弹

大明发明家:我成了科技大亨 第65章 开花弹

作者:老街胖橘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2-11 23:30:21 来源:小说旗

第二天一早,就有斥候来报。

“阮巡抚,孙副使,倭寇突破了我部封锁,大败我军,我前锋军已经溃散!”

周博仁听了一惊,历史上这次不是很顺利吗,怎么把明军打败,还打的溃散,莫非这又是自己的蝴蝶效应?

俞大猷上前抓住斥候:“我的那部呢?也溃散了?”

斥候结结巴巴地说:“俞...俞总兵,贵部没有溃散,就是被退下来的兵士冲击散了,应该这会聚集起来了吧...”

俞大猷松开斥候,气愤地说:“都是猪吗。”

周博仁默默地小声说了一句:“不怕神一样的对手,就怕猪一样的队友。”

阮鄂听到周博仁说的这句话,不禁捋须说:“振南说的对。”

周博仁满脸问号,哈?发生了啥?

孙宏轼说道:“看来我们离前线远了些,这些卫所兵就开始怕死了,我们这些老家伙得顶上去。”

戚继光进来,刚得知这一消息,便拱手道:“阮巡抚,我部已经准备完毕,是否可以顶上?”

阮鄂点点头:“有劳戚将军了,俞总兵接着把剩下的部分也带上,你们两人一起去。”

二人领命而去。

周博仁拱手道:“阮巡抚,可否让属下在旁边观战?”

阮鄂听到周博仁的要求,高兴地拍了拍周博仁的肩膀,说道:“振南不愧为状元郎,陛下派你来南京兵部就是对你的栽培,去吧,带上你的兵。”

周博仁诧异地点点头,不知道为何阮鄂对自己总是那么的袒护或者喜爱。

其实一是因为周博仁是文官,虽然阮鄂身在抗倭第一线,与武将为伍,但是他还是以自己是文官而骄傲。

二就是周博仁作为一百多年才出一个的连中三元的人才,阮鄂非常爱惜人才,尤其是周博仁文武双全,又是三元又文武双全,整个大明朝恐怕前无古人,后有无来者他就不知道了。

崇祯年间倒是出了一个袁崇焕,但是那个人虽然是文官,但不是三元,而且争议太大,从五年平辽到诛杀毛文龙,真的是毁誉参半。

周博仁跟着前面两人的队伍,押在后面,周博仁骑着马,后面的两个连小跑跟进。对于每天负重20公斤跑20里的士兵来说,这样的小跑真的是太轻松了。

此时在义乌周家军新兵营。

周博仁三个徒弟测试出的开花弹正在测试,一炮过去,前方1300米左右的稻草人倒了一片。

“怎么不爆炸呢?”

“会不会燃烧时把我们新作的第三代引线又烧没了,就像前面几次似的。”

“可我们已经做到最好了呀,怎么回事呢?”

轰的一声爆响,把三人吓了一跳。

“这是...成功了?”

“是吧,引线留的有点长,这次引线的燃烧速度慢了些。”

三人走过去,只见稻草人歪扭七八,有的已经起火,地上有个半米左右的深坑,冒着黑烟。

“这肯定成功了,走,装上药再试几次!”三个人兴奋异常。

没想到车床制造和开花弹如此顺利。

其实周博仁小看了这个时候的工匠。三个徒弟作为工匠世家,又已经跟那刷下去的17个人取经,每个工匠的家传绝活都不一样,加上统一的度量衡,以及周博仁的引导,还有他们三人之前的参与的水力锻锤制造,目前他们三个人已经能代表明朝的最高工匠水平。

是周博仁对他们不自信,导致他们自己也不自信,因为周博仁教给他们的都是理论,他们也不过是能用巧而已,真正的道理却不懂。

此时的三人已经今非昔比,属于理论和实践的工匠金字塔尖的人物。

经过多次测试,开花弹已经趋于稳定,炮击后两三秒必炸,燃烧引信的配方已经被三人彻底掌握。

“要不我们造一批开花弹,找人运到前线吧?师父不是带了四门炮走嘛。”

“行,咱们先造个一百个,叫一个连的士兵运过去。”

作为周博仁的徒弟,三个人在军营里威信很高,虽然不领兵,但是士兵对三人的尊敬仅次于对周博仁的尊敬。

三人找来几十个工兵,一天内就一起组装了百个开花弹,找了三连送往前线。

周博仁造的振南二式炮,历史上叫做六磅炮,或者叫1841型拿破仑六磅炮也是合适的。

目前周博仁还没有在炮膛内刻膛线的计划,因为饭要一口一口吃,炮要一代一代拿出来。

炮架重约170公斤左右,结构简单,大致可分成车轮、主轴、炮尾架和俯仰装置这四大部分。其中,除了俯仰装置是由全金属部件之外,其他部分大都用硬木制成。

一般用来制作炮架的木材多为橡木或桦木,因为炮架上没有反后座措施,大部分后坐力要靠炮架本身来吸收,因此整个炮架必须要做得非常坚固。

火炮的后坐力通过炮耳直接传导到炮架上,推动炮架向后面移动。为了防止后座时炮尾架插进地面折断,把炮尾架的底部接地处做成了滑撬状。此外,为了保证在通过恶劣的路面时车轮不损坏,在轮子上包了铁皮。

最厉害的是,整个炮可以拆装运输,为了保密,周博仁就是把炮拆了用牛车或者骡车运。

尽管周博仁认为打倭寇这种低端兵用大炮真的是大炮打蚊子,用开花弹更是杀鸡用牛刀,不过周博仁想把这六磅炮装到船上,周博仁还不具备造大船的能力,福船的话得用12磅甚至36磅炮才行,这六磅炮装在小沙船上比较适合,既能打炮又能登陆作战,美滋滋。

最大1300米的射程也够了,打建虏都行。

周博仁看到俞大猷和戚继光的兵上去冲杀,自己命令两个连严阵以待,主要是排好队看戏。

在战场上,俞大猷和戚继光的兵士都很好分别,结阵的是戚继光的兵士,四处找人砍的是俞大猷的兵士。

旧的军队叫兵士,自己的军队叫士兵,周博仁喜欢这么叫,什么百户千户的,自己这也就是营连排班。

新式军队怎么能和旧军队一样,不能掉了身份。

有一股20多人的倭寇很猛,已经干翻了俞大猷的40多个兵,这20多人阵法严明,倭刀功夫了得。

情况有点不妙。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