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历史 > 大明发明家:我成了科技大亨 > 第70章 徐渭这个人

大明发明家:我成了科技大亨 第70章 徐渭这个人

作者:老街胖橘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2-11 23:30:21 来源:小说旗

徐渭是个大牛人,什么是牛人?

清代郑板桥曾刻一印,自称“青藤门下走狗”。

齐白石则有句:“青藤、雪个、大涤子之画,能横涂纵抹,余心极服之,恨不生前三百年,为诸君磨墨理纸。”

这里的青藤指的明末文学家、书画家、戏曲家徐渭,字文长,号青藤老人、青藤道士、天池生,徐渭特别喜欢给自己取名字。面对怀才不遇的遭遇,徐渭将抑制不住的才气发泄在绘画创作中。

在文学方面,徐渭诗歌创作有鲜明个性和深刻情感表达。诗风豪迈奔放,善发个人情感,不拘泥传统诗歌形式和格律。他诗歌内容广泛,有咏史抒怀,有山水田园,更有反映社会现实以及个人遭遇的作品。诗作在嘉靖年不为主流接受,但却因其独特艺术魅力以及深刻的思想内涵,对后世产生极为深远的影响。

在书法领域,徐渭以狂草书法闻名。书法用笔大胆放纵,充满动感力度,展现了他的豪放不羁。独树一帜的书法风格,打破明代书坛的沉闷,为中晚明书法注入新的血液,也对后世书法产生了重要影响。徐渭与“书圣”王羲之同为山阴人,他十分仰慕王羲之,对其法帖心追手摹,但是在徐渭的书法作品中,却很少看到王系书风的趣味,反而更多地感觉到米芾的影子。

在书法理论方面,徐渭也卓有建树。陶望龄说他“论书主于用笔,大概仿诸米氏”,其实并未能概其全。徐渭的书论,仍有其独到的观照视角。除陶氏所言“主于用笔”之外,更在书法的个性、格调、前途等诸多方面都有独特见解

在绘画方面,徐渭是“大写意”画派开创者之一。画作以水墨花卉着名,简练富有表现力,注重捕捉对象精神特质,非单纯的形象。画作常常以残荷败菊为题,透过这衰败的自然景象,传达出一种超然物外的美学追求。

在戏剧创作方面,徐渭杂剧集《四声猿》包含《狂鼓史》《翠乡梦》《雌木兰》以及《女状元》四个相互独立的戏剧作品。语言生动和情节曲折,艺术价值很高,观赏性十足。

当然周博仁对这些只是知道个大概,但是徐文长有个八卦的事情不得不说。

徐渭一生**有四次婚姻。

第一任妻子潘氏,徐渭在考取秀才后不久,迎娶了潘克敬之女为妻,并入赘潘家。尽管徐渭当时没有财产,但潘克敬看中了他的才华,主动提出嫁女。两人的婚姻生活恩爱,但不幸的是,潘氏体弱多病,在生下儿子后不久便去世了,年仅十九岁。徐渭对此段婚姻念念不忘,他在《亡妻潘墓志铭》中表达了对潘氏的深情怀念。

第二任妻子胡氏,在潘氏去世三年后,徐渭在杭州娶胡氏为妻。起初,两人的关系和谐,但后来因为婆媳矛盾等问题,两人的关系恶化。徐渭对胡氏的评价并不高,最终两人分手。

第三任妻子王氏,徐渭与王氏的婚姻非常短暂,只维持了几个月。徐渭对王氏的评价极为负面,认为她“劣甚”,并表示对她的恨意一直未能释怀。

第四任妻子张氏,徐渭在四十一岁时,由胡宗宪介绍迎娶张氏为继室。张氏为徐渭生下第二个儿子徐枳。然而,徐渭在一次精神错乱的状态下,怀疑张氏与他人有染,最终导致他杀害了张氏,不仅导致了他的精神崩溃,还让他遭受了牢狱之灾,被判入狱七年。

周博仁跟着徐渭走了一小段路,正在想着开场白,忽然徐渭回过头:“这位兄台跟着我作甚?”

好家伙,周博仁直呼好家伙,旁边都是人,凭什么说自己跟着他?

眼见躲不过去,周博仁只好拱手道:“在下周振南,听闻兄台自报家门,可是参加了柯亭、皋埠、龛山等地的战役的徐渭徐文长?”

徐渭大惊,上下打量了周博仁一眼,这个年轻的公子哥,自己实在想不起来与此人有过什么交集。

“不知阁下怎么知道鄙人的这些事?”徐渭好奇的问。

“在下南京兵部郎中周博仁,字振南。”对于该要摆的谱一定要摆。

“俞大猷跟你在一起?”徐渭对周博仁毫不关心。

“额,是的,要去找他吗?”

“好,带我去,现在。”

这家伙真是丝毫不客气啊。

周博仁知道,俞大猷几年前就跟徐渭认识,一同打过倭寇,算是战友情。

周博仁忽然想起来,这个徐渭对于兵法很有研究,怎么把这个事给忘了,只顾着八卦他和他几个老婆不得不说的故事。

徐渭颇知兵法,知道擒贼先擒王,在众多倭寇之乱中看清本质。

徐海是东南海盗集团中仅次于汪直的势力。嘉靖三十五年三月,也就是今年,徐海纠集真倭假倭共计5万人攻打浙江。四月份在崇德三里桥这个地方,徐海接连打败了胡宗宪督战的朝廷军,围困桐乡县城,以至于东南震动。

三里桥之战使胡宗宪一时胆气变小,不敢强硬剿贼。就在此时,这个徐渭给胡宗宪献上招降海盗的计策。

徐渭借着太学生以及徐海同乡罗龙文的关系,跟徐海搭上了线。胡宗宪此时许以重金厚禄,七月徐海投降。

不仅解了桐乡之围,还使朝廷军转败为胜。后明军在徐海指引下,在嘉兴乍浦和舟山群岛接连破破倭寇巢穴。

可惜啊,同年年末,胡宗宪在赵文华压力下,杀了徐海,导致局面不可收拾。

从招抚这事上看,徐渭给胡宗宪的建议无疑是对的,东南的倭寇严重原因之一是假鬼子太多,假倭占十之七八,真倭只占十之一二。

但这些假倭寇也不全是想做汉奸,根本原因是朝廷的禁海政策导致他们活不下去了,因此汪直直到死前对嘉靖抱有希望,还给嘉靖上书开海通商。但因为赵文华和王本固这俩严嵩一党的存在,致使东南局势更加地崩坏,可惜啊可惜,可叹啊可叹。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