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历史 > 大明发明家:我成了科技大亨 > 第76章 中伏!

大明发明家:我成了科技大亨 第76章 中伏!

作者:老街胖橘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2-11 23:30:21 来源:小说旗

话说前几日戚继光这边,戚家军刚朝着乐清出发还没一天,就遇到了谭纶。

“戚将军这是去乐清剿倭寇?”谭纶问道。

戚继光拱手行礼:“是的谭大人,阮巡抚和俞总兵在我前面,本来是我打先锋,先去乐清,但是后来斥候报那里有一千多名倭寇,阮大人和俞总兵就先带兵过去了。”

“胡大人也令我协助与你,我带的这些兵有一千余人,一起前去吧。”

戚继光奇道:“谭大人也带兵?”

谭纶笑这说:“本官之前到任台州后,发现台州卫所的兵都是老弱,兵甲不全,倭寇在浙江转战深入,如入无人之境,根本剿灭不了。于是本官在请示新任总督胡大人后,招募了一千余乡勇加以严格训练,不过台州新河卫所的百户张元勋以及松门卫指挥李超,武艺高强,忠勇可用,如今在我麾下,一会引荐给戚将军。”

话说这谭纶啊!那可真是个了不起的人物!想当年,嘉靖二十三年之际,他远赴京城参加会试,竟然一举夺魁,金榜题名,名列二甲第 66 名!这等成绩,实在令人惊叹不已!

紧接着,到了嘉靖二十四年年底,谭纶被调任至南京礼部祠祭清吏司主事。要知道,这个职位可是正六品呢!在此期间,他勤奋好学,潜心研究历朝历代的礼乐制度,并仔细斟酌其中利弊得失之处。经过一番努力,终于撰写完成了一部名为《礼刑德论》的着作。

然而,人生总是充满变数。就在嘉靖二十八年四月,谭纶的生母罗氏不幸病故。悲痛之余,谭纶急忙赶回故乡,为母亲守孝尽哀。时光荏苒,三年丁忧期已满后,谭纶于嘉靖三十年十二月重新出仕,补缺兵部武库清吏司主事一职。

此后,谭纶的仕途更是一路顺风顺水。短短一年时间不到,他便在三十一年五月升任南京兵部职方清吏司员外郎;同年十月,又荣膺南京兵部武库清吏司郎中之位。如此快速的升迁,足见其才能卓越、深得朝廷器重。

谭纶自从到南京兵部上任之后,便开始如饥似渴地博览群书。他不仅对历朝历代的兵法着作情有独钟,更是将那些方志图籍视若珍宝。在这段时间里,他埋头苦读,笔耕不辍,终于完成了一部名为《说物寓武》的大作。

这部作品共分为二十八个章节,每一则都详尽而深入地探讨了军事学中的诸多关键原理。从战略战术的制定到军队的组织管理,再到将帅的选拔培养以及战争中的心理因素等方面,无一不是谭纶研究的范畴。他以其独特的视角和深邃的洞察力,对这些问题逐一剖析,并提出了许多独到的见解。

在《说物寓武》中,谭纶强调了知己知彼、灵活应变的重要性。他认为,一个优秀的将领必须要了解敌我双方的实力与弱点,善于根据战场形势变化及时调整策略。同时,他还主张充分发挥士兵的主观能动性,激发他们的斗志和勇气,从而提高部队的战斗力。

此外,谭纶也非常注重军纪军法的建设。他指出,严格的纪律是一支军队保持强大凝聚力和执行力的保障,只有做到令行禁止,才能确保在战斗中取得胜利。

《说物寓武》无疑是一部具有极高价值的军事着作。它不仅展现了谭纶卓越的军事才华,更为后人提供了宝贵的借鉴经验。

戚继光面露喜色,兴奋地说道:“我那些来自义乌兵们也是刚刚接受完训练不久,但有阮巡抚、俞总兵和你我在此,咱们这边的兵力岂不是已经超过两万之众?如此一来,这伙倭寇肯定是插翅难逃了!”

“只是……不知道阮巡抚手下那些兵士的战斗力究竟如何……”谭纶话说到一半便戛然而止,似乎有些顾虑。

戚继光微微颔首,表示理解他的担忧,接着说道:“我最为忧虑的正是此事啊!阮巡抚带来的这些卫军所士兵,其战斗力恐怕……不容乐观。”

谭纶无奈地苦笑着摇了摇头,叹息一声后又自我安慰道:“即便他们实力不济,以我们现有的两万余人去对抗那一万多倭寇应该也不成问题吧。”

戚继光忽然站起身来:“不可轻敌,我们还是抓紧赶上阮巡抚的大部队,以防不测。”

此时,阮鄂部。

近两万人的明军浩浩荡荡,与戚继光相距一天的路程。

阮鄂看着这庞大的队伍,心里踌躇满志。

今年四月时节,春暖花开,本应是一片生机勃勃之景。然而此时倭寇却悍然进犯乍浦,战火纷飞,百姓苦不堪言。

时任明朝巡抚的阮鹗临危受命,率部追击敌寇直至皂林。不幸的是,他们陷入了倭寇精心布置的陷阱之中,被重重围困于桐乡城内,时间长达整整十天!

孤立无援的阮鹗率众坚守城池,多次向胡宗宪求援,但胡宗宪却迟迟未予回应。眼看着城中粮草渐罄,军心不稳,局势愈发危急。

就在众人感到绝望之际,胡宗宪使出一招离间计,成功地挑起了倭寇内部的矛盾。徐海开始怀疑陈东早已与明军暗中勾结,而陈东听闻有明使进入徐海营地密谈后,亦震惊不已。自此,两人之间的猜忌日益加深。

最终,徐海派遣使者前往胡宗宪处请罪,表示愿意退兵。但同时,他提出了一个苛刻的条件——必须得到大量金银作为\"犒军\"之用。胡宗宪当机立断,立刻满足了徐海的要求,派出专人运送白银、美酒和佳肴到徐海军营。

徐海见状大喜过望,毫不犹豫地释放了两百多名被俘的明军士兵,并下令撤离对桐乡的围困。

这场惊心动魄的战斗终于画上句号,阮鹗也因此逃过一劫。

这次明军仗着总兵力达2万余的优势,给这批倭寇以重大杀伤,阮鄂心中怨气稍减。

正当阮鄂想着几个月前往事的时候,有斥候来报。

“报!我部在雁门岭遭到倭寇埋伏!”

阮鄂大惊,起身站立,碰到了桌子上的茶盏,茶盏咣当掉下,碎了一地。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