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历史 > 大明发明家:我成了科技大亨 > 第78章 新型火炮

大明发明家:我成了科技大亨 第78章 新型火炮

作者:老街胖橘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2-11 23:30:21 来源:小说旗

周博仁今天挺高兴。

自己的三个徒弟来了,还带来了自己心心念念的蒸汽机。

听完三个徒弟讲的蒸汽机缺点,周博仁哈哈大笑。

“减压阀材料不过关,人工去开又有危险,那么用个杠杆,栓一根铁棍,人往下一拉,蒸汽只会喷向空处,不会造成人受伤,这样不就好了?”

蒋升一拍脑袋,瞬间想明白了。

孙正和张淳愣了一下,恍然大悟,原来这么简单,自己总是想着材料问题,没想到解决问题却很简单。

“减压阀面临的压力大,而我们又缺乏对应的密封材料,所以才不得不做的大一点,但是却很难控制,有时候压力大需要泄压的时候反而没法触发。等为师找到橡胶就好了。”周博仁满不在乎地回答。

三人看向周博仁的眼神都变成了小星星:“橡胶是什么?”

“天然橡胶,这一神奇的物质,其主要源头便是那三叶橡胶树。每当这些橡胶树的表皮被割裂开来,一股乳白色的汁液便会如泉涌般流淌而出,这奇妙的液体被称作胶乳。”

“胶乳经过一系列精心的处理步骤——凝聚、洗涤、成型以及干燥,最终华丽变身为天然橡胶。它拥有着广泛的用途,其中最为突出的当属制作密封件和车轮。”

“特别是对于车轮而言,天然橡胶简直就是它们的绝佳伴侣!因为有了天然橡胶的加持,车轮不仅具备了更好的耐磨性和抗老化性能,更能在行驶过程中发挥出惊人的作用:极大程度地减少颠簸感!”

竟然有如此好东西!

蒋升迫不及待地问:“师父,哪里能找到橡胶树?”

周博仁之前就想种植橡胶树,可惜橡胶树喜欢热带湿润的气候。

适宜的生长温度范围通常在25°c至35°c之间,但树木能够在5°c至40°c的范围内生长,最适宜的年降雨量为1500毫米至3000毫米。橡胶树对光照要求较高,需要充足的阳光照射。

也就是岭南那边或者云南海南那可以种植。

周博仁是可以在系统中兑换一批适合我国植胶区环境特点的耐寒抗风高产新品种橡胶树种子,可惜还是要在南方种植。

“等为师有空在南方找个地方种植,这种橡胶树只适合在很南的地方种植。”周博仁咂咂嘴,很可惜的样子。

第二天,周博仁该去周少卿那边看试验船造的怎样了,刚好带着三个徒弟过去,看看怎么安装蒸汽机比较好。

周少卿见到周博仁来,激动地上前直接跪下:“官爷,这船能行!装上帆跑的比什么船种都快!”

周博仁扶起周少卿,呵呵笑道:“如此能造了吧?”

“能造,能造!”周少卿笑嘻嘻,等于自己家船坞又可以多造一种船型,而且肯定会受到那些官差老爷和富商们的欢迎。

“我这三个徒弟跟着你一起造船,他们有些部件需要安装在船上。”

周少卿眉头微蹙,心中对周博仁的提议有些抵触。他担心自己的造船技艺被外人学去,那可是他多年心血的结晶。然而,周博仁不仅带来了高官的威望,还递过来五张面额一百两的银票,这笔巨款足以让他的船厂运转数月,甚至可以打造三艘精良的船只。

正当周少卿犹豫不决之时,周博仁似乎看出了他的顾虑,他轻描淡写地补充道:“周船师,你我都是明白人,这些银票只是一点心意,你我之间的合作,可不止这些。”

说罢,他从袖中又掏出一张精致的图纸,上面绘制着一艘造型奇特、结构复杂的船只,其设计之精妙,让周少卿这个老船师也不禁眼前一亮。

如果周船师是现代人,恐怕一眼就认出,这是着名的飞剪船。

飞剪船,是在风帆战船时代拥有过赫赫声名的一种风帆货船,即使在蒸汽轮船初期也因其速度而饱受赞誉。

最快的飞剪船曾经中出过16节的平均速度,约合30千米每小时,这在风帆舰船中是神话般的存在。

这种船以大纵宽比、优美的水线造型和高桅全帆为特色。飞剪船的纵宽比大多在6-8之间,桅杆长度大约为船长的四分之三,为获取更多的动力,在主帆之外还装备有翼帆。当飞剪船在海上满帆航行时,其鼓胀的的船帆与略微高出水面的船身就像一只巨大的蜻蜓在贴水滑行。

周少卿心中的天平开始倾斜,他知道,能参与建造这样一艘前所未有的船只,对他个人的技艺和船厂的名声都是极大的提升。而且,周博仁的三个徒弟看起来虽然年轻,但见三人不断打量着船坞,没有显示出陌生的样子,显然不是等闲之辈。

“好说,好说。”周少卿笑着,勉强答应了下来。

要不是周博仁只有一台蒸汽机,肯定会做更多。因为自己要造的这艘船,就是19世纪60年代末,英国海军建造局局长爱德华爵士开发了一种新的“炮塔战列舰”。该舰完全去除了风帆,只使用蒸汽动力,叫做蹂躏级。

只不过周博仁去掉了炮塔,缩小了比例,只留一层炮口,每侧炮口10个,另外前后各一个炮。

既然是第一次造船,跟周少卿磨合一下,把蒸汽机和22门火炮都安装在船上,设计就可以定型。

这个炮不是拿破仑六磅炮了,而是管退式火炮。

和身退式火炮最大的不同,就是管退式火炮在工作时只有火炮身管在活动,而且在火炮身管向后“缩”的过程中,火炮的炮管角度没有像架退式火炮那样出现垂直距离上的移动,多枚炮弹出膛后的角度是相近的,炮手就不用像架退式火炮那样一直去调整炮身,也有利于提升火炮的射速。

周博仁仿制的,就是类似法国施耐德m1897式野炮。

火炮身管布设在一段炮架滑轨上,火炮射击时,火炮身管回缩,将后坐力施加到炮架上的弹性装置上。随后弹性装置依靠积蓄的能量让火炮身管复位,火炮即可再次进行射击。

不过现在周博仁的工业基础没有那么雄厚,只是用了m1897的管退式装置,而且弹性装置用的弹簧也是近期蒋铁匠技术才予以攻克,效果没有施耐德火炮好不说,每发射大约100发就该更换弹簧。好在每个炮车都额外装备两根备用弹簧。

炮弹只是第一代开花弹,是前装的炮弹,用的最古老的起爆方式,就是在装药弹丸上留个孔装一截很长的导火索,根据射击距离把导火索剪到合适的长度,后面配有木质弹托卡住圆形的炮弹,保证发射时不会由发射火药引燃导线,炮弹点火后从炮膛口装填进去。

周博仁把这个命名振南三式火炮。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