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历史 > 大明发明家:我成了科技大亨 > 第9章 倭寇任务

大明发明家:我成了科技大亨 第9章 倭寇任务

作者:老街胖橘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2-11 23:30:21 来源:小说旗

还没等周博仁想好拿什么东西出来赚钱,系统的声音又出现了。

“主人,现在有个任务要接吗?这个任务刚好是五万积分。”

啥?有任务可以换科举大礼包,必须接啊。

“什么任务?危险不?”

“马上就要到倭寇肆虐的时候了,杀掉十个真倭寇就可以到五万积分了,一个真倭寇五千积分呢!”

周博仁一愣,呦呵?十个倭寇?我刚好有十个复合穿甲箭,配合复合弓不就行了?

明代的倭寇有真倭和假倭之分。真倭是日本人,而假倭是被裹挟进了倭寇队伍的中国人,被剃了发,冒充倭寇,开战时被推在阵前,先打头阵,充当炮灰,真倭紧随其后,在后面坐享其成。

只不过好危险啊,即使是射箭,最大的射程也就是250米,即使是穿甲箭,也只能在150米破甲,250米是没有办法破甲的。

“这边建议主人用剩余的积分换一套内甲呢,由防割材料制作而成,平时就像内衣一样穿着,可以防止刀剑枪和一般弓箭和弩箭等对身体造成伤害,实在是行走江湖必备的防身利器。”

听到这里,周博仁眼睛里都是小星星。

自己有复合弓,又有防身内甲,简直要在冷兵器时代无敌了好吗。

“换换,现在就换!”周博仁已经迫不及待了。

顿时自己衣服里面多了一套内甲,说是内甲,很是轻便,不知道是什么防割材料,还挺透气,也很轻,不知道效果是不是跟系统说的一样。

“倭寇什么时候来?”周博仁问了下,看看自己能不能赶上。

“还有两个月,嘉靖三十四年6月7日,来自日本的仅有53人的倭寇从浙江绍兴上虞县登岸的,洗劫浙、皖、苏三省,攻掠杭、严、徽、宁、太平等州县二十余处,直逼留都南京城下,横行80余日,杀死杀伤官兵四五千人,包括明朝一御史、一县丞、二指挥、二把总。就是这股倭寇,都是真倭寇。”

“啥?就53个人,就能攻陷三个省?卫所的人都干什么吃的?战斗力这么差劲了吗?”周博仁震惊的无以复加。

根据胡宗宪命人编纂的《筹海图编》记载,这队倭寇仅有五十三人的倭寇“不杀人,不掠财,不奸妇女”,而是登陆之后便直接穿府过县、杀奔内陆。

时任南京翰林院孔目的何良俊在笔记中,对于这场战争进行了详细记载,“贼才七十二人耳。南京兵与之相对两阵,(被)杀二把总指挥,军士死者**百,此七十二人不折一人而去。南京十三门紧闭,倾城百姓皆点上城,堂上诸老与各司属分守各门,虽贼退尚不敢解严。夫京城守备不可谓不密,平日诸勋贵骑从呵拥交驰于道,军卒月请粮八万,正为今日尔。今以七十二暴客扣门,即张皇如此,宁不大为朝廷之辱耶?”

面对这队只有几十人的倭寇,南京守军在具有绝对兵力优势的情况下,竟然还是被杀了两个把总,死了**百士兵。南京城更是紧闭城门,就连百姓都被发动起来登城备战,最后更是坐视倭寇攻城不成自行离去。虽然关于倭寇的人数,这段记载与《筹海图编》略有不同,但无论是53人还是72人,这个战绩都令人难以想象。

嘉靖八年的时候,内阁大臣桂萼,公布天下兵籍,卫所官兵的在籍人数,已经从明朝初期的两百余万,减少到了九十七万,但这仅是在籍军士,实际上有些卫所的逃亡军士已经达到了在籍军士的70%左右。可以说,到嘉靖年间时,明朝的卫所制实际已经崩溃,这也是嘉靖时期不得不以募兵制来补充兵力的原因。

还有两个月的时间,如何准备抵御这支倭寇?周博仁陷入深深的思考中。

既然来到了南京城下,那么可以不用去浙江,在城外埋伏是比较好的选择。根据周博仁的了解,倭寇用的倭刀要比同时期卫所兵器强不少。自己近战是不可能取胜的,那么即使用复合弓也只有十支箭,所以最好的方法是让这边的铁匠想办法打造至少六十支箭簇。

不过如今大明缺铁,而且铁矿石杂质较多,想要钢是不可能了,不过熟铁应该也够吧。

应天府的铁匠一般集中在箍桶巷附近,周博仁叫上申时行,叫李管家安排个车夫,坐着驴车去铁匠那里看看。

只不过对申时行,周博仁没有说实话。

“师父,我们去找铁匠,是有什么新器物要打造吗?”

对于上次制作的蒸馏装置,申时行觉得只有仙人能想出来这个东西。

“为师近日喜好匠造之学,去铁匠那里看看。对了,为师让你天天做的训练如何了?”

周博仁除了自己锻炼,也要求申时行锻炼,跑步俯卧撑引体向上是必修课。

“已经大有进展,跑步五里,俯卧撑和引体向上各过百。”

“明日开始训练量增加,十日内争取运动量翻倍,达到为师的水平。”周博仁现在体质杠杠的,跑步五公里,俯卧撑引体向上各两百已经不是难事,复合弓更是在250米内指哪打哪,因此对于远距离消灭十个倭寇信心十足,只不过自己想把那股倭寇全部灭掉。

“另外让庄子上的卢猎户叫你射箭,争取月余你的射箭百步中靶心。”周博仁淡淡的说。

申时行欲言又止,最后实在忍不住,弱弱的说到:“师父,明年就乡试了,我们不需要读书吗?”

周博仁觉得申时行哪里都好,就是这思想观念守旧,读四书五经,忠君爱国,不能说不好,但是时代要发展,不破不立,自己既然来到这个世界,就不等让华夏再次落后。

“孔子说君子六艺,汝默你会六艺吗?”

申时行摇摇头。

“如果我想让百姓都能吃饱饭,每个孩子无论男女都能有学上有书读,国家没有外敌侵略,你觉得这种日子好不好?”

“这种日子当然好了,只是前朝甚至本朝太祖都达不成这样的成就。”申时行不知道周博仁为什么要谈论这个。

“你看看所谓儒家,学而优则仕,然而儒家的典籍中的要求都做不到。阳明先生不过去世二十余载,知行合一天下皆知,为何儒家做不到知行合一,只停留在嘴上?至于尧舜禹汤,秦皇汉武,乃是儒家认定的圣君,可为何如此圣君,却连百姓吃饱饭都做不到,更何况孩子有学上有书读呢?”

即使是掌握到近代数学物理化学的申时行,也语塞了。在他眼中,这些知识不过是奇技淫巧的学问,能极大的作出用具改善生活,但也只能如此而已。毕竟没有经过现代社会的洗礼,都没见过猪跑,如何能想象这些?

当然,这也是难为申时行了,毕竟这些学问,他只是死记硬背,没有理解,没有做过很多实验,不过这些知识他连一个月都没用到就学完了,当然也体验不深,更别说学以致用。

教育之路确实不好走啊。

在申时行想着周博仁的那番话的时候,驴车已经到了箍桶巷。

箍桶巷,顾名思义,朱元璋时期是箍桶匠人住的地方,同理还有棉鞋营等地方,一眼就能看出是什么意思。到了嘉靖年间,这边已经是铁匠木匠等聚集的地方。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