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历史 > 初唐小闲人 > 第132章 亲与理

初唐小闲人 第132章 亲与理

作者:子率以正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2-12 00:09:46 来源:平板电子书

总的来说,大唐依旧是一个以血脉为纽带,以血亲为核心的宗族社会。

就拿李让麾下的四百封户来说,除了太平村这一百多户人家之外。

剩下的三个村子,胡家村,赵家村,李家村,从村子名字的前缀就能看得出来,这些村子都是以一姓宗族组成的村子。

而这几个村子中的宿老,在村里的威望比之太平村几位宿老在太平村的威望只高不低。

至少太平村有什么事情都是大家商量着来。

实在商量不出结果,二叔公才会出来一锤定音的做出决定。

而另外几个村子,村中宿老在村子里几乎有着生杀予夺的大权,因为村子里都是他们血脉上的后辈。

在没有成为李让的封户之前,他们以族规行事,即便是官府想要传达什么政令,也需要通过这些族老。

从家族构成来说,这些宗族血脉构成的村子和世家门阀其实并没有什么区别。

但现在不同了,他们成为了李让的封户,还是实封那种。

李让有了对他们生杀予夺的权力,即便是官府也管不了。

而主家和朝廷可不一样。

朝廷不会对他们这些百姓怎么样,只要他们不违背大唐的法律,按时交税,便可以活得自由自在。

但主家的性格却是能直接影响到他们未来的生活。

要是主家是个宽厚的,他们就有好日子过。

要是主家是个喜怒无常的,那他们这些封户的日子可就难过了。

所以他们才会迫切的找上门来。

二叔公在李让的宅子外面的小木楼里接见了一众宿老,针对一众宿老的问题做出了详细的解答。

当然,主要是围绕着李让的性格方面。

至于将来的赋税,或者说租子要怎么收,这是李让才能做决定的事情,二叔公也不敢越俎代庖。

毕竟如今李让的身份不一样了。

不再是那个他不高兴了就能随意打上一拐杖的小孙儿,而是大唐有数的尊贵侯爷。

有了二叔公这位得到过太上皇宴请的人瑞做背书,一众宿老们心里也有数了。

留在村子里吃了一顿便饭,在下午时分才坐着牛车欣然离去。

当然,对于回到村中引起的这一切连锁反应,李让这个当事人是不知道的。

两天两夜没睡,他实在太累了。

好不容易回到家里面,心中骤然被巨大的安全感包围,一下子就陷入了深度睡眠。

同时,村民们也得了二叔公的严令,除了饭点的时候,不允许有人去打扰李让。

尤其是村子里这些上蹿下跳的熊孩子,今日全都不许出门。

村民们也很自觉,只留下了王叔家大丫守着李让。

他们虽然不知道这段时间李让去了哪里,做了什么事情。

但就凭前些日子无数人堵在村口咒骂李让的行为,便猜得出来他消失的这些日子肯定不好过。

现在他回家了,让他好好睡个安稳觉才是正事。

李让也没让村民们失望,这一觉愣是睡了两天一夜。

直到第二天傍晚才清醒过来。

李让茫然的睁开眼睛,打量了一下眼前的环境。

确认了他现在是在自己家中,而不是在长安,也不是在陇右之后,整个人便由内而外的放松下来。

这一放松下来,强烈的饥渴感便瞬间涌上心头。

肚子饿与口渴并不冲突,但李让的第一反应不是找吃的或者找水喝,而是冲出房门朝茅厕跑去。

一秒都耽搁不了,不然膀胱和直肠就要爆炸了。

守在门口的大丫发现房门被从里面拉开,脸上顿时露出惊喜的神色,正要开口说话,却发现李让已经像一阵风似的跑远了。

望着李让像是有狗在追一样的迅速跑得不见了踪影,大丫愣在了当场。

片刻后,忍不住跺了跺脚,转身朝门外跑去。

李让这边,跑了好几十秒,终于跑到了旱厕门口。

此时此刻,他无比埋怨郭淮,为何要把旱厕修在这么远的地方,直接修在卧房旁边不好吗?

冲进旱厕,掀起下裳,一气呵成。

片刻之后,李让面上露出了舒坦的表情。

花了半炷香时间解决完五谷轮回的问题,李让这才慢悠悠的朝中庭走去。

方才出门的时候他看见了大丫,想必这会儿村子里的人应该都知道了他清醒过来的消息。

而他们心里面肯定有许多疑问。

为何自己消失了这么久,为何会有人跑到村子外面辱骂自己,李让打算去给他们解解惑,顺便觅食。

来到中庭,不出意外,村子里的宿老和青壮已经在等候着他。

就连在家里修养身体的王叔都被大丫搀扶了过来。

一群人聚在如今已是侯府的李宅,面容之上尽是好奇之色。

“二叔公,三大爷,四阿公,五奶奶......”

李让进门,依旧是先给几个老人恭恭敬敬的行礼,又将屋子里的长辈都问候了一遍,这才来到主位上盘腿坐下。

“二娃子,饿了吧?”

二叔公开口了,却不是说那些烦人的事情,只是关心他现在是不是肚子饿。

李让咧嘴一笑:“有点!”

二叔公点点头,手中鸠杖轻轻点地,淡淡的说道:“恁先吃点东西垫垫肚子,其他事情待会儿再说!”

二叔公话音刚落,大丫就将一个食盒摆到了李让面前。

“二蛋哥,这是额给你炖的鸡汤,下面还有面团,你尝尝合不合口味......”

大丫的声音甜得腻死个人,李让微微一笑,接过食盒打开,取出面团将面团掰碎泡进鸡汤里,端着碗就往嘴里倒。

老实说,他现在真的很渴也很饿,面团配鸡汤刚好可以解决这两个问题。

吃完食盒里的东西,李让对上大丫期待的目光,称赞道:“好吃!”

得了称赞,大丫的脸上顿时露出微笑。

嗯,笑不露齿!

二叔公见李让吃完东西,鸠杖在地板上敲了两下,淡淡的说道:“大丫,你先出去。”

“哦~”

听见二叔公的驱赶,大丫有些失落的收拾好食盒,一步三回头的朝门外走去。

李让也没有阻止,因为他们接下来要说的事情,确实不适合女孩子听。

待屋子里只剩下一堆糙汉子之后,二叔公这才开口说道:“二娃子,老头子额不问恁这段时间去做了些啥,但前些天村子被封锁,这个事儿恁得给大家伙一个交代。”

李让点点头,他知道二叔公说这句话的意思不是要兴师问罪。

只是单纯的不想他和一众太平村的亲友之间出现间隙。

毕竟村子被官府封锁,确实耽误了许多人家的事情。

受他的连累,村子里许多人家连过冬的柴火都还没有准备好。

这可是大事。

北方的冬天,要是柴火不够,那是真的会冻死人的。

但他这个始作俑者,却是始终未曾露面给出一个合理的解释。

尽管村民们相信李让,也不会责怪李让,但事情被耽误了那就是被耽误了,哪怕他如今贵为侯爷,也必须为他的错误买单。

在脑海之中整理了一下思绪,李让组织好语言,开始将他离开太平村这段时间发生的事情,以及他的所作所为娓娓道来。

在场的众人,都是他在这个世界上最亲最亲的人,李让对他们也没有什么好隐瞒的。

李让从在村口斩杀张亮麾下十四名士卒开始说起,说到了牢狱之灾,也说了崔氏掳走他的事情。

一群人静静的听着李让的讲述,心绪也随着李让的话语而起伏。

当李让说到陇西水患的真相之时,所有人都不约而同的皱起了眉头。

这一次水患虽然是发生在陇右,但受灾的都是像他们这样的寻常百姓,他们实在是很难不共鸣。

就连最为年长的二叔公听完,都忍不住咒骂了一句:“好一个李氏,当真是禽兽人家。”

骂完之后,又看着李让赞赏道:“不回去是对的,二娃子恁是在太平村清清白白长成人的,没必要和那等禽兽人家扯上关系。”

李让嗯了一声,接着开始讲他是如何利用舆论为自己,为百姓讨公道。

又是如何暗中引导百姓冲击李氏覆灭了一个传承千年的大家族,如何亲眼看着自己的亲祖父被宿国公程咬金溺杀于黄河。

就连转运李氏的财货之时,他是如何烧杀世家门阀派出来的死士都尽数说了出来。

在这些亲人面前,他不想隐瞒什么。

也没有必要隐瞒什么。

就算自己不说,随着世家门阀的不断抹黑,他亲手覆灭家族的事情也迟早会被传得人尽皆知。

就算他有大义灭亲这个光环在头上顶着,但被百姓议论也是难免的事情。

他也从来没有想过去隐瞒什么。

正如李世民从未去辩解过玄武门之变一样,是非对错,千百年后的后人自会给他们一个公论。

随着李让的话音戛然而止,村民们脸上的表情也不由得复杂了起来。

亲手覆灭与自己血脉相连的家族,不论怎么说都是一件大逆不道的事情。

太平村虽然没有宗族的说法,但大家自小耳濡目染的都是要敬奉祖宗,要兴耀门楣。

一边是亲,一边是理,他们还真不好评判这件事情。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