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历史 > 初唐小闲人 > 第175章 水府图

初唐小闲人 第175章 水府图

作者:子率以正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2-12 00:09:46 来源:平板电子书

“不不不,田某说的是一文钱,买侯爷答应我书院的三个请求。”

田襄收回手指,慢条斯理的报出了一个价格。

李让一拍脑门,一脸不耐烦的吐出两个字:“再见。”

“李县侯且慢。”

田襄急忙起身挽留,诚恳道:“侯爷也知道,我百家在经营一道上向来不擅长,委实拿不出太多的银钱,能否用其他东西代替?”

李让顿住脚步,回过头面无表情的看着田襄。

“巨子若是再戏弄本侯,休怪本侯翻脸无情。”

“侯爷言重,言重了。”

田襄罢罢手,随即像做贼似的跑到门口左右看了两眼。

最后关上大门,跑到书架前面打开了一个暗匣,从匣子里取出来一个木盒。

看着盒子的制式,李让的表情终于好看了一点。

百家有很多好东西,李让非常确信。

但他们这只进不出的貔貅性子,也是让李让非常头疼。

什么好事都想占,什么都不想付出,世界上哪有这么好的事情。

田襄手捧木盒,脸上满是肉痛之色,咬着牙将木盒递给李让。

“李县侯且看,此物是否能够得上李县侯的心理价位?”

伸手接过木盒打开,一卷略微有些陈旧的卷轴映入眼帘,李让的表情立即就变得严肃起来。

只看卷轴的材质,李让就知道这是真正的好东西。

金丝楠木画轴,看起来有些年头了,这么一截,就算把画撕了,把轴拿到外面去卖,少说也能卖上个十几贯钱。

李让轻手轻脚的取出卷轴,小心翼翼的摊开,刚刚看清楚落款,李让就赶紧合上,以极快的速度将卷轴装回木盒塞进怀里。

好东西,这是真正的好东西。

千万不能让李世民看见,不然他死了一定会把这玩意儿放进坟墓里陪葬。

李让可不想让这样的瑰宝如同王羲之的《兰亭集序》那样就此失传。

“李县侯,如何?”

田襄满脸肉痛的开口,话语之中都带着些许咬牙切齿的味道。

李让不着痕迹的摸摸藏在袖子里的木盒,义正言辞道:“小事,都是小事,那什么,想办法将关中的物资运送出去救灾,乃是我大唐每一个子民都应该尽到的义务,来书院任教这事儿,我可以挂一个名字,偶尔来上上课,至于书院迷阵的变化之事,我既然是书院的先生,那自然是责无旁贷。”

李让的话说得掷地有声,表情更是极富正义之感,足以证明他其实是一个真正忧国忧民之人。

田襄脸皮一抽,刚要点头,李让便伸出手道:“拿来!”

“什么?”

田襄一脸懵逼。

“钱啊,怎么,你想不认账?”

“不会吧,一文钱你也要黑,堂堂墨家巨子,玩不起啊......”

李让的表情一秒夸张,下一秒就变成了谴责。

说好的一文钱买三个条件的,老家伙想不认账?

田襄胡须抖了一下,满脸悲愤的看着李让。

“你...你...你......”

李让皱褶眉头,不满道:“你什么你,做生意讲究的是个诚信。”

“造孽哟~”

田襄仰起脖子,悲愤的的吼了一句。

而后颤颤巍巍的从怀中掏出一枚铜钱,只看这掏钱的动作,知道的李让是在要钱,不知道的还以为李让在要他的命。

李让一把夺过田襄手中的铜钱塞进怀里。

“磨磨唧唧的,不就一文钱嘛,你们书院赚大啦。”

田襄:“......”

钱到手,李让也懒得和田襄一个老头子在这里浪费时间,走到书案旁,取过一张宣旨,提笔,蘸墨,就开始绘画起来。

半个时辰后,画完,收工。

将两张图纸塞进田襄手里,李让淡淡的说道:“这两份图纸,一份是雪车改良图,另外一份叫做滑轮,改良之后的雪车可以拉货,至于怎么拉出去,你们书院可以去测量一下渭河的冰层厚度,至于滑轮,装到书院的墙壁下方就行。”

随**代了田襄几句,留下田襄对着图纸懵逼,李让便拉开大门逃之夭夭。

田襄刚刚看懂图纸,正抬起头想找李让问些事情,但房间中早已没了李让的身影。

李让则是一路跑出书院,一溜烟钻进马车,便催促着驾车的陈一和王二速走。

他怕走晚了田襄那老家伙反悔。

陈一和王二对视一眼,不由得面面相觑。

侯爷怎么像是,被狗追了一样?

但他们身为李让的亲身亲卫,还是非常忠诚的执行了李让的命令,驾着马车就钻进了冰天雪地之中。

李让靠在马车里,从怀中掏出木盒,上扬的嘴角比AK还难压。

这一趟书院之行,赚麻了。

虽然损失了白鹿币,但是收获了《水府图》哇。

没错,田襄给出的价钱正是《水府图》的临摹本,而且还是顾缜版本的临摹本。

顾缜何许人也?

顾恺之第四子。

顾恺之又是何许人也?

东晋名家,江南士族顾陆朱张领头的顾氏头面人物之一。

其人博学多才,擅诗赋、书法,尤善绘画。精于人像、佛像、禽兽、山水等,世人称之为三绝:画绝、才绝和痴绝。

《水府图》正是顾恺之的成名作之一。

在画之一道上,《水府图》的地位,丝毫不逊于王羲之的《快雪时晴帖》,在书法界的地位。

尽管这不是原画,但落款上的顾缜这个名字,也足以将这副画作的价值常人难以想象的层次。

儿子画老子的画,那能叫临摹吗,那他妈叫传承。

不客观的说,李让就算把这幅画标价一千贯,也有的是人上赶着求着买。

白鹿币是无价之宝不错,但白鹿币不好变现啊,而且也不好保存。

《水府图》就不一样了。

顾氏还好好的杵在江南呢,还是赫赫有名的江南八姓之一,虽说如今已经不在政坛活跃,但家族郡望摆在那里。

他们老祖宗的画现世了,李让就算开价一万贯也不过分。

当然,这种宝贝拿去卖那是暴殄天物,况且李让现在也不缺钱。

他打算留着,等将来他死了,就用来当他的陪葬品。

这样万一几百年上千年以后他被后世子孙挖出来,后人也会知道,他李让乃是天地间一等一的风流人物。

啧,逼格直接拉满!

李让爱不释手的抚摸着手上的卷轴,轻柔的动作像是在摸一个绝色美人。

得亏没有人看见他现在的表情,不然一定会给他冠以变态之名。

当然,李让会如此激动,倒不是李让没见过什么世面。

至于用来陪葬什么的,更是玩笑话,他还这么年轻,就算要准备陪葬品也不至于现在就开始收集。

真正让他激动的原因,是因为有了这幅画,他心中那个潜藏已久的计划或许便可以实施了。

是的,有一件事情这些日子他一直没提,但不代表他忘记了。

那便是——和亲。

龙陵县主嫁去吐谷浑和亲之事他没有办法阻止。

他唯一能做的,就是想办法迅速的提升大唐的国力,将大唐平灭吐谷浑之战提前,早点将龙陵县主接回大唐。

虽说有亡羊补牢之嫌,但至少能让龙陵少受几年苦。

而要提升大唐的国力,最好也是最快的办法就是迅速增加大唐的粮食产量。

曲辕犁能做到深耕,深耕也能增加粮食的产量,但这是个逐步增加的过程,速度还是太慢,李让等不了那么久。

李让需要的是让大唐的粮食在短时间呈现出一个爆炸式的增长。

要达成这个目的,李让思来想去,只想到了三种东西,土豆,玉米,还有占城稻。

土豆玉米的产量高,但距离太远。

以这个时代的生产力和创造力,他想要造出能够远航的船,去美洲将玉米和土豆带回来,难度不亚于大唐现在就出兵攻打吐谷浑。

那么,李让就只剩下了一条路子——引进占城稻。

后世有一个朝代,以不到大唐三分之一的耕地面积养活了大唐两倍的人口,究其原因,便是因为那个朝代引进了占城稻这种产量高,且能做到一年两熟,乃至于三熟的稻子。

引进占城稻,也是那位拉跨到极点还要去泰山封禅的帝王,一生当中做得最正确的事情。

但李让要引进占城稻,首要面临的问题就是没地种。

是的,李让没地方种。

中国适合种植稻米的地方在辽东和江南。

而这两个地方之中又以辽东的土地最肥沃。

但是!

辽东那一片黑土地虽然肥沃,现在却还是一片大泽,黑土全部还藏在绵延千里的辽泽湿地之下。

史料记载,辽泽平均水深超过两米,这么深的水,根本没法种。

况且,就算辽泽一夜之间没了,辽东也没有足够的人手去垦荒。

种地这种东西,不是种子种下去就能有收获的,最少也要三年时间,生地才能种成熟地。

所以真正适合种直占城稻的地方唯有江南。

但问题就出现在这里,江南的熟地都在江南士族手里,甚至连江南种地的人手也都在江南士族手里。

李让就算引进了占城稻,去哪找地和人手来种?

总不能靠他一张嘴去说服江南士族,让他们放弃种植了千年的稻种,转而去种一种他们没见过,甚至压根都没听过的外来稻种吧?

人家凭什么听你忽悠?

你说你的稻子能一年三熟就三熟?

这不是扯淡嘛。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