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历史 > 初唐小闲人 > 第209章 李让的迷茫

初唐小闲人 第209章 李让的迷茫

作者:子率以正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2-12 00:09:46 来源:平板电子书

龙陵的马车远去,马车之后是弥漫着伤悲的陪嫁队伍,长长的绵延着。

工匠,侍女,宫人......

李让打马站在路旁对着车队挥了挥手,他忽然觉得今天的太阳好刺眼。

刺眼到灼了他的眼睛。

他忍不住闭上眼睛,轻声低吟:“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宝马雕车香满路。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

“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马车渐行渐远,直至汇入吐谷浑迎亲的使团。

李让忽然就想到了辛弃疾这首《青玉案》。

他也不知道是谁令他神伤,更不太清楚为何这首词会在此时从他的脑海里冒了出来。

明明是一首与离别完全没有联系的词,就这么突兀的出现在了他的脑海里。

此时非元夕,更非夜。

如果可以,李让更希望刚才从他脑海里冒出来的是那句“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问君此去几时来,来时莫徘徊......”

但......并没有。

他只是突兀的想到了这首词,而后念了出来。

李道宗神色黯然,喃喃自语道:“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听见李道宗的声音,李让回过神来,抬起袖子,擦了擦眼角,不由得晒然一笑。

“叫岳丈见笑了。”

李道宗摇摇头,问道:“这首诗余不错,叫什么名字?”

“青玉案·元夕”

李让语气低沉的吐出五个字,只觉得心里一下子空落落的。

那些低声的饮泣,还有龙陵合上马车帘子时那张决然的脸,此刻好像都不见了踪影。

“呜~”

远处忽然传来了号角声,那是吐谷浑的迎请使团与龙陵的车队汇合的信号。

李让和李道宗回头看,吐谷浑的迎亲使团已经将龙陵的车队团团围住。

旌旗迎风作响,战马势均奔腾,宏正的雅乐声起,端庄,沉重,哀怨,婉转。

好一幅昭君出塞图!

李道宗回过头来,忽然挺起了胸膛,高声道:“只愿今日过后,我大唐人人如龙如虎。”

李让收起悲伤,长长的呼出了一口浊气,喃喃道:“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

龙陵的车队已经走远,远到李让已经看不清。

李道宗深吸一口气,沉声道:“走吧,回长安。”

李让指指河州方向,问道:“岳丈不打算见见那些人吗?”

河州方向,几架马车正朝送嫁使团奔驰而来,看规模,应是河州官吏全都来了。

李道宗摇摇头,语气低沉道:“本王是武将,向来不干涉地方内政,你去帮我打发了吧。”

说完,打马掉头,带着随从踏上了来时的路。

李让点点头,吩咐其他亲卫跟着李道宗先走,自己则是带着陈一和王二等在原地。

李道宗的队伍消失在道路的拐角处时,河州官吏的马车也到了。

为首一辆破旧的马车上跳下来一个身着绯袍,面色黢黑的中年汉子。

汉子下车,身后的几辆马车里便一窝蜂的钻出来一堆官员。

汉子环视一圈眼前,见浩浩荡荡的送嫁队伍此时只剩下寥寥三人三马,脸色不由得有些愕然。

但仍是带着一众官吏上前,朝李让拱手道:“本官河州刺史宋成,足下是?”

李让拱手回礼道:“某家李让,见过宋刺史与诸位同僚。”

“原来是李县侯当面,本官眼拙,还请侯爷恕罪。”

听见李让自报家门,宋成急忙躬身告罪,随即问道:“李县侯,未知王爷何在,本官此来,乃是想请王爷与李县侯随本官入城小憩些时日,也好让本官与河州一众同僚尽一尽地主之谊。”

宋成的语气尤其诚恳。

方才他不出城拜见,是因为早已收到朝廷的旨意,不得干涉和亲事宜,更不得擅起边衅,只需防备吐谷浑使团即可。

而今公主的车驾既然已经出了河州,他便有理由前来拜见了。

不过对于宋成的来意,李让和李道宗早就猜到了,否则李道宗也不会要先走了。

武将和地方官吏搞到一起,实在是太犯忌讳。

留李让在这里,也就是为了全一下官场的礼节。

所以李让也没卖什么关子,直言道:“有劳宋刺史白跑一趟,王爷已经走了,本侯也要速回长安,宋刺史与诸位还是请回吧。”

“走了?”

宋成一愣。

李让点点头,朝着宋成拱手抱拳道:“宋刺史,咱们便就此别过吧,告辞了。”

宋成刚想出声挽留,李让却已经翻身上马,带着两个亲卫远去。

看着李让的战马跑远,宋成有些懵逼,一群河州官吏也是面面相觑。

他们这么大阵仗的来,结果就说了这么几句话,连正主的面都没见上,这算什么事儿啊?

收回视线,宋成苦笑着摇摇头。

“算了,咱们河州没那个福分,走吧。”

招呼了一众属官一声,宋成率先钻进马车。

一群人可谓是来得快,去得更快。

李让也很快便追上了李道宗率领的大部队。

毕竟李道宗只是不想见河州官吏,不是着急回长安,自然是走出一截便减缓了速度。

二人打马并肩,李道宗问道:“打发走了?”

李让嗯了一声,旋即陷入了沉默。

李道宗也不再多问,他现在也没什么心情说话。

或者说,现在整个回程的送嫁队伍情绪都很低迷。

走着走着,天黑了下来。

李道宗也不管地形如何了,直接就下令安营扎寨。

亲卫开始搭建帐篷生火做饭,李让和李道宗则是随便找了一个地方坐下开始休息。

枯坐片刻,李道宗率先开口问道:“你打算一回到长安就带着金城去江南?”

李让手中拿着一截树枝,无意识的摘去树枝上面的绿叶。

听见李道宗的问话,下意识的回道:“是有这个打算。”

李道宗点点头,继续问道:“你就这么去江南,若是江南那些老顽固们不同意你的条件,你岂不是白跑一趟?”

李让摘下树枝上的最后一片叶子,将树枝随手丢弃,摇头道:“宋国公已经将小婿给出的条件传回了江南,那些人虽然没有表态同意,但也没说拒绝。

总归就是觉得小婿好拿捏,认为还有谈判的空间罢了。

待小婿去了江南谈完再说吧,若真谈不拢,大不了就去岭南,小婿就不信大唐这么大,找不到一个可以种植三季稻的地方。”

听着李让近乎赌气一般的话语,李道宗不由得暗叹口气。

李让说得简单,但找遍大唐,除了江南还真是找不出来一块可以种植三季稻的地方。

北方倒是有辽阔的土地,可惜都是旱田。

至于北方的水田,一样掌控在世家大族手里,而北方的世家大族,因为陇西李氏覆灭一事,和李让几乎已经是不死不休的关系。

至于去岭南,那更是假话。

且不说岭南多山,根本没多少地,就算有地,也在冯盎手里,江南士族不好搞,难道冯盎就好搞?

更何况岭南现在在打仗,哪来的人手给李让种地。

说到底,大唐的人口基数就那么点,人口少,就是做什么事情都要受到制约。

李让要走的路,很长,也很难。

收回思绪,李道宗也不再继续说话。

李让是他的女婿,但更是大唐的县侯,有些事情,他提醒过就行了。

至于去插手,他不会去插手,也不愿去插手。

每个人都有自己要走的路,这是天理,也是人欲。

风吹野草的声音沙沙作响,翁婿二人简单的交流了几句,气氛便再度陷入了沉默之中。

陈一和王二一人手中端着一个木制的餐盘,小心翼翼的凑上来,低声道:“王爷,侯爷,吃饭了。”

二人回神,同时打量了一眼餐盘之上的食物。

李道宗指了指自己的羊皮大帐,低声道:“送到大帐里吧,本王一会儿自己会吃。”

李让起身拍拍屁股,摇头道:“你们分了吧,我没胃口。”

说完,朝着李道宗行了一礼,便朝自己的营帐走去。

帐中以火把照亮,李让脱掉靴子,走到木板和石头垒成的床上坐下,尽可能的将自己缩成了一团。

老实说,他现在的心情很差。

来到大唐之后,本以为凭着他从后世带过来的那些先进的知识和经验,一定能够混得风生水起。

但事实却给了他狠狠的一巴掌。

于他个人来说,他确实算是混得风生水起了。

十八岁封侯,世袭罔替与国同休,万贯家财和娇妻美婢也都到手了。

但当他彻底的融入大唐,心中有了某些坚守的信念之后,他才发现他这个所谓的穿越者就是个屁。

古人没有他想象中的那么好糊弄,相反,他们尤其精明,精明到李让这个穿越者只能成为他们手中的玩物。

而且他也没有能力改变那些历史上真正的大事件走向。

他能改变,能阻止的事情很有限,那些应该要发生必须要发生的事情都会发生。

就好像时代发展有着强大的规律和惯性,这种规律不仅能排除一切干扰,更是有着强大的自我修复能力。

此时此刻,他很想问问那些穿越者前辈。

他们究竟是怎么做到穿越之后,便能在极短的时间之内做到醒掌天下权醉卧美人膝的?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