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历史 > 初唐小闲人 > 第242章 附庸风雅

初唐小闲人 第242章 附庸风雅

作者:子率以正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2-12 00:09:46 来源:平板电子书

金城一走,王行舟也放下了戒心。

既然自己给他台阶他不下,那就不要怪他们以多欺少了。

他还真就不信了,李让一个人能在这么多人的围攻之下,还能让他们难堪。

酒宴的气氛逐渐高涨,王行舟也加入了劝酒的大军之中。

今日的宴席,来的都是各家在扬州官场之上的代表,他们今日除了接待李让之外,还有最重要的一件事情,就是打探李让的成色。

所以很快,宴席之上的话题就逐渐从单纯的吹捧,朝文会方面发展开来。

大家都是文人嘛。

文人在一起,除了相互吹捧之外,谈论的事情无非就是诗词歌赋加女人,最多再加点国家大事。

但江南文人远离政治中心,想谈国事无从谈起啊。

那就只能从清谈方面着手,反正全靠想象。

而吹牛逼一项,恰好是李让的强项。

李让确实不懂怎么治国,但他的知识储备量堪称恐怖。

有道是没吃过猪肉还没见过猪跑吗?

他只需要从后世那些碎片化知识里面随意的抛出一个新奇的观点,便能引来众人惊愕的表情。

一群扬州刺史府的属官惊叹于李让的政治才能之时,也难免存了要和李让一较高下的心思。

谈国家大事,他们谈不过李让。

谈女人,金城郡主乃是人间绝色,而这样的人间绝色都被李让拿下,他们也只能甘拜下风。

那就只能从诗词歌赋一道着手。

所以,一位官员在敬了李让一杯酒之后,便忽然感慨道:“李县侯果真无愧于大唐少年英杰之名,于治国,军事一道都有很深的见解,下官还听说李县侯入城之时便留下了一首传世诗词,真不知何等绝世大才能教授出李县侯这样的人杰。”

那官员摇头晃脑的感慨了一句,不等其他人附和,便继续开口道:“说起来,今日乃是吾等替李县侯筹办的接风之宴,若是只谈公务,未免有些煞风景,既然李县侯于诗词一道上亦是大家,吾等也不妨附庸风雅一番,诸位以为呢?”

那官员看似是在问扬州刺史府的一众属官,但目光却是直直的盯住了李让。

他要表达的意思很明显,他们久居江南,远离大唐政治中心,对于国家大事没什么话语权,至于军事一道更是无从谈起。

所以这两项他们认输。

但认输归认输,不代表他们服气。

你李让是行伍出身,又在长安盘桓日久,属于胜之不武。

你李让不是还有一个诗词大家的名头吗,那现在我们就要在诗词一道上向你发起挑战,为江南读书人正名,你可敢应战?

但那官员不知道的是,李让铺垫那么久,等的就是这一刻。

什么国事也好女人也好,能装出来的效果很有限,毕竟你能靠想象大放阙词,我也可以。

而诗词不一样,好不好别人一看就知道。

所以,李让果断装出一副醉醺醺的样子,不住的罢手道:“谢司功说笑了,本官哪里是什么诗词大家,那都是大家抬爱出来的虚名而已,不过......既然谢司功有此雅兴,本官也不好扫了大家的兴致,吾等便一同附庸风雅一番,权当为今日的宴席增加一点情趣。”

此言一出,就见那被李让称之为谢司功的官员眼中瞬间闪过一抹喜色。

而其他官员,包括王行舟在内,脸上也是露出了矜持的笑容。

他们承认,李让在诗词一道上确实有点造诣。

但......也仅此而已了。

据他们所知,李让留下的传世之作不多,且大都是诗余。

他诗余写得好是不假,但诗余为什么叫做诗余,便是因为诗余在大唐并非主流。

而主流的诗歌,李让似乎只有一首,就是刚刚在城外做的那首。

那句天下三分明夜,二分无赖是扬州是好,但他们也都是江南的饱学之士,这样的诗词若是愿意花时间去雕琢,也不是作不出来。

最最最重要的是,他们人多啊!

这么多人围攻李让一人,就问怎么输???

不可能输!!!

虽说以众敌寡,说出去名声不好听,但你李让是诗词大家啊。

什么叫做大家,经得起车轮战,还能战而胜之,那就叫大家,不然你称什么大家?

更何况大家都是官场中人,哪个好人家的官场讲脸皮讲名声?

那不是扯淡嘛!

所以,真的输不了一点。

李让脸上依旧是一副醉醺醺的模样,余光已经将一众扬州刺史府属官的表情尽收眼底。

笑吧,好好的笑吧,一会儿你们就该笑不出来了。

李让应战了,王行舟便迅速安排人撤下宴席之上的残羹剩肴,重新上了一桌子好酒好菜。

酒菜到位,王行舟并不打算给予李让太多思考的时间。

稍微收敛一下脸上的笑容,朝着李让拱手道:“李县侯于诗文一道乃是大家,按理说当由侯爷来起这个头,但毕竟李县侯远来是客,吾等虽然不才,但待客之道尚且粗通一些,这第一回合,便由李县侯出题,吾等作答,如何?”

听完王行舟的一通屁话,李让不由得隐晦的翻了个白眼。

这话乍一听没什么毛病,若是官场之外的人听见,还以为王行舟当真待客有方。

实际上就是在诱导李让喧宾夺主。

他话里话外都在说李让远来是客,既然是客,那自然是客随主便,哪里有客先出题的道理?

李让要是真信了他的屁话,信不信明天整个扬州城就会盛传他这个新任扬州二把手不懂规矩。

说白了,王行舟这是不想让人说他欺压客人,又不想让李让抢占先机,毕竟他是主人,肯定不能直接说他要先出题。

典型的又当又立。

世家的老习惯了,李让见怪不怪。

但王行舟肯定想不到,这番话却是正中李让的下怀。

开玩笑,李让本来就是要装逼的,王行舟不刁难他,他还怎么装?

于是,李让非常善解人意的开口道:“王刺史说笑了,本官远来是客,自当客随主便,岂能做出这等喧宾夺主之事,若是本官来出这个题,反倒叫人笑话本官不懂规矩。这第一回合,还是由诸位同僚出题比较好,王刺史以为呢?”

王行舟面色不变,回道:“李县侯言重了,你我俱是扬州同僚,大家同朝为官,哪有什么喧宾夺主的说法,李县侯只管出题便是。”

李让摇头道:“有道是国有国法,家有家规,本官若是坏了规矩,只怕日后人人效仿,那这诗会也就变成了群魔乱舞大会,王刺史就莫要多言了,还请出题。”

双方拉扯了好几个来回之后,总算是走完了过场。

王行舟本来也不是真心要李让先出题,现在面子问题解决了,自然就不再谦让。

先是打量了一番跃跃欲试的一众属官,见众人士气旺盛,不由得微微一笑,问道:“诸位同僚,既然李县侯不愿喧宾夺主,吾等若是再谦让下去,这酒菜就该冷了,不知哪位同僚愿意出题?”

此言一出,一众官员纷纷摇头。

这第一题,自然当由他这个扬州刺史先来,这点规矩,他们懂!

见状,王行舟也不再多问,转头朝李让笑道:“李县侯,本官不善诗文,自然也搜刮不出来什么典故为题,既然今日乃是接风之宴,不如便以此宴为题,做一首七言律诗,如何?”

李让晃了晃脑袋,指着面前的酒宴问道:“就这?”

王行舟点点头,继续补充道:“至于时间,便以一炷香为限。”

李让哦了一声,心里却在暗想,这王行舟莫非是怕他们输得不够难看?

他还以为王行舟会引经据典的给他出一道什么难题呢。

结果......

就这!

看不起谁呢?

见李让愣神,王行舟还以为是自己出的题太难,毕竟他限制了七言律诗。

律诗,最重格律,其次对行文也有很高的要求,再加上还是应制诗。

诸多条件相加,想写一首好的律诗出来,好像是有那么点难。

不过,王行舟完全没有要开口降低难度的打算。

以宴席为题,本就是他灵机一动想出来的题目用来为难李让的。

引经据典当然能出难题,但引经据典的应制诗文都有相应的格式,鬼知道李让是不是早有准备?

万一他早就翻阅了许多典籍,做出了许多应制诗,只等着今天用来打他们的脸呢?

这个可能虽然小,但能杜绝就要杜绝。

而以宴席为题,虽然不难,但李让总不可能早就做好了等着他吧?

更何况他还做出了许多限制。

就这种题,李让就算是诗词大家,也不可能即兴就能出一首传世之作吧?

所以,当他发现李让在愣神之后,脸上便露出了胸有成竹的笑容。

他仿佛已经看见了李让诗词大家这个人设,在江南士族面前崩得稀碎的场景。

也仿佛看见了李让化身小受,不管江南士族提出什么条件,都只能一脸屈辱点头答应的画面。

江南士族,终将在他们这一代人的手里,强势崛起!

哎呀~美滴很~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