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历史 > 初唐小闲人 > 第418章 李世民的善政

初唐小闲人 第418章 李世民的善政

作者:子率以正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2-12 00:09:46 来源:平板电子书

李世民将魏徵的原话照搬,一众大臣顿时面面相觑。

现在大唐在修建的陵墓有两座,一座是太上皇的献陵,一座是陛下的昭陵。

若是如陛下所说,将昭陵,九成宫,晋阳宫,洛阳宫,翠微宫等宫室全都停下来,至少能放归近五万名民夫。

省下来的钱粮,更是一个天文数字。

可除了魏徵这个愣头青之外,还有谁敢开这个口?

停下宫观的建造也就罢了,若是连皇陵一起停,岂不是在告诉百姓,大唐已经到了强弩之末的地步?

李世民环视一圈满朝文武,见众人脸上俱是面露疑虑之色,嘴角不由得勾起一抹笑容。

他要的就是这个结果。

魏徵进言停止宫观的建设,将剩下来的钱财用于民生以及战事,美名都被魏徵得了去。

但若是连皇陵一起停工,美名可就落在他身上了。

至于此事会带来什么影响,无非就是会让一些不怀好意的人生出大唐已经到了强弩之末,连一座皇陵都修不起了的错觉。

但......错觉就是错觉,它不会是事实,也不可能会成为事实。

若是有人想以此做文章,他正好借机甄别一下,看看究竟是哪些老鼠还隐藏在暗中。

想到这里,李世民心中一动,不由得再次开口道:“诸卿,朕还欲放归三千宫人,遣他们返乡,种地也好,纺织也好,总归也是一项善政,诸卿以为如何?”

闻言,众臣又是一愣。

放归宫人,确实算得上一项善政。

许多宫人自小进宫,多年不见家中的亲眷,许多人忧思成疾。

若是不遇到帝王心善放归乡里,只能孤苦伶仃的老死或病死在宫中。

所以大多数皇帝会选择每隔一段时间就放一批宫人归乡。

这些宫人,大多数是未得帝王宠幸的适婚宫女。

她们在宫中学会了规矩和礼仪,回到乡里之后,不仅能嫁个好人家,还能寻到一份不错的差事。

许多地主人家,商人之家,乃至于官吏家中,都会请教习嬷嬷来教育家中后辈。

若是这个教习嬷嬷前面还有一个宫廷的前缀,身价立即就能倍增好几个度。

相比留她们在宫里孤独终老,或者等到帝王崩逝之后被新皇发配到宫观出家,被放归对她们来说绝对是可遇而不可求的好机会。

当然,也有部分太监会被一同放归,只是数量比较少。

而这一部分太监就比较惨了,回到家中,因为没了子孙根,也没有后代,就导致他们既不能上族谱,死后也无法入祖坟。

运气好的能寻到一份教习礼仪的差事,运气不好的,饿死在荒郊野外也正常。

所以为什么历史上只听见什么宦官乱政或是宦官贪钱,却没听说有宫女贪钱或乱政,根源便在此处。

但不管怎么说,放归宫人都是一项善政无疑。

满朝文武回过神来,依旧是魏徵最先开口道:“陛下放归宫人,自然是慈悲之心,臣没有异议,只是这皇陵停工一事,臣以为还有待商榷。”

有了魏徵带头,唐俭,萧瑀,段纶等一众堂官立即上前附和。

总归都是赞同放归宫人的善政,至于停下皇陵的修建一事,他们没有说一定反对,或者一定同意,只是觉得还可以再商量一下。

李世民明白他们的意思,也没有多说什么,只是转头看着一直沉默不语当标本的大舅哥长孙无忌。

这个世界上,任何事情,都需要有人来承担责任。

李世民的作为,乃是为了体恤民力。

但他做的这些事情所带来的影响,他这个帝王肯定是不可能承担的。

所以,又到了该用大舅哥的时候。

迎上李世民期待的目光,长孙无忌不由得有些头皮发麻。

很显然,李世民这是要让他扛下停止皇陵建造的主要责任,可这事明明是魏徵提出来的,为什么最后又落到了他头上?

真是,一点人都不当啊!

心里苦涩至极,但李世民的忙他又不可能不帮。

所以,他只能硬着头皮上前一步,拱手道:“陛下,臣以为,事有轻重缓急之分,既然当下我大唐主要还是以战事为重,那么其他事情往后稍稍也不是不可以,至于皇陵停工之后带来的影响,臣愿意去平息。”

此言一出,李世民顿时露出满意的笑容。

“辅机能明白朕的初衷,可谓板臣矣。”

听着李世民夸赞长孙无忌,满朝文武顿时失声哑然。

既然长孙无忌主动担下了这个责任,他们也没什么好说的,反正陵墓又不是修建给他们用的。

长孙无忌脸上扯出一抹牵强的笑容,回道:“陛下赞誉了,臣也是为大唐着想。”

李世民满意地点点头,笑道:“那这事就这么决定了,诸卿以为,朕应该怎么封赏昭应县侯与褒国公,才能安定天下人心?”

李世民将话题拉回正轨,满朝文武也开始默默沉思起来。

大唐对吐谷浑之战,李靖所在的正面战场上虽说凶险异常,但他手上掌握着主力部队,后勤补给的物资也相当充沛。

松州的李让和沙洲的段志玄,他们手上可用的人手和资源少得可怜。

尽管他们俩名义上是防备吐蕃和西突厥。

但世人都清楚,他们所面临的危险,绝对不止是防备两国出兵那么简单。

他们不仅要依靠少量的人手,拖住两国对吐谷浑正面战场的援助,还要随时防备被李靖打得四处逃窜的吐谷浑溃兵。

因此,他们俩的压力,绝非一般的大。

李世民要封赏他们俩,也说得过去。

只是该怎么封赏,他们一时间也拿不定主意。

要说官职,现在他们身上的武职已经是独领一军的大将军。

要说爵位,一位国公,一位传国县侯,也到顶了,总不能国公升异姓王,传国侯升传国公吧?

那就只剩下以示恩宠的名义虚衔或勋衔。

但虚衔勋衔这种东西,低了显示不出他们的功绩,高了,就是在逼人自动退休荣养,似乎也不太合适。

满朝文武沉思半天,然后,果断开启了讨论大潮。

一时间,整个朝会现场,就好似一个巨大的菜市场。

刚开始只是文官在讨论,讨论着讨论着,一群看热闹不嫌事大的武将也加入了进去。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