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历史 > 初唐小闲人 > 第491章 诗里的长安

初唐小闲人 第491章 诗里的长安

作者:子率以正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2-12 00:09:46 来源:平板电子书

“这有何难?”

李让哈哈一笑,将桃花插在了方老五的脑壳上。

方老五摸着桃花,不由得嘿嘿一笑:“额觉得挺好看咧,恁娃子要写诗啊,写啥诗咧?”

听见李让轻松的语气,安修仁也来了兴趣,当即竖起了耳朵。

“想好了吗,想好了就快念!”

唐俭一边催促,一边令人准备好纸笔。

世人都知道,李让的诗词乃是一绝,他作诗的时候,最好准备好纸笔记录下来,方便日后欣赏。

听着唐俭的催促声,李让沉吟一瞬,笑着开口道:“诸位且听好!”

话音落下,所有人都一脸认真的竖起了耳朵。

“咳咳!”

李让清了清嗓子,缓缓念道:“竹外桃花三两支......”

这句诗一出,众人顿时精神一振。

这句诗,正合当下的意境。

李让自竹篱小院之外折下桃花,岂不就是竹外桃花三两支吗?

“后文,后文呢?”

唐俭也兴奋一俩,一边令身旁的书记官将这句话记录下来,一边催促着李让念下阙。

李让眼珠子一转,转头看向一旁波光粼粼的渭水,指着渭水之中正在嬉戏的野鸭念道:“春江水暖鸭先知。”

“竹外桃花三两支,春江水暖鸭先知。”

众人呢喃着重复了一遍这首诗的上半阙,顿时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

“好诗,好诗啊,下半阙呢?”

唐俭兴奋了,他只是随口让李让即兴赋诗,却是没想到李让一开口,就是千古绝句,而且是如此的应景。

桃花,野鸭,春江,这不就是他们眼前的景象嘛!

“后文嘛!”

李让故作沉吟一瞬,笑吟吟的看着河道边上一片芳绿。

“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

蒌蒿满地芦芽短,同样是眼前景。

蒌蒿,即蒿草的一种,河边到处都是,春天,更是芦苇抽新芽之时。

“好诗,好诗啊,哈哈哈哈,此诗,可传阅后世矣~”

唐俭忽然哈哈大笑起来,他着实没想到,一副眼前景,竟也能被李让写出花儿来。

“竹外桃花三两支,春江水暖鸭先知,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

安修仁喃喃重复了一遍,不由得应和道:“果真是难得的好诗,短短二十八个字,将关中之景尽数道出,难得的是只是一读,便让人身临其境,好诗!”

随着唐俭和安修仁出声称赞之后,队伍中人不管懂不懂诗词,也都尽皆开口称赞起来。

方老五更是咧嘴大笑道:“额不懂诗,不过二蛋这首诗,听起来好,念起来也好,那蒌蒿和芦苇都能写进诗里,咋能不好咧?”

这话一出,顿时引得众人哈哈大笑起来。

唐俭笑呵呵地开口道:“李小子,可还有?”

“有,当然有!”

说起诗词,李让也来了兴致。

尽管他的诗词都是抄袭而来的,但别人不知道啊,正好大家赶路烦闷得紧,倒不如再剽窃几首诗词,权当大家赶路时消疺解闷了。

唐俭笑呵呵地催促道:“既然有,还不速速道来!”

闻言,李让装模作样的环视一圈眼前的风景,笑呵呵地说道:“既然蒌蒿和芦苇能写进诗里,再写一些柳树如何?”

“柳树?”

众人一愣,看着河岸的垂柳,顿时齐声道:“就写柳树,就写柳树!”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三月春风似剪刀!”

“好!”

李让话音刚落,人群之中顿时爆发出阵阵叫好之声。

“好一个碧玉妆成!”

唐俭发自内心地夸赞了一句,急忙让书记官写下来。

“三月三日天气新,长安水边多丽人......”

“三阳开泰正承平,万物争春光......”

“高平四面开雄垒,三月风光初觉媚......”

李让抄得兴起,管他是诗圣杜甫还是苏轼,亦或者晏几道,只要应景的,全部抄,统统抄!

负责记录的书记官,手中的毛笔都快要写冒烟了,但他却是越写越兴奋,眼中的激动之色更是近乎化为实质。

李让这些诗词,每一首都足可传世。

他负责记录这些诗词,将来后人整理李让的诗词集,必定绕不开他。

再不济,也会在诗词集上用小字标注出来初版是由谁来整理。

这可是青史留名的好机会啊,他恨不得李让一口气吟诵个百八十首的,他随着名传后世,那是何等的荣耀。

“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

最终,李让用一首韩愈大儒的《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作为结尾。

因为,众人看见了长安的城墙。

这首诗,正合长安之景。

书记官手中拿着一沓宣旨,两眼放光,陡然听见李让的话音落下,不由得有些意犹未尽的咂摸一下嘴,问道:“还有吗?”

一听这话,众人纷纷从震惊之中回神。

唐俭笑骂道:“你以为写诗是买菜啊,就今日这十几首诗词,哪一首拿出去不能让杏林震动,便宜你个老狗了!”

书记官被唐俭骂了一句,却也不恼,反而是笑呵呵的继续书写起来。

这样的好诗词,当然是要多抄写几份作为备份,万一少了哪一首,那都是诗坛的损失。

李让不再念诗,而是笑吟吟地看着天际线上陡然出现的那座大城。

长安!

那是诗里的长安,也是大唐的长安,更是他们所有人的长安。

“回家了!”

“是啊,回家了!”

人群之中,响起了归心似箭的声音!

大唐人,哪有不念家的?

李让回过头,看着马车上的唐俭,不由得咧嘴一笑。

“唐伯伯,小子归心似箭,不如您先带着印信和兵符回长安去向陛下缴令?”

“啥?”

唐俭一愣,脸色瞬间黑了下来。

李让则是直接将怀中的兵符和印信掏出来,一股脑的塞进了安修仁的怀中。

而后趁着所有人都没有反应过来,对着队伍里的侯府亲卫大手一挥,大笑道:“弟兄们,跟我回家!”

李让一声令下,队伍里瞬间驶出一百多骑。

“回家!”

李让率先打马脱离队伍,绕过长安城,直奔远方的骊山轮廓而去。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