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历史 > 初唐小闲人 > 第66章 种地是一件苦事

初唐小闲人 第66章 种地是一件苦事

作者:子率以正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2-12 00:09:46 来源:平板电子书

农业,乃是大唐的立国之本。

尽管王丰已经看见了曲辕犁的效率,但严谨一点没坏处。

赵大伯喝住了前进的耕牛,将犁把让给王丰,笑道:“县尊要试犁,当然可以,这犁轻便,县尊只需扶着犁把别让犁倒下就行。”

王丰忙不迭的点点头,这个时代,犁地基本上算是全员都会的技能。

哪怕是皇帝陛下,春耕的时候也要罢朝祭奠农神后稷,而后亲自在犁上挂红,扶着犁头犁两条沟。

大唐的男耕女织,可不是说说而已,而是体现在方方面面。

所以犁地这种事情,自然也难不住王丰。

接过犁把,扬起挽鞭,王丰先是观察了一下另外几架犁,随后扬鞭抽打在老黄牛的屁股上,大喝道:“吒~”

老黄牛吃痛之下,吭哧吭哧拽着犁就顺着先前犁出来的划沟前进。

王丰手上的挽鞭子扬了花鞭,感受到自己几乎不用怎么用力犁便被黄牛拖拽着划去,顿时激动不已。

脸红脖子粗的大笑道:“哈哈哈哈,轻便,果真轻便啊。”

犁完一划,王丰将犁把交还给赵大伯,强压着内心的惊喜朝不远处从县衙跟过来的文吏招招手:“记录下来,此名为曲辕犁,犁头入土三十分,其效远甚直犁数倍,一人一犁一牛,三个时辰可翻地二十亩.......”

王丰的语速很快,文吏手中的笔都在颤抖。

记录好具体的数据之后,王丰大笑道:“哈哈哈,好宝贝,当真是好宝贝啊,若是此物能在大唐普及开来,大唐每年会少饿死多少人啊,这是天大的功德啊。”

一阵癫狂的大笑过后,王丰目光灼灼的看着李让道:“李监正,此物可有秘方,可否能让本官带走一架献与陛下?”

李让轻轻摇头:“不瞒县尊,此物构造简单,寻常匠人只需看过一眼便能复制出来,所以没什么秘方,图纸本官倒是可赠与县尊一份,只是这犁却不好让县尊带走,县尊也看见了,还有这么多地没有翻完呢,三日后县尊再派人来取可行?”

王丰冷静下来,沉吟道:“是本官思虑不周了,无妨,有图纸便可,有图纸便可!”

李让点点头,从怀中掏出一份皱巴巴的图纸递给王丰。

图纸就是前些日子给张家二叔看的那张,李让可没心思再去画一份新的。

王丰喘着粗气,像是接什么稀世珍宝一般从李让手中接过图纸,随即一脸严肃的保证道:“太平村的乡民淳朴,愿意无偿献出这等宝物,本官定在最短的时间之内让此物发挥应有的作用,以造福天下百姓。”

说完,收起图纸便恭恭敬敬的朝李让行了一个大礼。

王丰是官面上的人物,早在李让说这是太平村所造之新犁时,便明白李让不打算独占这个功劳。

但他必须行这一礼,无他,这是对天下农户都有所裨益之事,是大功德,李让受得起。

李让没躲,笑意吟吟的朝王丰拱手回礼道:“如此,便有劳县尊了。”

“如此,本官这便回县衙了。”

王丰没有多留,拿着图纸便急匆匆离去。

李让目送王丰打马而去,心中不由得对王丰这个父母官升起几分赞赏。

这个人或许有自己的小心思,但就凭他这个执行力,以及对待曲辕犁的态度,李让就愿意相信他是个能为百姓办实事的好官。

县衙的人来去匆匆,并未对忙得热火朝天的太平村乡民们造成什么影响。

二叔公慢悠悠的走到李让身边,问道:“二娃子,都办好了?”

“办好了二叔公,想来用不了多久,您就能看见关中八百里秦川之上的直犁全都变成了曲辕犁。”

李让对李世民有信心,关中连续三年经历了旱蝗灾害,再加上出兵征讨突厥。

民间早就苦不堪言。

议论李世民穷兵黩武的声音层出不穷。

世家门阀更是趁机将李世民贬得一无是处,说他弑兄杀弟逼父亲退位,这才引得上天震怒降下惩罚。

为此,李世民不得不在贞观二年被逼着下罪己诏,并当着文武百官的面生吃蝗虫来赎自己犯下的罪孽。

他就不信得到曲辕犁之后,李世民还能按捺得住。

以他的性子,不将曲辕犁捧成天降祥瑞才怪。

相应的,既然曲辕犁成了祥瑞,那制出祥瑞的太平村,也能从中分到些好处。

当然,这些算计李让不会和村子里的人说,他们太淳朴了,李让不希望那些奇奇怪怪的事情污染了这一方净土。

李让和老爷子聊天的功夫,天色渐渐黑了下来。

王婶带着几个婶娘来到地里送饭,几个掌犁的汉子便开始放牛。

放牛是乡间俚语,就是停止工作的意思,而不是字面意思上的放牛。

赵大伯和王叔,钱三叔几人来到几个老人聚集的地方,便一屁股坐在地上。

王叔朝二叔公道:“二伯,额们几个商量了一下,大牲口晚上犁不了地,但汉子们都还有力气,待会儿趁着月色再挖一点出来。”

二叔公看了她一眼,淡淡的说道:“恁是村长,恁做主就是,只要别误了三日后的收粮就好。”

“不会。”

王叔说了一声,便拿着黑乎乎的面团大口大口的吃了起来。

几个婶娘伺候着几个老人家喝完粥,便叫过来几个年轻人送老人家回村,顺便把大牲口喂了。

剩下的人吃完饭,还要继续劳作。

李让作为这一切的始作俑者,已经闲了一整天,晚上的劳作自然不可能再继续躲懒。

几大口啃完喇嗓子的糜子面馍馍之后,便扛起锄头开始挖地。

月色很好,乡民们即便是晚上干活,兴致依旧很高。

一直干到了月上中天时分,王叔才宣布放工。

放工两个字一出口,所有人便整齐的停下了手中的动作。

王叔大笑道:“不错不错,咱们今天开出来一百多亩地,都辛苦了,但是还要麻烦大家再辛苦两天,等这些地都种上庄稼,咱太平村今年也就有盼头了。”

王叔非常接地气的演讲顿时引得全村人共鸣,尽管脸上的疲态之色难掩,但是一想到这些土地上都种上粮食,心中便像是吃了蜜一样舒坦。

“行了,都回去歇了,明日早些下地。”

滑落,乡民们便三三两两的结伴一路说笑着朝村子里走去。

李让揉揉有些酸疼的肩膀,不由得苦笑了一声。

种地确实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夏天挖地本就不容易,尤其是近几日没有雨水,那锄头挖在地上硬邦邦的,非常吃力气,只是挖了一个多时辰,就震得臂膀上一点力气都没有。

看来自己还得再努力啊。

自动耕地机的原理是什么来着?

貌似要先造发动机!

嗯,发动机搞不来,还是先造蒸汽机。

不过密封蒸汽机的橡胶现在还在南美的大森林里,大唐也没有合适的替代品,难道自己还得先造一只船队出海?

妈的,穿越者真难!

李让的思维发散,不知不觉便走回了自己的小楼。

不过造船出海这件事情,却是在李让心里扎根了。

没法子,海外的好东西太多了。

现在位于安第斯山脉的的喀喀湖边的土著们已经驯服了土豆,成功实现了土豆的脱毒,栽培与育种。

处于玛雅文明边缘的印加人也驯服了玉米,正在捧着玉米棒子大口大口的啃着。

还有辣椒,红薯,橡胶,以及各种在大唐能够卖到天价的香料。

由不得李让不动心啊。

李让一边胡思乱想,一边烧水泡脚。

泡完脚之后,李让想着心心念念的土豆玉米辣椒进入了梦乡。

翌日,天色蒙蒙亮,李让便揉眼睛从床上爬了起来。

种地是件苦差事,但大家都在苦,他总不好一个人在家里躲懒。

打着哈欠烧水洗脸,换上一身干净的短衫,李让打着哈欠揉着眼睛扛着锄头走出房门,迎面忽然传来一句:“可是火器局李监正当面?”

李让被这突然出现在自己面前的人吓得脚下一个趔趄。

顿时怒目而视道:“谁啊!”

“呵呵,自我介绍一下,某家王素,此来,是想与李监正做个买卖!”

“王素?”

李让定睛看去,只见眼前之人身着素净的天青色宽衣大袍,脚下踩着木木屐,颌下长须打理得一丝不苟,整个人由内而外散发出一股出尘的气质。

身后跟着一辆一看就拉了许多重物的马车,两个小厮守在马车旁边,气质与眼前之人如出一辙。

同时,还有点面熟。

李让的目光有些无礼,但来人泰然自若,丝毫没有因为李让审视的目光感到半点不适。

“王素!”

李让摸着下巴沉思一阵,随即拱手回礼道:“见过王先生!”

王素眼角一挑,笑问道:“李监正读过书?”

“上过两年私塾。”

李让应了一声,随后笑问道:“在下见先生有些面善,不知王先生与工部王侍郎有何关联?”

王素道:“工部王侍郎,乃是舍弟。”

“哦!”

李让哦了一声,脸色便平淡下来:“不知王先生今日此来,想与在下做桩什么买卖?”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