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历史 > 初唐小闲人 > 第70章 实践出真知

初唐小闲人 第70章 实践出真知

作者:子率以正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2-12 00:09:46 来源:平板电子书

送走了李世民的老婆孩子团,房玄龄和长孙无忌等四位大佬也回过神来。

不出意外的话,李让献上的宝贝便和农事有关了。

但这个东西究竟对农事有着什么样的裨益,才能被李世民都看作宝贝?

搞清楚了宝贝和农事的关联,几位大佬的心中的好奇反而越加隆重了,恨不得当场就让李让赶紧给他们演示。

但李世民都没开口,他们也不好越俎代庖。

望着几个心腹脸上的好奇之色,李世民也不再耽搁。

朝宫人吩咐道:“去牵牛来!”

“牵牛?”

四人将目光看向两个宫人抬着的木头架子,皆是欲言又止的神情,不是展示宝贝的用处吗,怎么又要去牵牛?

难道这宝贝还需要牛才能催动?

话说,这玩意儿不会是犁吧?

一时间,几人心里都逐渐有了猜测。

但他们怎么看,这玩意儿也和犁相去甚远啊。

似是看透了几人的心思,李世民笑道:“此物名叫曲辕犁,乃是耕田所用。”

得到了李世民的亲口确认,几人不由得面露狐疑之色。

长孙无忌走到曲辕犁前,左摸摸右摸摸的研究了一番,面上的狐疑之色更浓。

“这是犁?”

“这么小,能好使吗?”

长孙无忌上手了,房玄龄和唐俭魏徵也不闲着,四人围绕着曲辕犁便展开了讨论。

房玄龄眯起眼睛露出一副权威专家的派头道:“这犁太小了点,分量也不够,只怕入土不深,且看起来不甚结实的模样,真能用来翻地?”

房玄龄的结论出口,顿时引得三位大佬赞同起来。

李世民笑眯眯的看着四人研究犁,也不出言解释。

他相信那骊县县令还没胆子骗他。

至于李让,则更是不会出言自讨没趣。

事实胜于雄辩,他说一万句,也不如让几人亲眼看看曲辕犁的实际效果。

如果曲辕犁不是出自他手,他也会觉得这曲辕犁不如直犁顶事儿,人家直犁体积摆在那里呢。

这曲辕犁看着就是两根木头架子,如果不说,谁能想到两根木头架子能用来耕地,还是深耕。

在几人的指指点点中,宫人很快牵着三头牛和一架直犁来到了田埂边上。

李世民朝李让努努嘴,示意他该干活了。

李让会意,从宫人手上接过枷担和犁便牵过来一头牛开始驾犁。

与此同时,两个宫人也也开始驾直犁。

房玄龄等人围绕在李世民身边,好奇的打量着李让的动作。

李世民笑道:“有对比才有高下,咱们群臣今日且看看,究竟是李家小子弄出来的犁好使,还是咱们用了几百年的犁更胜一筹。”

几人说话间,李让已经驾好了犁,转头看向李世民问道:“陛下,既然要比,可要规定时间?”

闻言,李世民点点头:“便以一炷香时间为限吧,朕倒要看看你这一头牛拉的犁,究竟能快到什么程度。”

李世民话音一落,便有宫人点燃了信香。

见两个宫人也架好了直犁,李让挽鞭抽打在老黄牛屁股上,拖着空犁朝另一边走去。

大约一亩半的地,三头牛,两架犁,很快就能搞定。

李让走到另一头站定,李世民清朗的声音响起:“开始吧!”

“吒~”

李让一鞭子抽在老黄牛屁股上,老黄牛便吭哧吭哧的闷着头朝前走。

架直犁的宫人也动了起来,手中的鞭子抽打在老黄牛背上发出清脆的声响。

甫一上阵,便高下立判。

无他,李让的犁已经到了终点,身后的犁沟又深又直,而直犁这边,才走到一半的路程。

尽管直犁的犁沟宽度足有曲辕犁的三倍宽,但别忘了,李让这边只有一头牛。

房玄龄,长孙无忌,唐俭,魏徵,四人面上露出震惊之色,随后不约而同的朝李让所在的方向走了过来,走着走着,忽然就变成了小跑。

长孙无忌来到李让身前,不由分说的将他挤到了一边:“李小子,让老夫来试试!”

房玄龄则是不顾形象的蹲在犁沟边上,双手不停的扒拉犁沟里的土块,扒拉着扒拉着,整张脸都激动得胀红起来。

“小小一架犁,竟能入土如此之深,尺子,快去拿尺子!”

房玄龄忽然大喊出声,急忙吩咐田埂边上的宫人去取尺子。

唐俭和魏徵也是一脸凝重之色的来到房玄龄身旁蹲下,感慨道:“果真是一件宝贝,好宝贝啊。”

李世民慢条斯理的走过来,面上是一片风轻云淡之色,但紧紧握住的拳头表明,他的内心并不像他的脸色那么平静。

宫人不敢怠慢,急忙寻来尺子递给房玄龄。

房玄龄接过尺子便放入了犁沟之中,双手都因为激动的情绪颤抖起来。

“沟深一尺余三分,一尺余三分!”

唐尺一尺二十三分,一尺余三分便是二十六厘米。

房玄龄倏地的起身,面露狂热之色,大笑道:“一尺余三分,深耕,从此我大唐的土地皆能深耕了,哈哈哈,天佑大唐,天佑我大唐啊。”

此言一出,众人神色尽皆动容起来。

深耕,没人比他们更明白深耕两个字的含义。

那代表着粮种可以从土地里汲取更多的养分,粮食的养分越足,出产率越高。

深耕就代表着粮食增产,粮食增产便意味着大唐能够养活更多的人口。

人口的多寡,乃是盛世的基石。

换言之,有了这一把犁,将能大大缩短盛世来临的年限。

想到这里,李世民也绷不住了,上挤开正准备实践出真知的长孙无忌,握住犁把沉声道:“朕...朕来试一试.”

李让刚刚给长孙无忌讲完操作曲辕犁的注意事项,犁把便落入了李世民手里,无奈,李让只好接着给李世民重复了一遍。

李让也不确定李世民听进去没有,反正该讲的他都讲了,便顺势退到一边。

四位大佬也是急忙退开,准备等陛下上手完毕就上去试验一下李让的新发明。

“哟嗬~”

李世民调转了犁头,将犁深深的插进地里,只觉得他都没怎么用力,老黄牛便像是吃了牛鞭一样吭哧吭哧地朝前走去。

很快,一条笔直的犁沟覆盖了上一条。

李世民顿时兴奋起来,调转牛头便停不下来了。

一炷香的时间不知不觉过去,李世民擦擦额头上的汗水,回头一看这才发现土地已经翻出来一大半。

反观直犁那边,尽管两个宫人已经用尽了全力,翻出来的土地却是不足李世民翻出来的三分之二。

“时间到!”

守在信香前的宫人叫停了两人,李世民对比了一下两边的土地的深度之后,整个人顿时不顾形象的大笑起来。

“好宝贝,当真是好宝贝,有此宝物,何愁我大唐不兴啊。”

可惜,这个时候几位大佬已经在争抢着犁头的掌控权,没有人附和他。

李让见状,不由得替李世民感到尴尬。

便自告奋勇的上前担当了捧哏的角色,拱手道:“陛下说得对!”

李世民止住大笑,转头看向曲辕犁所在。

长孙无忌毕竟年轻,能争到掌控权也不奇怪。

只见长孙无忌非常豪迈的扬起鞭子,一边试犁一边大笑。

没抢过他的几个大佬则是一脸幽怨之色,只希望长孙无忌给他们留点地,也好试验一下新发明的威力。

这一亩半的地本就不多,李世民一个人就犁了大半。

所以长孙无忌掉头回来时,几人不出意外的又抢了起来。

最终的结果便是,几人都体验了一遍,顺便将这块地也给翻了一遍。

体验完毕,几人回到了甘露殿。

几人按照去之时的位置坐下,但此刻却没有人再觉得李让坐的位置有什么不妥。

反倒是一脸慈爱的看着李让目不转睛,像是在看什么稀世珍宝。

可不就是稀世珍宝嘛。

自从李让在军中崭露头角开始,大唐不仅没了缺盐之危,还多了一种威力巨大的武器,现在更是献上曲辕犁。

如果说制盐和献上火药秘方还和他们没关系,甚至在某些方面还会损害他们的利益。

那么曲辕犁则是对所有人都有好处。

一旦盛世来临,他们这些人都将光耀千古,他们这些人求什么,不就是家族兴旺名留青史吗。

有了曲辕犁,他们名留青史便有望了,怎能让他们不激动。

连带着献上曲辕犁的李让都是怎么看怎么顺眼。

“来人,设宴!”

李世民觉得,此刻必须要有酒才能释放出他心中多日以来的压抑情绪。

这几年他的日子过得可谓憋屈,自从登上帝位以来,世家门阀对他的口诛笔伐就从来没有停过。

那些口诛笔伐,一半是私怨,毕竟李二掀桌子,让他们在李建成和李渊身上的投资打了水漂,确实逗人恨。

但也有一半是出于公义。

大家嫡长子继承制玩得好好的,三纲五常也是大家一块儿维护的。

李二突然跳出来搞破坏,很容易教坏天下人。

但现在有了曲辕犁,有了这种近乎于神器一般的东西,李世民便能狠狠的反击一波。

你们不是说我无德吗,偏偏在我手上出现了这等农事利器,就问你们气不气,脸疼不疼?

终于能扬眉吐气,他怎能不高兴。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