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历史 > 初唐小闲人 > 第72章 大悲与大喜

初唐小闲人 第72章 大悲与大喜

作者:子率以正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2-12 00:09:46 来源:平板电子书

李白是个失意人,李让觉得自己也是个失意人。

而且大家都姓李,借用一首饯别诗简直合情合理。

没法子,李让也想自己写,但是憋了半天真憋不出来。

情绪又急需宣泄,正好这句举杯消愁愁更愁应景,那就没什么好说的了。

抄了抄了。

但李让没注意到,他发完牢骚之后,大殿中的音乐便停了下来,疯狂舞动的几人忽然醉意尽消。

脸上同时露出了一副见鬼的表情。

李让越想越闷,越想心里越苦,试问一个沉浸在自己内心之中的人怎么可能会再关注外界的环境呢?

所以李让不仅没注意到大殿之中主人的异样,反而继续拍开酒坛子畅饮起来。

“吨吨吨~”

“嗝~”

连干三坛子美酒,李让也终于承受不住酒意,打了个酒嗝之后便一头栽进了盘子里。

李让醉过去半晌,李世民和长孙无忌等人才回过神来。

五人面面相觑,都在彼此的眼中看见了浓浓的惊讶之色。

片刻后,长孙无忌沉吟道:“诗是好诗,就是用在今日这个场合不太应景。”

李世民微微颔首表示赞同。

房玄龄和魏徵对视一眼后,急忙行动起来,一人去找纸,一人去找笔。

魏徵满脸激动道:“房相,你念,我记。”

房玄龄点点头:“弃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举杯消愁愁更愁,抽刀断水水更流,点睛之笔,简直就是点睛之笔,快快快,记下来记下来......”

因为李让的一句牢骚,君臣四人顿时动容起来。

唯有唐俭没什么动作,早在回程途经黄河边时,他便已经领教过李让的诗词。

那句“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

如今思来,依旧令他回味无穷。

所以听见李让口中再出佳句,他反倒不觉得奇怪。

魏徵写好所有内容,激动的捧起纸张,大笑道:“当真是上上乘的佳作,尽管是宣泄愁绪,依旧不失豪迈之于大气。”

魏徵刚刚开口,李世民便不动声色的从他手上接过纸张道:“此诗虽好,却不甚应景,玄成莫要为此多费心神。”

说完,便顺手将纸递给一旁随侍的宫人淡淡的吩咐道:“裱起来,挂到朕的书房。”

魏徵有些呆滞的看着李世民这一套行云流水的动作。

望着上一秒还在自己手里的纸张下一秒便被宫人捧着走出大殿,张了张嘴想要说些什么。

但最终还是什么也没说,只是看着李世民的目光幽怨起来。

房玄龄拍拍魏徵的肩膀,大笑道:“哈哈哈哈,玄成勿恼,勿恼,待某家再为你诵念一遍。”

就在这满殿君臣一片和谐的讨论着李让剽窃的牢骚诗之时,大殿的大门忽然被人用力的推开。

“陛下,陛下,不好啦!”

连滚带爬的不速之客正是常德。

李世民和四位大佬一愣,尽皆朝常德投去不悦的目光。

李世民瞪了他一眼:“朕好得很,毛毛躁躁的成何体统,发生什么事了?”

常德一脸悲切的跪在李世民面前:“陛下,蔡国公府发来讣告,尚书右仆射,蔡公克明,逝世了!”

“什么?”

李世民不以为意的表情在听完常德的禀报之后,呼吸忽然就粗重起来。

旋即一脚踹在常德的肩膀上,暴怒道:“狗奴才,胆敢消遣朕。”

常德被李世民一脚踹出去老远,但仍忍痛辩解道:“陛下,是真的,前来报丧的杜二郎此刻就在大殿之外。”

李世民闻言,只觉得眼前一黑,整颗心便被侵袭而来的悲痛包裹。

“克明,克明啊~”

李世民一手捂着心口,悲痛的大喊了两声,一双虎目刹那间变红,豆大的泪滴滚落。

突如其来的变故不止震惊了李世民,也震惊了大殿之中的几位忠臣。

闻此噩耗,房玄龄瞪大了眼睛,难以置信道:“怎么会,克明怎么会,明明老夫昨日才去看过他。”

满殿之中,房玄龄与杜如晦关系最好。

两人合作了几十年,一同辅助李世民打下大唐大半的基业,又一手策划了玄武门之变,助李世民登上了帝位,平日里更是互相引为知己。

此刻骤然听闻杜如晦去世的消息,房玄龄只觉得呼吸都有些困难起来,心里面更是空落落的。

整个人都有种六神无主的感觉,一时间竟不知该是悲伤还是缅怀。

“不可能的,老夫昨日才去见过克明,他的精神很好。”

“不可能的,克明怎么会死?”

“这不可能!”

说着说着,房玄龄的声音忽然颤抖起来,随后踉踉跄跄的跑出了大殿,连李世民都不顾了。

长孙无忌,魏徵,唐俭三人也是一脸悲切之色。

房玄龄跑了,李世民陷入了悲伤之中,三人也是被这个消息打了个措手不及。

大殿之中欢庆的氛围陡然被悲伤所取代。

就连大殿中伺候的宫人,也不免被悲痛的气氛所感染,下意识的将头低得只能看见脚尖。

唯有一人例外,便是将脸埋在盘子里呼呼大睡的李让。

片刻之后,长孙无忌一脸沉痛的看向常德,吩咐道:“先召杜二郎觐见吧。”

常德转身出门,三人便围到李世民身边开始劝慰起来。

长孙无忌搀扶着李世民,低声道:“陛下,克明去世,臣这心里也不好受,但现在不是悲伤的时候,如何安排克明的后事才是当务之急。”

唐俭走到一边搀着李世民的另一条手臂,顺着长孙无忌的话劝慰道:“是啊陛下,还请保重身体,勿要太过伤怀。”

就连平日里最为正经的魏徵,此刻也不由得出言劝慰道:“陛下,斯人已逝,当下最要紧的是陛下振作起来,为克明处理身后事,如此,克明九泉之下才能瞑目啊。”

李世民面容呆滞的站在原地,任凭三人怎么安慰,只是一言不发的掉着眼泪。

三人无奈的对视一眼,只好将李世民拖到主位上坐下。

片刻之后,一身孝衣的杜如晦次子杜荷面容悲切的走进大殿,来到李世民身前跪下,泣声道:“陛下,家父于今日申时一刻在家中病逝,臣特来向陛下...报...丧!”

杜荷报完丧,整个人便伏在地上嚎啕大哭起来。

李世民呆滞的表情此刻终于有了变化,他茫然的看了一眼伏地痛哭的杜荷。

忽然似泣似吟道:“朕,痛失一臂啊,痛煞吾也!!!”

眼见李世民因为悲伤已经丧失了判断能力,长孙无忌只好暂时出手掌控局面。

先是亲自扶起杜荷吩咐道:“杜家二郎,你且先回家中筹办尔父丧事,老夫与诸位同僚随后就到。”

打发走了嚎啕大哭的杜荷,长孙无忌唤来两个宫人吩咐道:“将李监正暂时送去东宫下榻,再请太子殿下来御前一趟。”

安排好李让,长孙无忌和唐俭,魏徵三人才又开始轻声细语的安慰着痛哭流涕的李世民。

......

......

朱雀大街的街头上挂起了巨大的白色招魂幡。

位于朱雀大街中段的蔡国公府上此刻已是一片白色的海洋。

在杜如晦家眷震天的哭喊声中,灵堂正在有条不紊的搭建着。

房玄龄不顾形象的跑出太极宫,跑出皇城,顺着朱雀大街朝着蔡国公府邸所在跑去。

跑着跑着,梁冠落在了大街上,跑着跑着,头纱也被树枝勾走。

靴子跑脱了,笏板跑丢了,袖子覆在了脸上。

但房玄龄已经顾不得形象了,只是披头散发的朝蔡国公府跑去。

跑着跑着,眼泪像断了线的风筝一般滚滚而落。

终于,蔡国公府近在眼前。

房玄龄怔怔的看着大门上的白幡与大钱,心中依旧不敢相信自己的老搭档就这么死了。

杜如晦的长子杜构一脸哀痛站在门口迎接前来吊唁的宾客,一眼便看见了宛如乞丐一般站在门口发呆的房玄龄。

“房相。”

杜构上前几步,轻轻的喊了一声。

房玄龄回过神来,已是泪眼朦胧。

“克明,克明啊,吾来晚了。”

房玄龄没有理会杜构,而是失魂落魄的跑进了国公府,一口气跑到了搭建到一半的灵堂里。

杜如晦的尸体还未入殓,但此刻已经换上了寿衣,静静的躺在棺材的盖板之上。

一群上了年纪的老人正在有条不紊的整理棺椁,看见房玄龄来了,也不理会。

杜如晦出自京兆杜氏,这些老人都是族中的族老,得到了杜荷的报丧之后,特意赶来给杜如晦处理后事的。

房玄龄一步一步的朝杜如晦的遗体走去,跪在遗体前方的家眷们见状,不由得下意识的放缓了哭声。

走到近前,看着已经被杜氏族老们整理好的遗体。

房玄龄不由得回想起来二人过往的种种。

两人同为秦王府十八学士之一,平日里最是相得。

不管什么事情,两人总能想到一块儿去,像是心有灵犀一般。

他们共同策划了玄武门之变,一手将李世民推向皇位,一同制定了大唐未来几十年的政治方向。

他们一同读书,一同修史,相交宛如知己。

回想过往种种,再想到盛世将来,老友却与自己天人永隔,再不能得见盛世之晖芒。

不由得悲从中来,伏在杜如晦的遗体上嚎啕大哭。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