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历史 > 大梁豪商 > 第二百六十四章 撒网捕捞

大梁豪商 第二百六十四章 撒网捕捞

作者:雪中红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2-12 00:17:19 来源:平板电子书

“小姑娘年轻有活力,身子没什么大碍,但万万不可再受半点寒凉,保暖静养三个月,即可恢复如初。”

大夫的话,给了宋澈一颗定心丸。

姜云天查封了回春楼,经一盘问,发现好些姑娘都是被陈三卖过来,被老鸨逼良为娼。

贩卖人口者罪大恶极。

当即全城搜捕陈三。

可令人意外却又不意外的是,当天晚上便有人在城外雪地里发现一具被割喉的男尸,经人一辨,他就是人贩子陈三。

这无疑是马家在卸磨杀驴。可可遭到绑架,也可视为马家的报复。

为杜绝此事再次发生,军营又多了一条禁令,在非特殊情况下严禁士卒单独外出。

马家虽不敢明着杀人,却可凭自身势力,背地里下黑手。

明刀易躲,暗箭难防。

时年十一月二十一,距马太公大寿还有六天。

宁叶红也带着情报再次来到军营,据悉:

被“倭寇”灭门的两家人,一家姓王,一家姓孔,正如宋澈所料,两家人中都有出海淘金的汉子,一个叫王七,一个叫孔四;

此二人都算是家里顶梁柱,为改变贫穷,为一夜暴富,时常结伴出海捞金。

据王、孔两家的外戚说,王七与孔四去年便离了家,从那之后便消失得无影无踪,连家人都觉得他们已死在海外;

然令人意外的是,他们竟在这月中旬回到了家中。

要知从去年七月至今,倭患日益严重,朝廷发布海禁,海岸线全部封锁,他们竟能从海外归来,还带着不少金沙?

要么他们是倭寇,要么他们死里逃生。

除王七与孔四外,还有个叫彭三的也经常与他们一起出海,这三人关系非常要好,早年以出远海捕鱼为生,后来发现海外有金沙,才放弃渔业干起了淘金。

若王七与孔四都回来了,彭三十有**也一样。

彭三家住泰州东和县,家中仅有一老母,本月中便举家搬迁,连行李都没带,更像是在逃难。

老妇不可能自己走,定是她儿子彭三回来,察觉到了危险,才匆忙带着她离开。

王、孔、彭必定是知晓了什么秘密,才会遭到封口灭门,且这件事定与倭寇与金子有着莫大的联系。

找到彭三,或许便可解开所有疑团。

如今为了防止倭寇伪装成平民流窜,各州地间都设有严密关卡,若无路引文牒,轻则驱逐,重则抓捕。

彭三连行李都没带便出逃,路引凭证八成是没有,他大可能还在泰州。

彭三知道自己怀揣秘密,便绝不可能去投奔亲戚,可带着老母亲他又能去哪儿?又该如何躲避灭口追杀?

宋澈也许可以满足他。

第二天,宋澈便以泰州军名义,发布了一则告示:

将在军营中额外划分一片区域,唤作“流民营”,专门安置泰州无家可归的流民,提供帐篷与食物,不需要路引文牒,只需提供姓名与住址即可;

有吃的,有喝的,有穿的,有住的,还能得到军队的保护,彭三你来不来?即便你不来,你也该带着老母亲来吧?

果不其然,告示发出头一天,便有无数流民,拖家带口前来入住。

宋澈嘱咐登记的士卒,特地留意,一个三十岁左右的单身汉子,身高七尺,皮肤黝黑,带着个六旬老母,至于姓名与地址,彭三很有可能谎报。

淮南的安抚政策逐渐实施,来流民营的流民多数是暂住,由军队负责管理,州衙安排转送。

比方说某个乡镇已彻底解决倭患,便由州衙派人将此地流民护送回去,

流民营开设三日,收纳了近一千人,按照军队的规格为他们搭起帐篷,睡的是通铺,吃的是大锅饭,要说福利多好,那肯定好不到哪儿去,毕竟泰州本身便不富裕,但至少不用风餐露宿,忍饥挨饿。

“军师,今日来了一对母子,与您所要找的人条件相符,可男人叫谢三,住在南边的庆元镇。”

士卒入帐来告。

撒网捕捞上货了。

“将他请来吧。”

宋澈特意强调:“记住,是‘请’,不是抓,莫要太招摇。”

士卒应是离去。

很快,一个七尺般高的黑汉子被带入军帐。

常年在海外谋生,皮肤自然黝黑。

谢三神色显然有些不太自在,以试探性口吻:“不知军师找我何事?”

宋澈先问:“听说你是庆元镇的人?”

谢三愣了愣,点点头:“小人正是。”

宋澈呵呵笑道:“那咱俩是老乡了,我祖屋也在庆元镇,自打入了仕途,却已有好久没回乡里了。”

谢三只是赔笑。

“坐啊老乡。”宋澈指了指坐椅。

谢三却道:“草民位卑,不敢与军师平坐。”

宋澈摆了摆手,“哎,你别客气嘛,老乡见老乡,眼睛泪汪汪,我只与你拉几句家常,你莫要想多了。”

谢三入座,正襟危坐。

见谢三如此模样,宋澈已然心中有数,他又以平常语气问:“对了,我记得镇口有一棵千年槐树,如今生长得可好啊?”

谢三想也未想便点了点头:“好,生长得可好了,那可是庆元镇的古树,能不好嘛。”

“老乡真的姓谢?可我记得庆元镇并没姓谢的人家。”宋澈透露出一丝怀疑。

谢三脸色大变,支吾了半天才,终于想到了合适的理由:“军师您太久没回去了,许是您记错了……”

“嗯……的确如此,百年沧海桑田,十年换了人间,”宋澈抿了抿嘴唇,直勾勾盯着谢三又问:

“可槐树生长千年不倒,我怎不知有这回事?”

“唰!”

谢三从椅子上窜起。

宋澈以犀利的目光盯着谢三:“我不是庆元镇的人,你也不是,你甚至不叫谢三,而叫做彭三,家住东和县,你母亲才姓谢,对么?”

谢三一言不发,紧张的神情,额间的汗水,已然给出了答案。

“这座流民营,便是为了找你所建,你不用害怕,我不是倭寇。”

宋澈从袖中取出个麻布小袋子,当着谢三的面将里头的金沙,“哗啦啦”全倒在案桌上,问道:

“来,跟我说说它的事。”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