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历史 > 大梁豪商 > 第三百七十五章 天下才子尽低眉

大梁豪商 第三百七十五章 天下才子尽低眉

作者:雪中红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2-12 00:17:19 来源:平板电子书

四月二十三,白鹤楼重开,恰逢鄂州知府张阁五十岁寿辰,大摆筵席于楼台,邀两湖文人雅士,权贵巨贾,共聚名楼采风赏景。

喜来人众优伶,清早便来到舞台后,只待众宾齐聚,开锣擂鼓登台。

江畔堤坝,人山人海,尽是前来观赏表演的鄂州城百姓。

宋澈懒觉才睡醒,赶到白鹤楼前时,好位置已被人占去,人实在太多太多了。

“根本就看不到嘛。”

沈文君踮着脚尖,昂起脑袋,欲将戏台子看个穿,可无奈身高实在有限,看到的只能是一颗颗人头。其她两位小郎君也好不到哪儿去。

在当代宋澈还是蛮高的,他可以看得一清二楚。

“宋澈!”

“干啥?”

“我们看不到!”

“谁叫你们要睡懒觉的,人家天不亮便搬着小板凳,果子,茶点来占位了,咱总不能去插队。”

“我们想去那儿看戏!”

沈文君指着白鹤楼信誓旦旦。

宋澈耸了耸肩膀,无奈道:“我们又不是贵宾,没有贺帖上不去的。”

三个小郎君,瞪着渴望大眼睛,全方位对宋澈进行精神攻击。

矜持不过片刻,宋澈便败下阵来。

那当然,想当然,他宋澈岂能待在堤坝上看戏,非得去那白鹤楼,当一回座上之宾!

“走,咱想个法子,登白鹤楼去!”

……

白鹤楼前,有衙役看守,又见几个衙门里的文职,做着迎宾收礼的勾当。

“哟,张员外,您远道而来,请楼上坐……”

“刘大人,忙里抽空,感谢赏光!”

“郑先生,您来得正好,此名楼重修,正缺一首名诗,一篇名赋正其气魄,到时酒酣,您可得提笔啊!”

往来无白丁,皆是权贵人。

宋澈他们来到楼前,穿着打扮是贵人,偏偏缺了张贺贴。

“几位面生,您们是?”迎宾的老儒生笑脸问道。

沈文君有礼道:“老先生,我们是江南来的商旅,恰巧路过鄂州城,正逢双喜临门,便想——”

“原来是过路的啊。”

老儒生当即没了笑脸,抬手指着楼外:“那边到处都是酒馆茶摊,你们自己去挑个位置即可,白鹤楼上的宴席有限,恕不招待。”

沈文君当即摸出两锭银子,笑道:“我们随礼如何?”

老儒生轻哼,看都不看一眼,“这可不是随不随礼的事,有些地方不是有钱便能上去的。”

“切!有什么了不起的,这白鹤楼又不是你家大人私有之物,登州的蓬莱阁,杭州的临江阁,运城的燕雀楼,这些名楼都可免费让人游赏,且明文规定,楼阁不允私用,你们竟在这儿摆席会客,依我看啊,庆祝名楼重开是假,贺寿收钱是真!”

林女侠毕竟是跟过王爷之人,这话怼得没有一点儿毛病。

请戏班子庆祝白鹤楼重开,花的是公家的钱;当官儿的五十大寿,收的私家的钱。

拿公家的钱、借公家的名义,来干私家的事儿,这是当官的惯用伎俩。

许是被说中了,老儒老脸通红,指着林玥语无伦次:“你你你……你口无遮拦,来人呐,给我将这些卑商叉走!”

“且慢。”

宋澈笑着拘礼:“师爷勿要生气,我这位兄弟,一向心直口快。我们虽是过路的商旅,却是带着厚礼来的,这份礼物,再多钱财也不可估量。”

老儒生上下打量了一番宋澈,却不信:“你真当我老眼昏花么?你们分明是打着空手来的。”

“既不是世俗银钱,自然不用提在手上,”宋澈笑道:“方才听师爷说,差一篇名诗为白鹤楼注入魂魄,在下不才,恰好有一首诗,可胜此任。”

“你?哈哈哈……”

老儒生不屑大笑:“你一个贩夫走卒的,算盘子儿拨得响我还信,你也会作诗?”

宋澈傲然一笑,高声道:“我这首诗一出,千篇万律无韵色,天下才子尽低眉!”

“好狂傲的口气!”

先前那位“陈先生”,应是本地大才名士,他折了回来,轻蔑望着宋澈:“俗世俗人俗话俗事,说的便是你这类人。”

那老儒生来搭腔:“这位陈三桥,陈先生可是鄂州第一名士,你敢在他面前自称天下第一,简直是鸭子拉马车,蜉蝣撼大树,不自量力!”

宋澈淡淡一句:“是真是假,笔墨伺候,可见真章。”

“好!那就拿笔来!我倒要看看,你有何本事!”

陈三桥振臂招呼,老儒生将笔墨端来,好些儒士宾客都聚拢过来看热闹。

宋澈与沈文君使了个眼色,由于他毛笔字写得实在糟糕,因此作诗都由夫人代笔。

沈文君会意,折袖执笔点墨,走到白鹤楼墙边。

“哎哎哎,你们干嘛呢,这墙才刚刚漆好,怎能将它糟蹋了?”老儒生欲来阻止。

沈文君却道:“你急什么?出自我兄弟之口的诗句,还从未有过不好的,他的诗能题在这面墙上,是整座白鹤楼之幸,亦是整个鄂州之幸!”

宋澈不再多废话,一字一句念叨:

“白日依山尽,长江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这首《登鹳雀楼》虽描写的是黄河奔流之景,但长江与黄河终会入海,魔改两个字无伤大雅。

王之涣先生的这首诗,被后世誉为“五言绝句之最”,谁能打?还有谁!

此诗一出,众生皆叹,就连那高傲的陈三桥,也不禁低眉念叨赏析。

“如何,这首诗,够不够登楼入席?”沈文君将笔递给老儒生。

老儒生合拢下巴,尽管难以置信,可好诗就是好诗,说它是白鹤楼之幸,一点儿也不夸张。

“够了,够了,原来……原来是江南来的大才啊?方才是老生眼拙,几位贵客楼上请。”

老儒生将宋澈等人恭敬迎入白鹤楼,又赶忙招呼下人:

“快!快将此诗临摹拓写一份送去给张大人,咱白鹤楼今日得此诗,必定会千古不朽!”

若岳阳楼没有范仲淹的《岳阳楼记》,若滕王阁没有王勃的《滕王阁序》,绝对不会美名传四海。

鬼斧神工打造的是躯体,诗词歌赋注入的是灵魂!

不论造物,干事,做人,行文,都要有灵魂!

才能永恒!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