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历史 > 大梁豪商 > 第六百六十六章 潇湘书院

大梁豪商 第六百六十六章 潇湘书院

作者:雪中红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2-12 00:17:19 来源:平板电子书

没羞没躁的日子,过得相当之快。

时间一晃便来到了三月初。

刘心楠当真辞去官职,来到杭州搞教育事业。

宋澈也兑现自己的承诺,花重金在城北买了栋大宅,以此为基础进行翻修,与此同时,大力宣传女子学院之事,号召江南各界有志向的适龄女子相应入学。

关于教育方向,宋澈将当代“君子六艺”与现代“德智体美劳”相结合并进行全面发展,大力改革“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这一诟病思想,让所有入学的女子都意识到,读书并非为了高人一等,而是升华自己的品德。

关于师资这一方面,刘心楠乃登科探花郎,有绝对的资格扛起教育大旗,南宫月等女眷,个个都是才女出身,教书育人肯定不在话下。

关于学生这一方面,由于女子教育才刚发萌芽,面对社会招生的对象通常为八至十四岁的少女。

当代有规定,十四岁以上的学子,想要继续深造,便会进入“太学”阶段,太学是高等教育,并非民间所能操办,须经过朝廷同意。

廖恒是明君,贺秋是贤相,只要女校能试点成功,让他们同意创办女子太学应该不是难事儿。

当然了,在对女子诸多约束的封建时代,想要开创这样一间女校是相当不容易的。

但任何事都是“从零到一,从无到有”,只要新思想得以启蒙,相信终有一日,桃李芬芳会盈满天下。

四月初三,经过一个多月的准备,女校终于挂牌开张。

潇湘书院,是它的名字。

这一日,以刘心楠为首的女老师们,半挽发髻,头及玉冠,身着儒袍长衫,优雅从容,阴柔严谨,齐聚于书院门口,接待报名入学的女学生。

“宋大哥,你们快点儿,就等你这位‘校董’来揭匾呢。”

宋澈还未踏出马车,刘心楠便迫不及待迎了上来。

“抱歉抱歉,今日红绿灯路口发生了故障,导致有些堵车,所以来晚了。”

宋澈笑着,与沈文君她们一同下了马车。

那就揭匾,正式开业!

“噼里啪啦……”

鞭炮齐鸣,锣鼓喧天。

百姓们纷纷凑上来瞧热闹。

“宋老板,您又要开新店啦?这回有什么福利哟?”

似乎在杭州老百姓的眼中,宋澈便是这么个“喜欢给家人们谋福利”的人。

“哎,各位乡亲父老,我都在城外布告栏上挂榜一个月了,今日不是店铺开张,而是书院开学!”宋澈指着身后“潇湘书院”四个大字。

“哦?啊!原来这四个字是书院的意思啊,我还以为是什么店铺呢。”

“那跟咱们没关系了,咱这些穷老百姓可读不起书,散了散了……”

纵使杭州是江南最富饶的城市,可文盲率还是高达了九成,绝大多数家庭对读书念字压根儿便没有概念。

“各位老乡先莫忙着走,我们这间书院学费很便宜的,一个月只需三两银子,一学年只需二十两,只要您的孩子报名入学,食宿,学费,书本,都涵盖在这费用里头。”

作为书院院长的刘心楠,赶忙留住这来之不易的客流,她又趁热打铁拍了拍手。

南宫月推着一块黑板,公示于众并指着上头写好的纲要介绍道:

“大家请看,这便是我们潇湘书院的课程,思想品德,礼制仪态,声乐歌舞,骑马射箭,书法丹青,计数算数……原本这些课程,只有大臣贵族才能学习,而今我们面向广大平民老百姓,只要您愿意将孩子送到我们书院,我们保证她毕业后将脱胎换骨!”

“还有,”

宋澈站出来说道:“若你们家庭实在困难,交不起学杂费,天下钱庄新推出了一种‘助学贷款’的项目,可以资助孩子到完成学业,待他们毕业后,有能力赚钱了,再慢慢偿还。”

几番阐述下来,刚流失的客流又回暖了过来,然而却又听人问道:

“哎,你们在公告栏上的榜文我看了,说你们这学院只招收女学生是吧?这女人就算会读书写字,骑马射箭有什么用啊?”

“对啊,与其学这些,还不如学刺绣织布,手巧了还能贴补家用呢。”

“这几岁孩童多认识几个字倒无所谓,可姑娘大了,还在外抛头露面,岂不是有伤风化么?”

开始了,开始了,重男轻女的观念开始发酵了。

这时,沈文君站出来说道:“方才听有人说,读书写字不如刺绣织布,我想在这件事上没有人比我这个云水坊的老板娘更有发言权了吧?

那么我告诉大家,若你家的女儿只会织布绣花,我会将她招入绣织坊做女红,她若够勤快,一个月能赚十五到三十两工钱;

若你女儿不但会织布绣花,还懂得写字算账,我会将她升作坊间的管事,一个月能拿到五十两工钱;

若你女儿不但会织绣,还会写字算账,还懂得礼仪教义与人情世故,我会将她升任为店长,一个月最低工钱便是八十两,外加店铺抽成与分红,一年绝不会低于三千两;

没读书的普通工人,在我家作坊里只能拿二十两工钱,多读书的掌柜,在我家作坊里能拿三千两,差别待遇如何,大家自行斟酌。”

“关于先前有人说,女子不宜抛头露面之事,刘某实在不敢苟同!”

刘心楠接过话茬子,大声与众人道:“不瞒各位,我虽是女儿身,却是天元初年的登科探花,曾进过朝堂大殿,还就任过宁国知府,敢问这算不算抛头露面?

再者,本院为女子学院,顾名思义学生还是老师都是女子,那有伤风化之言又从何而来呢?”

经沈文君与刘心楠这一番陈述,许多来了民智的都觉得有理,至于那些食古不化的,也不必再去多强求,这一类人即便子女读了书,也不会有太大的改变。

“各位乡亲父老,本次潇湘书院只招学生三百名,条件为八至十四岁的女子,杭州本地的优先……若有意让女儿读书的,请到我右手边报名登记。”刘心楠招呼道。

人群中零零碎碎走出十来人报名,更多的是举棋不定,毕竟女子读书是从未有过的先例。

“算了算了,要是让儿子读书我还愿意,我家那妮子啊,明年便十三岁了,都该寻觅夫家了。”

“是啊,女人这辈子,干得好不如嫁得好……”

渐渐,围观的都散了去。

刘心楠将花名册反复数了三遍,叹气道:“偌大的杭州城,却只有三十六个人报名,这书院还怎么开啊?壮志未酬,出师不利啊!”

“这才头一次,没准儿……他们是回家征求女儿的意见了呢,过几天想通了,便来报名了。”南宫月说到最后,也不自信轻叹起来。

父母之命,媒妁之言,连父母都不同意,女儿还敢有意见么?

“如今世道就没对女人公平过。”沈文君撇着嘴,直勾勾望着宋澈,加重语气又一句:“对我们女人便没公平过!”

宋澈……苦涩道:“别的人对你们公不公平不知道,但我对你们肯定是公平的,我可是雨露均沾。”

“你这么聪明,你应该想个办法。”沈文君说道。

宋澈轻叹:“人家不愿意读书,你总不能用绳子绑着她们来吧?”

“那怎么办,才三十来人,比老师都多不了了……这座书院从装修到挂牌匾,花了整整二十万两呢,虽说目的是利民惠民,可没人来读书,总感觉银子打水漂了……我心疼!”

其实有今天这种结果,也在宋澈意料之中,可世风日下,他就算再有钱也改变不了人们的思想,况这思想已根深蒂固了上千年。

“行了,行了,回去我便书信一封送往京师,让贺秋他们帮帮忙,从国家层面出发,看看能否开放女子入学。”

“不太好,不太好。”南宫月说道:“我深知京城官场的风气,那些上了年纪的守旧派大臣,肯定不会同意此事,说不定还会借此参你一本,说你败坏伦理纲常,有失品德。”

她话音刚落。

“哒哒哒……”

一辆马车突然停在学院门口。

赶车的是个十七八岁的青年儒士,他停好马车后,赶紧搬来车凳放在车辕边,随即冲车厢内恭敬行了个礼,道:

“先生,请下车。”

车门这才敞开,见一名年过花甲的老者走下马车,他手杵檀木拐杖,身穿丹青云袍,脚穿金丝棉靴,一副老气横秋,目中无人的清高模样。

老者下车后,接着又走下两名中年模样的儒士,仪容举止十分工整庄严。

这两个中年儒士,宋澈都算认识,昔年在杭州召开明珠大会时,曾与他们有过一面之缘,二人都是灵隐书院的老师,杭州知名的学士,一个叫曹国金,另一个叫王淳。

至于这个老者,却不曾认识。不过瞧曹国金与王淳站在他身后,毕恭毕敬的模样,他必然是个响当当的人物。

“潇湘书院?不知廉耻!”

老者开口便是**裸的八个大字。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