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青春校园 > 笑死!渣了我,哥哥们还妄想我原谅? > 第273章 店大欺客

这一碗,至少得现代五六包普通咖啡的量,于是贺相一整晚精神百倍,躺都躺不住,看了半晚上书,还又出来溜达了半天……

第二天早上,好几个老头子一照面,就互相打听:“那咖啡可尝了?”

“尝了,本官一夜没睡。”

“我也是!我也一夜没睡啊!”

下头的官员们无比好奇,纷纷打听,但谁也不知道这别国茗茶来自何处。

最后倒是贺相说了一句,“皇上让本相提了招牌,想必是要开铺子的,诸位要喝,总有机会的。”

下头官员自然纷纷点头。

在本朝,基本上不会有言官参与民争利啥的,因为大盛朝开国以来,就一直一个穷字贯穿始终。

前十来年不时的打个仗,打仗有多烧钱,真是没人不知道。

后来这十来年,虽然不打仗了,但休养生息,天灾**的,也是拆了东墙补西墙,所以皇上做生意也不是第一回,哪怕知道背后是皇上,大家也只能揣着明白装糊涂。

不然呢?

要是叫百姓知道他们的皇上/国库这么穷,是好听是怎么着。

再说了,赚了钱也是给国库,皇上是真没机会有私心/私库。

只是皇上不怎么会做生意,时常会赔本儿,就是前阵子搞的光明灯,也不知是什么,瞬间火爆全京城,如今又有了咖啡。

赏的也不多,也没人请客,倒是提神效果传的神乎其神,下头很多官员喝不着,心心念念的等着,就等开了业好尝尝。

但他们急,沈昼锦可不急。

她觉得,等到八月过后,乡试完的举子们纷纷赴京城,才是卖咖啡的好时候,所以她一点不急。

倒是太子,得了她传的信儿,又听说他的文稿已经到了驾前,激动不已,收拾收拾就跟着过来了。

沈昼锦跟他交待:“舅舅,我们打井的方式有些神异,不宜出现在文章中,你只写各处的风土人情,放开手脚写,不管好坏都不必避讳,做好‘帝王眼’。”

太子点头:“我明白,锦儿放心就是。”

两人正说着,外头有人报了进来:“主子,有个叫关九的人求见。”

又是一个姓关的影卫。沈昼锦点了点头:“进来吧。”

不一会儿,两个相貌普通的中年男子进来了,一见太子,也是微怔,施了一礼:“太子殿下。”

太子也是一愣,点了点头,就站起来道:“锦儿你先忙,我走了。”

沈昼锦点头,他就走了,关九向她施礼:“郡主,属下关九等,奉圣上之命,与郡主商议信政之事。”

沈昼锦问:“此事你负责?”

关九道:“是。”

沈昼锦就给他讲了讲。

她之前跟武宣帝也讲了,这个办法,主要是通过传送阵来实现,传送阵只是传送,省去路上的工夫,但却不能自动分检,需要人工去做。

一般每个小县城,都只需要一进一出两个箱子,然后余下的事情就是人工了,但像府城,或者位置合适的其它城,就要做为“中转站”,就得有很多箱子,也需要一个人工分拣的过程。

也就是说,每一片合适的区域,都需要设一个这样的“中转站”,中转站的传送阵是一对多的,所以每一个箱子摆放的位置,从一开始就要明确,是一点不能错的。

现在首先要做的,最主要的就是先选定中转站,然后规划出来,才好刻箱子。

当然了,也可以先确定箱子的样式,把原材料备齐,让沈昼锦没事的时候先刻着。

关九等人如听天书。

但最终也听明白了。

沈昼锦又道:“另外,还有一点,因为传送阵也算是一种阵法,所以最好是在有阳光通风的地方,不要在密封的地方,效果会更久,也更好……”她想起来问了一句:“你们说,一个县城的信件,一天,最多能有几斤重?”

关九两人对视了一眼,试着道:“有,一两斤?”

沈昼锦道:“起初肯定是不多的,但有个两三年,当大家都知道这种写信方式靠谱之后,你们说会有多少?”

关九道:“属下觉得,就算大家习惯了这样,写信的人也不会太多,民间识字的本就不多,穷人家也没太多钱请人写信,下县一天最多有个十几封,上县也不会超过两斤的。”

沈昼锦点了点头,也没纠结这一点,一边又道:“另外,你们有没有想过,如何收费的问题,你们需要拟定一个收费标准,以及对人员的管理方式之类的,都拟一拟。”

关九点了点头,又问:“每一封信有多少页纸,可有要求?”

沈昼锦道:“我只管总重,来决定刻什么样的阵法,但每封信多重,寄多远,只跟费用有关,你们自己想。”

关九又道:“是否可以寄物?”

沈昼锦摇了摇头:“我的想法是暂时不要寄物。”

关九点了点头。

三个人商量了一番,又明确了一些细节。

关九带过来的人叫寅三,显然是特意挑出来,有这方面的才干的。

两人就留在了这边,一边拟着,一边跟沈昼锦明确各处的细节,但沈昼锦一行人是出来打井的,不时的要搬家,他们也跟着搬,有时候沈昼锦在外头,他们也过来问。

霍凌绝几个人也不时的参与讨论,没几日,就把细则都拟了出来。

沈昼锦看了看,没什么问题,又跟他们定出来了信箱和信站的样式,余外,沈昼锦还给他们说了信封和邮票。

基于省钱的需要,信封不强制买,但邮票不光是一个付费凭证,将来更是一种收藏品、艺术品……最关键的,这样一来,形成习惯之后,大家提前买了邮票,信箱那儿就不需要人值班了,大可以随处多设置几个,大家寄信也方便。

最后定下来,每个行省,或者说每个州内寄信,二两以下,统一收二十文;国内寄信,统一收五十文;二两到四两翻倍收,四两到六两再翻倍,超过六两就不许寄了。

陆执戟在一旁嘀咕:“浙州小小的也是二十文,雍州大大的也是二十文,齐州寄到京城,邻居这么近也是五十文,滇州寄到京城,一个大西南一个大东北也是五十文,总觉得不大公平。”

沈昼锦道:“爱寄不寄,我店大欺客。”

陆执戟:“……”

秦云峤道:“不过这个价格对平时寄信来说,确实是便宜的不得了了,便宜的叫人不敢相信。”

“对啊,”沈昼锦笑道:“再说,远或者近,对我们来说,本来就没差啊。”

一边说笑着,她又跟关九道:“还有一件事。”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