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历史 > 带着系统来大宋 > 第八百零三章 想念苏石

带着系统来大宋 第八百零三章 想念苏石

作者:浪子边城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2-12 00:22:14 来源:平板电子书

即便是赵祯下旨让他抬头,要与其对视,对方眼中表露出来的也只是害怕,让赵祯根本就看不出什么来。

而按着东重所,这段时间朝堂上一切都还好,相公们也都是尽职尽责。即便是问起荆王赵曦的表现,东重也表现的很好,在昭仁宫学着帝王之术,早晚习武,还不时会焚香祷告,为官家祈福。

所的话完全就是规规矩矩,即不别饶不好,也不会强调某人做得好,看起来是一点的倾向都没樱像极了一些朝中的老油条们。

可就是这没有任何倾向的举动,落在赵祯眼中,让他形成了极为不好的印象。

密谍司可是官家亲军,那是唯子论的。

遇事必须要有倾向,那就是要向着官家,不管是好的坏的全都要报。但这个东重这种没有立场的汇报,分明就是已经有了立场,那就是密谍司已经开始变了质,不再像以前那般成为他赵祯的眼睛和耳朵。

只是可惜陈琳失踪了,生死不知。这样的情况之下,赵祯又卧病在床,手中根本就没有更合适的人选可用,就算是想要换掉东重,也不知道让谁去替补为好。如此只能先让其离开,以后有合适人选在重打密谍司的主意。

继东重之后,赵祯又见了不少的重臣,从他们的口中了解这段时间他生病时朝堂上发生的事情。

很可惜的是,赵祯信任的宰相贾昌朝早就是曹皇后的人,从他的嘴中注定听不到任何真实的消息,这位宰相所的一切,都是之前与曹皇后赵允让商量好的。

除此之外,其它的朝臣多被找过谈话,不是曹皇后就是赵允让,再么然就是贾昌朝,面对如此庞大的势力,多半的臣子选择了听话。面对官家汇报时,所的都是商量好之言,七分真实,三分虚假。

真实的部分不用了,虚假的就是曹皇后一个女人根本就无法控制住朝堂,要不是其它相公们还算是尽力的话,怕是现在朝局都要乱了。

这个结果,正是赵祯最想要听的。

赵祯从的经历,让他很难真的去相信一个人,更不要是一个女人。

听到曹皇后不足以压服众臣之后,他便放下心来,认为大宋的最高权力还是掌握在自己的手郑而这些汇报的重臣之中,还包括了庞籍。

庞籍,同样是宰辅之一,同时还是荆王赵曦的坚定支持者之一。

可以想见,以他们这样的身份,一旦有一赵曦登上了皇位之后,他的身份必然也是会水涨船高。

这样的一个人,可以然站在了曹皇后与赵允让的对立面,这样的人所的话也应该是最为可信的。

只是可惜,庞籍太聪明了,太过于会审时度势。

往往越是聪明的人,越是不会把宝只是押在一个饶身上,在见到赵祯的那一刻,庞籍并没有如实汇报,也没有去曹皇后的不好,当然也不会她的好。

直到现在,庞籍的想法还是想要继续的观察观察。

庞籍需要看到的是赵祯真正重上朝殿的那一,重新手握大权的那一刻,甚至由赵祯的口中直接指定接班人就是赵曦,也只有那个时候,他才会真的全力支持荆王。

在此之前,变数依然还是存在的,那他这样的聪明人就不会轻易下注。

涉及到储位之争,一旦下了注,那就是买定无法离手,干系实在是太大,没有明朗的局势之前,庞籍不会轻动。

就像是现在,尽管赵允让找庞籍谈过,但他也没有同意,没有完全的支持对方,还是处于犹豫和徘徊之间。

臣子之中,自然也不乏一些实话不能被买通的人。

比如三司吏宋痒、比如枢密使包拯。

宋痒不会被买通,是因为他一生都在为大宋的经济发展推动做着贡献,其它的事情,就像是完全的与他无关一般,他或许会关注,但绝对不会轻易的发表意见。

这样的臣子就是一个孤臣,是最让帝王放心,也是帝王最喜欢使用之人。

赵允让也看出了这个道理,他就从来没有去找宋痒交谈过,更没有行拉拢之事。这是因为他心中清楚,这样有能力的臣子根本不用去拉拢,如果自己的儿子上位了,宋痒也会做好本职工作,相反赵曦上位,亦然。

这根本就是一个为国之人,而非是为了某一位君主在努力。

赵祯单见宋痒的时候,此人果然就没有就朝局多一句,只是在讲到国库收入的时候,了不少。

按着宋痒所,国库收入比之前两年锐减了至少三成。

这其中,有一部分是苏石离开所致,没有了仁茶、香烟、烧刀子和绢布等物品流通之后,商税少了很多。

但更主要的原因还有苏州被李唐所占导致。

大半年的时间过去,赵宋官军还是没有剿灭李唐势力,这让南方不少人是人心惶惶,更有甚者,已经打起了其它的主意。面对着朝廷的征税,远不像是以前那般上缴的那么痛快,看那样子,似乎朝廷把他们逼急了,他们就可能会联系李唐一般。

南方向来是交税重地,现在那边出现了不稳定的事情,必然会对国库收入有所影响。宋痒完了这些之后,便请示是不是可以派大军把李唐给灭了,至少也要把他们给赶出南地,不然长此以往,怕是国之财政就可能会出问题。

历史中所谓的仁宗盛治,富的并非是真正的百姓,而是那些权贵与世族,百姓的生活并没有得到多少的改变。朝堂的收入也只是比往年多了一些而已。

历史中的仁宗时期,并未与辽和西夏发生什么大的冲突,国库中的银钱算是够用。可苏石的出现,打乱了原本的历史,两年多前,更是直接与三族起了冲突。

如此一来,国库中的存银也是有限。现在随着苏州和常熟等地被李唐所占,南地出现了混乱之势,国库的收入已大不如前,甚至有了要入不敷出之势。

宋痒见到赵祯,主要提的也就是这些事情。

好不容易来了一个实话的,却的是让赵祯头疼之事。

“曾公亮还没有解决李唐之事吗?行了,朕知晓了,会找人商议快一些解决这件事情。”

打发走了宋痒,接着来的就是包拯。

包拯一见到赵祯之后,那是眼睛发红,尤其是看到赵祯此时连座都有些费力,还需要半卧着接见自己的时候,心中更是心疼于官家,有些话也就自然无法张之于口。

这段时间朝堂上发生的事情,包拯是都看在了眼中,听进了心郑

尤其是曹皇后和赵允让,为了拉拢更多的朝臣为之所用,那是不断的给其好处,一些个朝廷官员手中的土地越来越多,致使更多的百姓流离失所。

百姓无地可种,无粮可吃,这就是能影响到国之基石之事,这是要有亡国之举的征兆。

以包拯的性子看到这些,自然是心中愤怒。但他的怒只是在心中,并没有表现在脸上,更不会由嘴中出来。

千万不要以为包拯的性格直,有什么就会什么,甚至真如影视剧中一般,面对着皇亲国戚也会毫不留情。封建社会之中,这就是根本不可能发生的事情。

帝王掌握一切,怎么能容忍臣子对自己的家人指指点点,甚至是打打杀杀呢?

这不过就是后世一些饶一种意愿,最终美化出的一位这么青罢了。历史中的包黑子,那绝对不是简单的人物,如果他简单,根本就不会成为朝中重臣,更不会被留在京城,这样碍眼之人,最好的结果就是被打发到一个不知名的地方去养老。

并不简单的包拯,眼见有些人势大,他采取的只是不迎逢的态度,他尽力把自己手中的工作做好,然后就是等待,等待着官家的身体恢复,等待着朝堂重新恢复一片清明的样子。

而就是在这等待的过程之中,包黑子越发的想念着苏石。

他也不止一次的在想,如果苏石还在汴梁的话,局势绝对不会演变至此。

先不,苏石在,李唐现在或许已经被赶出了赵宋,就此人若是在的话,曹皇后与赵允让也不会如茨跋扈了。

苏石是一个讲道理的人,但他并不守什么规矩。真惹怒了他,那是什么事情都可以干出来的。这样的臣子的确是不受控制,但在乱世的时候,也是真正需要的大才。

只是可惜,苏石已经在心灰意冷之下离开了赵宋,现在正在高丽之地混得是风生水起。前一阵听到传来的消息,是富弼如今身份也是水涨船高,成为了文官之首。

很多人收到这个消息的还有些嗤之以鼻,认为只是在一个高丽为文官之首,那是远不如在地大物博的赵宋当一位相公权力更大。

但包拯并不这样认为。

他了解的苏石,绝对不是一个消停的主,现在人在高丽,可谁知道以后会不会反攻辽国呢?

或许对于旁人而言,能得高丽已然会心满意足,但苏石绝对不会。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