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历史 > 带着系统来大宋 > 第八百四十四章 众矢之的文彦博(加更)

想着想着,张俭就睡着了。这一次赵宋之行,远比自己想像的还要顺利,自己准备付出的那些条件还都没有拿出来,那个叫文彦博的就美滋滋得走了,宋臣,短视也。

天终于亮了,皇宫外一个个软轿排队入宫,这都是来参加大朝会的宋臣们。

张俭很早就起了床,吃了一点东西之后便开始等待着,等待着宫中可能会传出的一些个好消息。

垂拱殿,做为朝会之地,今天格外的热闹,一些个在京的五品以上官员都赶了过来,只是因为品阶太低,他们站在最靠后的那些个位置上。

距离金銮殿最近之地,站着的是朝中的相公和重臣们,他们时不时也会交头结耳,似乎是在统一着某种意见。

嘈杂之声持续了好一会的时间,直到远处传来了一道尖厉的声音,「皇上驾到。」

顿时,原本比之菜市场好不了多少垂拱殿上顿时就安静了下来,所有的臣子皆是不由自主的低下了头,嘴中说着皇上万岁万岁万万岁之言,等待着君王的临朝。

久不出现在朝堂上的赵祯,这一次来了。与以往不同的是,曹皇后就跟在他的身边,亦步亦驱着,看那样子,一旦若是赵祯身体不适,她便可以快速的进行搀扶。

宽大的龙椅之上,座两人一点问题都没有,曹皇后先是扶着赵祯座下,接着小心翼翼的座在一旁伺候着。可别看她面色很是担心甚至还带着一点的忐忑,可实际上心中却早就乐开了花。

这可是当着赵祯的面座在龙椅之上,这是她一直以来的目标,现在也算是达成了一半。

太监总管张茂则的目光一直不离官家和皇后左右,看到他们落座之后,这便长出了一口气,跟着那有些尖厉的声音再一次响起,「皇帝临朝,群臣有事请奏,无事退朝。」

「臣有本。」

就在张茂则的话音一落,参知政事文彦博就第一个站了出来。

这是一个喜欢沽名钓誉的主,眼看着赵宋收复燕云之州再际,他当然要抓住机会打响这第一枪了。

文彦博手持白玉芴板站了出来,脸上带着一些的激动之意,抬头看向座在龙椅上的赵祯与曹皇后说道:「臣启奏官家和皇后,也恭贺官家和皇后,辽国来使,碍于我大宋之天威,愿意归还燕云之州。」

「此举乃是官家励精图治之下的结果,唯官家英明方才始得。臣再一次恭贺官家与皇后,并贺大宋国泰民安,国家昌盛。」

文彦博这般一说,其它的臣子也是一齐出声附合的说道:「臣等贺大宋国泰民安,国家昌盛。」

「哈哈,好,好。」龙椅上的赵祯面色潮红般的说着,看得出来,这一会的他有些激动。

皇帝高兴,臣子们自然也是跟着高兴,一时间整个朝堂之上气氛都有些热烈之感。不知道的人,还以为现在赵宋已经靠着自己的实力拿回了燕云十六州了呢。

「文彦相公,本官有些不解,不知可否解惑?」就在满朝的文武都一副高兴过大年的模样,一些个臣子已经准备把自己昨天晚上酝酿好的词汇说出来,让官家更为高兴的时候,一道略带着冷静的声音响起,也吸引了很多人的注意力。

开口之人正是包拯,时任枢密使之职。

包拯站了出来,且脸上不带任何的表情,这幅样子,让那些原本想要开口随大溜之人马上就闭紧了嘴巴。

无它,但凡只要不是傻子,都可以看得出来,这是包拯要找麻烦的意思。而在没有看到结果之前,是没有人会主动参与进来的。

没有人再说话,目光集中在了文彦博的身上时,此人面色已露不悦之意。

今天可是大喜日子,是赵宋夺回失地之时,此举可让官家高兴,也是可

记录于史册之时。届时,所以与会之人都与容有焉,而就是这个时候,竟然有人出来质疑自己,文彦博能高兴才是怪事。

心中怪着包拯的不识相和不识抬举,可既然人家当朝向自己发问了,他又不能不答,不然别人就会以为自己怕了对方。

「哦,不知包相公,有何不解之处呢?」

文彦博搭话了,包拯听闻突然就是一声冷笑道:「刚才文彦相公说,辽愿意归还燕云之州,实在是太过笼统了一些。但不知道是归还所有呢,还是归还几州?」.

「另外,这是无偿归还呢?还是有偿?」

「若是后者,又需要付出什么样的代价呢?」

包拯说的比较仔细,虽然张俭的具体要求他不甚清楚,但有一条他是知道的,辽国绝对不会有那么好心,他们一定是存着其它的心思。总之,天下没有白吃的午餐。

若是不能把事情弄一个清楚的话,有些好处拿在手中也只会烫手。万一到时候文彦博来一个先斩后奏,那吃亏的很可能还是他们赵宋。

别说,文彦博还真就是那么想的。

文彦博考虑的是经由他之手,把燕云之州要回来,这便是最大的功绩,他的名字也将忘记于史册之中。

至于需要付出的代价,那就与他并没有多少的关系。

代价是要由赵宋这个国家出,他得到的只是功绩,这根本就是两回事。

原本按他的意思,就是先把这件事情给做实了,大家都接受了辽国扔出来的这个橄榄枝。而一旦吃了人家的好处,回头再说人家的条件,那时就算是你不答应也是不行的,毕竟赵宋可是礼仪之邦嘛。

却不曾想,包拯看出了这一点,竟然当着官家和满朝文武的面问自己这件事情,这就让他有些难堪了。

「怎么了,文彦相公,可是有什么不可对人言之事嘛?这可是国家大事,不应该吧?」包拯看到文彦博不说话了,如何还看不出这其中是有猫腻存在呢?

其实这一会,不仅是包拯看了出来,便是其它的臣子们也看出了问题所在。即便是坐在金龙椅上的赵祯也看出了不对之处。「文彦爱卿,辽国可是提出了什么条件吗?」

昨天文彦博上报给自己的时候,也只是说辽国愿意归还失地,至于需何种条件还真就没有说。

赵祯当然也想过,辽国不会无缘无故的给他们好处,条件是一定有的,但应该不会太过过分,不然的话,文彦博是不会答应的。可现在看来,似乎事情并非是这么回事。

官家都过问了,文彦博就知道,纸是包不住火,有些事情不是他想隐瞒就可以隐瞒。

「陛下,辽国是有些条件的,他们现在与苏石手中的军队发生了一些摩擦,不巧的是又正逢辽国处于粮荒之时,所以他们想和我们换取一些粮食,最好我们还可以出军帮助他们灭了苏石。」

文彦博说的隐晦,但这些臣子们可都是人精,谁也不是傻子,当下就听了出来,感情拿了失地,接下来赵宋就要出粮出兵呀。

大家听懂了,很多人的脸色就是为之而一变。这其中就包括仁宗赵祯。

他就说辽国不会这么好心把燕云之地还给赵宋,原来是有求于自己呀。

按说这也没有什么,国与国之间的一种交换罢了,很正常。他生气的是文彦博之前并没有和自己说这件事情。

赵祯有些生气,但有些人比他还要生气,比如说枢密使王德用。

之前王德用与文彦博曾有过一段蜜月期,双方曾合作过。但最后的结果却是两人都吃了瓜落,若非是赵宋独特的文官为大的体系,那一次事件之中,两人怕是要完蛋。

那次事情之后,两人的关系就已经

大不如前。而眼下,文彦博的所为算是彻底把王德用给整生气了。

无它,文彦博此举明显就是好处自己拿,坏处给自己。

拿回了燕云之地,功劳是文彦博的了,接下来他就要给对方擦屁股,出兵帮助辽兵与苏石一战?

苏石是那么好对付的吗?

别得不说,单讲宋军想要与苏石一战,那至少要走几千里路,这其中需要消费的粮草就是一个天文数字了。万一若是大军打了败仗,想要援军都没有,那个时候一旦问责,他这个枢密使必然会受到连累。

这种好处给别人,坏处自己拿的感觉,他要是能高兴才是怪事。

王德用是有心反对了,但不等他出声,就听到包拯又一次出声问着,「需要我们大宋出兵出粮吗?但不知道出兵多少,出粮又有多少,还有就是辽国能给我们多少的好处,这样看来,光是燕云十六州怕是不行吧。」

包拯是打骨子里不想与苏石一战的人。

且重要的是,包拯对于与苏石一战完全就没有什么信心。

对于苏石在战场上的能力,未曾亲身经历过的,永远不知道他的强大与厉害之处。要不然的话,高丽也不会那么快就被灭了,更不然骄傲的辽军也不会向他们宋兵求援。

原本苏石就不好对付,那为何大宋要出兵,由得辽国与苏石打上一场不好吗?

「s:感谢书友诗酒趁年华丶的月票和打赏,特为其加更五章,此为第四章。」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