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历史 > 大唐新秩序 > 第十一章 西京变〔十一〕

大唐新秩序 第十一章 西京变〔十一〕

作者:八宝饭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2-12 00:29:39 来源:平板电子书

高明博在渤海国西京右领军卫大将军府上和家人商讨的时候,李诚中正在柳城迎候由长安来的宣旨宦官。/吞噬tbsp;由长安前来宣旨的中官名叫韩全诲,是枢密使宋道弼的亲信,掌掖庭。之所以来了个北司中官,而非惯例的南衙文臣,是因为旨意被给事中崔如毫不客气的封驳了,崔如是执掌政事堂的宰相崔胤之族侄,当然要按照叔父崔胤的意思来办理。枢密院以天子之诏连下三次,均被封驳,于是出中旨,以内廷宦臣前来封宣。

唐制,给事中封驳后的诏书不具效力,此中所谓“不具效力”,乃指接旨臣子可不予施行,也就是通常所说的“抗旨不遵”,“抗旨不遵”在唐代中后期是常有的事,只要是没有经门下省法定程序审核通过的旨意,以中旨形式强行下达之后,朝臣均可违抗,并非后世大逆不道的行为。但诸如此类封官赏爵的中旨,很少有臣子会不愿接的,如果臣子接了旨意,中旨依然有效。所以唐末之时,中书令、平章事、侍中、门下侍郎等高职满天乱飞,是个节度、刺史就都有这类加衔,大都是以中旨的形式颁赐的。

李诚中当然不会脑子烧包到不接这道封赏自己的中旨,他当即召集柳城文武,就在zhongnánhǎi大堂上会聚,恭领旨意。

韩全诲清了清嗓子,唱到:“诸文武,恭领皇帝制文”

李诚中、冯道、姜苗、周知裕等数十人躬身,默然等候。

“皇帝制曰:

门下:设官分职。昭器使之无遗;锡类施仁,知蒙恩之有自。治世以文,戡乱以武,而军帅戎将实朝廷之砥柱。国家之干城也。今东贼劫扰幽燕,肆虐之于猖獗,天下骇达,近在禁中。游击将军李诚中,宿卫忠正,宣德明恩,守节乘谊,以复故土。朕甚嘉之。朕闻褒有德,赏至材,兹授尔营州都督,进壮武将军。期元戎之骏烈功宣华夏,昭露布之貔熏暂锡武弁,许开营州都督府,都督关外诸军事,锡之敕命于戏。威振夷狄。另加丕绩,彰故令名,不吝爵赏,以示荣德钦哉。”

李诚中是头一次接天子诏书。之前已经向韩全诲身边的新打听过其中的仪程,却觉根本没有那套后世的焚香、下跪、山呼万岁的虚礼。直接到韩全诲手中接了便是,于是再次俯。道了声“是”,便上前恭恭敬敬接过这卷在黄轴绢布上拟就的圣旨。

接过来之后,他仔细看了一遍,见最后落款是:

中书令臣:徐彦若宣

中书侍郎臣:张景趏奉

给事中臣:阙

这三个落款是表明诏书的程序完备,可以颁行。前两个都有人名签押,只给事中写了个“阙”,他有些不明所以,抬头看向韩全诲。

韩全诲苦笑道:“李都督,给事中崔如得崔相授意,三次封驳诏书,宋枢密和景枢密无奈,只得下了中旨,这便是咱家适才所说的意思。”见李诚中还有些不明所以,补充道:“给事中不愿签押奉行,枢密院便算他缺席休沐,所以填的是‘阙’。”

李诚中这才明白,不过倒也无所谓,只要诏书有效便好,管他是正式制文还是中旨。当下大摆酒宴,款待韩全诲。他又专门向韩全诲打听了一番这次诏书宣达的情形,听说刘仁恭封了辽东郡王,周知裕晋了忠武将军,品级仍在自己之上,这才放下了心思。

韩全诲得了宋道弼和景务修的叮嘱,刻意结交李诚中,将朝中的现状全部抖露出来,当然其中充满了对崔胤等人勾结外藩、独霸朝纲的恶毒嘴脸予以毫不客气的批评,并对张居翰强力推荐、宋道弼和景务修顶住巨大压力为李诚中加官一事辛苦奔波的细节重重描述了一番,言辞间不遗余力的显露了北司中官们对李诚中的赞赏和推崇。

李诚中现在对天下形势的见识已经不再是当初那个穿越初哥一般茫然,他一边听韩全诲讲述,一边暗自印证和分析,觉得韩全诲应当没有说瞎话,虽然言语间或许夸张,但大致实情应当比较符合。无论怎么说,张居翰极力举荐应当是真的,圣旨上给事中不列名签押也是事实,乃至封驳之事也不离其中,而韩全诲这种级别的中官重臣不远千里过来宣旨,并刻意结交也在眼前。

他没有文臣们对中官的那种天然厌恶感,人家对他好,他当然也愿意接纳,于是宾主相宜,商谈径。酒宴上现韩全诲吃素,李诚中连忙命人立刻布置了菜蔬瓜果,令韩全诲很是感激,尤其是第17o章帅们欺凌过的,比如崔胤,比如韩建,或是对他呼来喝去,或是视而不见,或是直斥怒骂,或是肆意鄙薄。就算是外间传闻与他交情深厚的李茂贞,对他其实也更多的是利用之心,并不怎么看得起他。可这次来到柳城,人家李将军不仅款待照顾,还细心揣摩他的喜好,就连上香礼佛的小事,都派兵封锁了整座寺庙,清空山中闲杂人等,充分显示了对他的尊重,让他不禁大为感动。

临别之际,韩全诲想起宋道弼所云“此人乃吾辈中官知交”的话语,双手拉着李诚中的胳膊连连晃动,感激之下几乎哽咽,久久不愿离去,倒令李诚中浑身起了一层鸡皮疙瘩。李诚中连忙命左右取过几个小箱子,借机脱离了韩全诲一直轻抚他胳膊的双手。打开箱子让韩全诲一一过目,道:“韩中使,一点小小薄礼,不成敬意。这是赠韩中使的。嗯……这几个是赠宋枢密、景枢密、刘中尉、王中尉他们的,还请韩中使代为转达。”

韩全诲连连惊呼:“这可怎生使得”又道:“如今咱们中官式微,可惜不能替李都督再尽些心力……”

李诚中故作不悦:“韩中使哪里话来?莫非李某便是那般势利之人?千万别提什么要帮我的话,否则便是瞧不起李某无论如何,韩中使将来如果得了大用,那李某没什么好说的,如果韩中使在宫中不甚得意,营州的大门永远为韩中使敞开”

韩全诲更是情难自已。眼圈都红了,以袖拭泪,只是啼道:“咱家知错了,咱家知错了。”

好不容易将韩全诲送走。李诚中立刻开始恶补关外各族的历史知识,这是他入住营州之后所欠缺的功课,也是营州都督一职对他提出的必要要求,要知道,诏书中可是有一句“都督关外诸军事”的。关外泛指关墙之外。就这么一句话,可着实了不得,虽只是一州都督,却几乎等于给了他当年大唐安东大都护的权力。也算是宋道弼等人不遗余力拉拢他的厚礼了。

为李诚中补课的自然还是冯道,冯道这几年很是用心研读了关于东北的史料。占据柳城后,又向吴中佐借了许多这方面的藏书和地方志记。对关外各族的情况可谓jing熟。此刻,他正在向李诚中讲解契丹和渤海的掌故。

“万岁通天元年,武皇登基的第17o章了所有的契丹士兵——其中包括五十岁的老人和能够骑马的壮妇,以及跟随他的奚人、靺韍人、吐谷浑人、室韦人、突厥人等各族百姓,在东硖石谷再败唐军,取得了辉煌的胜利。然后……

然后,还没等孙万荣喘息两天,大唐的第17o章恭敬,不敢稍有违背。”

原来如此,这一刻,李诚中的目光又望向了东方,也不知高明博一去半月,如今怎样了。。。

s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