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历史 > 大唐新秩序 > 第十二章 蒋袁合流(二)

大唐新秩序 第十二章 蒋袁合流(二)

作者:八宝饭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2-12 00:29:39 来源:平板电子书

ps:感谢只如初见兄的月票鼓励。谢谢大伙儿的推荐票,一下子涨了好多,我心甚慰啊,哈哈。

也许是意识到自己在河北呆不下去了,袁象先发了疯一般向深州发卖粮食,受袁氏鼓动,蒋玄晖等多名宣武重臣都在拼命向河北售粮,自天复二年十二月到天复三年一月底的短短两个月时间里,深州互市上的粮食和布帛堆积如山,总计不下五十万石。

幽燕保安总公司和辽东保安总公司的保安们干脆被韩延徽从魏州调了回来,专司运粮,将这些粮食运往各地粮仓。

因为运来的粮食太多,韩延徽甚至没有货物拿来交换了,关外收集的皮毛、山参、鹿茸等物完全无法支应如此大量的贸易额度;蓟州盐池和芦台盐场的食盐产出也远远跟不上交换的速度;至于银钱,幽州的钱库已空,渤海和新罗送来的铜钱还在路上,根本赶不过来。最后,韩延徽不得不向袁象先无奈的表示,自己买不起了。

袁氏、蒋氏等宣武大户又不可能把粮食运回去,于是,参加售粮的宣武大户们推举袁象先为代表,咬着后槽牙和韩延徽签订了欠款协议。

韩延徽向幽州做了禀报,李诚中听说后,开心的大笑起来,笑得差点直不起腰了。笑完之后,李诚中表示强烈同意。然后他让幽燕联合钱庄出面,印制“欠款协议”。

幽燕联合钱庄是幽州豪门组建,并非节度府下设的衙门,他们向来只签订“贷款协议”,当债主当多了,从来没有当过借主。一开始的时候,联合钱庄觉得自己很冤枉,他们接到李诚中的命令后非常不理解,各豪门家主为此聚会多次,冥思苦想的商讨应对之策。

在李诚中的强势之下。哪里有什么应对之策,于是他们又公推了高刘氏、李君操、王敬柔、赵元德、韩梦殷等家派驻钱庄的大掌柜们求见李诚中。这帮子人联合起来后分量不轻,李诚中都不得不专门腾出时间来正式接见。

联合钱庄的各位大掌柜们提出来的第一个问题是,卢龙军是否和宣武军和解?

对此,李诚中回答说,没有这个打算。

于是掌柜们问,既然要打仗。那么是否这些“欠款协议”是用来哄人的?

李诚中说当然不是,签订了协议就该遵守,言出必随,这是行商的基本道德。

于是掌柜们很迷惑,弄不清李诚中到底在想什么。

李诚中解释说,打仗归打仗。生意归生意,做事情要职业一点,说得大家更是面面相觑。

众人之中,李君操和李诚中“沾亲带故”,于是李家的掌柜主动开口:“大帅,按你所说,咱们得讲信用。那么这些欠款就得归还,可你也知道,钱庄如今没那么多钱,就算赔光了也给不出来。”

李诚中笑道:“诸位不必担忧。据我所知,这次运来粮食拿不到钱的商户很多,宣武有二十三家、缁青有七家,还有两家虽然挂着宣武的名头,但其实来自淮南。那么多商家。他们是不可能同时来取钱的,只要有了先后之别,钱庄便有了周转的时间。”

大伙儿苦着脸,并没有被李诚中说动,虽然没有口头上反对,但看神色便知,他们还是接受不了。于是李诚中道:“我知道你们担心什么。其实说白了,大伙儿都在担心做这个冤大头,大伙儿可能在想,凭什么东西到了节度府手中。付钱的却是钱庄。这个问题大伙儿不必担忧,你们签了多少欠款协议,节度府都为你们担保。你们甚至可以用收回的欠款协议抵充上缴节度府的收益。”

有了这个承诺,大家算是松了口气,其实这笔欠款总数不到百万贯,李君操家的掌柜当着李诚中的面哭穷,说拿不出那么多钱来,只是一种姿态而已,那么多豪门在这里,随便凑一凑,百万贯也不是什么难事。

李诚中又道:“你们要是觉得欠款协议太多,还可以用来向幽州的各家工坊换置货物,节度府可以为此专门下令,今年各家工坊上缴的税赋,可以用这些‘欠款协议’来抵充。”

众人听后不免觉得有些匪夷所思,高刘氏、王敬柔都不说话了,低着头拼命琢磨其中的道理,官场经验丰富的韩梦殷等少数几人已经脸露喜色。

李诚中知道他们在想什么,于是严厉警告道:“所有欠款协议都必须注明编号,判官署会对节度府收上来的欠款协议仔细核对,若是出现对不上的、重复的,或是总数大于你们发出去的限额,将对钱庄给予重罚,处罚的力度将远远超出诸位的想象!”

赵元德家的大掌柜皱眉道:“若是其他商户伪造协议呢?钱庄岂不是很冤?”

李诚中道:“所以你们要想一个法子,尽量避免被人伪造。另外我和冯判官已经商量好了,准备在判官署槯税处下成立一个专门的科室,处理这些欠款协议,你们要和这个科室好好商议。”

高刘氏家的掌柜猛然抬头:“李帅,莫非这些欠款协议将成为今后的常制?”

李诚中微笑点头。谁说古代缺乏金融观念?只要起一个头,古人自有古人的智慧,他们很快就能抓住其中的关键。就冲这些豪门掌柜们提出来的问题,李诚中已经很是欣慰了。

“欠款协议”很快印制完成,每一张都是五寸见方,看上去虽然简单,却有一些奇怪的花纹,隐藏着许多外行人不明所以的门道。这些“欠款协议”共分三种,分别为十贯、五十贯、一百贯。协议中除了标明钱数外,还附有注解,表明每贯可以兑换多少盐,而且声明,任何时候都可以持有协议向幽燕联合钱庄兑换铜钱,如果不想要铜钱的,可以兑换标注上声明的盐。幽燕联合钱庄只认协议不认人,卢龙节度府为此担保。

协议的最下方,是一串编号。以及幽燕联合钱庄的印章。

印制的方式是这个时代已经很成熟的雕版,好在“欠款协议”只有数百张,对于版面的损坏并不大,印制起来也不费力。但是李诚中的眼光并没有盯死在这几百张协议上,他想要印制面额更小的协议,比如五贯、一贯这两种面额。可是面额小了,必然意味着印制量的暴增。木版就肯定行不通。

想要解决这个问题,就必须使用铜版,光是雕版就需要很多时间。同时,对于油墨的要求也比较高,纸张的柔韧性和硬度都要重新考量。李诚中本来还想印制十文、百文之类的“欠款协议”,但很明显。在材料和人力等方面的成本无法降下来的情况下,印制面额过小的“协议”是一种亏本行为,幽燕联合钱庄不干。

第一批“欠款协议”很快送到了深州,韩延徽拿着这些“欠款协议”,将深州互市上的粮食和布帛一扫而空。

深州互市上的商贾们虽然对卢龙方面以“打白条”的形式接受自己送来的货物深感不满,但这是没有办法的办法,他们也只能收了这些“欠款协议”。抓紧时间离开深州。宣武和卢龙间的和平态势已经被打破,局势逐渐开始紧张起来,再不离开也许就要身陷战场之上。

深州互市关闭的时候,韩延徽将所有参与互市的商贾集中到一起,请他们吃了顿饭。韩延徽在宴席中宣布,深州互市完成了他应有的历史使命,今后将不再设置。但是,深州互市虽然关闭了。卢龙的大门却将对各位商贾敞开。凡是手中持有“欠款协议”的商贾,从天复三年的三月一日起,任何时候都可以前来卢龙贩货营生,卢龙军承诺对他们放开所有关卡。

韩延徽还说,幽燕联合钱庄将会争取在天复三年底前,在河北道各州的州城都设立一处分铺,负责兑换商贾们手上存有的“欠款协议”。另外。韩延徽还释放了一个爆炸性的消息,卢龙节度使李诚中答应,芦台盐场向商贾们开放,各位商家们可以凭借手中的“欠款协议”。按照“协议”上的面额,兑换等值的食盐!

袁氏设在深州互市上的掌柜听完韩延徽宣布的消息后,当晚便在酒宴上收购各家商户手中的“欠款协议”,可惜应者寥寥,各家掌柜都将这些“欠款协议”牢牢捏在手上不予售出,令袁氏掌柜甚为遗憾。

深州互市的紧急关闭,源自检校右仆射、太府卿敬翔的到来。

确切的说,敬翔只是到了卫州。但人的名树的影,作为梁王最核心的手下、宣武军实质上的二号权力人物,他刚从汴州出发,袁象先便立刻关停了数百里外的深州互市,宣武方面的十多家大商贾也从深州纷纷撤离。

敬翔年轻的时候就聪明过人,反应灵敏,他酷爱读书,尤其擅长写文章,人称少年英才。按照历来的传统习惯,学而优则仕,他也赴长安参加了进士考试。但是所有人都明白,只有敬翔不明白,这个时候的科举需要“拼爹”,结果敬翔毫无疑义的落榜了。

敬翔是个聪明人,虽然读书多,但并不死板。其实这个时候的读书人,或者说儒生,并不像后世那么酸腐,基本上文武兼通,而且知道顺势而为。所以遭受挫折之后,敬翔没有怨天尤人,他开始“找爹”。但是他家世不厚,交游不阔,找来找去,只打听到有个叫王发的同乡在新任节度使朱温(老朱那会儿还没改名)手下当观察支使,是一个中层文职幕僚。

那会儿老朱刚刚归附朝廷,正在卖力给天子打仗,所以很得朝堂的欢心。于是敬翔就去了汴州找王发,看看有什么门路。

结果这一去,就走上了一条不同的人生之路,成为了宣武军内的顶梁柱。。如果您喜欢这部作品,欢迎您来起点投推荐票、月票,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动力。手机用户请到阅读。)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