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其他 > 七零年代土着姐妹智商在线 > 第315章 听证会上

七零年代土着姐妹智商在线 第315章 听证会上

作者:鹿鸣春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5-02-12 00:30:42 来源:小说旗

“当然没问题。”

余红兰最擅长的就是治疗急症,西医总认为中医慢,那是因为中医主张治未病,在病灶发作之前,发现隐患,以调养为主,祛除隐患而已。

一旦重症急症来了,下手也不是不能狠辣。

好比当初老首长的一碗十枣汤,一个中午,消除他一身水肿~

余红兰亲自上手,跟她同行的中西医出身,个个都不动如山。

余红兰的医术,在首都无人不知无人不晓。

保和康只要放出余大夫的号,几乎秒空,据说外头余大夫一个诊断号,已经被炒到伍佰元天价。

如果余部长出手,他们就可以休息了。

余红兰掏出自己永远不离身的针包,一字排开,现在消毒方法已经进步到一次性小包随身带了。

众人看见那些针,纷纷感觉头皮发麻。

但是那位男士已经走到台前,手里还拎着手杖,看他走台阶的姿势就知道,他视力很差。

有熟悉的人都知道这位,已经跟半盲差不多了,只是性情古怪,还常年工作在第一线,未婚无子,身边也没有任何亲人出现。

余红兰先给人把脉,随后用随身携带的手电检查眼睛。

“可以确诊,先生体内火气很大,夜晚手心脚心发热,常年喜欢吃冰,两颊坨红,掌心脚心也有雪花状红点,按压消退片刻,放手后快速聚拢。”

没有仪器,甚至没有询问什么,只是搭脉,就精准说出这人的症状。

“康奈尔先生要治疗的是眼睛!”

“对,这就是病因,这样的体质非常燥热,但是眼睛喜冷,早起夜晚特别容易产生眼屎,眼屎发黄,干巴了很硬,长年累月,形成眼底病!”

说着,余红兰看向众人。

她已经可以确定,不少人都有这样的问题存在。

西方饮食普遍喜欢烤,炸,燥性大,导致他们只喝冰水。

燥热被压制,就要寻找其他突破口,好在他们喜欢晒太阳,晒背就是天然的温养,诡异的让他们找到了平衡。

这些,在座众人可不知道,只纷纷为自己担忧。

余红兰已经找出自己想要的金针。

余红兰先把人固定住,在眼睛上施针,最怕患者乱动。

康奈尔原本非常紧张,但是看到比头发丝还细的针扎入自己的身体,竟然不痛。

他好奇的瞪大眼睛。

“竟然一点都不痛,你是怎么做到的?”

余红兰笑道:

“人体适合针灸的穴位有两百多个,只要在一条经络上,就能治疗经络对应的疾病。”

余红兰下手飞快,仿佛胡乱扎一般,看的人眼花缭乱。

但是很快,康奈尔发现了新的问题。

“怎么回事,你对我做了什么?为什么我动不了!”

特别是脑袋,他连吞咽口水都做不到了。

余红兰开始准备对眼睛下手。

“眼睛是人体精密的器官,动一下,针扎歪了,都会引起不一样的效果,所以在治疗眼疾之前,我需要固定你的身体,让你保持静态。”

人的本能谁都无法对抗,呼吸之间,难免要动的。

余红兰在这时候,只相信自己的针。

很快,她开始对眼睛下手。

金针拨翳,不过是把眼底玻璃体拨到一边去,让病人能立刻看得清,要消除玻璃体,还需要结合朱老爷子给的药方。

凭余红兰与草药打交道多年,总结的经验,老爷子的药方是没问题的。

原本要拿到国内让汉方药厂找试药的病人,既然康奈尔先生撞上来,那她就不必客气了。

等待的功夫,余红兰还专门从随身携带的包里掏出一个黄铜小人,全身被蜡封住,还穿上衣服,是初学者专门用来练习针灸的,只有扎准穴位,铜人内注入的水才会流出来。

这是三千年前就传下来的。

时间到,余红兰动手起针。

“康奈尔先生,接下来,光线可能会有些刺眼,您做好心理准备,要是有墨镜就更好了!”

康奈尔先生半瞎了好多年,一直靠着放大眼镜在勉力工作。

如今听说他立刻就能看见,心情难掩激动,既期盼,又害怕失望。

“不可能……我有墨镜……真的能看见吗?”

说着,康奈尔手上丝毫不慢的从口袋里摸出早就准备好的墨镜戴上,缓缓睁开眼睛。

他左顾右盼,东张西望,看看人,又看看自己的手,看远处,看近处,一股狂喜的情绪涌上心头。

那位吉米的附庸第一个反对。

“这不可能,这是暂时的,一定会有副作用。”

余红兰正色。

“副作用不会有,不过这只是暂时的倒是真的,这么多年形成的病,不是一朝一夕就能祛除,还需要连续施针搭配汤药,治疗一段时间,但是绝对避免了手术必须住院的困扰,何尝不是双重选择??”

吉米轻蔑的回应。

“我们手术有严格规范的执行流程和标准,每一步都是千锤百炼得出来的,不是什么人都能做的。”

余红兰叹息。

“我们国家学中医的孩子都是从娃娃抓起,我从七八岁开始就要学习,另外,无论老幼男女,无论是药材还是炮制药材的方式,全部要学。

相信你们也知道,有些人小时候生的病,没有及时发现,延误治疗,长大后仍旧要按照儿童来治。

而且男性乳癌患者不在少数,并非女性才有的疾病。

另外,我没有否认西医的意思,更不认为一定要比出高低,我们的总理曾经站在联合国的发言台上,发出求同存异的呼声,医疗也是一样。

无论什么医疗手段,都只是为了减少人类病痛,为了全人类的健康,我们是有好的,不是对立的。”

会场一片寂静,众人无论信或者不信,都对余红兰这番话无从指责。

接下来的听证,更多的仍旧是放在西医上,加入世卫组织的条件就是有足够合格的医疗条件和医疗人才。

这些华国都具备了,他们讨论的,已经是中医是否科学,是否有存在的必要,早已偏题。

漫长的听证会结束后,几人嗓子都哑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