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其他 > 七零年代土着姐妹智商在线 > 第320章 忙碌的出差生活

七零年代土着姐妹智商在线 第320章 忙碌的出差生活

作者:鹿鸣春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5-02-12 00:30:42 来源:小说旗

好在国外没有多少人情社交,累只是身体上的,只要下班后往宿舍一躺,脑袋放空,很容易就休息过来了。

没有论文,没有职称,没有开不完的会议,不用捧行政科和医管处,精神上压力顿时消失。

保和康慢慢走上正轨,余红兰在世卫组织忙的飞起。

世卫组织在传染病预防宣传上,还有全世界各地区儿童的关怀上,是用心在做实事。

尤其是传染病宣传这一栏,余红兰非常重视。

本来,因为官方在医疗上的投入受现有条件限制,很多地方医疗为了减轻负担,也为了增加盈利,直接把血站外包,在九十年代黑血站猖狂,血头贪婪,制造了后世众人闻风丧胆的艾滋村。

余红兰早在八十年代就开始注重医疗管理,特别是入职卫生部之后。

所有关系民生的医疗教育统统不许外包。

医疗方面的每一个步骤必须严格按照写入法律的规定流程来执行。

法律上甚至细分到每一次验血用具,每一次的抗生素皮试,每一次用药的三查八对,这是对病人的负责,也是对医护工作者的保护。

所有钻法律漏洞造成的恶果,大多是官方的失责。

在组织熬过无数艰苦岁月,摸着石头过河的岁月里,每一道时代的血泪,都是为后世交的学费。

这些血泪,压在民众身上,却成了毁掉他们一生的巨石。

现在余红兰第一时间将世界上最先进的管理方式和扶持政策传递到国内,有国内司法机关的朋友,专门从事法条研究的朋友,余红兰相信,只要去做,总会推动一些进步。

只要有进步,原先上万人遭殃,是不是今生就能降低一些呢?

只要能救一个,余红兰做的一切就都值得。

况且做的这些,将来一定利在千秋。

经过三年的实践和传播,中医在国际上逐渐被认可赞叹。

保和康已经开了十五家分馆,原先很多被中医专业录取,担心工作不顺利的同学们,陆续被余红兰吸纳到世界各地。

经过不懈努力,终于在余红兰任期将满这一年,恰逢南非爆发传染性极强的病毒,余红兰招募全球中医大夫,组建二十人小队,和世卫组织安排的西医团队一起出发,前往救治。

西医的药品在药厂的流水线上,中医的药材却遍布每一寸土地。

而且在中医眼里,没有病毒这一说,所有疾病入侵,皆因人体气血不正导致,理论上来说,除了毒,没有什么病毒是人体不能战胜的。

人本来就一直与病毒共存,会被病毒消灭,那必然是身体本源出了问题,固本培元,就有康复的机会。

西医研究病毒,对病症下手,中医研究人体,匡扶正气,强身健体为目的。

最后殊途同归,西医还没有研究出疫苗,中医已经稀里糊涂的治好了大部分感染者。

九六年三月,联合国世界卫生组织召开会议,迁居日内瓦,将新增的七种病毒列为新增公共卫生传染源。

将来自华国的中医列入医疗体系,作为另一种医治手段,与西医齐名。

经过新一轮听证调查,新增世卫组织成员国二十五个。

同年,湾区因为不是主权国家,申请加入世卫组织时,遭到以余红兰部长为代表的华国团队强烈反对,以失败告终。

同样的,来自华国的草药被列为生物制品,允许用到医疗手段中。

这一点,能进展的如此顺利,得益于华国已经有完善的中医教学体系和无懈可击的医疗规范。

这些法案的通过,遍布全球无数个朱老爷子一样的没落中医,一下子找到了新的人生目标。

中医执业医师的考核标准由来自华国,以余红兰,徐烈,王庆春,马英麟等人组成的考核团队。

另外已经有部分与华国交好的国家,开始将中医纳入教学内容,华国也积极响应对中医兴趣浓厚的学子们前来留学。

在这一年,外国的月亮不再比国内圆,外国的盘子也不再因为传说要洗七遍,比国内更干净。

因为全世界人民的热情,国内中医地位水涨船高,孩子们学医的热情高涨,用的正是余红兰早年编撰的那套教材。

这些都是席振华跟她说的。

“师父,那现在中医学科领头人是谁?”

席振华轻咳一声。

“咳咳,得了你的便宜,正是不才在下。”

余红兰被席振华的说法逗乐。

“那就好,师父您的水准我还是相信的。”

“你放心,全国人民都念着你的好,之前你在学校教书的时候带队创办的中医周刊现在已经成了全国有名的畅销书,很多人以收藏全套为荣。”

余红兰闻言。

“那师父您不就有好几套么?”

为了医学发扬光大,早些年从第一期开始,余红兰就坚持每一期都要邮寄几十本到西南。

西南是保和康的发源地,有她曾经的同事,师父,还有带过的徒弟,纯粹的喜欢着她的老表们,还有无数用着她教材,亲切称呼她为余老师的孩子们。

那些杂志席振华宝贝的很。

“别提了,我反正坚定的给自己留一套,绝不外借,那些小子们拿着就跑到地里去找药,再怎么小心,都把我的药弄得皱巴巴。”

听到国内孩子们的现状余红兰就放心了。

她的中医发展事业,算是真正迈出第一步了。

“不过有个事儿我想听听你的意见。”

“您说!”

“之前我在首都,你也知道的,不过一朝天子一朝臣,我那个时候过去,就离开首都,这么多年了,现在首都那边的意思是希望我能到中医大去任教,你看呢?”

余红兰想了想。

“国内现在在中医上比较全面发展的大夫肯定不多,其实这也是中医要发展,必然会面临的困境。

因为历史原因,人才在咱们这一代断层,要复兴,辛苦的就是你们老一辈,师父,我觉得能者多劳,您从小学医,辛苦这么多年,不是为了阶级斗争牺牲的,您就听从本心,去发扬所学,顺便得到应有的荣誉。”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