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历史 > 原始人日记 > 第652章 新建油坊

原始人日记 第652章 新建油坊

作者:牧尘客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2-12 00:32:26 来源:平板电子书

……

接下来的几天,徐晨就呆在油桐林营地指导开始修建榨油坊。

相对于烧窑和冶炼等其他行业来说,榨油算是到目前为止徐晨发明的最复杂的工业项目。

除开常见的选料清理之外,还涉及到烘干、破碎、蒸煮、制饼、压榨等各种环节。

而这些环节每一样都有特殊而且必须的工具。

烘干需要烘房、破碎需要磨坊、蒸煮需要火炉蒸笼、制作油饼需要专用的铜箍,甚至还要很熟练的技巧。

至于最后的压榨环节,更是复杂,光是制作木榨就是一个巨大工程。

不过好在这些工序徐晨早已在巴族验证成功,而且几年积累下来,也已经有了一批熟练的工匠。

眼下,徐晨只需要将巴族的榨油坊原封不动的复制过来就行。

而他这次前来,就把巴族几位参与制作榨房和负责榨油的工匠团队一股脑儿的打包全都带了过来,为了以防万一,他甚至还专门带了石匠和窑工。

这次带来七十人的队伍,但其中真正负责维护安全和要去对付下游白毛四眼恶魔的精锐猎人,只有不到五十人,其他的都是前来负责帮忙建造榨房和参与榨油的工匠。

靠山吃山,靠水吃水。

靠着这片广袤的原始密林,只需要砍伐各种原木简单处理,就能开始建造房子和各种棚舍工坊。

因此一群猎人工匠带着数十个蛮族男人,在营地不远处一片油桐树密集区域,开始了又一轮的伐木建造工作。

另外为了让营地有良好的持续发展,徐晨还让人开始寻找合适的位置开始建窑烧制石灰砖瓦和陶器。

这里远离拱火盆地,无论陆路还是水路来去都通行困难,不说大型陶器难以运送过来,就算中小型的陶罐陶盆,弄来也极其麻烦。

而榨油蒸煮,必然都要用到大量陶器。

甚至普通的陶罐都太小,后世的榨油坊,用的都是大型陶缸。

只可惜,直到现在,巴族都还没有掌握制作和烧制大陶缸的技术。

眼下最大的陶罐高约五十厘米,圆肚收口,能装至少二十升水,或者可以叫做陶瓮,日常装水腌菜的确足够大,但用来大规模的酿酒装油却又嫌不够。

而越是大型的陶器制作越是困难麻烦不说,运送也十分麻烦,而且这东西易碎,几百里翻山越岭而来,一路上面对各种野兽和复杂环境,十个能完整送到五个就算成功,说不定遇到特殊情况全毁也有可能。

大家去快可以试试吧。】

因此要解决油料存储问题,就必须在当地解决制作陶器。

至于运输,陶器首先就会被抛弃。

按照要求,最好是木桶。

不过木桶眼下制作工艺不足,时间也来不及,徐晨打算去刺叉族搞一批大型竹筒。

等安排好榨油坊之后他就会去处理白毛四眼恶魔,再顺河而下去一趟刺叉族。

转眼七八天过去。

一个封闭式的木棚大院就修建完成。

占地约莫三亩左右,一排封闭式的房屋当做储存仓库,另外三面分别是选料、烘干、磨坊、蒸煮和压榨几个环节所需的棚舍,另外空地中央平整出来一亩大小的晾晒场,院子外面还有储存柴草的建议凉棚。

一群猎人和数十个蛮族在一群工匠的指挥下,已经分别用泥石砌好简单的烘房和蒸料的火炉,安装好石磨。

另外用一整根直径超过一米的共桐木凿挖而成的木榨也几近完工,榨房已经开始打桩准备安装。

而在这几天当中,砖瓦窑、石灰窑、制陶厂也陆续开始建造,并且也都有了一些规模。

眼下已经是深秋近冬世界,虽然其后还算温暖,但湖地四周的油桐、共桐也银杏树都已经树叶红黄交错开始大量凋零。

一阵秋风吹过,湖泊四周金红树叶凌空翻飞美丽无比,各种成熟的果实更是如同下雨一样噼里啪啦往下掉,砸的松鼠猴群漫山飞窜。

为了及时将这些果实采收回来,不会被野猪猴群和松鼠猪獾等野兽大量破坏啃食,徐晨让一群猎人趁着空闲用芦苇藤条甚至刺条荆棘制作了大量的简易背篓担筐,让蛮族妇孺老弱整天在营地附近的山林里面捡拾三种果实。

这三种果实虽然有的能吃有的有毒,徐晨害怕将来榨油会互相混杂,但实则肉眼非常好区分,根本就不需要仔细分辨,只是这些蛮族思维简单,很容易将其混在一起,清理起来比较麻烦,造成一定程度的混杂也在所难免。

若只是平日吃肯定不会弄错。

但榨成油就很难说了。

因此徐晨安排人在捡拾的时候,都会让随行带队的猎人仔细教这些蛮族人分辨,分门别类的捡拾采收,送回来也会按照不同的品种进行清理晾晒。

如此几天下来,这些蛮族人也都能分辨的很清楚,处理的也还算仔细。

采收回来的三种野果,先进行简单的分类之后就是去掉果皮留下果核,这个过程比较麻烦,也比较耗时间。

但徐晨也没有太好的办法,只能让一些蛮族的老弱和孩童慢慢弄。

虽然桐油很重要,但眼下到处缺人,根本就无法抽调更多的人来参与这件事,只能依靠一群工匠和这些当地蛮族慢慢去弄。

好在这些果实到处都是,捡拾很容易,就短短四五天的时间,各种果实加起来就弄了三千多斤,其中作为主要采收对象的油桐最多,足足占了大半。

当然,这些都是带壳的湿果,处理晾晒之后最多也就千斤干果,但这个收获也已经非常喜人了。

按照油桐籽的出油率,大概现在一天的收获就能榨油二十斤,若是一直持续三个月,那么今年就能收获桐油近两千斤。

有了这么多桐油,不说造船,估计王城各宫殿房屋的门窗地板都能挨着刷一遍了。

至此,徐晨总算是长舒了一口气。

至于共桐,徐晨还没打算大规模的收集处理,共桐油虽然能够炒菜食用,但需要专门的石磨和榨房处理,眼下都来不及完成,特别是石磨,这次只带来了一副,不能混用。

另外为了安全,需要寻找一个新地方建造榨油坊,绝对不能和桐油坊太近,不然容易造成混乱。

至于银杏果就更加没有必要大规模采收了,虽然也能吃,但只能当零食的话,意义不算太大。

巴国才刚刚开启农耕时代,也就王城附近发展的不错,另外巴族、拱火族、羽公族开始解决温饱,其他部落都还在贫困线上挣扎,对于零食的需求很小,还没有奢侈到男女老少没事就坐在一起嗑瓜子聊天的地步。

因此对于野果的采收,徐晨的要求是油桐尽收尽采,银杏和共桐,营地附近的就采收一下,太远的就直接放弃。

等把采收、榨房以及窑厂的事都差不多安排好之后,徐晨抽空来回把营地附近七八里范围内的湖地打探了一遍,根据湖水淹没痕迹,在营地附近的湖滩上画出来上千亩的农田范围,准备烧荒垦田。

远离湖岸的灌木区,要求开垦成旱地,用来种植麦豆等杂粮。

而大量生长荆棘野草的浅滩区域,则准备开造水田。

徐晨忙碌的同时,雷也带着十多个猎人在营地附近的湖岸边用木头搭建起来一个简易的码头,并且编扎了六张新的木筏。

在营地前后呆了足足十天,各项工作全部安培妥当,榨房也全部修造完成,砖瓦窑和烧制陶器的火窑全部修建完成已经开始熏窑准备投产,徐晨感觉没啥问题之后,留下二十人规模的工匠队伍和十个猎人在营地负责榨油和督促垦田耕种,带着剩下的猎人在雷的带领下,乘坐木筏往东而去。

……

油桐林大湖虽然比起刺叉族附近的微山湖要小的多,但纵横也各有十余里,乘坐几张小小的木筏游荡其中,感觉如同浮萍一般渺小。

不过好在眼下已经入冬,湖水平稳,除开湖风扑面感受到一股清冽寒凉之外,平静的大湖四周群山叠翠,湖岸林木金红交错,风景如画倒是让人心旷神怡。

徐晨也不赶时间,因此让一群猎人慢慢画着竹筏就沿着湖岸边一里左右的距离慢慢往东而去。

两个小时之后,雷指着前方一道山岭交汇的缺口大声说:“巫王陛下,那里就是大湖出口。”

徐晨看看天上略有些发白的太阳,感觉到似乎有些变天的迹象,因此也不再磨蹭,吩咐船队加快速度。

半个小时之后,六张木筏连成一线顺着一道约一里宽的峡谷离开大湖,正式进入了通往乌龙江的航道之中。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