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历史 > 召唤猛将:从乱世流民到君临天下 > 第142章 承圣公的辩论挑战书

《汉府周报》带来的影响,远远超过萧梁原先的预计。

最明显的,就是汉府学院的招生报名人数飙升,不仅仅是汉王治下的百姓子弟,还有其他国家赶来的少年人。

因为招生简章之上,明确的列出第一届优秀毕业生的就业情况。

有人甚至从一个普普通通的农家子弟,一跃成为一县的九品县丞。

差一点的,也称为县衙书吏、驿站驿丞等等。

别看都是芝麻小官,但在普通百姓眼里,这就代表着阶层跃升。

更有商贾子弟,成为税司吏员。

而且白虎关被攻破,那神秘犀利的“克敌将军炮”也逐渐在列国传开,据说这就是汉府学院出身的工匠研制而成。

这些工匠在汉王麾下的待遇,和官员没有什么差别,且薪资丰厚,富得流油。

其次,则是第一个尝试在《汉府周报》上打广告的酒楼。

作为新开的店家,在报纸问世之后每日爆满,这让老板合不拢嘴之余,也是累得直呛。

魏国、渝国、乾国和齐国,对于《汉府周报》,目前都是持观望状态,放任其在民间流传。

但在吴国,这东西很快就让吴皇姜斩破防,直接下令收缴封禁。

而且张贴律令,从今以后,任何人私下购买、贩卖、传播《汉府周报》,都直接关入大牢。

毕竟经过萧梁在报纸上那篇文章渲染,吴国此时已经成了天下笑柄,哪怕丢失了陵城、归墟港以及白虎关,都没人觉得吴国是受害者。

萧梁这一招的确漂亮,不但得了实惠,而且占据了大义名分和道德制高点。

吴国这种封禁,也只能禁得住表面的报纸流通。

白话文类型的文章,好处就是老百姓也能通俗易懂,传播速度远远超过之乎者也的文章。

有时候禁令这种事,反而更会激发事物在私底下的流传速度。

......

魏国朝堂虽然没有封禁《汉府周报》,但明眼人都看出了这玩意的厉害之处。

所以,原本拟定要求萧梁上贡克敌将军炮的旨意,暂时搁浅。

取而代之的,是沈扬提出的,联合吴国萧城圣人世家本家,在文化舆论之上,对萧梁的行为直接进行抨击。

上贡一个攻城利器,这只是小事。

因为萧梁的汉府学院,再加上《汉府周报》,已经逐渐展露出对传统儒家冲击的势头。

其他佛、道两教,已经逐渐归于宗教,经过长时间演化,虽然还是奉沈无我为教派祖先,但也已经有了各自真正意义上的宗门之主。

他们也并不害怕在文化上受到什么冲击。

但萧城沈家,作为圣人世家,却被视作儒家传承圣地。

一旦传统读书人和科举为官的方式被改变,沈家地位恐怕会大幅度跌落。

所以沈扬提议,直接联络圣人第三十世孙沈亮,也是如今吴国的“承圣公”,由其前往辰州,在那汉府学院之中与萧梁当面辩论。

那萧梁自己也是乾国秀才出身,也是儒家门人,如果大逆不道想要颠覆儒家、追捧奇巧淫技之学说,自然会遭受天下文人的唾骂。

而且背叛儒家,也能让萧梁身上背负莫大的恶名。

这可比之前上贡克敌将军炮带来的影响要大的多。

最重要的是,这沈亮也是圣人子孙之中,少有的博学鸿儒,最是擅长辩论。

三月十日,沈扬出使吴国,他的主张不但魏国赞同,吴国朝堂上下都纷纷赞赏。

为此,吴国太子姜昊主动带着沈扬拜见承圣公沈亮。

论辈分,沈亮还是沈扬的叔叔,如今五十六岁,精神矍铄。

虽然承圣公本身没有官职在身,但作为文坛精神象征,儒门血脉传承,对这种事自然当仁不让。

于是先郑重写下一封书信,让沈扬麾下的魏国使者传到辰州。

信上约定,在三月底,辰州汉府学院之中,对于儒学和萧梁的新学进行大辩论!

辩论内容,是关于学说的正统性,如果萧梁辩论失败,就要废除新学,独尊儒术!

反之,承圣公从此闭门不出,决口不再为儒学张目,任凭萧梁自行其道。

数日之后,萧梁便收到了这封挑战信,他微微一笑,直接回复信件让使者带回去。

这场辩论,萧梁已经同意。

其实在成立汉府学院的开始,萧梁就预料到迟早会有这么一天。

平时在处理政务之余,他也会和吴国公主姜雨探讨三教典籍。

那沈无我本身,必定是穿越者前辈无疑,但当初穿越的时候,距今时间久远,留存下来的残缺典籍之中的记载,很多也是似是而非。

很显然,当初沈无我恐怕也只是本身学富五车,凭借着记忆将三教的典籍默写了部分。

以他一人之力,并不能将所有经典全部记得清清楚楚。

以儒家为例,很多《论语》中的经典语句,并没有流传下来。

这个世界虽然也有科举,但儒生所读的经典,也只有大杂烩一样的《儒经》。

内容大多还是劝人向善,心怀仁义,中庸之道等等。

倒也不能说没用,事实上从上古到现在,这一本《儒经》就造就了许多衍生的典籍,也让许多文人有了明确的道德准绳。

在生产力低下的农耕社会,一个识字的读书人,在道德上有底线,已经足够在众多文盲和乡野村夫之中脱颖而出了。

但如今的中土五国,之所以分崩离析,至今为止都没有出现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大一统王朝,本质上还是生产力已经逐渐提高。

疆域、人口的暴增,注定了这个世界原本就残缺的儒学先天不足。

要知道萧梁那个世界的儒家学说,虽然在汉武帝时期被独尊为显学,但实际上也已经融入了法家等学说的很多理念。

儒皮法骨,还有衍生的公羊学派的大复仇理论等等。

而现在这个世界的儒家,实在是一言难尽。

离人狼族都已经进化到成立帝国,不断侵略的地步了。

乾国当初的国家政策还在强调与人为善,睦邻友好,不可妄动刀兵等等。

所以这场辩论,萧梁并不畏惧,而且非常期待。

只有在辩论之中赢过承圣公沈亮,汉府学院的新学,才能绽放光彩。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