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历史 > 召唤猛将:从乱世流民到君临天下 > 第145章 何为新学

召唤猛将:从乱世流民到君临天下 第145章 何为新学

作者:甩哥来了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2-12 00:46:04 来源:小说旗

萧梁也是不慌不忙:“承圣公,请问如今儒学,可否还是圣人当年一家学派?”

对于沈亮的问题,萧梁喜欢用反问句来回答。

这也是避免落入对方的语言陷阱之中。

沈亮摇头道:“自然不是,从上古至今,儒学门人弟子众多,大大小小的学派,恐怕不下十几。

其中最为闻名天下的,也有五六种之多。”

萧梁点点头:

“那请问承圣公,如此多的儒家学派之中,可否有一家学派做到了完美无缺,能顺利解决天下所有问题,做到我这汉府学院门前那四句——

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横渠四句,很热血,但本质而言,只是一个理想主义者的宣言。

能做到这四句中任何一句的,在历史长河之中,已经是璀璨无比、流芳千古的人物。

但真正能同时做到这四句的,在这个世界萧梁能毫不客气的说,一个人也没有!

果然,这句话问出后,仿佛萧梁瞬间施展了一记大沉默术。

不但沈亮苦思冥想,一言不发,台下围观者,也是绞尽脑汁,却想不出半个人。

二楼高台之上,姜雨满脸敬佩道:

“王爷辩才无碍,似乎连这承圣公也难以招架!”

一旁郗月仰着脸笑眯眯道:“那是自然,这天下英杰,无一人能与王爷比肩。”

而在辩论台最边缘的沈扬,却是心中震撼无比。

他们还是低估了萧梁这厮,这汉王不仅仅是个军略天才,而且对于儒家也无比了解。

这种了解,甚至可以说达到了很多人都无法触及的境界。

实际上,不是这个世界的土着愚蠢,而是萧梁有着领先于时代的见识。

半晌,承圣公沈亮也只能摇头道:“汉府学院这四句话,能做到一句半句的人已是凤毛麟角,能全部做到的,古往今来,并无一人!”

即便是当年号称“三教圣人”的沈无我,至少也没能做到让万世开太平。

甚至沈无我本身所处的世界,就是混乱不堪的乱世,直到其逝世之后多年,乱世也仍然没有被终结。

萧梁此刻也站起身,对着沈亮拱了拱手:

“承圣公言辞坦荡,本王敬佩;

既然儒学发展至今,即便学派众多、门人弟子无数,却也无法平定乱世。

这就说明,儒学虽好,但却并非完美。

否则为何这天下仍然纷乱不休,为何这百姓仍然饱受蹂躏苦难?

既然如此,诸位儒门弟子,为何不能容新学问世?

本王自问所创办的新学,也是希望兼容并蓄,采纳百家之长,探索出一条新的道路而已。

从一开始,新学就无意与儒学一争高低!

为的只是让百姓生活富足,因此要研究如何提高粮食产量,如何改进衣食住行。

为的是让天下长治久安,因此要研究克敌制胜之军械,让士卒少流鲜血。

为的是不拘一格降人才,让天下子民,不再受限于四业恒定之说,能够各展所长,施展抱负!

但凡是富国强民之法,无论是否儒家学说,本王一概采纳,这就是所谓新学!!!”

其实从一开始,萧梁就没有想过贬低儒学,或者打压儒学。

实际上儒学也并非很多人想象中那么不堪,反而有许多其他文明学说无法企及的闪光点。

正是这些闪光点,才能让华夏文明一次次重新恢复繁荣。

然而一旦有人固步自封,不思进取,抱着祖宗之法不可变的思想时,就会吃大亏。

萧梁所表达的态度,就是无意与儒教为敌,而是希望能携手共进,一起为天下和百姓做出实实在在的贡献。

“汉王殿下,不愧是当今天下第一英雄!”

沈亮此时也缓缓起身,郑重其事的对着萧梁行了一个大礼,吓得萧梁连忙还礼。

随后沈亮缓缓道:

“此次辩论,老夫已经明白殿下乃是心存大志的当世英杰!

儒教自从先祖开创以来,到如今已近乎七百年时光。

乱世之中,不少典籍流失,学说存世之精华,十不存一。

但在我圣人世家之中,还有着一些并未流传于世的微言大义之说。

殿下今日在领地之中所作所为,却隐隐暗合圣人当年的初衷。

反倒是儒家某些学派,早已误入歧途,以至于天下腐儒横行,百姓民不聊生。

此次大辩论,并非老夫初衷,为的只是让天下人知晓——

汉王萧梁所开创之新学,绝非妖言惑众的异端邪说!

而是实实在在,让百姓安居乐业、富国强民之学说!

这些时日,老夫一路来到辰州,所见所闻,耳目一新。

若人人如汉王殿下这般,天下为公!

于高位之上,所思所想皆为天下太平、百姓富足。

这才是天下之福、百姓之福!!!”

这一番话,让沈扬和魏国、吴国臣子都大惊失色。

没想到他们辛辛苦苦请来试图打压萧梁的承圣公沈亮,此时居然一反常态,直接大肆夸赞起萧梁。

而看着沈亮掷地有声的论断,萧梁这才心中明了。

从一开始,沈亮在辰州四处考察的目的,并不是为了在辩论上赢过自己。

而是想看看,他的学说以及实践出来的结果,究竟如何。

虽然是受祖辈圣人余荫才得以成为承圣公,但这沈亮,当得起圣人子嗣的称号。

所作所为,已经不仅仅局限于维护一家学说的地位,而是站在了为天下百姓考量的立场。

想到这里,萧梁大为敬佩,恭恭敬敬的行礼道:

“先生大义,多谢您为我新学正名!”

......

这场大辩论,堪称虎头蛇尾,让魏国朝堂和吴国那边,都是震怒无比。

他们从未想过,沈亮这种圣人子嗣,居然会挖自家墙角,去夸赞萧梁的新学。

这世间怎会有如此蠢人?

但承圣公的位置无比超然,即便是吴国皇室,也不能拿沈亮如何。

这次峰回路转的辩论,让他们对于萧梁的忌惮,不减反增。

而此时,远在凌霄城的鹿摩柯,也露出了欣慰的笑容。

随即令人拟定奏章,传至大梁城之中。

首先,希望能前往大梁城任职,镇北公的爵位、凌霄城的归属权,由鹿玄真继承。

其次,自称有能彻底解决萧梁的办法。

鹿摩柯的奏章,很快便放在了大魏内阁和小皇帝的书案之上。

他们并没有怀疑鹿摩柯的诚意,对于这种自愿成为人质的行为,也是非常放心。

当下,魏国封鹿摩柯为太子太保、内阁辅政大臣,入大梁城任职。

鹿玄真则继承镇北公之爵位,坐镇凌霄城。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