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历史 > 召唤猛将:从乱世流民到君临天下 > 第251章 征讨海外三岛国

定西港虽然只是初建,但因为中土大陆与南古大陆之间的距离不算太远。

实际上以前中土沿岸的这些原始聚落,就已经能够用木筏和小船横穿这中南峡谷。

所以神临十年,大汉这边,也终于接触到了位于南古大陆之上的其中两个国家。

其中南面的比较友好,初次见面,互相交换物品,倒也其乐融融。

北面的则是凶神恶煞,舰队刚刚靠岸,就一堆拿着原始兵器的士兵喊打喊杀。

南面的国家名为混元,国内主体人种,倒是和中土差不多,语言文字,在大量专家、通译的对比下,发现可能是上古时期的古音。

所以推测,这混元国也是上古时期的中土移民,因缘际会之下避难丛林,再逐步迁徙,跨越中南海峡,抵达了这南古大陆。

毕竟上古时期,中土也是混战不断,如今丛林之中的生番也好,沿海的原始聚落也罢,都是不断迁徙避难的中土先民后裔。

但与混元国作战的,名为昆兰国,是南古大陆的土着所建立,白皮肤,高鼻深目,习性与那西陆人倒是有些类似。

不知道是这两国国运不佳,或者其他原因。

发展至今,武器装备还都停留在少量青铜器加玉器和石器阶段。

估摸着是整个大陆都没有发现露天或者浅层的铁矿,所以他们虽然也学会了以巨石构建城池,但缺少铁器环节的进化,整个文明始终处于蒙昧状态。

毕竟没有铁器,不仅仅影响战争,也意味着没有铁锅,没有铁制农具......

一步落后,步步落后。

无论是对于中土还是西陆而言,这两个国家都是菜鸡互啄。

当然,这两个国家也是有点运气。

按照混元国这边提供的资料,南古大陆东面与西陆接壤的海域之中,存在着大片暗礁。

面积广袤,水纹复杂。

混元国和昆兰国都视之为海上禁地,就连最为老练的水手也不敢驾驶船只离开南古大陆西海岸太远,否则必定会船毁人亡。

这兴许是为什么西陆人即便科技发展迅速,也具备远洋航海能力,但却没有发现距离更近的南古大陆最重要的原因。

对待混元国,萧梁也没有立刻产生征服的念头,而是先建立了互相之间的通商口岸。

因为南古大陆之上存在着大量香料植物、宝石矿产、玉石矿产,所以萧梁派遣管仲为定西总管,总览政务和外交。

以玉瓷、玻璃、少量铁锅等贸易品,与对方先打好关系。

随后便提出购买土地用于定居。

南古大陆面积巨大,即便有两个国家互相争霸,但受限于落后的农耕水平,双方人口都并不多。

大片土地其实就是荒原。

而两国也都意识不到这些荒原本身的价值,所以混元国的国主自然在管仲的忽悠下,欣然同意了出售土地的请求。

随着大量工匠和水泥、钢筋等运送到南古大陆对岸,一座堡垒迅速拔地而起。

这座新建的城池,被萧梁命名为拓城,意为开疆拓土。

而对于昆兰国,萧梁也自然礼尚往来。

对方不管是因为什么原因,既然一开始就喊打喊杀,大汉这边自然也不会留情。

萧梁当下用掉了一次定制召唤的次数,一次攻灭莫水的奖励。

毕竟兀突骨和韩当要在当地招兵、训练,费时太久。

名将韩信、周亚夫,以及1万龙骑兵,2万神火营被召唤出来。

萧梁让两人以大汉远征军的名义先行进驻定西港。

之后再陆续渡海,进入拓城,以一年时间为期限允许两人各自带领一班人马开疆拓土,并筑造城池。

一年之后,两人根据开疆拓土的面积,册封为总督,谁更胜一筹,还会被封为侯爵。

朝廷这边,也会给两人物资、粮草以及工匠的援助。

以两人的才能,开疆拓土难度并不大,双方也能形成良性竞争。

这消息一出,很多大汉将领也有些坐不住,虽说远征其他大陆,未知性很高,风险度也很高。

旷日持久的也需要远离长安中枢,但对于武将而言,能够为国开疆拓土,那绝对是莫大的荣耀。

所以不少中低级的将官都纷纷请缨,希望能够重启针对海外各国的战事。

虽然大汉三支水军已经颇具规模,但真正要占领对方的国土,还是离不开陆地上的部队。

东海港虽然没有设水军,但李牧也作为督造,在此地建造了造船厂。

麾下龙骑兵本身就有着水上作战的能力。

见属下如此热情高涨,萧梁令户部和兵部拟定了计划,当下便下令远征海外三岛。

首先是横州国,此国犹如倭寇,忘恩寡义,残暴冷血,萧梁便令白起、贾诩所统领的江州水军,加上项羽、邢怖,以及两万龙骑兵、一万大汉步卒登岛作战。

其次是浮于群岛,由甘宁统领的沅州水军,加上关羽、关平、卢象升、聂鑫,以及其麾下精锐登岛作战。

顺带一提的是,关平之前昏迷,在床上躺了大半年才苏醒,好在总算没什么后遗症。

绅度国那边,则是由陆逊、周泰所统领的归墟水军,加上岳飞、岳云、典韦、沐英、李嗣业约五万精锐登岛作战。

这一下算是四线作战,也亏得这六年来大汉囤积了海量粮草,加上已经四通八达的道路,运输物流方面也是快速许多。

否则一般国家还真是无法支持如此多线作战的消耗。

当然,为了节省大汉本土的资源,萧梁也暗示了这几路军队的主将,以战养战,减少后勤压力。

别人不知道,但白起和贾诩一脸了然、胸有成竹的模样,萧梁现在还是记忆犹新。

沉寂了六年的大汉战争机器开始运转起来,怒涛江上的运河船只也在不断输送着渝、魏两地的物资,送往归墟港一带。

远征的儿郎告别家人,全副武装,神火营、龙骑兵还有大汉步卒,更是换上了新一代的武器。

线膛枪,左轮手枪,掷弹筒,手榴弹,机关枪。

这都是近些年来军器监更新迭代的新式火枪。

最近更是发明出狙击步枪,精度、射程和瞄具都大大提升,目前受限于产量,只生产了大约一千余支。

半数用在了锦衣卫麾下的特勤清道夫队伍。

其余则在各路军中,组建了狙击小队。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