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其他 > 亮剑:我成了李云龙的老团长 > 第124章 中条山战役(五)

就在这时,日军步兵和骑兵约 1000 余头,从通峪村东南部向蔡家窑发起攻击。面对强敌,第 20 团在第 21 团增援部队的协助下,不得不选择向后撤退以保存有生力量。

与此同时,第 7 师第 21 团驻守的涧底河东、西两个阵地也遭受了上千名日军的猛烈进攻。尽管第 21 团的驻守部队奋勇抵抗,但敌我双方实力相差过于悬殊,阵地很快便沦陷敌手。

在这紧急关头,第 7 师第 21 团接到了师长李世龙的命令,他们迅速向韩家坪、杨家垅转移。而主力则移动到蔡家窑、神头岭一线,与敌人展开激烈战斗。

与此同时,另一股大约有七八百头鬼子,经由赵家河、王家河向着驻守在大涧口的第7师师部发动了进攻!

第7师师长李世龙得知这一消息之后,立刻意识到情况不妙,他深知一旦让小鬼子突破防线,后果将不堪设想。

于是,师长李世龙当机立断,命令工兵营迅速占领1501高地,封锁王家河至夏县之间的交通要道,以阻止小鬼子的进一步推进。

小鬼子凭借着强大的兵力和火力优势,对1501高地发起了猛烈的攻击,工兵营的将士们顽强抵抗,但由于敌我力量悬殊,形势逐渐变得严峻起来。

第二天,随着时间的推移,小鬼子终于突破了王家坪及其以南阵地,并沿着王家河至夏县之间的道路向工兵营驻守的1501高地发起了更为凶猛的攻势。

工兵营的战士们毫不畏惧,数次与进攻的小鬼子展开了激烈的战斗,甚至进入了近身搏斗的状态,战场上硝烟弥漫,血肉横飞,战况异常惨烈。

面对敌人的疯狂进攻,工兵营的士兵们坚守阵地,毫不退缩,他们用自己的生命扞卫着这片土地,展现出了无比的英勇和坚韧。

然而,经过长时间的激战,工兵营的伤亡也越来越惨重,几乎到了弹尽粮绝的地步,但仍确保阵地不失。

第3军军长唐淮源根据战场情况,果断做出决策,他立即调派驻守在寨里、窑头附近的第12师第34团增援第7师,协助第7师第20团恢复原有的阵地。

就在此时,一支人数众多、装备精良的日军部队出现在战场。这支队伍由1000多名士兵组成,配备了六门火炮,他们从欢音殿东部出发,沿着神庙沟一路向东,目标直指四河交(今夏县泗交镇)。

这个战略要地是第3军的补给线必经之地,如果被日军攻占,将严重影响第3军的战斗力和作战计划。

与此同时,日军也采取了行动,他们兵分两路:一路300余名日军驻守四河交,另一路约800名日军,则气势汹汹地向第3军军部所在地——唐回村发起攻击。

由于四河交地处关键位置,唐淮源深知一旦此处失守,后果不堪设想。

面对来势汹汹的敌人,第3军军长唐淮源果断下令,派遣第12师第36团前往四河交,围剿这股敌军。同时,他还命令该团分出一部分兵力,负责阻击可能前来增援的日军。而其他部队则继续坚守阵地,与正面之敌展开激战。

在这场激烈的战斗中,第36团展现出顽强的斗志和卓越的战斗能力,尽管面临着日军强大的火力压制,但他们毫不畏惧,坚决执行任务。

在另一边,日军的增援部队也试图突破第36团的防线,支援被困的日军。然而,第36团的阻击部队以坚韧不拔的精神和高超的战术素养,成功地击退了日军的多次进攻。

最终,经过数小时的激战,第36团取得了辉煌的胜利,四河交的300余名日军大部分被歼灭,残余的日军只能向南逃窜。

这次胜利不仅让第3军的补给线得以保全,更极大地鼓舞了全军士气。

与此同时,由四河交向唐回村发起进攻的小鬼子与第3军特务营1个连及通信营在上唐回村和窑底村发生激战。

随着小鬼子增援部队陆续到达,第3军军部的官兵伤亡过半。第3军军部被迫撤退,往东向马村第五集团军总司令部靠拢。

随着第3军军部撤退,小鬼子占领唐回村之后,调集兵力向第五集团军总司令部所在地马村进犯。

此时的马村第五集团军司令部只有一个特务营负责驻守,兵力十分的薄弱,曾万钟总司令当即下令紧急抽调游击第一纵队驰援马村。

当第五集团军特务营与小鬼子在阎王峡激战正酣时,第五集团军参谋长周体仁向第34师师长公秉藩下达了一道紧急命令:放弃唐王山,火速驰援马村!

与此同时,在阎王峡与第五集团军特务营交战的小鬼子,兵力已增至两千余人,战斗越发激烈。

第五集团军总司令部见势不妙,立即决定向东转移至涧南沟(今垣曲县境内)。

经过一番艰难跋涉,总司令部终于抵达目的地涧南沟,后又转进到五家崖附近。

此时,曾万钟总司令得知邓正的第 84 师正在楼子庄和庄子坪与日军展开激烈战斗,而第 3 军也在县山、樊家沟、东西交村以及黑虎庙一带与敌人陷入苦战之中。

黄昏时分,北滩以东高地上的部队遭到了敌军的冲击,士兵们开始四散奔逃,纷纷向南面撤离。面对这种情况,第五集团军总司令部不得不迁移到八达山继续指挥战斗。

裴昌会的第9军同样遭受了小鬼子第35师团的猛烈攻击。面对敌人步兵、骑兵和炮兵的联合猛扑,第9军奋起反抗,顽强抵抗,但无奈对方火力过猛,只能逐步后退,最后不得不把兵力集中收缩到封门口这一重要关卡。

小鬼子想要继续向西进攻,就必须攻克封门口,于是小鬼子大量的兵力朝着封门口增援而来。

另一边,第 14 集团军与鬼子在吉德、矿洞岭一带激战,其左翼部队已经转移到杨家梁、白鹅以北一线。

与此同时,第 80 军也正在台案附近与敌军激烈交锋。

在鬼子飞机、大炮的掩护下,鬼子对着封门口发起猛烈攻击,第9军损失惨重,不得不放弃封门口,选择后撤。

随后,第 9 军接到上级命令要以主力部队向南渡河并负责河防任务,同时还要分出一部分兵力来拖延鬼子的进攻,并进行敌后游击战。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