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其他 > 商业三国 > 第五章走向统一 第三十八节

商业三国 第五章走向统一 第三十八节

作者:赤虎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5-02-12 01:14:45 来源:平板电子书

次日,皇帝与公卿大臣们闹着要回洛阳,刘备以黄河即将结冰,俘虏必须尽快运走为由推脱,接二连三地把船队全部打发走。十日后,刘备调集的马车赶到函谷关,皇帝一行这才登上马车,从陆路向洛阳进发。

兴平二年十月初九(农历乙亥年丁亥月乙巳日丁亥时,公元195年11月27日),皇帝回到洛阳,阔别四年后再次回到帝都。皇帝百感交集,泣不成声,公卿大臣相对垂泪。

皇帝入城时是受到热烈欢迎,沿途百姓见到帝驾行来,不停的山呼“万岁”,其热烈程度连卢植都为之一惊:“怎会这样?入冬后,洛阳营建工人均已返乡,我走的时候,城内只剩下城卫军和一些洛阳周围的农户。怎么会突然冒出这么多人来?”

刘备不以为然地回答:“商人本性是为了追逐利润,如今皇帝新回帝都,各项花费必然不少,年关将至,商人们是想多赚点钱,顺便见一下陛下,以此向后人夸耀。”

刘备晃了晃马鞭,自矜地说:“青、冀、并、幽四州百姓,如此趾高气扬行走于帝都街头,也算是一件盛事,千百年后必将传颂此一刻的风光与荣耀。百姓如何能放过这身临其境的机会?”

皇甫嵩走在刘备不远处,听到刘备的话,忍不住激动,正感慨间,却听到刘备嘟囔了一句:“父神在上,但愿我们不是在敲锣打鼓地迎来自己的毁灭者。”

皇甫嵩心中一愣,侧脸打量着刘备,骑在马上的身影是那么平淡和从容。这情景落在他眼里,让他感觉到自己刚才听到的一切似乎都是幻觉。

“不,绝对不是幻觉。”,皇甫嵩暗自告诫自己:“他端坐的姿势、他平静的神情、他冷峻的眼神,无不饱含着沉重的担心和顾虑,那紧握刀把的手轻轻抖动着,无声地透露出这样一个意思:我们被出卖的次数太多了!”

皇帝没有感受到这一切,甚至连车马的窗帘都未撩起,以回应百姓的欢呼,也许,皇帝此刻只顾着心情激动……

车马粼粼的一路奔向皇宫,直到宫门前,皇帝方才撩帘下车,细细打量四周的环境。

皇宫前是个巨大的广场,青石板铺路,光滑平整。回首望了望皇宫,宫墙没有以前高大,只有两米出头,墙壁单薄的似乎就像普通人家的院墙。

正楞神间,一声粗豪的嗓门想起:“致——礼,冀州广平道守备高览率冀州狂风军团向吾皇致敬,今夜,将有我等守卫皇宫,卫护陛下安全。”

皇上未作理会,随着卢植的引领,举步迈入宫门。左右环视,顿时大失所望——这皇宫竟然不大,原来的皇宫占了洛阳城市的三分之一,而现在的皇宫仅仅是一个稍大的院落而已。从宫门口,一个宽大的驰道直通远处一座三层楼宇,驰道两旁是两两成对的果树,果树背后是大片大片的草坪,草坪上星星落落的点缀着几棵古树,古树下搭着秋千架、藤椅等物,景色极其单调。

驰道很长,约五百千米左右,皇帝走走停停,来到正面的楼阁前,默默的数了数台阶数,台阶分三层,每层九阶,总共只有二十七阶。皇帝心中隐隐有点不满——九五之尊,台阶怎么样也得分五层,每层九阶,只修了三层,明显是偷工减料。皇帝皱了皱眉头,指着楼梯借题发挥道:“刘爱卿,易经上曾说:‘人主不登高,登高会导致百姓颠沛流离’,爱卿修将如此高阁给我居住,百姓岂不要颠沛流离?”

刘备干笑一声,答:“启禀圣上,易经所述纯属胡说八道。我大汉自黄巾祸起,皇帝何曾登高,百姓照样颠沛流离。臣来自辽西出云,辽西地寒,当地土著建房全是高楼,楼下牧马以及日常活动,楼上睡觉,其部族首领天天登高,未见其部落百姓颠沛流离。

登高不登高,纯属个人居住习惯,民情风俗,与五行八卦无关,与百姓苦难无关。臣在青州也居高楼,十余年来,青州百姓一日富过一日,未曾颠沛流离。所谓‘人主登楼,主百姓颠沛’的易经说法,臣以为,那是写易经之人内心嫉妒,自己住不上高楼,所以就胡说‘人主登楼,主百姓颠沛’。

臣以为,易经五行之说,不过是原始的拜物崇拜——崇拜能砍木头的斧子,所以认为金克木,需要用祭祀来表达对斧子的崇敬之情,时代变迁,目前所发现的金属有铜、铁、锡、铅、金、银,臣相信,今后我们能发现更多的金属,金克木,所有的金都可以克木吗?臣以为不尽然。

还有,臣以为书写易经之人是个自大狂,没见过海中巨鱼,却又装着无所不知,所以就胡说‘巨鱼出,主君王死’。陛下,我大汉自建立以来,分封的诸王不过百余人,臣的青州百姓近三年捕获的海中巨鱼(鲸鱼、鲨鱼)都上千了,若真是‘巨鱼出,主君王死’,嘿嘿,我青州今后还要捕捞上万巨鱼,即便是一百巨鱼导致一个君王故去,那我大汉所有君王全部算上,尚不够分配。

臣以为,易经五行之说,都是原始蒙昧人的发昏乱语,吾皇圣明,别信那些胡说八道。”

刘备抢上前一步,一指楼阁道:“此楼阁为臣亲手设计,房屋整体除了窗户外,全用石材与混凝土建造,侧面窗户采用落地大窗,白日屋内明亮异常,根本不需要点灯。正厅为直通楼顶的大跨度门庭,庭顶镶嵌玻璃,门庭两侧有楼梯逐级而上,直通二楼、三楼,为吾皇居所。二楼、三楼上有两个小会议室,可让吾皇接待众臣,商议政事,门庭地面之下还有一层,一半是储存食物的仓库,另一半是厨房和仆人的住所。这座楼阁背后的那堵墙尚有一个小门通向后院,那里有池塘与花园供陛下赏玩。”

皇帝脸色稍霁,抬腿向楼阁走去,进了楼内,东转转,西转转,好奇地打量着眼前这古怪的建筑,这是一座集住宅与办公于一体的楼阁,将过去皇帝数个殿堂集合在一起,长条形的大楼宽七十余米,长二百一十余米,这座大殿堂花了三年的功夫才建成。

皇帝最满意的就是屋内明亮如昼,白天根本不用点灯,欣慰地说:“刘爱卿,此处甚佳,吾甚爱之,众卿初入洛阳,你也帮众大臣安顿一下吧。”

刘备毫不犹豫的点点头:“众大臣的房屋由我青州相国高堂隆捐献建筑,目前已在步广里建起百余座房屋,先到先得,众大臣可自行挑选。”

刘备眼珠转了转,再次启奏道:“陛下回宫,各班用具不齐,宫外尚有部分商人意图捐献,百姓一片拳拳爱心,陛下召见一下他们加以抚慰,如何?”

皇帝看看空荡荡的大厅,心中一动,虽然商人低贱,至此穷困之时,有人给送东西总是好事:“那就见见吧。”

刘备招手叫过侍卫,吩咐:“去到宫门外,先招呼五名坐床商人来。”

五名坐床商人进宫,恭恭敬敬的向皇帝行了跪礼,一时之间,皇帝不知该怎样与这卑贱的商人打交道,刘备插入问:“你们几人运来了多少坐床?长的有多少?短的有多少?”

坐床,是青州对沙发的称谓。所谓长的坐床就是长沙发,短坐床就是单人沙发。

商人们争先向刘备抱着数目与价格,夸耀着自己的商品,刘备截断他们的话说:“给与你们皇室专用的资格,悬挂标牌,你们愿为此付多少钱?”

一阵竞价过后,刘备一指出价最高者:“就你了,今年到了年底,过节前你还能够卖出去一批货,所以,今年的特许权全部折算成坐床,长的、短的,该多少尽快搬进来。”

那商人连声答应,眼巴巴地看着皇帝,卢植见怪不怪,躬身请示:“陛下,请书写圣旨,某年、某月、某日采购青州商人某某坐床若干,特许该坐床专供皇室,为期三年。”

皇帝懵懂之下,梦游般的提笔在侍卫递上的绸缎之上,一字一句的照着卢植所述书写,众大臣愕然地看着这一切,以前皇帝都是白吃白拿,现在竟有人做交易做到皇帝头上,这世界怎么了?不过,这样似乎更好点,皇帝也一样白吃白拿了,百姓不仅没有怨恨,反而自愿付钱给皇帝,这一刻众大臣的常识都被颠覆了。

商人们接连不断的进进出出,一晃眼,皇帝收到的商品堆积如山,不仅没掏一分钱,反而收获了欢天喜地的商人送给的整整一箱银币。最终,刘备拍拍手,欣慰地说:“青、冀、并、幽四州,今年的贡赋尚有一个月才能够收齐,陛下有了这箱银币,一月之内的开销足够了。”

一箱银亮亮的钱币摆在面前,耀眼生花,皇帝与公卿大臣虽然听出刘备话中的含义是皇帝今后买东西也需要花钱,可是,既然有这么巧妙的方法,那今后岂不可以天天来钱,白吃白拿。

皇帝没想到的是,所谓皇家特许权,每种商品只准授予一人。有一些必需品,却是无法出售特许权的,比如,粮食。此外,没有刘备作公证人,皇帝即使想出售特许权,也无人敢买。获得特许权的都是青州商人,其他郡商人想要重复购买特许权,却都顾忌到刘备凶恶,特别护短,万一惹出事来,他会毫不顾忌的打官司、动武力。

皇帝默认了需要花钱买东西的做法,自此之后,大汉历代皇帝摆脱了强盗的身份,不敢再明抢明夺百姓财产。若干年后,有人问起皇帝最后悔的几件事是什么,皇帝很郁闷的回答:他最后悔的一件事就是当初回宫后,收了青州商人的钱和东西,从此后他明白了一个道理——拿人手短,吃人手软。

正午,刘备与公卿大臣们在皇帝的二楼小客厅坐在新椅子上,在新摆放的桌子上,用新盘子、新碗吃了一顿畅快淋漓的美餐,心满意足的辞别皇帝,步出宫门。

众公卿在卢植的引领下,飞奔向步广里,抢占房屋,刘备一拍曹操的肩膀,止住了他的脚。

“孟德兄,你的侍卫在哪儿?”

曹操疑惑地摆手招过侍从,刘备低声道:“随我来。”随即拉着曹操走向宫门旁的一溜马车。

“这位是青州大相国高堂隆。”,刘备拉过一个黑瘦的汉子介绍道:“我等在函谷关停留十余日,就是为了等待高堂相国赶到洛阳,这些马车里是我今年四州的税赋,我提前交给你,明日朝会,我推荐你为大丞相,剩下的戏你自己唱,后日,我青州开始撤兵。”

“真走?”曹操半信半疑,刘备摆出一付咄咄逼人的姿态,令公卿大臣和皇帝虚弱寒蝉,本以为他也有董卓之志,没想到他真的毫不留连的走开。

“兄台,这一走,岂不把我架在火炉上烘烤?”曹操隐隐约约嗅到了一丝阴谋的味道,却怎么也捕捉不到灵感:“慢着,玄德公,我来上朝身边只带几名侍卫,如此众多的金银,恐怕看不过来。玄德公还是分派些人手,把它一路护送到我安歇之处,如何?”

刘备拉着高堂隆语态轻松地说:“皇宫对面,昔日永安宫所在的位置是丞相府,孟德兄可去那里安歇。马车上有我的徽记,洛阳来往的多数是青州商人,你若遇险,吼一嗓子,会有很多人跳出来拼命,兄只管去,无人敢挡这些马车。”

说罢,刘备与高堂隆扭头就走,才走几步,一名商人迎上,连声呼唤:“主公,你不记得我了吗?我乃涿郡老兵,追随主公到了青州,以功民身份退役,现在洛阳开了个小旅店,小店靠近洛水,有一个码头,主公今晚到我店中安歇吧。”

刘备止住了脚步,上下打量着那人:“涿郡老兵?我记起来了,你叫李福,在张翼德庄园附近住,我记得你退役后安排在广饶城,东莱郡还有一片田庄,快过年了,怎么还四处乱跑?”

那老兵“嘿嘿”地笑着,另一名在广场迎候的青州元老急忙插嘴道:“主公,青州商社已为主公安排好住宿,高顺将军已带人住进去了,商社房屋宽大,禁卫容易,主公还是去商社安歇吧。”

刘备摇摇头:“涿郡老兵随我征战多年,活下来的也没多少,好容易遇到一个,正好叙叙旧日情分。升平(高堂隆),你去商社安歇,告诉张飞一声,有老乡在此,叫他过来喝酒。”

刘备随李福而去,曹操侧耳倾听这一切,目视刘备远去的背影,目光深邃,暗暗的点点头。

第二日,朝堂之上,刘备果然如约提起大丞相的推荐,曹刘合兵一处,不由得朝臣不答应。最终,确立了以曹操为大丞相,皇甫嵩为司徒(内政)、卢植为司空(新划职权范围为刑律、司法)、杨彪为太尉(军事)、公孙瓒为持金吾的官员体制。在这里面,卢植获得了刘备的大力支持,从青州抽调王烈作为辅助,迅速地建立起一整套司法官员体制。

皇上回归东都洛阳,按祖制改年号为建安,在刘备的坚持下,年号改变自第二年开始,当年人称为兴平二年,同时采用双重记年法,用数字记录年历,该年为大汉历401年。

朝堂之上,同时还讨论了变革律法的问题,对于青州律法进行了部分采用,至此,强盛的大汉框架已经搭出,剩下的就需要历代丞相不停的添砖加瓦……

ps:多投vip票,并参与读者调查,谢谢!

最新最快章节,请登陆,阅读是一种享受,建议您收藏。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