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其他 > 我靠破案养家糊口 > 第443章 年关

我靠破案养家糊口 第443章 年关

作者:梦中的虚语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5-02-12 02:05:33 来源:小说旗

无规矩不成方圆。

老京城人的礼儿多这是出了名的,尤其是过年,讲究特别多。

每一天该做什么都有规矩。

二十三,祭灶官;

二十四,扫房日;

二十五,磨豆腐;

二十六,炖猪肉;

二十七,杀只鸡;

二十八,贴年画;

二十九,去打酒;

年三十,包扁食;

大初一儿,撅着屁股乱作揖儿。

过完小年,京城的年味越来越浓。

这年代的过年是件非常幸福的事儿,只有到了这几天,孩子才能得件新衣裳,大人们也能放三天假放松放松,全家老少聚在一起,吃顿好的。

说好,其实也不算。

物资匮乏的年代,晚饭能吃顿带肉馅的白面饺子,大概就算是幸福。

今天是腊月二十四,新历2月1日,星期天。

照规矩,各家各户都在忙着大扫除,胡同里只有孩子们在追逐嬉戏着。

常珑穿着大花的棉袄叉着腿坐在大院门口的石鼓上,小腿来回晃荡着,手里抱着个纸包,里面装着根灶糖。

这玩意儿是供奉给灶王爷的,但是灶王爷心善,舍不得吃,小姑娘又是个勤俭持家的好孩子,自然舍不得丢掉,只能勉为其难的自己吃掉。

灶糖是一种又粘嘴又粘牙的麦芽糖,把它抽为长条型的糖棍称为“关东糖”,拉制成扁圆型就叫做“糖瓜”。

冬天把它放在屋外,因为天气严寒,糖瓜凝固得坚实而里边又有些微小的气泡,吃起来脆甜香酥,别有风味。

常威条件好,做出来的灶糖上还撒了芝麻,不用吃,光是看着就香。

几个小孩子已经从她身前来回跑了几次,她也不吃,就拿在手上,翻来覆去的欣赏着。

常小蛮怕凉,没有爬上来,站在石鼓旁,小舌头舔了舔手里的糖瓜,担忧道:“姨姨,你偷奶奶的糖瓜给我吃,会不会挨揍啊?”

她站在阳光下,厚厚的棉衣套在身上略显笨拙,她的头发被常威扎成两个不太对称的小辫子,几缕碎发不听话的垂在额前,那双水汪汪的大眼睛仿佛能说话,闪烁着对小姨的感激。

常珑从石鼓上滑下来,把自己衣服上的几粒芝麻摘下来,小心翼翼的粘在常小蛮的衣领子处,朗声道:“放心吧,奶奶不会知道是我偷的,你快点吃。”

常小蛮感受着口腔里的甜腻,咯咯地笑,露出一排细密的小牙齿,“姨姨,你真好。”

常珑有点心虚,咬了一口灶糖没说话。

陈铭记从胡同口走来,一眼就看见她们俩,笑道:“你们两个小馋猫,坐在这里不冷吗?”

“陈爷爷好。”常小蛮原地蹦了蹦,脆脆道:“我穿的好多,不冷。”

陈铭记笑呵呵的应着,撑着膝盖半蹲下身子,把她衣领子上的芝麻摘下来丢进嘴里轻轻咀嚼着,夹着嗓子道:“小丫头,你大舅舅在家吗?”

“大舅舅出去啦,我在等他呢。”常小蛮歪着小脑袋想了想,把手里的灶糖举高了些,“陈爷爷,您吃糖。”

孩子的笑容是最温暖的阳光,能瞬间融化人心中的寒冰。

陈铭记哪里肯吃,捋了捋小丫头的麻花辫,“爷爷不吃,爷爷来找你大舅舅说事情。”

常小蛮用力的点点头,伸出一只手拉住陈铭记的衣襟,“那爷爷来家里坐,我请你吃树叶。”

陈铭记愣了下,吃树叶......常家日子也这么难了吗?

常珑在旁边解释道:“小蛮是说请您喝茶。”

陈铭记顿时笑了,连忙应下,牵住常小蛮的手朝院子里走。

常珑看着手里的灶糖叹了口气,赶紧大口大口的吞下肚,又把衣服上掉落的芝麻塞进嘴里,垂头丧气的回家。

常威回来的时候,小姑娘拿着比她人还高的笤帚在扫院子。

到底没能躲过去。

幸好陈铭记说“大过年的”“还是孩子”救了她一条狗命。

当面教子,背后训妻。

杨敏要收拾她,才不会顾及家里来不来客人。

只能说这个年代的孩子真皮实,内心也足够强大,当众挨骂挨揍都能坦然应对。

常威没理会常珑求助的眼神,进屋打着招呼:“陈叔,您今儿怎么有空?”

陈铭记起身笑道:“我来向你汇报下农场的事。”

“向我汇报?叔,那您得站好,两腿并拢,腰不要挺这么直,笑容再灿烂点。”

常爷爷没好气的拿烟锅子在常威身上轻轻敲了下,对陈铭记道:“他就是这个痞殆性子,您别计较,回头我再收拾他。”

“老爷子,您这话说的,他可是我亲侄儿。”

“行,你们聊着,我到院里看看老六去。”

陈铭记起身送了常爷爷出门,拿出烟给常威递了一支,“农场的事情已经报到了市委,听说是龙组和鼓楼街道合办的农场,市委同意过完年后开会研究,甄市长给我打过电话,问题不大。”

常威笑道:“您今儿来,怕不是为了农场的事吧?”

这种没结果的事情,打个电话就行,哪有休息日登门专门说的道理。

陈铭记叹了口气,坐回椅子上,歉疚道:“常威,叔这是上门求助啊!”

常威没急着询问,拿起暖壶给他续上水,又给自己泡了杯茶,坐下来不疾不徐问道:“叔,什么事?”

“年关啊——!”

“你们街道办也拉了饥荒?”

“我们是没拉饥荒,但是辖区里困难户、五保户、军烈属太多,大过年的总得让大伙吃顿饺子吧?”

陈铭记低头抿了抿嘴,抬起眉梢有些心虚的看向常威。

这不是常威的工作范围。

而且上次中秋节,常威已经捐了两万多块钱。

虽然钱是资本家出的,但那是人家给常威的慰问金。

这次再求上门,他无颜以对。

但是想着辖区里困难家庭的状况,他又不能无动于衷,最后只能咬着牙来找常威想办法。

他说吃顿饺子,其实别说饺子,这些人家到了冬天,连吃饭都难。

常威细细思量了一会,道:“这次需要多少钱?”

“不光是钱的问题。”陈铭记沮丧道:“现在是有钱也买不到粮食,我们街道办组织了一次募捐,凑了三百多块钱和两百斤粗粮票,还差的远呢。”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